部编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 学案_第1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 学案_第2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 学案_第3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 学案_第4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 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鱼我所欲也 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句,把握课文大意,背诵课文。2.体会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3.理解“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学习重点】对语句及文章中心的理解。【学习难点】对论证方法的理解。【知识链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

2、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自主学习】1、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积累文中生字,听清句读。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不为(wi)苟得也 为(wi)宫室之美为(wi)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主要词语。如使 由是 是故 蹴 与 加 穷乏 得我 本心 已 苟得 兼 甚 患为:今为(为了,介词)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3、 向为身死而不受(宁愿)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感激)之:呼尔而与之(代词 他) 为宫室之美(助词 的)而:呼尔而与之 (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 (比) 【合作探究】3、分组讨论,弄通文章大意,积累下列主要文句的翻译。(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4、小组同学轮流,一人一句翻译课文。5、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4、方法:全班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背诵也以这些句子为基础,先背诵对称句,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进而达到背诵的效果。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美文”竞赛,一组出排比句或对偶句的上句,另一组对下句。如下所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是故 , 。呼尔而与之, ; , 。向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背诵全文7

5、、重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2)“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 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3)“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指什么?(4)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指什么?(5)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7)孟子有一段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

6、这句话应指其中的哪一句?(8)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9)孟轲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对于后世,特别是今天来说“义”应该赋予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10)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8、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本文的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精读精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7、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二者不可得兼() 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10翻译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1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在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可用文段中的“”四个字概括。“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

8、是心”指的是“”1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种设喻论证有什么好处?13人生要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特点,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主题阅读】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如何?”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

9、的词。群臣莫对( ) 虎求百兽而食之( )子无敢食我也( ) 天帝使我长百兽( )兽见之走( ) 虎以为然( )1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B.今子食我。 谨食之,时而献焉C.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公问其故D.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方七百里,高万仞。16、由文中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17、江一对荆宣王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拓展提升】18、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10、 19、说出有关“舍生取义”的诗词歌赋和名言警句。【教(学)后记】19、“逆境出人才”【主题阅读】20、dn;吃。zh;往往,总是。j;供应。Chn;说别人坏话 21、B 22、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23、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24、岳阳楼记,揭示主题。【拓展提升】25、参考答案:也许可以这样回答: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平等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平共处,这是鉴于20世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

11、展是至关重要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国儒家的思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受到我们的重视。19鱼我所欲也【合作探究】7、(1)明确: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明确: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3)明确: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4)明确:指侧隐

12、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5)明确: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6)明确:“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而是比万钟还要贵重的。然而“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接受,它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万钟”就接受了的人是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7)明确:“富贵不能淫”即高官厚禄收买不了。(8)明确: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9)明确:如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不少仁人志士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业,他们的壮举曾彪炳史册,他们所

13、坚持的“舍生取义”突破了孟子当时的规范,成为正义事业、正义行为的代称。现在,我们把“义”可以赋予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舍生取义”就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10)明确:论点是:舍生取义。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

14、深,运用了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8、(1)明确:首先运用了道理论证,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避”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从正面举例论证,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箪食”“一豆羹”关系到人的生死,但若用无礼的方式施舍,就是路人、乞丐也不接受。这一事例充分说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宁

15、愿饿死也不失义。然后文章陡然一转,从反面举例,与前者对比,指出一些显贵的人“不辨礼义”就接受优厚俸禄。紧接着以一个反问句“是亦不可以已乎”,说明他们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见利忘义,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然后用三个排比今昔对比,批判他们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向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这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人要做到“舍生取义”,要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

16、在这一劝勉上。 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并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正反对比论证: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道理论证: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第二、三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

17、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强调了要讲“义”,不能忍受羞辱,“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了;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精读精练】9同时得到同“避”,躲避因此苟且10并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会丧失罢了。11舍生取义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2生与义形象生动地引出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13示例: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主题阅读】14.回答 寻找 你 派 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对的 15.D 16.狐假虎威 意思是狐狸凭借老虎摆威风,比喻倚仗别人的威势吓唬人 17.说明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并非真地怕昭奚恤,而是怕大王的军队【拓展提升】18、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