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应用微生物学》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名词解释1 硝化作用:氨态氮经硝化细菌氧化转化为硝酸态氮的过程2 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指硝酸盐转化为气态氮化物(N2和N2O)的作用 3 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4 硫化作用:即硫的氧化作用。指H2S或S0被微生物氧化成硫或硫酸的作用 5 菌根:具有改善织物营养、调节植物代谢和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等功能 6 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7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8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与

2、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二、是非题氨化作用只能在好氧环境下才能进行。( X )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 X ) 一般情况下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土壤下层。( V )嗜冷微生物适应环境生化机制之一是其细胞膜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点脂肪酸。( V ) 嗜酸微生物之所以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的能力是因为其胞内物质及酶是嗜酸的。(X) 嗜碱微生物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胞内物质及酶也是偏碱(嗜碱)的。(X)草食动物大部分都能分泌纤维素酶来消化所食用的纤维素。 ( X )共生固氮和游离固氮都在固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V )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时

3、要服用维生素,这是为了补充因肠道微生物受抑制减少维生素的合成。(V) 10、降解性质粒携带有编码环境污染物降解酶的全部遗传信息。( X )11、反硝化作用只有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 ( V )12、有机物质是产生沼气的物质基础,产甲烷细菌可以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做为碳源。( X ) 13、协同共栖的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时彼此受益,互相获得利,是一种互生关系。( V ) 14、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时没有选择性。( X ) 15、细菌不能寄生于细菌,真菌不能寄生于真菌。 ( X ) 16、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唯一因素。( X ) 17、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是微生物之间典

4、型的互惠共生关系。( V ) 18、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仅仅是为了营养。 ( X ) 19、在菌根中不仅是菌根菌对植物有利,而且植物对菌根也有利,因为这是一种共生关系。(V) 20、叶面附生微生物以放线菌为主,细菌是很少的。( X ) 21.乳酸发酵后的牛奶可保存相对较长时间,这种乳酸菌与其他牛奶腐败细菌之间构成一种特异性的拮抗关系.(V) 22、 由于极端环境中的条件太苛刻,因而在极端环境中无微生物生存。 ( X )23、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也可以在普通条件下生存。( X )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D )。(1)克雷伯氏菌 (2)肠杆菌 (3)埃希氏菌 (4)芽

5、孢杆菌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B )。 (1)纤维素 (2)木质素 (3)半纤维素 (4)淀粉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A ) (1)氨 (2)氧 (3)N2 (4)N2O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B ) (1)氨 (2)氧 (3)N2 (3)N2O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 A ) (1)恒浊连续培养 (2)恒化连续培养 (3)恒浊分批培养 (4)恒化分批培养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B )。 (1)假单胞菌 (2)根瘤菌 (3)蓝细菌 (4)自生固氮菌7、许多霉菌在农副产品上生长时

6、易于产生霉菌毒素,下列中哪些条件最适于产生霉菌毒素?( A )(1)高温高湿 (2)高温 (3)蓝细菌 (4)自生固氮菌8、适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是( C )。(1)嗜热微生物 (2)嗜冷微生物 (3)嗜酸微生物 (4)嗜压微生物9、超嗜热细菌主要是( A )。 (1)古生菌 (2)真细菌 (3)真菌 (4)霉菌10、酸矿水的形成是微生物对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转化的结合,下列哪种循环与酸矿水形成有关?( A )(1)S循环 (2)N循环 (3)磷循环 (4)硅循环11. 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关系可称为:( A )A 协同共栖 B偏利共栖 C 共生 D中立12.下述那个过程需要亚硝化细

7、菌和硝化细菌:( D )A 脱氮作用 B 氨化作用 C固氮作用 D 硝化作用13. 下述那种方法处理污水可产生甲烷:( C )A 曝气池 B 活性污泥 C 厌氧消化 D 生物转盘法14.缺钼可能影响那个过程:( D )A 同化性硝酸还原反应 B 异化性硝酸还原反应 C 硝化作用 D A和 B15.反硝化作用的最终产物:(C)A NH3 B HNO3 C N2 D HNO216.平板上,青霉菌菌落周围葡萄球菌不能生长,此种关系为: ( C )A 竞争关系 B 猎食关系 C 拮抗关系 D寄生关系 17.下述不是共生关系的是:( C )A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B 菌根和植物 C 嗜热菌和温泉 D 地衣

8、中的藻类和真菌18.将土壤接种在含放射性14C 的葡萄糖培养基中,5天后检查,下列那种情况证明土壤中有生命,( A )A 放射性土壤 B 放射性葡萄糖 C 放射性CO2 D 无放射性 19.在分解复杂大分子有机物时,往往是由多种微生物协同共同完成的,忆种微生物以甲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丙种微生物又以及忆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这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 C )A互生关系 B接力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20.土壤中磷酸钙的溶解主要依赖于( D )A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机酸 B CO2溶解产生的碳酸C硫货柜作用主生的硫酸和硝化作用产生的硝酸 D A-C21.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为真细菌

9、提供碳源,能源和氧气,而真菌则为藻类白日做梦矿物质营养,二氧化碳和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 B )A互利共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偏利共生关系 D竞争关系22.植物根系对根际微生物最大的影响是通过( B )A植物遮荫 B根系分泌各种有机物 C根系富集水分 D根系伸长过程式中造成土壤通气23.土壤中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的关系是( D )A.偏利共栖关系B.拮抗关系 C.竞争关系 D.捕食关系24.沼气发酵中产甲烷细菌是 ( A ) A. 专性厌氧菌 B. 兼性厌氧菌 C. 好氧菌 D. 微好氧菌 25.( A )的作用结果是A种群增加,B种群减少。A.捕食关系 B.中性关系 C.协同作用 D.互生关

10、系26.自然界氮素循环过程中,进行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分别是( C )A. 异养微生物和自养微生物 B. 都是自养微生物 C. 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 D. 都是异养微生物四、填空题1、从 热泉 , 高强度太阳辐射土壤及岩石表面 , 堆肥 , 煤堆 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 盐湖 , 盐场 和 盐矿 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有机磷矿化 、 磷的有效化 、 磷的同化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拮抗关系,偏利共栖 ,协同作用 ,互利共栖、寄生、捕食,和竞争。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DNA多聚酶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PG

11、R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5、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固氮,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 反硝化作用。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耐热菌,兼性噬热菌,专性噬热菌,极端噬热菌和超噬热菌。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 和聚合反应。8、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有益影响有: 改善对植物的营养源, 产生生长调节物调节植物生长 , 分泌抗生素类物质抑制植物潜在病原菌生长 和 增加矿物质的溶解性.。9、沼气发酵的三个阶段分别由_水解阶段,产酸阶段,产气阶段10、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 1升 水中大肠杆菌群数不超过_3_

12、个11、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为_细菌_, _放线菌_, _霉菌_, 酵母菌。12.一种种群因另一种种群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得利,而后者没有从前者受益或受害,此两种群间的关系为偏利作用.13.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原因在于_适应性强_、_营养类型多和 _基质来源广 等。五、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作为重要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在多个方面起重要作用,但主要作为分解者。其重要作用可以概括如下:微生 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微生物分解存在于生物圈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并转化成 最简单的无机物,再供初级生产者利用。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13、,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大 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微生物 具有固定太阳能和化学能的能力,成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生态环境中 的微生物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 体,微生物的活动为后来的生物进化打下基础。2.微生物是如何参与自然界的氮素循环的:(1)固氮作用;(2)硝化作用;(3)同化型硝酸盐还原作用;(4)氨化作用;(5)铵盐同化作用;(6)异化型硝酸盐还原作用;(7)反硝化作用;(8)亚硝酸氨化作用。3.举例说明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自然

14、界中微生物植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根据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利害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微生物与植物互生的关系 当微生物与植物共栖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植物有利或无明显影响,例如植物根际与根际微生物的关系. 一方面根际微生物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有益于植物,包括去除H2S降低对根的毒性,增加矿脂营养的溶解性,合成维生素,氨基酸,生长素和能刺激植物生长的赤霉素. 另一方面植物根系生长过程中和土壤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不断改变周围的养分,水分,PH,氧化还原电位和通气状况,从而使根际范围内土壤的化学环境不同程度上区别于根际以外的土壤,成为微生物生长的特殊微生态环境.微生物与植物共生的关系: 是微生物与植物互

15、生的关系进一步延伸,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形成结构特殊的共生物体,来执行特殊的功能.包括真菌(担子菌和子囊菌)与植物形成的特殊共生体-菌根;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系植物形成特殊共生体-根瘤,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碳源和能源.而根瘤菌则固定氮素输送给植物;弗兰克氏放线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的特殊共生体-放线菌根瘤蓝细菌与部分苔类植物,藓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建立的具有固氮功能的共生体.微生物对植物致病关系:当微生物与植物共栖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植物病害.例如水稻的稻瘟病,百叶枯病,小麦的赤霉病,烟草花叶病等,致病微生物能使植物功能失常而走向死亡.4试说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举列说明?自

16、然界中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偏利共栖,互利共栖,共生,竞争,拮抗,寄生和捕食。偏利共栖关系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微生物群体共栖,一个群体因为另一个群体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淂利,而后者没有从前者受益或受害。例如好痒微生物与岩羊微生物共栖时,好痒微生物消耗环境中的氧,为厌氧微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厌氧分 环境条件互利共栖关系 一个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 两个微生物群体相互有利的现象,二者之间是一种非专性的松散联合。例如纤维分解微生物和固氮细菌的共栖,纤维分解细菌分解纤维产生的糖类可以固氮细菌提供碳源和能源而固氮细菌固定的碳素可以纤维分解微生物提供氮源,互为有利而促进纤维素分解和氮素固定。共生关系

17、 是互利共栖关系的进一步延伸,相互作用的 两个微生物群体绝对互利,甚至形成结构特殊的共生物体,分开后有的甚至难以单独生活,而且相互之间有高度淂专一性,一般不能由其它种群取代共生体中的其它成员。例如某些藻类或蓝细菌与真菌组成地衣,地衣中的藻或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可为真菌提供有机化合物作碳源和能源以及分子氧,而真菌菌丝则为藻类或蓝细菌不仅提供栖息之处,而且提供矿质元素和水分,甚至生长物质。竞争关系 一个态系统中的两个微生物群体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基质或其它环境因子时,产生的一方或双方微生物群体在增值和活性等方面受到限制时的现象。例如厌氧生境中,硫酸盐还原细菌和产甲烷细菌都能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或乙酸,但

18、是硫酸盐还原细菌对于氢气或乙酸亲和力较产甲烷细菌高。拮抗关系 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于一种微生物群体生长时所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抑制甚至毒害了同一生璄中另外微生物类群的生存,而其身不受影响或危害的现象。例如人们在腌制泡菜时,乳酸细菌生长,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降低环境的PH值使其它不耐酸的微生物不能生存,而乳酸细菌不受影响。寄生关系 一种种群对另一种群的直接侵入,寄生者从寄主生活细胞或生活组织获得营养并莱以生存,而对寄主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噬菌体与细菌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 一种微生物种群被另一种微生物种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种群从被食者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者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与其它微生

19、物之间的关系。5简述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微生物生态是指某种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和分布特征,以及参与整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和强度体系。微生物生态系统不仅起着其它生态系统等起不到作用,而且也有不同于其它生态系统的特点。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数量,活动强度和转化过程等都不一样。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由于某一因素的变化,也可能会引起微生物生态系统中成分或代谢强度,最终产物的改变。微生物生态系统种群的多样性:在一个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存在具有各种不同生理功能,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态功能的微生物种群,例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存在4000种不同的种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果无环境因子的强烈冲击和影响,一般总保持环境的稳定,即具有环境的稳定性。微生物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由于微生物本身结构比较简单,改变环境的能力较弱,面对环境和营养物质的不断改变,微生物生态系统往往不能抗拒,而通过改变自己的群体结构来适应新的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