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4 课 从“技”到维新变法【基础组】达标(含)1.(2012南平高二检测)清代学术概论写道:“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作者称赞的是()A.天演论B.海国图志C.瀛环志略D.康2.(2012高二检测)分析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当时史实相符合()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开眼看世界”有重要的启迪作用B.图中人物在著书前满脑都是理学的道德C.该书提出“D.1843 年该书”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很是畅销,在广州的英国为惊恐3.右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
2、干橹”“遗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强必先”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4.(2012太原高二检测)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 19 世纪末的中国维新宣传者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C.组织团体宣传新)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5.中国近代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中学”“西学”的态度不同。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是()A.“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说下, 若舟车
3、之有两轮也”6.19 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 世纪 90 年代,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C.固守儒家传统相融合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7.(2012广西学业水平测试)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 A.经济C.说:“变法之本,在育;之兴,在开学校;学校,在变官制。”他认为各方面B.教育 D.军事中最重要的是()8.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
4、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了民族继续加深体制启蒙作用的正统地位B.改变了君主 C.在社会上起了D.动摇了儒家9.(2012潍坊高二检测)的影响了中国 2 000 多年。直至近代,及其仍被不断解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说:“布衣,传十余世,学者。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子,可谓至圣矣。”说:“虽亦庸众人类也。”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材料二也。”认为“圣之时者曾称颂:“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他自己的一样。”根据材料一,概括根据材料二,与对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产
5、生的政治背景。与是怎样评价的?其根本目的各是什么?(3)有人说“对的,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对及其的认识,谈谈如何解读历史人物。【组】一文中:“在所有 19 世纪的中国10.美籍中,学者保在林钦差与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早二三代人的时间,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史观B.社会史观D.近代化史观C.全球史观11.下列选项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把传统的制度作为立国之本,发扬光大B.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D.在不触动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12.说:“吾
6、敬之才,吾惜之识,吾悲之遇。其于西方之所以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最能佐证观点的史实是()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投身洋务运动,成为中兴名臣C.加强海防,创立近代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13.(2012模拟)“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A.洋务派对守旧派的用者也。”这一是()B.开展洋务派运动的理论依据C.派对保皇派的D.动摇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依据14.同的是(后“向西方学习”成为一股救亡图存的社会思潮。下列两位历史人物对此认识相)A.君主制度B.学习欧美共和政体 D.主张“中体西用”曾主张:“西
7、学除船械一切必须效法C.倡导君主立宪制15.(2012广州模拟)号称“洋务第一流”的外,其余人心、风俗、察吏、,仍当循我规模,加以实意。”由此可见()A.洋务派具有意识B.戊戌变法确实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D.君主在当时仍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16.(2012厦门模拟)“昔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A.学日俄走对外扩张主张()B.学走共和变政C.学日俄走D.学17.走在生物进化与及其他中提到:“天行者以物竞为功,而人治则不以物不竞为的”,而国社会的将此书介绍给中国时起名为天演论,并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推动中。这
8、是因为()并没有读懂实际不赞同的观点的观点C.既是一名生物学家,又是一名社会学者D.带有民族感18.(2012扬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左右。)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朝川济世和他的海国图志、的不同影响材料二 顽固派骂:“直用以夷变夏不止。”还被送一个“”的。感叹道:“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掣肘,遂致一事办不成。”、红科会文化材料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的向外扩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
9、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互联网材料四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未完成的启蒙材料五 与西方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权利(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也是西方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启蒙的起点和归途。:未完成的启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和海国图志的主张没有
10、付诸实践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说明“无奈”的原因。(2)依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近代中国的解放潮流。(3)依据材料四说明近代中国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启蒙主要是因为什么而“偏离了”“方向”。1.【】选B。1842 年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依据材料可知该作品是 B。2.【】选 A。是近眼看世界之代表,主张“,故 D 也不正确。技以制夷”,因此 A 正确,B、C 不正确。该书于 1842 年3.【】选 D。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漫画讽刺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清朝。D 体现
11、了学习西方科技来本国的内容,符合题意。,宣传维新4.【】选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积极宣传资产。因此两者都“借助传统文化外衣”来宣传新。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利5.【】选 C。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清朝的。C 正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6.【】选 B。根据题干材料把儒家的“仁”,看成是“世界的本质”,这与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是相通的,由此可见,同把西方融入到儒家学说,体现了维新派的特点。【的。【】选 C。根据材料“一切
12、要其,在变官制”可知,中最重要】选 C。资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民权,为近代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其他各项没有“成功”。的。联系“成功之处”的说法,本题应选 C。9.【】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概括,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答出政治方面的背景。第(2)题,根据“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回答康有为对的评价,根据“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只是一个圣人”回答对的评价,根据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回答根本目的。第(3)题,注意解读人物要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全面辩证地评价。:(1):认为:认为是凡人。是圣人。中后期强化的主张经,加强文化改造后适应了当时。的
13、需要。(2):肯定了的“仁”以及。根本目的:托古改制。:肯定了的理性、人性。根本目的:反,反。(3)春秋晚期,其带有典型的时代性。所以,要注意历史人物的时代性。是我国古代家、教育家,其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了东亚文化以及欧洲的启蒙;等级制度,成为历代君主历史人物。的工具,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所以,要全面、辩证地10.【】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向西方学习的11.【】选 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是在不触动的目的。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制度、巩固
14、【是【】选 B。根据题干材料“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可知,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的制度,故选项 B 符合题意。的观点】选 D。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能力。提取题干材料信息“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说明对“中体西用”理论充满鄙视,因此D 符合内容要求。14.【】选 A。本题主要考查以主张“中体西用”,为代表的洋务和以为代表的维新。还是君。君主。倡导君主立宪。无论是君主主立宪都属于君主制,故正确选项是 A。B 均不符合两人,C 符合,D 符合15.【】选 B。在历史的潮流中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本题涉及的知识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主要考查学生在历史的环境中理解历史
15、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材料中认为不仅要学习技术,还应学习政治制度等,综合分析选 B。【规律方法】洋务派与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不同(1)政治上,洋务派政治制度和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2)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企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3)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改变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更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和【变式备选】甲午一战,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是()A.经济的现代化C.制度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甲午一战”“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可知,“中国知识精英”是指、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这说明其学习的着眼点由器物层次进步到制度层次。16.【】选 C。是维新派,是戊戌变法的之一,他主张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故 C 符合题意。家的作品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17.【】选 D。关。本题的切入点是译著的天演论,考查学生对“适者生存”,产生背景的理解。认识到甲午后的民族,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