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基本信息课题1.壶是怎样传热的(1)研究壶的传热方式教科书书名: 科学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5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热可以由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也可以由温度较高的物体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这种传递热的方式是热传导。科学探究:1. 通过观察,提出可以探究的有关热传递的科学问题。2. 能初步设计实验,研究热传导现象,能运用热传导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热传导现象。科学态度:对生活中的热现象有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表达、并能按照要求进行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到热传导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能够帮我
2、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知道热可以由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也可以由温度较高的物体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这种传递热的方式是热传导。教学难点:能初步设计实验,求证自己的观点,研究热传导现象。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 导入新课交流: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走进科学课堂,研究有意思的科学问题。今天我们就开始对热现象进行研究! 1聚焦问题1观察烧开水和储存开水的情景 2.提问:观察图片,描述一下图片上的内容,两幅图分别在做什么?3.谈话:请回忆生活中烧开水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水是怎样热起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壶的传热方式。15实践活动1.引导学生设计金属
3、传热实验2.做金属传热实验(1)金属丝传热实验一(2)条形金属传热实验二小结: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同学们发现,不管金属丝是水平放置还是倾斜放置;不管酒精灯是从靠近铁架台加热还是远离铁架台加热,金属丝上的小木棒,都会从温度高的一端开始依次掉落。这说明热总是由温度高的部位沿着条形金属向温度低的部位传递。(3)片状金属传热实验(4)片状金属传热实验(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温度)3.小结:金属片上不同位置的电子温度计向我们展示了,距离火源近的温度计温度高,距离火源远的温度计温度低。之后,随着热的传递,电子温度计数值都在上升,但距离火源远的温度计比距离火源近的上升速度慢,这样的现象让我们直观地看到热能从金属片
4、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1总结归纳1.谈话:我们刚才做了金属丝和金属片的传热实验,同学们能不能结合实验现象和我们的发现,归纳出金属传递热的方式吗? 2.小结: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法叫作热传导。2拓展应用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方法谈话: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研究过程,选择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验证假设得出结论2. 举例:生活中哪里有热传导3.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存在热传导现象。4.拓展: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一下,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你认为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一样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进行研究。课程基本信息课题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科书书名:
5、 科学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实验观察,学生知道水、空气与固体的传热方式是不一样的。认识水和空气的传热方式,即认识热对流现象。科学探究能通过实践研究热对流现象,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利用热对流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相关事例。科学态度对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表有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到热对流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科学合理地利用热对流原理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知道水和空气能产生热对流现象。能说出热对流是下面的水或空气受热后上升,上面较冷的水或空气下降,
6、而形成的对流现象。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分钟导入新课、激发探究热情交流: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走进科学课堂,研究有意思的科学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对热现象进行研究! 5分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聚焦本课的研究问题1.交流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究了,热在壶中是怎样传递的。而壶把热传递给了水,水又是怎样热起来的呢?2.观察水烧开的情形,思考水的传热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出示视频:玻璃壶烧水,水烧开水流上下翻滚)3.学生交流想法:12分钟科学实践活动:探究研究水的传热方式1.通过实际观察,了解真相。(1)实验观察(播放视频:加热装有水和木屑的烧杯)(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讨论2.设计
7、实验,进行研究(1)实验一,将热水和冷水同时放入室温水中(2)实验二:混合热水和冷水3.分析现象,建构热对流概念谈话:通过刚才一系列的实验以及对现象的观察,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烧水时,为什么水会出现上下交换的现象?小结: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对流。4.了解空气的热对流(出示图片:空气的热对流)讲解:请学生回顾一下热空气的知识,联系风的形成原因,结合这幅图来说一说,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建议:结合图让学生进行分析3分钟拓展应用描述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1.出示图片水和空气的热对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
8、用。观察图片上的内容,请同学们尝试利用刚学习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下。2.学生分享交流3.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热对流现象,下节课我们继续热现象来进行研究。教学基本信息课题3.炉火周围的热现象年级及学期五年级上学期相关领域物质科学领域教学目标(内容框架)科学概念:学生通过认识热源,知道热传递有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形式。热辐射与热传导、热对流不同,不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直接传递热。科学探究: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哪些因素影响热辐射的效果,知道遮挡和距离影响热辐射的效果。离热源越近,受到热辐射越强,离热源越远,受到的热辐射越弱。能在小组中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记录和交流汇报。科学态度:学生对热辐射这一现象产
9、生深厚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有安全意识、整理意识,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热传递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认识热源,知道热传递有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形式。热辐射与热传导、热对流不同,不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直接传递热。教学难点:学生基于亲自的动手实验,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影响热辐射的效果。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炉火是怎样传递热的科学实践:以蜡烛为热源进行研究以一杯开水为热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应用热辐射的概念,列举生活中热辐射现象用手感受现象蜡烛火焰的热传递用温度计测量,
10、证实蜡烛火焰的热传递实验:研究哪些因素影响蜡烛火焰的传递效果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聚焦研究问题,让学习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通过观察和实验,开展对热现象的探索,从而能更好的研究热辐射的规律和特点。分析太阳传给地球的热,归纳热辐射概念。广泛全面了解,关注科技发展拓展应用:太阳能的利用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创设情境引出探究问题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炉火旁的温度。讨论:靠近炉火,我们的身体能感受到热。这个热度是怎样被传递过来的呢?与热传导、热对流传递热的方式一样吗?提问:生活中除了炉火能发出热,还有哪些物体能发出热?小结:能发热的物体就是
11、热源。蜡烛的火焰、篝火、烧开的水、大功率的灯泡、太阳等都是热源。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源是怎样传递热的。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思考炉火是怎样传递热的。学生讨论并各抒己见。蜡烛、酒精灯、灯泡等创设情境,聚焦研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视频播放5分钟科学实践认识热源传递方式一、用手感受热源发出的热教师拿出一根蜡烛并点燃,让学生把手慢慢靠近火焰的侧面,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1.手靠近火焰时感受的热是固体传导的吗?2.手和火焰之间有空气存在,是空气热对流的原因吗?3.热传递方式除了传导、热对流外,还有其他方式吗?二、用温度计测量,研究热源传递热的特点。刚才我们用手感受了火焰周围的温度,现在我们就来
12、测量一下火焰周围的温度吧?1.用一支温度计测量热源发出的热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蜡烛火焰周围,记录温度变化。2.用两支温度计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了蜡烛火焰传递热的效果。在蜡烛周围相同距离放置两支温度计,待稳定后记录它们的温度。遮挡其中一支温度计,待稳定后记录它们的温度。改变一支温度计的位置,待稳定后记录它们的温度。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三、用一杯开水做热源,看看是否有同样的效果。教师把开水倒入玻璃杯中,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置在玻璃杯周围的不同距离处,观察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提问:热源不同,传递热的方式一样吗?再换成酒精灯呢?播放视频四、太阳这一热源是怎样传热的,归纳对热辐射的认识。 播放视频,总结热辐射
13、现象。 太阳的热是怎样传递的?根据我们对蜡烛火焰、一杯开水、太阳这三种热源传递热的方式的研究和探讨,你们发现它们传递热有相同之处吗?我们之前学了几种热传递的方式?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热源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 叫作热辐射。而热传导、热对流是需要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进行热辐射。五、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辐射的现象 列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热辐射。离火焰越近时,感到越热。小组讨论并回答。学生动手操作温度计要放在火焰的侧面记录初始温度和稳定后的温度。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温度计的温度。离热源越近,温度越高;离热源越远,温度越低。遮挡也会影响温度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学
14、生进行讨论热传导和热对流热传导是在固体中进行的,热对流是在液体或气体中进行的。学生交流列举(电暖气、烤箱、篝火、空气炸锅等等)让学生感受热辐射现象。质疑研讨,让学生主动思考。用温度计来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从而能更好的研究热辐射的规律和特点。科学概念的形成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多种相似现象归纳得出。播放视频,直接了解热辐射的概念,为拓展与应用中了解太阳能打下基础PPT展台、27分钟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说说太阳能的利用。2.出示PPT共同了解太阳能的利用。3.课后,同学们可以关注太阳能开发和利用的新技术。读收集的资料广泛全面了解,关注科技发展PPT展台8分钟板书设计3.炉火周围的热现象离热源近温度高
15、;离热源远温度低。 遮 挡影响温度。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4.保温和散热第一课时教科书书名: 科学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说出常见的保温物品、材料和保温方法,分析能够保温的原因。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制作保温装置,并进行保温效果的检测。科学态度能够对设计保温装置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关心日常生活中与保温有关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制作保温装置,并进行保温效果的检测。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
16、和工具,设计制作保温装置,并进行保温效果的检测。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分钟一、根据生活需要,引发探究问题1.交流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走进科学课堂,研究有意思的科学问题。在之前的科学课中,我们曾经研究过关于热传递的问题,发现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然而在我们生活中需要热水的时候,总是希望水,能在较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温度。这个时候,暖水壶就派上了用场。那么暖水壶为什么能够保温呢?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吧。2分钟二、研究暖水壶的构造1.交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暖水壶的图片,了解暖水壶的结构。2.学生观察并分享交流3分钟三、设计保温装置1
17、.明确设计任务我们能不能设计一款保温装置,使这杯热水的温度保持得更持久呢?结合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热传递知识,来进行设计吗?2.学生交流设计思路3.小结4.设计图指导3分钟四、按设计图进行保温装置的制作1.谈话在完成设计图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制作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同学的制作过程吧。2.播放学生的制作过程视频3.提问看完这位同学的制作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说的。4.学生交流想法3分钟五、检测保温装置的保温效果1.谈话制作完成保温装置后,我们就要对保温装置的保温效果进行检测,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检测呢?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的想法。2.学生交流检测方法3.小结请同学们将你检
18、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的第2项纪录中。6分钟六、交流设计方案和保温效果1.谈话一些同学已经完成了活动,他们在家中使用电子温度计进行了保温效果的检测。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分享吧。2.学生交流设计方案和保温效果数据3.小结通过设计制作保温装置,我们对暖水壶为什么能保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学们还可以课下继续进行尝试,老师期待大家的成果!2分钟七、拓展与应用1.交流人们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现如今,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保温技术,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并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中的保温原理吗? 2.学生交流与分享生活中的保温应用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保
19、温的应用和技术还有很多呢。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调查研究,欢迎大家继续改进、完善自己设计的保温装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保温挑战,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散热挑战,也就是让一杯热水的温度迅速降下来,同学们可以结合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热传递知识,提前进行思考。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孩子与父母(第一课时)教科书书名:科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父母对孩子来说是亲代;孩子对父母来说是后代。2.知道孩子有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是从父母处获得的,这些特征叫做性状。如眼皮、耳垂、头发等。能
20、够举例说出孩子与父母在性状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科学探究:1.学生能细致观察、描述孩子与父母的性状,说出性状方面的相同和不同。2.学生能用列表的方式记录自己、父母,甚至祖辈的各种性状,并进行简单的统计。科学态度:学生对观察和比较孩子与父母的性状感兴趣,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和讨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利用生物间性状的不同,人们常常把相貌应用在常用证件、脸部识别技术、刑侦模拟画像等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教学重点:知道孩子有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是从父母处获得的,这些特征叫做性状。如眼皮、耳垂、头发等。能够举例说出孩子与父母在性状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教学
21、难点:学生能够将自己与父母的性状进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记录、合理地统计、清晰地表达。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2分钟聚焦话题,引入单元主题1.观看小视频,2.思考:你们知道它是如何区分小区住户的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面部特征,但是有没有和我们长得相近的人呀?3.小结: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我们以一家人为例,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后代,也叫子代;父母是孩子的上一代,也叫亲代。1分钟提出和聚焦本课的问题1.思考:你是不是也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经常听到大人们说:“你长得真像妈妈!”、或是“真像爸爸!”呢,孩子都像自己的父母吗?2.讲述:这节课,我们首先从大家熟悉的孩子与父母
22、的相貌开始探究。3分钟比较一家人的相貌1.观察、比较下面照片中小明及家人的相貌。小明的哪些方面像长辈呢?2.讨论交流3.小结:通过对比观察我们不仅发现小明和他的父母有很多相似之处。还发现小明的父亲与爷爷奶奶、母亲与外公外婆在相貌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也是孩子在相貌上与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相似之处的原因。3分钟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相貌1.提示:请同学们准备一面镜子,或是自己和父母的照片。2.任务:仔细观察,我们有哪些相貌特征像自己的父母呢?请大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的第一个表格中。3.小结:这些稳定的相貌特征,如双眼皮或者单眼皮、有酒窝或者没有酒窝等,是从父母处获得的,这些特征在生
23、物学上称为“性状”。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4分钟比较自己和父母性状的异同,形成概念性的认识1.讲述:我们找到了与父母相貌相似的很多地方,刘老师将易于观察的6个性状进行了分类。2.分类:出示6组相对性状的对比图片,明确简单的分类标准。3.引导:看看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4.小结:通过我们两次的细致观察,同学们有了很多的收获,自己与爸爸妈妈有很多相同的性状,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5分钟聚焦问题,认识每个人的相貌都是独一无二的1.活动:同卵双胞胎,在性状上也是有细微的差别。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探究活动来了解一下,希望对同学们解答这个问题有帮助。2.小结:科学家们也对我们的
24、性状进行了大数据的收集和比较,相貌所表现的类型远超于1万多亿类,而世界上人口大约有70多亿人,相貌所表现的类型远超于人口数量,即使双胞胎也会有细微的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相貌都是独一无二的。2分钟拓展探究1.拓展延伸:生活中,人类利用相貌独一无二的特点,帮助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比如,人脸识别技术。你还能说出哪些应用吗?2.总结:正是因为我们的相貌表现出的形态差异,生活很多证件、脸部识别、刑侦模拟画像等都是利用相貌作为重要标志之一。即使子代与亲代,或是双胞胎,同一物种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特征。3.课外探究:除了我们头部的相貌性状外,在你与父母或长辈比较的过程中,还注意到有哪些性状呢?课程基本信息课
25、题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教科书书名:科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知道植物的后代与亲代的性状,如茎、叶、花、果实等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2.知道同一种类植物存在着差异,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殖越来越明显。科学探究:学生能用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有许多相似的性状,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科学态度: 1.学生初步了解和体会早期遗传学家孟德尔的研究,从而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学生能细致观察、描述植物的后代与亲代的性状,说出性状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性状
26、的异同,利于高产作物的培育。教学重点:学生能用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有许多相似的性状,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植物的后代与亲代的性状进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记录、合理的统计、清晰地表达。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2分钟温故知新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科学老师刘妍,很高兴和同学们探讨科学问题。1.回顾。2.动物的后代与亲代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那植物和动物一样吗?2分钟提出和聚焦问题1.交流: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2.提问:为什么种瓜不能得豆呢?3.谈话:为什么植物亲代繁殖出的后代会产生同样的果实和种子?今天我们一
27、起来研究有关植物的后代与亲代的问题。5分钟比较同一种类植物的相同和不同探究任务一: 交流:每个植物家族都是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植物,你能从图片中找出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吗?1.比较凤仙花(1)提出任务:观察这几株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凤仙花,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提问:我们比较了凤仙花的哪些性状?(3)小结:同一种类凤仙花的花和叶的结构是一样的,但在颜色、大小和形状等性状方面都会有差异。2.比较辣椒(1)提出任务:观察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辣椒,找一找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哪些性状,它们的性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小结:同一种类辣椒的花、叶和果实的结构是一样的,但在颜色、大小和形状等性状方面都会
28、有差异。3.形成对同一种类植物性状差异的认识(1)讨论:通过观察,我们对同一种类植物的性状有了怎样的认识?(2)小结:同一种类植物的茎、叶、花、果实等结构是相同的,但它们在颜色、大小和形状等性状方面的差异比较大。6分钟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相同和不同(一)、草本植物的亲代和后代在性状上的相同与差异1.谈话:如果同一种类植物,它们是亲代与后代的关系,你认为它们之间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2.探究任务二:比较凤仙花的茎、叶、花等,在颜色、大小和形状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又存在哪些差异呢?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的第一个表格中。3.探究任务三:根据油菜亲代推测油菜后代的性状4.小结:草本植物
29、的亲代和后代的茎、叶、花,在颜色、大小和形状等方面的性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着细微的不同。4分钟拓展延伸1.视频。2.思考:视频中孟德尔研究了豌豆的哪些性状?3.提问:下图中这些豌豆的性状有哪些不同?4.小结:科学家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会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如植物种子的形状、颜色,果实的形状、颜色,花的位置、颜色,茎的高度等。1分钟课外探究课后,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和比较我们身边的像樟树、柳树、石榴树等木本植物,它们的后代与亲代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状呢?课程基本信息课题灭绝的远古动物第二课时教科书书名: 科学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7月教学目标教学
30、目标:科学知识:知道许多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现在已不复存在。能够列举某些灭绝的远古生物与某些当今生物的相似之处与存在的差异。科学探究:能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科学态度:有兴趣观察古生物化石,并与当今生物进行比较。在研讨中,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教学重点:能够列举某些灭绝的远古生物与某些当今生物的相似之处,或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难点:有兴趣观察古生物化石,并与当今生物进行比较。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5分钟一、聚焦话题让恐龙“活”起来1.回顾与交流:同学们,
31、大家好!我是宣师一附小的蔺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走进科学课堂,研究有意思的科学问题。2.学生交流与分享3.从恐龙骨骼化石上的性状推想恐龙的样子比较这两个恐龙的牙齿化石,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7分钟二、实践研究:让更多的古动物“活”起来(猛犸象与亚洲象)1.复原猛犸象 实践活动:我们再来观察这样几幅图片,请你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古生物? 2.研究猛犸象的生存环境3.观看资料片4.小结:通过研究,我们进一步发现如今某些生物的性状和古生物是有相似的地方的。是不是所有的物种都是遵循这样的发现规律呢?我们再来看看这样一种生物。6分钟二、实践探究:让更多的古动物“活”起来(长颈鹿与山西兽)1.出示图:长颈鹿
32、2.提问:你知道,它是谁吗?3.谈话:你知道长颈鹿的祖先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凭着想象来画一画吧!并试着说一说你的理由。 4.看资料片:长颈鹿的祖先到底是不是像你们想的这个样子?我们来看看考古学家他们的研究吧!1分钟三、回顾反思1.提问:那么在这代代相传的过程当中,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差异是维持不变,还是会越来越大?2.谈话:生物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自己的改变,于是它们才能生生不息的演化、繁衍,共同丰富着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1分钟四、拓展延伸交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也可以去实地参观一下有关于古生物的博物馆和展览,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了
33、。课程基本信息课题水中的微小生物教科书书名: 科学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学会使用比较精密的观察工具显微镜。2.能够运用多种观察方法,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水样,并进行精准描述。科学态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使用显微镜探究的愿望,发展观察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显微技术的发明促进了科学的大发展,改变了人类对生物体的认知。教学重点: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
34、种观察方法,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水样,并进行精准描述。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自我介绍交流: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一小的科学彭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走进科学课堂,研究有意思的科学问题。聚焦问题: 1.谈话:有两位同学在周末相约一起去郊游,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这些水域里的水能直接饮用吗?为什么?3.这些水域里的水不能直接饮用,这些水里有什么?实践活动 科学实践活动: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用肉眼观察。2.用放大镜观察水样3.显微镜的发明:一位叫做列文虎克的科学家,他透过两块镜片,发现镜片后的鸡毛放大了好多倍,这个发现引起他莫大的兴趣。然后他继续
35、研究,发现改变两个镜片的距离,看见的景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后来,他又动手做了一个金属支架和一个小圆筒,把两块镜片分别装在圆筒两头,还安上旋钮,来调节两块镜片间的距离。这样,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就诞生了。聚焦主题1.显微镜的构造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视频)实践活动: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小生物3.科学实践活动: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小生物一边观察,一边将视野里的景象画在活动手册8页。4.学生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5.用更高倍的显微镜观察认识什么是微生物6.认识什么是微生物教师总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切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7.学
36、习绘制记录单8.回到导课问题提问: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我们发现了一地水中有这么多秘密,那现在在想一想,池塘、河流里的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这些水里有什么?”9.回顾我们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结束:这节课我们用显微镜探索了一滴水中的小小世界,发现了水中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秘密,那么我们用眼睛能看见的物质在显微镜下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索显微镜下的秘密。课程基本信息课题显微镜下的细胞教科书书名: 科学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5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并能描述洋葱细胞的主要特征。科学探究:1.会制作洋葱表皮临时切片,
37、能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2.能用图画、图注、文字描述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科学态度:学生乐于探究生命体构成的奥秘,发他们观察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体会到观察工具的进步使人们可以不断认识自然界更多的奥秘。教学重点:会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描述洋葱细胞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会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自我介绍交流: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复兴门外一小的科学彭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走进科学课堂,研究有意思的科学问题。(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引出洋葱的话题出示洋葱植物图片,从外部观察洋葱。2.观察洋葱内部结构分别
38、猜想和观察洋葱先纵切,再将一半的洋葱横切的内部特征。讲述:洋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洋葱有近球状的鳞茎,鳞茎由许多肉质的鳞片状的叶层层包裹构成。提出任务:用放大镜观察洋葱鳞片。(二)科学实践活动: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1.科学实践活动: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提问:怎样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叶?讲述:我们可以从洋葱鳞片内侧取一小块表皮,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洋葱表皮,我们可以制作一个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猜想:我们在显微镜下会看见什么样的景象?.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材料:洋葱鳞片、解剖刀或小刀、清水、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碘酒、吸水纸。(视频)谈话:学会了制作洋葱的临时装片,
39、就可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了,同学们试试吧!注意要及时把你看到的景象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让学生按照上节课学习的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观察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交流发现,初步建立细胞的概念讲解:通过观察,我们看到了洋葱表皮上面有一个个像小格子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每一个小格子,就是洋葱的一个细胞。2.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外表皮和洋葱叶肉活动一: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模型2.小组活动: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模型用超轻粘土制作细胞模型,还原视野中一部分细胞对照屏幕和记录单修改细胞模型。总结:洋葱的细胞大多是细长的多边形,一个挨着一个紧密的连在一起。活动二:观察更多生物体细胞3.实践活动:观察更多生物体细
40、胞(1)观察其他植物细胞临时装片。(2)观察更多动物、人和霉菌细胞的永久装片。总结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多种多样的微生物教科书书名:科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蘑菇和木耳是能够用肉眼观察到的微生物。2.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科学探究1.了解泡菜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知道微生物可以被人类所利用,有些微生物对人类生存不利。科学态度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要养
41、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了解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教学难点:能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分钟提出和聚焦问题1.谈话:在前几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水中的微小生物、洋葱表皮细胞,让我们继续探索微生物的世界,期待你有更多新奇的发现!2.提问:牛奶通过发酵变成酸奶,白菜经过腌制变成酸菜,是什么让它们变酸了? 18分钟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究(一)乳酸菌1.提问:是什么让牛奶发酵变酸奶?2.收集、调查酸奶配料表推测: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变成酸奶。3.讲解:显微镜视角下的乳酸菌,牛奶发酵变成酸奶是因为乳酸菌。4.提
42、问:白菜为什么会变酸?5.假设:蔬菜变酸的原因。6.验证:科学家对各种泡菜进行了研究,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泡菜变酸主要是由乳酸菌引起的。7.小结:乳酸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二)酵母菌1.提问:你和过面吗?观察过面团发酵膨胀的过程吗? 2.探究:观察添加酵母粉的面团发酵膨胀的现象及过程。3.讲解:显微镜视角下的酵母菌及应用。4.小结:酵母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酿酒等。科学实践1.了解微生物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介绍对人类有利的微生物。小结: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微生物可以服务于人类。2.了解微生物对人类不利的方面提问:感冒时有什么症状?感冒
43、是由什么引起的?讲解:感冒是由一些细菌或者病毒等微生物的侵入、破坏身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有头晕、流鼻涕等症状。小结:有些细菌、病毒微生物会使我们生病。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生病时戴口罩的卫生习惯。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变质过期的食物上会长毛,食用了发霉的食物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严重的还会带来生命危险。吃了不干净的、变质的食物会让我们得痢疾,痢疾是由什么引起的?讲解:痢疾是由于微生物引起的。提问:发霉的食物中都有哪些微生物?讲解:黄曲霉多见于久置发霉的粮食中,让我们通过视频资料进一步认识黄曲霉。质疑:对我们不利的微生物会藏在食物中,如何保证吃进去的食物是安全卫生的?阅读
44、:“揭开微生物的奥秘”讲解:巴氏消毒法。小结:有些微生物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聪明的我们能够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微生物制造出的麻烦和问题。3.认识蘑菇和木耳是微生物提问:蘑菇和木耳是微生物吗?讲解:蘑菇、木耳在生长起来前,非常微小。蘑菇、木耳的细胞与一大类被称为“真菌”的微生物的细胞很相似。因此,科学家将蘑菇和木耳也称为微生物。小结:蘑菇、木耳是能够用肉眼观察到的微生物。1分钟总结谈话:水滴中的那些微小生物,还有细菌、病毒、蘑菇、木耳等,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的对人类有利,有的对人类不利,它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同学们能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查阅资
45、料等方式,继续探索微生物世界。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光的传播(第一课时)教科书书名: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能识别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2. 能按光源的产生将光源分别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知识和视频中的各种光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光现象研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初步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教学重点:知道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能识别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教学难点:能按光源的产生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46、。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2分40秒一、提出问题1.谈话:我们生活的世界五光十色,有各种各样的光现象。因为有光,才有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2.提问:你想研究光的哪些奥秘?3.谈话:提出问题是我们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会在这一单元,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探究活动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6分20秒二、讨论探究:1.识别我们身边的光源1.提问:哪些物体自身能发光?2.讲解:这些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可以自己发光。像这些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光源。3.明确:有的物体成为光源是需要一定的条件(蜡烛、台灯)。2分50秒二、讨论探究:2.给身边的光源分分类1.活动:请试着把这些光源分
47、类,说说分类的理由(出示:太阳、火把、闪电、萤火虫、油灯、荧光水母、吊灯、车灯、煤气灶、指示灯)。2.讲解:像太阳、闪电等这样来自大自然的光源,称之为自然光源,而像灯、煤气灶这样人造的、人为控制的光源,我们称之为人造光源。我们身边的光源可以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分类。6分35秒二、讨论探究:3.识别我们身边不能发光的物体1.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类物体,它此时看上去也是发光的。那么:月球是光源吗?2.提问:生活中还有没有像月球这样看起来在发光,但其实并不是光源的物体?3.活动要求:15秒思考抢答这个物体能不能称被称为光源,为什么?(出示:夜间的交通标线、公路标志牌、冬奥会“北京15分”冰
48、屏、涂有特殊涂层的衣服)4.讲解: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能自己发光的物体,这样的物体不能称之为光源。15秒三、回顾反思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一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这样的物体我们称为光源。光源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类。1分四、拓展延伸提问:太阳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光源,你能试着把太阳发出的光画一画吗?燃烧的蜡烛发出的光,又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课下认真思考并试着把你的想法画一画。 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光的反射教科书书名: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入射光和反射光是沿
49、直线传播的。能说出镜子的主要特点,知道镜子在光反射实验中的作用。科学探究:能用绘图方式描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行进路线。科学态度:乐于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并与同学合作进行科学实践和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初步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教学重点: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教学难点:能用绘图方式描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行进路线。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一、聚焦问题:光的反射现象1.探究活动:踩光斑,并观察镜子的表面。2.实验操作:镜子是如何反光的?3.讲解:当光遇到镜子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像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光的反射。从手电照向镜子
50、的光我们称之为入射光,从镜子反射出来的光我们称之为反射光。二、1.实验探究:镜子反射光的特点1.提问:从镜子反射出来的光有什么特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到?2.实验操作。3.实验操作:大家灵活运用了我们之前学过的实验方法实证,我们还有一种实验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记录。4.讲解: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入射光在经过镜面反射后,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二、2.实验探究:镜子反射光的变化1.提问:那么当入射光的照射角度发生变化时,反射光的方向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实验操作:如何通过实验来进一步实证?3.讲解:入射光倾斜程度越大,反射光倾斜程度越大;入射光倾斜程度越小,反射光倾斜程度
51、越小。四、聚焦问题谈话: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所学的内容来解决这样一个小问题。请看老师这儿有一个靶子,还有几面小镜子,我们能不能用小镜子把光反射到靶子上呢?五、1.实验探究:我们是如何看见光源的?1.实验操作:小组展示用光打靶实验。2.提问:我们又是怎样看到手电的光的呢?3.讲解:在我们的生活中,之所以能看到光源发出的光,就是因为光源的光可以直接进入我们的眼中,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到大脑,我们就看到了光源。六、2.讨论探究:我们是如何看见物体的?1.提问:我们是如何看见物体的?2.实验操作:观察盒实验我们现在准备好了这样的一个盒子,那盒子里放的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呢?我们是怎样看到盒子里
52、的模型的呢?3.讲解:当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中时,也可以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到大脑,我们就可以看到物体。七、聚焦问题讲解:通过前面两节课的有关光的反射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光的反射现象,并且也知道了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八、1.制作潜望镜需求分析与原型启发、设计1.提问:你有没有想到过我们可以制造这样一个观察工具可以做到“隔墙观物”呢?它也可以做到在深水下观察到水面以上的情况?如果我们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来制造的话,你又有什么想法?2.提问:我们可以边讨论边把我们的设计画下来,下面我们来走进一个学习小组,了解一下他们是如何设计的。我们需要考虑要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制作?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九、
53、2.潜望镜原型制作与交流评价1.操作:下面我们就来制作潜望镜吧。2.讲解: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完成潜望镜的制作。制作完毕后,我们还可以相互交流、评价,看看大家的潜望镜做的怎么样。3.学生交流十、回顾反思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经历了需求分析、原型启发、设计制作和评价交流四个环节,以光的反射现象为基础制作了一个潜望镜。并且还知道了光可以在多面镜子间多次反射,从而多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十一、拓展延伸1.实验操作:光在多面镜子间的多次反射还可以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2.结束语:光的反射现象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甚至能带来一些生活的小趣味。在课下我们可以继续找一找光的反射的例子,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课
54、程基本信息课题认识太阳能热水器(第二课时)教科书书名:科学 五年级 上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5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及原理,并通过对其内部结构设计的研究,认识到反射是可以增加热辐射的。科学探究 经历预测交流、数据分析、动手操作试验等过程,在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结构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科学态度:通过猜想设计操作验证等一系列环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探索过程中的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学会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和规律造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尝试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55、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点: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反射是可以增加热辐射的,并根据光波炉的原理将知识牵引至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之中,从而合理解释其内部构造的设计。教学难点:对于光波炉反射可以增加热辐射的这一原理的应用与解释。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23105一前情回顾二太阳能灶闪亮登场三镜面反射实验及内壁对比实验四延伸总结1.前情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前课知识,为本课知识内容打下良好基础。回顾前课两个主要问题:1。集热管为什么要用黑颜色。2.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角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忆并对问题进行解答阐述。(出示PPT答案,颜色越深吸热效果越好,与阳光垂直的角度吸热效果最佳。)2.太阳能灶的秘密(
56、1)展示太阳能烤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其名称,作用及相关工作原理,简要介绍太阳能烤炉的结构及相关生活用途,利用PPT揭示答案,总结归纳。(2)积极引导学生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3)根据学生想法设计展开对于太阳能灶的研究与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设计实验并利用思考相关注意事项。3.实验验证猜想(1)一面镜子反射实验根据学生需求及猜测利用一面镜子对巧克力进行照射,并引导学生对其现象进行思考。(2)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利用温度计观察并设计实验,,通过温度计数值的改变就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温度的变化。根据学生对实验的改进再次进行实验,并思考现象及原因。(3)两面
57、镜子反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太阳能烤炉反光板结构,并启发其对实验进行改进再设计。(播放两面镜子实验并引导学生对其现象进行思考研究)(4)四面镜子反射实验根据学生推断与猜测进行四面镜子反射实验(播放四面镜子实验并引导学生对其现象进行思考研究) 学生根据多次实验的现象结果总结归纳得出相应结论。4.将结论原理链接到太阳能灶及太阳能热水瓶(1)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其他太阳能加热工具的思考,并将知识延伸至前课内容中的复习与利用。(PPT出示带有金属反射板的的太阳能热水器,并引导学生将之前所得的理论进行整合思考,加深概念构建) (2)知识延伸在反射增加光热这一原理的概念明确后,引导学生对太阳能热水瓶进行学习了解
58、,并根据其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延伸本课知识,将奥运圣火的来源融入其中,让概念回归应用,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3)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与反射可以增加光和热这一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希望你们在课后能够继续认真思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教科书书名: 科学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5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和原理。利用所了解的知识设计一个简易太阳能热水。科学探究:在经历了解任务,根据任务设计热水器的过程,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
59、能力。科学态度: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通过方案设计,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动力,技术的发展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教学重点:根据任务条件分析需求,根据需求设计出符合任务条件的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教学难点:根据任务条件,分析可利用的资源在利用已有资源基础上,设计出符合任务条件的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导入新课、激发探究热情交流: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一项科学任务。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本课任务:设计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太阳能热水器 2.提出本节课的任务-设计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工程师,我们来设计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我们的具体任务是设计一个能在15分钟内让200mL水升温的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装门窗施工方案
- 风景树施工方案
- 2025年管道液化石油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研究
- 论见义勇为者民事权益的保障
-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与目标
- 餐饮服务信用承包合同
- 创新型企业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书
- 版权授权与补充协议
- 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权授权与数字音乐制作合同
- (完整版)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质量管理文件
- 中国动漫发展史课件
- 【履职清单】2023新版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重点岗位履职清单
- 门式起重机、架桥机作业前安全隐患排查表
- 安全阀在线校验及延期校验
- GB/T 19670-2023机械安全防止意外启动
- GB/T 9128.1-2023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垫第1部分:PN系列
- 幼儿园新生入园报名登记表
-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的指导意义
- (完整版)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
- 医院医学影像科CT-MR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202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