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耐庵、施伯雨与《水浒传自序》_第1页
论施耐庵、施伯雨与《水浒传自序》_第2页
论施耐庵、施伯雨与《水浒传自序》_第3页
论施耐庵、施伯雨与《水浒传自序》_第4页
论施耐庵、施伯雨与《水浒传自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施耐庵、施伯雨与?水浒传自序?论文关键词?水浒传自序?;施耐庵;施伯雨论文摘要明人贺复徵编?文章辨体汇逊录有一篇?水浒传自序?,文字与金圣叹评本?水浒?施耐庵“原序一样,但多出“元施伯雨的署名。按?文章辨体汇逊体例,这意味着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笔者考证,这篇?水浒传自序?很可能源于金圣叹评本?水浒?,但相反的可能性也无法排除;施耐庵是否“元施伯雨,那么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而?水浒传?“施耐庵的本那么有可能不是小说而是剧本。一、问题和价值金圣叹评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下称金批?水浒?)“序三说:“施耐庵?水浒?正传七十卷,及楔子一卷,原序一篇亦作一卷,共七十二卷。“吾既喜读?水浒

2、?,十二岁便得贯华堂所藏古本。吾日夜手钞,谬自评释,历四五六七八月而其事方竣,即今此本是已。所谓贯华堂古本?水浒?“原序,见于金批?水浒?刊本,末署“东都施耐庵序。研究者普遍认为它是金圣叹托名伪撰。明人贺复徵选编?文章辨体汇逊卷三百二十七之“序四十七词曲类录有一篇?水浒传自序?,文字与金批?水浒?“原序一样,文末也署“东都施耐庵序,所不同的是在?水浒传自序?题下又署名“元施伯雨(卷327)。为简明起见,下文略称之“贺本序,称金批?水浒?“原序为“金本序。?文章辨体汇逊“序四十七词曲类除“贺本序外,还有?曲序?,题下署“徐渭;?序拜月西厢传?,题下署“李贽;?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序?,题下署“王思

3、任。这些署名都是作者的本名。“贺本序文末已有“东都施耐庵序字样,而题下又署“元施伯雨,按?文章辨体汇逊体例,意味着“东都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这是“贺本序提供的新信息。“贺本序的价值自然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源于“金本序。假如是这样,便意味着贺复徵认为施耐庵是“元施伯雨;假如不是这样,那么“贺本序当另有来源,同时也意味着“金本序当有来源。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在?水浒?研究的现有视野之外,可能具有新的史料价值。二、“贺本序有条件录自“金本序金批?水浒?是刊行本,“序三署“崇祯十四年(1641)二月十五日。?文章辨体汇逊是未刊本,被?四库全书?直接收录。因此,要断定“贺本序是否源于“金本序,在缺乏直接证据

4、的前提下,需查明?文章辨体汇逊脱稿与金批?水浒?刊行的相对时间。关于?文章辨体汇逊的版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书只存抄本,“每册首有晋江黄氏父子藏书印记,但?千顷堂书目?却未著录。全书七百八十卷,所选文章“上自三代,下逮明末,“首无序、目,“其中有一体而两出者,有一体而强分为二者,未免失于别裁。意其卷帙既繁,稿本初脱,未经刊定,不能尽削繁芜。然其别类分门,网罗广博,殆积毕生心力抄撮而成,故坠典秘文亦往往有出人耳目之外者。这是说,此书“未经刊定,尚需加工修改以“尽削繁芜,属于尚未最终编定的初稿。上文提到,此书录有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序?。王思任(15751646)卒于清顺治三年(1

5、646),但?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序?作于“天启癸亥,即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原是为清晖阔刊本?牡丹亭?所作。又如卷十九“诰之一,讨论“诰的观念演变,有按语“复微日:考?文苑英华?亦有中书制诰、翰林制诏之别。我明大夫曰诰命,郎官曰敕命,那么是唐、宋制重而诰轻,明那么敕轻而诰重,合而观之可以知唐、宋、明三代之损益矣。(卷19)这清楚是明朝人口吻。通检全书,可知所录文章确实“下逮明末。关于?文章辨体汇逊的编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明贺复徵编。复微字仲来,丹阳人。“书中有复徵自著?道光和尚述?云:先宪副昔宦夔门,时为天启甲子六月。越岁乙丑予入蜀,悉其事,先宪副为郎南都,嗣后入粤归吴,又云:

6、先宫保中泠公请师演说?金刚经?。又?(吴吟题词?云,辛未秋,家大人粤西命下,予以病侍行。考丹阳贺氏一家,登科名者,邦泰,嘉靖己未进士;邦泰孙世寿,万历庚戌进士,官总督仓场户部尚书;世寿子王盛,崇祯戊辰进士,按之复徵所序祖父官阶年月,俱不相合。(卷189)这里肯定了贺复徵是明朝人,但其家世不详。以上提要虽然没有涉及此书“稿本初脱的时间和贺复徵的生卒年,但有助于查考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此书内含贺复徵自著文章六篇。在?云社约?中,他自我介绍道:“予不佞复徵,字仲来,行二;“予不佞复徵,万历庚子年三月二十六日生。(卷51)可知他生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比金圣叹(16081661)年长8岁。其?

7、吴吟题词?开头说:“辛未秋,家大人粤西命下。粤故多瘴疠,家人戒无往。然功令必往,予乃以病侍行,溯扬子江而上。(卷362)其时在崇祯四年(1631)辛未。其?道光和尚述?提到:先宪副昔宦夔门,闻师戒行,延之云安之慧日寺。讲?法华经?,天花乱飞,大者如掌,万目恭睹,诧为希有,如是者三日。其时为天启甲子六月也。越岁乙丑予入蜀,悉其事,寄以诗曰:。未几,师南游,晤予于后湖别墅,云往星源之花山修六度净社。予送以诗曰:。先宪副为郎南都,师从白岳柱杖来相见道故,且为欢喜。适蜀人王太史、徐玺卿皆欲留之常住,与先宪副相商,于鸟龙潭上规摹数武,结道光庵,挂师锡焉。嗣后先宪副入粤、归吴,十年之间,师岁一至丹阳为故事

8、,不啻白香山之如满苏长公之参寥也。不幸先宪副见背,四方多事,师依杜将军,下吴门,过娄江,走云间、海上。不如意,复至丹阳。余奉师于城西之六度庵。先宫保中冷公为之倡,首请师演说?金刚?妙经,作诗赠之。予和以诗曰:宫保公结静室于净香池后,为师焚(引者按原文如此,当作梵)修。予辈亦喜师有住足地,而师竞逝矣。(卷629)将以上两文互参,可寻出一些史实。“师指道光和尚。“先宪副是贺复徵的“家大人即父亲。他在“天启甲子(天启四年,1624)前后任职夔门,后“为郎南都,调任南京,曾为道光和尚在南京乌龙潭建道光庵。之后,他于崇祯四年(1631)辛未“入粤,调任粤西,后又由粤“归吴,回家乡丹阳。他从“入粤到“归吴

9、,再到死去,前后“十年,那么他当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恰巧,金批?水浒?也刊行于这一年。贺父死后,道光和尚随杜将军辗转吴门(苏州)、娄江、云间、海上(上海),后又回到丹阳。在丹阳,贺复徵“奉师于城西之六度庵。之后,“先宫保中冷(引者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冷作“泠)公供养道光和尚,为他建造静室,直到他死去。?道光和尚述?显然作于道光和尚死后。虽然道光和尚的卒年不得而知,但肯定在崇祯十四年(1641)贺父死后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道光和尚分开丹阳,辗转苏州、娄江、云间、上海,又回丹阳。在丹阳,他先住六度庵,又讲?金刚经?,后迁净香池后之静室,直到他死后贺复徵为作?道光和尚述?,并编入?文

10、章辨体汇逊。金圣叹是苏州人,金批?水浒?应刊行于苏州。而从丹阳到苏州,骑驴或乘马车,一天时间足矣。因此,贺复徵应有条件见到金批?水浒?,“贺本序自然有条件录自“金本序。虽然“贺本序未必录自“金本序,但录自“金本序的可能性无法排除。三、“贺本序未必录自“金本序之所以说“贺本序未必录自“金本序,是因这种可能性也无法排除。?文章辨体汇逊“只存抄本,并有“黄氏父子藏书印记,即黄居中千顷斋、黄虞稷千顷堂藏书印记。这意味着此书应是黄居中(15621644)所得,他死后由儿子黄虞稷(16291691)继承。黄居中死于崇祯十七年(1644)。此时黄虞稷15岁。他是黄居中67岁时所生。黄居中死后,黄虞稷承继先父

11、遗志,勤奋好学,继续藏书,并以撰?千顷堂书目?著称。钱谦益?黄氏千顷斋藏书记?说,顺治五年戊子(1648)他到南京黄氏千顷斋访书。黄虞稷对他说:“虞稷之祖先,少好读书,老而弥笃,自为举子以迄学宫,修脯所人,衣食所余,未尝不以市书也;寝食坐卧晏居行役,未尝一息废书也。丧乱之后,闭关读?易?,笺注数改,丹铅杂然,易箦之前手未尝释卷帙也。藏书千顷斋中约六万余卷。余小子裒聚而附益之,又不下数千卷。惟夫子之于书有同好也,得一言以记之,庶几劫灰之后,吾父子之名与此书犹在人间也。(卷26)黄居中原籍福建晋江,于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中举,先是出任上海县教谕,后升任南京国子监丞,直到去世。朱彝尊?明诗综?

12、录有黄居中?寄儿?一首,序云:“居中字明立,晋江人,万历乙酉举人,自上海教谕迁南京国子监丞。并引?能静居诗话?注云:“监丞锐意藏书,手自抄撮。仲子虞稷继之,岁增月益。晓夜孜孜,不废雠勘,著录凡八万册。坟土未干,皆归别人插架,深可可惜也。(卷60)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军占领北京,崇祯帝自缢而明朝亡,即黄虞稷所说“丧乱之后,黄居中以82岁高龄抑郁而死于南京家中。由此可知,黄虞稷千顷堂创自黄居中千顷斋,千顷堂藏书的大局部源于黄居中千顷斋藏书。?千顷堂书目?卷六著录“黄居中?千顷斋藏书目录?六卷,即为?千顷堂书目?的主要来源。?文章辨体汇逊抄本既然是黄居中所藏,就应在崇祯十七年(1

13、644)他去世之前所获。?道光和尚述?写成并入编的时间,自然只能在道光和尚死后到黄居中获得抄本之前。将这期间设为最大限度,即设定道光和尚最早死于崇祯十四、十五年间,到黄居中获得抄本的崇祯十六、十七年间,充其量只有二三年时间。这期间正是明亡前夕,?道光和尚述?所谓“四方多事,兵荒马乱的年头。此书卷帙浩繁,有七百八十卷之多。从“原稿初脱到抄本抄成,被黄居中收藏,颇需时日。此书“未经刊定,目录尚未编写,可知抄本不会是贺复徵自己所为。假如抄本是他所为例如请人抄写,或黄居中向他借抄,那么他当有“刊定和编出目录的时间与必要。既然这些事他都没有做,定有缘故。其中也许与他信奉佛教有关。贺复徵及其家庭信仰佛教。

14、他在?道光和尚述?中提到,其父死时,正值“四方多事。又说:“尝与师订,予于自锄园后设双榻,与师结夏其中,为予弟子开示?楞严?指归,一扫言诠诸障。师为首肯。奈予心杂而懒,当面错过,至今为之悲恨。在道光和尚生前死后,贺复徵奉佛之念既深,加上兵荒马乱,不但网罗文献编书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心志也已不在编书上了。所谓“一扫言诠诸障,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透过文字障碍弄懂?楞严经?的含义宗旨,一是指文字原是了悟实相的名色障碍,不可执著。他在?比丘尼海义补陀斋僧募缘疏?中说:“比丘尼海义出自余家,皈心佛土,十年前发兹弘愿,恭制双幡,绣补陀大士三十二相,相相庄严。越十年披剃,今又十年,欲挂幡海外,报佛斋僧。惟祈十

15、方檀那同具至心,圆此善果(卷397)。补陀大士即观音菩萨。这位海义尼姑既出自贺家,说明他家有“披剃为尼的女子,那么贺复徵自己又何尝不会转而一心奉佛。从而这便存在一种可能,即贺复微是因道光和尚去世才写了?道光和尚述?并入编,在此前,例如其父去世前后,实际上已中断编书之事,以致此书没有最终编定。而“贺本序在?道光和尚述?之前,甚至崇祯十四年金批?水浒?刊行之前就已被贺复徵发现、人编,便成为一种无法排除的可能。?文章辨体汇逊是文选,不是专著,前后没有逻辑顺序,可按编者已掌握的资料,将单篇文章随时编入。“原稿初脱的时间,实际上只是全书脱稿的时间下限,除?道光和尚述?那样的特例之外,我们难以推测每一单篇

16、文章被编者发现、入编的时间上限。设假设有人提出,“贺本序可能在崇祯十四年金批?水浒?刊行之前假设干年就已被贺复徵发现,至少在目前,也是一种无法排除的可能性,毕竟贺复徵比金圣叹年长8岁。之所以提出这种可能性,还因“贺本序被编入“序之“词曲类,即为“词曲所作的序。?文章辨体汇编?所列“词曲,实即散曲和?西厢记?、?牡丹亭?之类戏曲。?文章辨体汇逊旨在聚集、区分文体,对小说没有兴趣。虽然明中叶以来,从李贽、袁宏道到金圣叹都称扬?水浒?的文章,表达出小说之文章观念的滋生,而?文章辨体汇逊罗列文体达一百三十二门之多,各门之下又划分为几类甚至几十类,连“杂文、“杂著也列为一门文体,却没有小说、演义之类文体

17、的踪影。可知他的文章观念一如传统,小说仍然不算文章。按传统观念,像金批?水浒?那样的通俗小说,是“话(白话),不是“文(文辞),与文章性质迥异,比不得“词曲原属诗之流裔。不仅金圣叹,就连汪道昆、李贽在万历年间为?水浒?所作的序言,也不在?文章辨体汇逊所选之列。金批?水浒?“序三已明言“?水浒传?到底只是小说,但贺复徵却将“贺本序列为“词曲类之首。假设“贺本序源于金批?水浒?,贺复徵不会不知道?水浒?是小说,将之归人“词曲类,显然属文体归类不当。他犯这种常识错误的可能性不大,除非他不惜牺牲全书文体划分的一致性,而成心如此。假设按?文章辨体汇逊自身的文章观念和文体划分的一致性,那么“贺本序当源于一

18、种属于“词曲类的?水浒传?,而非金批?水浒?。“贺本序本文并无“小说字样,但说“是?水浒传?七十一卷,那么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云云。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著录:“?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说:“?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昨于旧书肆中得抄本?录鬼簿?,乃元大梁钟继先作,载元、宋传记之名,而于二书之事尤多。据此尤见原亦有迹,因此增益编成之耳。黄霖先生认为:“这里的的,即真实、实在的意思,故的本犹言真本。相对于经过“增益编成的“的本“真本,其实也就是本来。这“施耐庵的本终究是

19、否小说,迄今无从断定。我们知道,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厘为八卷,而杂剧称“折,南戏、传奇称“出,迄未见有戏曲称“卷,然而王实甫能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惯例而编撰了五本二十折的?西厢记?,焉知施耐庵不会向另一个方向打破惯例,继续元杂剧“水浒戏之风,编了一部七十一卷名曰?水浒传?的“水浒戏?这自然只是“贺本序被归入“词曲类所内涵的一种可能性。因此,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贺本序有条件源于“金本序。设假设我们据此指认它源于“金本序,固然不会犯太大的错误,但应注意,这是以抹杀其它可能性的存在为代价的。而这种代价也许正是“贺本序对于?水浒?作者研究可能含有的史料价值。四、施耐庵和施伯雨据资料,施耐庵这个名字是在明朝随?水浒?的流行才见诸载籍。明朝人普遍将他视为元朝人,如李贽?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序?说:“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但从未见施耐庵还有“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