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_第1页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_第2页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_第3页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_第4页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1页第一个别 乙肝防治背景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2页一、乙肝防治背景病毒性肝炎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HBV流行率从9.75%降至7.18%。9600万人慢性携带HBV,其中2100万人罹患慢性乙型肝炎。 National serum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in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3页乙肝主要传输路径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输。因为对献血员实施了严格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

2、液制品引发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传输主要是因为使用未经严格消毒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尤其是注射毒品等;其它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输。母婴传输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血液和体液。伴随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应用,母婴传输已显著降低。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输,所以,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含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具)、握 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接触不会传染HBV。 流行病学和试验研究未发觉HBV能经吸血昆虫 (蚊

3、和臭虫等) 传输。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4页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5页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6页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7页乙肝病例分类诊疗及汇报标准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8页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9页不停引入工艺更加好乙肝疫苗1986年:血源乙肝疫苗(1999年停用)1998年: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年: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5ug年: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10ug年:重组乙肝疫苗(仓鼠卵巢细胞)20ug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10页 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从 0.96%下降至0.32% 新生儿

4、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11页第二个别 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12页理论依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全文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13页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一)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接种,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2、接种部位和接种路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3、接种剂量重组(酵母)HepB每剂次 10g,不论产妇HBsAg阳性或阴性,新生儿均接种10gHepB。重组(CHO细

5、胞)HepB每剂次10g或20g,HBsAg阴性产妇新生儿接种10gHepB,HBsAg阳性产妇新生儿接种20gHepB。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14页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二)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1.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份,包含辅料以及甲醛过敏者。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和发烧者。3.患未控制癫痫和其它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4.妊娠期妇女。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15页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三)乙肝疫苗注意事项1、 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新生儿 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早产儿、低体重儿应在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尽早

6、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免疫。按医嘱在出生后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同时,在不一样(肢体)部位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12个月后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若发觉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16页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2、HBsAg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最迟应在出院前完成。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出生缺点、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

7、种第1剂乙肝疫苗。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17页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四)乙肝疫苗补种标准1、若出生二十四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尽早接种;2、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剂次即可;3、第1剂与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天。时间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15天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6月龄7月龄8月龄12月龄针次第1针第2针第3针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18页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五)乙肝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接种HepB不良反应极少,而且均较轻。普通于接种后13d在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硬结等普通局部反应,多在12d消失,接种H

8、epB后发生严重全身性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罕见。全国AEFI监测资料表明,接种HepB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95/100万,其中以过敏性紫瘢、血管性水肿、血小板降低性紫瘢发生率较高,每100万受种者分别发生为2.82人、0.23人和0.22人,0.1/100万有过敏性休克、局部过敏反应、ADEM、多神经炎。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19页血管性水肿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20页过敏性紫癜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21页普通反应-局部反应临床表现接种局部红肿,伴疼痛处置标准直径15mm普通不需任何处理直径1530mm早期(二十四小时内)冷敷,后期(二十四小时后)热敷直径30

9、mm及时到医院诊治22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22页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六)卡介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出生时接种1剂。2、接种部位和接种路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3、接种剂量:0.1ml。禁止皮下或肌肉注射。(七)卡介苗接种禁忌症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份过敏者。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和发烧者。3.免疫缺点、免疫功效低下或正在接收免疫抑制治疗者。4.患脑病、未控制癫痫和其它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5.患湿疹或其它皮肤病患者。6、早产儿、低体重儿暂缓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23页(八)卡介苗补种标准1、

10、未接种卡介苗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2、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或卡介菌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阴性者,应予补种。3、4岁儿童不予补种。4、已接种卡介苗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给予补种。5、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间隔3个月以上才能补种卡介苗。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24页地域检测单位检测时间及频次补种时间城区宜昌市疾控中心接种门诊每七天一次,周三检测周六补种夷陵区夷陵医院 天天(固定为每七天三)周二(城区)远安县远安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每七天一次,周五检测周一补种兴山县兴山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每个月一次,月初第一周周二检测周五补种秭归县秭归县疾控中心接种

11、门诊 每七天一次,周二检测周五补种长阳县长阳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周一至周五周一至周五五峰县五峰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每七天一次,周五检测周一补种宜城市陆城街道办事处卫生院接种门诊每七天一次,周二检测周五补种当阳市当阳市疾控中心接种门诊 每七天一次,周二检测周五补种枝江市马店小区门诊 每七天一次,周二检测周五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25页(九)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普通反应:接种后于2周左右,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浸润、化脓,形成小溃疡;普通经过812周自行吸收、结痂,留下永久性凹陷疤痕,俗称“卡疤”:不需处理。个别出现淋巴肿大(10mm)者,可自行消退脓疱或浅表溃疡:涂1%甲紫(龙胆紫),使

12、其干燥结痂继发感染可在创面撤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BCG局部反应不能热敷接种后要注意护理,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不要用水洗,保持干燥,出现白色小脓疱期间,洗澡时用洁净手帕/消毒纱布包扎局部以免水溅入,不要经常见手去触摸,给新生儿勤剪指甲,勤换内衣,以保持局部清洁,防止其它细菌感染。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26页异常反应凡接种局部溃疡直径10mm或12周不愈者,或者腋下淋巴结肿大10mm者,甚至出现化脓、破溃者均为接种BCG局部异常反应;严重罕见异常反应有BCG骨髓炎和BCG全身播散症。另外,接种BCG后还有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等报道接种BCG后异常反应是极罕见。全国AEFI监测

13、资料表明,接种BCG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6.08/100万,各种异常反应在每100万受种者中发生率,淋巴结反应为29.86,局部脓肿3.23,过敏性皮疹2.03,BCG全身播散症0.24,过敏性休克和血小板降低性紫癜均为0.12,血管性水肿和热性惊厥均0.06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27页 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脓疡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28页卡介苗接种后疤痕疙瘩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29页(10)疫苗注射进针角度示意图303种注射法示意图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30页 大腿前外侧肌肉,是非常理想安全接种部位,也是国际上公认并广泛应用于婴儿疫苗接种部位。安

14、全:该处大血管、神经干极少经过血液循环丰富,疫苗吸收好。局部反应轻降低发烧反应发生率肌肉丰厚,部位较广,可操作性强,可供屡次注射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31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31页第三个别 接种工作流程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32页三、接种工作流程一、领取储存疫苗产科接种点每个月5日前依据上个月接种情况领取乙肝疫苗、卡介苗。疫苗在储存和运输疫苗时,冷藏箱或冷藏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冰排,底层垫上纱布或纸,方便吸水并预防疫苗破损。疫苗瓶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预防冻结。在箱体中部放置温度计,运输过程开展温度监测并统计,填写疫苗运输温度统计表。统计内容包含疫苗名称、生产企业、供货

15、(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使用期、启运和抵达时间、启运和抵达时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工具名称和接送疫苗人员署名。在疫苗储存过程中,单位指定专员负责天天早晨和下午各测温最少查阅1次温度监测统计 (间隔不少于6小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统计表”。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33页三、接种工作流程二、接种前准备1、准备接种资料: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服务手册、新生儿信息采集卡2、准备预防接种器材:使用有同意文号、正规厂家生产合格一次性注射器。3、配置消毒及抢救药品:准备7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000肾上腺素、注射器毁型装置或

16、安全盒、污物桶等。4、接种室准备: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毒统计5、工作人员准备:接种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34页三、接种工作流程三、接种前通知登记医务人员为新生儿讲解接种疫苗种类、目标、常见不良反应。填写新生儿信息采集卡,签署知情同意书。四、预防接种操作1、“三查”,检验受种者健康情况和接种禁忌证,检验疫苗及注射器外观质量,检验家眷是否签署同意书。2、“七对”,查对接种医嘱、查对新生儿信息:床号、母亲姓名、住院号。查对疫苗(疫苗种类、剂量、使用期、使用方法)。3、查对无误,实施注射,接种后再次查对相关信息。4、观察新生儿2

17、0-30分钟,无接种反应发生。5、将接种信息准确、及时录入到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6、卡介苗开启超出半小时未用完应废弃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35页三、接种工作流程五、接种后工作打印并发放接种证、扩充国家免疫规划手册,通知新生儿家眷接种后注意事项及后续疫苗接种时间及地点。确保网上录入信息与新生儿采集卡保持一致。未能在产院接种者,应通知家长出院后补种乙肝疫苗:居住地小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卡介苗:各县市指定卡介苗门诊,城区一马路接种门诊每七天六补种卡介苗。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36页第四个别 常见知识问答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37页四、常见知识问答(一)为何新生儿要在

18、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呢?因为乙肝主要经母婴传输、经血液传输和性接触传输,母婴传输是乙型病毒感染后发生慢性乙肝主要原因,感染乙肝病毒越早发生慢性乙肝百分比越多,新生儿时期感染更易发生慢性乙肝,咱们调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在二十四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者,仅4%不能阻断母婴传输。不过在二十四小时之后接种者20%不能阻断,也就是在出生二十四小时后接种乙肝疫苗婴儿不能阻断乙肝母婴传输风险,比二十四小时内接种者高5倍。所以咱们要求新生儿出生二十四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这不不过咱们国家乙肝免疫策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免疫策略,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3

19、8页感染年纪变成HBV携带者机率出生90%16月龄80%712月龄60%14岁35%较大儿童和成人10%乙肝感染年纪与变成携带者机率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39页四、常见知识问答(二)假如孩子第一针打酿酒疫苗,第二和第三针打其它,会造成不良反应率会提升吗?使用汉逊酵母乙肝疫苗,或者是酿酒酵母,或者是CHO,普通情况三针都是用同一个疫苗。假如特殊情况能够交换,为何能够交换呢?最终产品都是表示表面抗原,只是用什么载体表示有区分,最终产品还是一样。三种疫苗有一个区分,利用汉逊酵母,或者利用酿酒酵母,用于母婴阻断是用10微克,而用CHO苗是用20微克,是有区分。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

20、范第40页四、常见知识问答(三)早产儿怎样开展HBV预防?HBsAg阴性孕妇早产儿。假如生命体征稳定,出生体质量 g时,即可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最好在I2岁再加强1针;假如早产儿生命体征不稳定,应首先处理相关疾病,待稳定后再按上述方案接种。假如早产儿 g,待体质量抵达 g后接种第1针(如出院前体质量未抵达 g,在出院前接种第1针);12个月后再重新按0、1、6个月3针方案进行。HBsAg阳性孕妇早产儿出生后不论身体情况怎样,在12 h内必须肌内注射HBIG,间隔34周后需再注射一次。如生命体征稳定,无需考虑体质量,尽快接种第1针疫苗;假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待稳定后,尽早接种第1针;12个月后或者体重抵达g后,再重新按0、1、6个月3针方案进行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第41页四、常见知识问答(四)HBsAg阳性母亲能否哺乳?指南指出:“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收HBsAg阳性母亲哺乳29 (III)。”“研究表明,HBsAg 阳性母亲哺乳并不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