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普及_第1页
国学知识普及_第2页
国学知识普及_第3页
国学知识普及_第4页
国学知识普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经典、启迪智慧、完善品格、立德树人为什么要进行国学教育什么是国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 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 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 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 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一词虽然被许多学者认为“治国平天下之学”,但是就国学本质 来讲其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百家争鸣自成一体而又交相辉映。国学以学科分, 应分为哲学、史学、文学、学、等,其中以为主流;以思想分

2、,应分为、释三家等,儒 家贯穿并主导,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 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学“国学”学的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变”有“常”,所谓“变”就是其中巳不适合于当今时代而需要 变革的部分,所谓“常”就是传统文化中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比如儒家的仁、义、礼、 智、信与忠、孝、廉、毅、和等人文道德思想以及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慈悲为怀等价 值观念。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构成了国学的前身。包括1.大六艺,指、六部经典。小是六种技术:礼、乐、射、 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 首位的。这就是

3、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等。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还包括兵书等等。国学经典古籍(1)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 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 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着。重要书目如:、 、。还有弟子规引(2)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 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 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

4、“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春秋、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 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高僧传、东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附叙 十六国云载记、清稗类钞、禹贡、唐六典、通典、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等等。(3)子部子部分为“类”、“类”、“类”、“类”、“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 “类”、“谱录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 “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等等。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 目如:、,、等等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

5、国学教育1、现在的道德教育现状令人心忧说起教育,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的教育专着礼记.学记里就讲:“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也就是“一个国家应该以人为本,以教育为中心。”在礼记学记里还提 到教育的总目标是“化民成俗”。而教育的“育”在说文解字中其本义是“养子使做善 也。”我们知道汉字是智慧的符号。“养子使做善”也就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善人、好 人。教做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是偏离了这个目的,完全变成功利 的教育。古人读书明理,我们变成读书名利了。我们的许多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时就想尽 办法要进一个好的幼儿园,要上好的小学,再不惜一切代价进入重点初中、高中,无非是 为了考一个名牌

6、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什么是成功”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中国,诸位所知道的孔子、孟子,都属于清贫。尤其是孔子的学 生颜回,这是夫子最得意的一位门生,夫子常常赞叹他。但他在所有同学里,物质生活是 最贫乏的。一箪食一瓢饮,吃饭连一个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成一个小篓,当作饭碗盛饭; 喝水用个瓢,没有杯子。过这样的生活,他非常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由此可知, 幸福快乐与物质生活没有直接联系。所以我们不要忘了孩子的培养是为了将来他有一个快 乐幸福的人生,而不是单单为了挣多少钱。大学里讲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 果我们把教育的目的、次序弄错了,就不仅仅是功利的教育

7、,有人说是缺德的教育。也许 有点偏激、但也不无道理。伦理道德教育的缺失了、就会出许多问题。2、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到底如何去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我们发现问题,往往用西方的方式解决问题,比 如往往我们喜欢说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问题。可是心理问题它不是原因,它也是个结果 啊。原因在哪里直到我们接触了五千岁的老祖宗,我才感觉到有了把握、有了信心,人是 可以教得好的。再我们古代的孩子,好像就没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存在什么代沟。而这 几十年大家突然就有心理问题了。原因在哪里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你看 我们古代的教育,第一位的不是读书、学知

8、识,而是学做人,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弟子规里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 才是我们教育的次序和环节。我们读论语也看到里面都是讲做人的道理,一个懂做人、 有良好品格、有健康身心的人,一个明白“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 中华民族十大美德的人会自杀吗会有心理健康问题吗人不学,不知道。他们没有学也不能 怪他们。孟子讲“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所以“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这圣人指 的是尧帝、舜帝,他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心里很担忧,然后叫契,契是商朝的祖先。司 徒现在讲就是教育部长,让契当教育部长,“教以人伦”。就是教五伦啊。君臣、父子、 夫妇

9、、长幼、朋友的关系处理好了,人祸就没有了。而我们儒家讲仁,二个人为仁,也是 讲人际关系的,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对方。这是教导我们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问题,内心和谐了,就不会与人对立吗。这个“五伦”教育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也不是 哪个人创造的,而是天然的秩序,也就是说,本来如此,它是大自然运行的法则。大自然 的规律就是“道”,人能随顺大自然就是“德”。随顺自然的规律,称之为“德行”。违 背了,一切天灾人祸、复杂纷扰的问题必将随之而生。那么这个五伦的教育要从那里开始呢“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百善孝 为先”,是这是自古以来的圣训。“孝”才是整个道德的根基。从这个原点出发,然后将

10、 之发扬光大,由爱自己的父母扩大到爱家庭、爱家族、爱邻里、爱社会国家、爱整个人类! 弟子规所说“凡是人,皆须爱”,因此,教孝,教做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一个人 能做到“孝”,才能感恩一切,感恩万物。有了感恩的心,才能“向善”,才能做到心中 有爱。试想,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顺,他能爱别人吗他能善待一切吗文化是民族的生命,道德是文化的灵魂。而我们教育的使命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人 的造就。我们中国的学校向中国学生进行中华传统道德的教育,我觉得是天经地义的。有 时候我们的教育的目的都是盲目的,我们的文化道德都在经典里啊。现在的问题青少年不 是出在经济上、而是出在没有文化教养上。大学毕业了,不孝顺父母

11、,那也是没文化啊。 你不读经典,没有经过经典的熏陶,特别连论语都没读过枉为中国人啊。台湾的王财 贵教授说过:“我为什么讲的如此口沫横飞,慷慨激昂。因为我要救你的孩子,救我们的 国家。”这也是我们要学习儒学、向社会进行儒学普及的原因。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 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 养和塑造出具有、的下一代。比如讲的“”,在生活中要,要知道怎样,等等,这些好的 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怎样在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把过去简单的“读诵经典”提升到“国学教

12、育”,融入学校的整体工作国学教育大致经过经典导读、经典诵读、经典教育三个阶段。我们认为经典教育应是 一个广义的概念,他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读经,因为诵读经典并不难,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 把整本论语全部背诵下来。所以应该把“经典教育”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或国学 教育”,它应该涵盖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比如传统经典、民俗、传统节日风情、中医、 武术和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古琴、书法、围棋、国画等。因此我们把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学 校的管理、制度、文化、环境、课程中。努力让儒家传统道德走进每个老师、每个学生的 心中。并且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形式都应该围绕传统文化道德这个中心。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3、。2、国学教育实践形式的多样化1)与学校德育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2)与学校礼仪教育相结合;3)以读、背、描、写、画、讲、演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把国学经典教育渗透到语文、 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各门学科中去,国学经典与文史教育、艺术教育相结合;4)与过中华传统节日、穿民族服装、等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学校的国学教育拓展 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5)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国学教育应该注意什么理性对待传统经典中的过时内容。由于时代的差异,经典中的某些思想内容已经不适 合于当今时代,我们也不能要求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和老子说的每句话都能适用于今天。对 于这些内容,今人应该持有同情的了解,学校应该通过教师向学生加以讲解说明。但是, 经典是不可或缺的,其地位与作用也是无法取代的。正如犹太人不会因为现代化而抛弃希 伯来圣经,欧美人不会因为现代化而抛弃新约和旧约,穆斯林人也不会因为现代化而 抛弃古兰经,中华民族也不应该因为现代化而抛弃和打倒自己的传统经典。中华民族传 统上不是西方式的一神教国家,儒释道经典构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最深沉的人生信仰 和价值关怀,抛弃这些经典意味着自毁传统、自断命根和自我放逐。我们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