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文化常识讲座之佩玉系列_第1页
中国古代玉文化常识讲座之佩玉系列_第2页
中国古代玉文化常识讲座之佩玉系列_第3页
中国古代玉文化常识讲座之佩玉系列_第4页
中国古代玉文化常识讲座之佩玉系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玉文化常识3佩饰系列佩饰玉器品种繁多,十分庞杂,大致说来有头饰、耳饰、项饰、手饰、身饰几大类。璧、璜等也有作为佩饰器者, 1、玉瑷 圆形板状体,中间有一大孔,其孔径与其边缘之比为12,?尔雅?云:“好倍肉,谓之瑷。 瑷主要作佩饰用,但也有其他用途。例如作请召的信物,?旬子?说:“召人以瑷,即欲请人来,叫使者持瑗而去;作引导君王上阶之器物,以免君王失坠等。据说古代君王上台阶时,手持瑗之一边,引导者持另一边。 2、玉环 形同璧、瑗的圆形板状玉器,区别在于肉和好的比例,?尔雅?云:“肉好假设一谓之环 。和璧一样,有两种理解,两种图案。 古人佩环是为了象征始终不渝的精神。除佩饰外,环还用来传递

2、回归、回还的信息。古人有种说法:“逐臣待命于境,赐环那么还,赐玦那么绝。3、玉玦 是一种带缺口的环形器。“玦,环之不周也。 玉玦主要用作耳饰,此外,还有符节的作用,“逐臣待命于境,赐环那么还,赐玦那么绝。意思是说,被放逐的臣子,当得到天子派人带去一只环,就意味着你可以结束流放生涯,重新回到都城;如果得到一块玦,那么意味着你的生命将到此结束。 玦还有决断的意思,如在?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目,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目默然不应。范增再三示玉玦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促使项羽下定决心,和刘邦断绝关系,杀刘邦以解除后患。 4、组佩玉器又称全佩,是指成组成套的玉佩饰,由珩、冲、牙等部分组成。珩,全佩的主

3、干部分,全佩上各种杂佩都垂在珩下。珩可由一块玉组成,也可以是两块,它的形制不定,有璜、环、片等。只要在全佩中起主干作用的都称为珩。冲是全佩下垂器物中间的一个,在全佩下垂物中,两旁两个叫牙,与当中的冲相撞而发出声音。冲的形制多做方形或璜形,牙多做工片状,镂空,成双使用。组佩 5、玉笄(j)是古人用来束发及连冠的玉饰器物。玉笄始见于商代,其后历代均有发现,基本造型为长条形,一端尖锐,用于插入发中,另一端较粗,露于发冠之外。粗端常雕成动物、花瓣等各种形状。 汉代玉笄大小长短不一,以白玉为多。明清时期出土和传世的玉笄较多,以白玉为主,笄首的花纹雕刻精细,图案多样,有如意形、如意梅花形、如意鸟纹形、如意

4、镂孔花首形、云头形、透雕龙纹形、蝙蝠和鹿首形、透雕花果形、灵芝首形等,大小各异,形态不一,质量细腻,琢磨光滑。 6、玉刚卯(mo)为方柱形玉器,长不过寸许,中间有一通心穿孔,一般是用白玉制成。成双成对。四面刻有32字铭文:“正月刚卯,灵殳(sh)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ku)龙,庶役刚痹,莫我敢当。据说,雕玉刚卯须看时辰,应在新年正月出卯时动刀,时辰一过,即要停止,故日:“正月刚卯,“灵殳(sh)四方是讲该器之形。“赤青白黄,四色是当意思是四种颜色代表四方,只要佩挂此物,就挡住了所有牛鬼蛇神的侵犯。 “帝令祝融,以教夔(ku)龙,那么是说天帝已让火神警告夔龙不可作恶,不可食

5、人了,违者即被烧死。 “庶役刚痹,莫我敢当,是说老百姓的疾病,因为有刚卯在身,而被统统挡住。刚卯的字体为古代殳(sh)书,减笔假借,非常难认。也有的刚卯,用汉隶或小篆,一般认为凡字体清朗读者,皆系后人伪刻。7、司南佩司南佩与玉翁仲、玉刚卯是古人认为最避邪的三件宝贝,是古代用于识别方向的一种仪器,功能类似于指南针。 司南的形状是底盘为八卦图纹圆盘,盘中央放一只倒“S形的勺形器,转动勺形器,当它停止时,勺形器所指的方向即为南北方向 。后用玉石做成司南的形态,佩挂在身,以示避邪天地四方的妖魔怪,保佑人们身体健康。8、玉觿(x)一种角形圆柱状玉饰器,形状近似冲牙,但玉觿为圆柱状,一般不成对。 玉觿主要

6、用作饰佩器,?礼内那么?云:“左佩小觿,右佩大觿,。除佩饰外,还有实用价值,如作为解结带的工具,类似于现代的锥子。 9、玉佩古人系在衣带上或佩戴在胸前作为装饰的小件器物。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新石器时代晚期常见的玉佩有鱼、鸟、蝉、龟等形状,造型简单,多把玉片雕成近似某种动物的形状,再用阴线刻划出轮廓。商周时期,佩玉日益渐兴盛,开始在佩饰上雕琢简单的几何形纹饰。除新石器时代的造型外,还出现了龙形佩。战国至汉代各种佩饰数量大增,除动物形状外,人物佩也占一定地位。宋代以后,玉佩极为盛行,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等。尤其是明清时期,玉佩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许多佩饰寓意深刻,极有文化内涵。10、玉珠饰是玉

7、珠用绳线串起来而形成的玉佩饰物。除一般的饰用价值外,我国古代还有专门用途。如朝珠,它是清代君臣上朝或祭祀庆典上佩戴的饰物,由108颗珠子、4颗佛头珠、四串坠角、一颗佛头塔以及背云、记捻等几部分组成。在108颗珠子组成的珠串中,每27颗串入一颗有别于其他的大珠,称为“佛头或“佛头珠。朝珠选料严格,所用玉材及穿珠用的丝线及坠角带的色彩,均有等级之分。佛珠,是佛家使用的玉制器物,始于唐代,明清时那么较多见,多由黄、红线贯穿各种质地的珠子组成,每串有108颗珠子、四个佛头,一颗佛头塔以及背云、记捻、坠角等饰件,每27颗珠子间有一颗佛头,首端有佛头及佛头塔两坠,四串记捻,记捻下端饰以不同的小动物及花叶坠

8、,显得非常别致。11、玉剑饰用于剑及鞘上的装饰玉件,流行于春秋至秦汉时期。常见的有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璲、玉剑珌等。玉剑首 1玉剑首上端略大于下端,较小的一端有穿孔,用以安插剑柄,通体饰以谷纹、云纹组成的变形兽面纹。战国时期的玉剑首圆而薄,形如玉璧,中央微凸起并饰有涡纹,外缘勾勒弦纹、云纹或卧蚕等纹饰,用阴刻的粗线或细线条刻棱,细看有毛雕刀痕,边棱锋利,刀口垂直工整,玉器光泽明亮。汉代玉剑首比战国时大,仍以扁平圆形为主要造形,棱角柔和,背光素无纹,正面比背面的直径略大,形成斜坡形,正面纹饰与战国相同,中央有浅而宽的圆槽,在槽的两侧打孔。纹饰用阴刻线雕成,有跳刀和毛口痕迹。玉剑格 2玉剑格是金属

9、剑柄和剑身之间的玉质装饰物,春秋时期的玉剑格两端呈椭圆形,器体中央有一菱形孔,孔周缘饰有勾连云纹,正面的四周用六道槽割成大小不等的长方形凸面,凸面上饰以不同的几何纹饰。战国和汉代的玉剑格正中部逐渐凸起,有脊如鼻,中部穿孔有长方形、菱形或椭圆形等。多为两面雕琢,一面浮雕螭龙,一面雕卷云纹,也有的剑格两面装饰相同的纹饰,部分光素无纹。汉代以后的玉剑格少见,明清时出现仿古玉剑格制品,制作也较精细。玉剑珌(b) 3玉剑璏是剑鞘上的玉质装饰物,流行于战国至汉代,战国时期的玉剑璏面略有弧度,首尾部内卷呈半勾状,以兽面纹为主,辅有勾云纹。整体棱角分明,光亮度高,抛光较好,质量上乘。汉代的玉剑璏体积较大,璏面的弧度逐渐消失,变成板平式。整体棱角较圆滑,面琢有兽面纹,蟠螭纹,边线比战国时稍宽,洞孔上面厚,下面薄。璏面多采用勾彻手法雕琢,制作细腻,磨制光滑。玉剑璏(wi) 4玉剑珌是装饰在剑鞘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