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文本细读于无声处听惊雷-《登泰山记》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文本细读于无声处听惊雷-《登泰山记》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文本细读于无声处听惊雷-《登泰山记》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文本细读于无声处听惊雷-《登泰山记》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文本细读于无声处听惊雷-《登泰山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本细读于无声处听惊雷登泰山记教学设计成都十二中语文组 任志恒【教材分析】登泰山记是部编版语文教材高中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选文。全文仅448字,却叙写了游览泰山的历程,描绘了泰山风雪初霁、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色,以鲜明的艺术风格、绝妙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游记名篇。游记包括游踪、景观和情感三大要素。而本文注重游踪的记述,在记述中结合山脉、水文等地理历史因素的探寻、古籍文献的考证,景观精炼,是学人游记的杰出代表。登泰山记作为姚鼐的代表作,极其精妙地表现了他的文学主张,高度体现了桐城派追求“雅洁”反对“芜杂”的特色,惜墨如金,明净简洁,用笔简省到了极致,而且“雅洁”之美还体现在语体风

2、格、神韵笔法及谋篇布局等方面。融学术考证于山水观照,蕴人文精神于雅洁别致。间或穿插考据,无一字议论与直接抒情,而寄予情怀尽在言外。风姿独特,别具一格。【学生分析】登泰山记惜墨如金,明净简洁,用笔简省到了极致,谋篇布局极其精妙。然而,学生学习文言文普遍存在字、词、句式方面的障碍,而且学生普遍缺乏生活经验,更是使文本涉及的游历过程与日出经过无法被有效感知。其次,登泰山记藉登临抒怀励志,却不直接抒发人生感慨,学生不易从文本深处领会文本蕴涵的内在情感。课前通过学案了解学生的阅读困惑,学生的疑惑点集中在“景物描写简洁又极富有表现力,是怎么做到的”、“作者记叙登山和看日出想表达什么感情”。因此本文学习的重

3、点将结合写景与抒情展开。【教学目标】结果性目标:1.理解游记的基本特点和一般写法。2.理解姚鼐的“义理、考据、辞章”文学主张在本文的体现。体验性目标:在品味画面、揣摩语言、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体验情感表达与景物选择、景物描写的关联。【核心问题分析】作为一篇游记,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常常只关注记游之事、所见之景。但却没有关注,此次游览的特别之处时间之非常、景物之非凡、情感之淡化、襟怀之阔大。原因在于,此次游览,处在姚鼐人生的重要转折期,眼前之景预示姚鼐心中块垒,情感淡化乃有意而为,襟怀源于抉择的格局。因而,本文的学习需要始终把握游记的文体特征,结合桐城派的创作主张和散文特点,更需要从学生的真实问

4、题出发,进行文本细读。作为一篇游记散文,本文侧重游踪,间插考据;精炼写景,用语朴实,融“义理、考据、辞章”于一体,体现了桐城派散文雅洁别致的风格。虽无直接抒情与议论,但在作者俯视众山、仰观天际的视野变化中,山川、天地都是他襟抱宏阔的见证,都是他豪情充盈、境界高远的抒发。因此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梳理路线,品味画面,细读文本,体悟情感【教学环节】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游览归来往往文字记之,成为游记。你会选择游览中的哪些东西写进游记?学生回答。游览踪迹、山光水色、所思所悟往往都会被我们乐而记之。登临游览,山川入怀,古今皆同。清代散文大家姚鼐登临泰山之后,就留下登泰山记这一脍炙人

5、口的千古名篇。今天我们就跟随姚鼐,一起登泰山。出示核心问题:梳理游踪,品味画面;细读文本,体悟情感过渡:我们先来齐读一遍文章。(2min)二、解决问题1.齐读文本,正音、断句过渡:能够字音准确、句读明晰,说明同学们很好地疏通了文意。课前我们请同学们完成了预习活动,梳理姚鼐登山的路线图。2.活动一:梳理路线,品味画面请你结合具体语句,梳理登山线路图,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品味并命名。学生活动具体内容绘制路线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余始循(中谷)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作者的登山路线是:中谷中岭西谷山巅。问题:是否到天门?经过南天门命名画面一幅是“极顶远望图”(水

6、墨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分析:写作角度不同。这些都是俯视所见。由近到远又到近,由高到低又到高。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动词活现一幅是“泰山日出图”。(油画)浓墨重彩泰山日出图: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分析:按照时间顺序写日出重在写色彩变化:日出前写山之形,云雾之弥漫,山形之小,云雾之多,侧重于白色。日出中色彩变化:“异色”“五采”正赤如丹红光;变化之快:“须臾”。日出后以泰山之色、之形写出日出之后的情形,色:“得日”“绛”,“否”“皓”;形:“而

7、皆若偻”,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比喻:“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正赤如丹”形象地写出泰山的形色与日出的色彩,“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用拟人写出泰山的高峻,富有情趣。预设困难:考据部分即山水游记中有考证性文字,使人明地理古迹。不露凿痕地巧妙穿插考据,看似随意信手拈来,实则精心构思,欣赏名山胜水的风光,增长历史地理的知识,言之有据,让文章更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分析:以方志文献的形式叙述了泰山的地理方位、水文分布。“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分析:引用北魏

8、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所称的“环水”作注释,这是借用古代名人名著的论述,以考据泰山之名胜。“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分析:介绍登山路线,又介绍古人登泰山顶峰常常选择的路线,自东谷入。补充了东谷及东天门的说明。东谷天门,远在秦汉时代,是皇帝祭天、举行封禅仪礼的地方。总结:姚鼐述庵文钞序:“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顶风冒雪、奋力攀登、揽苍山负雪,观红日初升,却不同于一般游记,没有一字议论,也没有直接表达情感。同学们在

9、预习中提出了疑问:本文有没有表达情感?表达了什么情感?这就需要我们细读文本。活动二:细读文本,体悟情感(15min)要求:结合文本,体悟作者情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情感的预设:对自然的瑰丽奇观的热爱与赞颂;登山历程的艰辛与趣味盎然;胸中自有丘壑,心中自有坚持的人生境界开阔文本细节细节中体悟情感登临的时间不同寻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十二月廿八日)、“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十二月廿九日,除夕)、“五鼓”(五更)、“是日”等疑问:简洁文笔,却多次不厌其烦,变换方式写,足见强调。从时间上可以看出什么?仰慕已

10、久、不远万里、不惧风雪而来冬季、风雪大作,岁终之时,路远山高、天寒地冻,此次登临不同寻常,其中情感不可忽视。补充腊月为祭祀之月。为什么腊月去登山呢?当时处境,“纂修者竞尚新奇,厌薄宋元以来儒者,以为空疏,掊击讪笑之不遗余力。公往复辩论,诸公虽无以难而莫难从也。”(姚莹惜抱公鼐,中复堂全集姓氏先德传卷 4)乾隆三十九年,姚鼐四十二岁,正值人生壮年,参与纂修的四库全书也已经完成,又以御史记名,再以养亲为名辞官南归,正处在人生重大变动之际。晴雪楼记有“余驽怯无状,又方以疾退,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登临的路线不平凡的路“坚冰磴滑乘如脂。攀空极险才到顶”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11、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分析:动词准确生动,灵活多样,如珠走玉盘,简洁、风雪兼程、风尘仆仆、专程而来。,紧扣时令风雪,反衬登泰山的艰难、攀登之勇气毅力、游览之雅兴。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分析:路途之遥,山势之高,数字运用,简洁又富有表现力,侧面展现攀登不易。对泰山之路非常熟悉,而选择别人没有走的路,路线险峻、冬日尤甚,登山者坚定。语言却是非常简洁。登顶的景观精神之圣地精神圣地:泰山乃文化胜地,是文化的符号: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泰山之尊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此外,泰山之所以被视为五岳之尊。山势之高:四十五里,道皆

12、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分析:侧面写泰山之高,其他山在岱宗绝顶之前,致敬、臣服之状。非常之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皑皑白雪,苍山承载,拟人化、形象化“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温暖、壮阔、雄奇壮丽、寒冬腊月,风雪大作,草木枯寂,眼前之景,正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作者俯视众山、仰观天际的视野变化中,山川、天地都是他襟抱宏阔的见证。是王安石“

1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引证:在最艰难的时间登上最有人格代表性的泰山,完成人格的锤炼;在最纯净的环境观泰山日出,认同人的渺小和伟大;刘大櫆朱子颖诗序说:“姬传以壮年自刑部辞官南归告归田里,道过泰安,与子颖同上泰山,登日观,慨然想见隐君子之高风,其幽怀远韵与子颖略相近云。”岁除日与子颖登日观观日出作歌(清)姚鼐男儿自负乔岳身,胸有大海光明暾。即今同立岱宗顶,岂复犹如世上人? 姚鼐笔下之登泰山,路途艰辛但目标坚定、风雪大作但立志高远、苍山负雪、红日初升是其襟怀宏阔的见证。他胸中自有丘壑、心中自有坚持,虽心情复杂而豪气充盈,是攀登顶峰之后,人生境界超越、心胸开阔的领悟。而这些领悟,无一字议论与直接抒情,都蕴含其中,是桐城派散文的简洁雅致追求,是“义理”的体现。三、反思提升1.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