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说东坡论诗诗_第1页
毕业论文:说东坡论诗诗_第2页
毕业论文:说东坡论诗诗_第3页
毕业论文:说东坡论诗诗_第4页
毕业论文:说东坡论诗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说东坡论诗诗毕业论文: 说东坡论诗诗毕业论文: 说东坡论诗诗-23 17:06:19 毕业论文 :说东坡论毕业论文: 说东坡论诗诗:2013-5诗诗 , 王文龙 (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摘要】苏东坡的论诗诗是东坡诗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诗本集中共收入论诗诗( 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说 )50 余首,从内容、作法、体制等方面来看,可以说是杜甫论诗诗的嫡传。而东坡论诗诗更有其独创性,诸如品评诗人的视角独特而多变,对审美思维的深入探讨,艺术视野的拓展等。其论诗宗旨大体上可归结为对诗艺的研究和诗美的探求,从而显示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关键词】东坡论诗诗诗论诗学【中图

2、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12)05,0042,04我国古代论诗诗是古代诗论中一个并不鲜见的特异品种 (西方亦有之,唯较稀缺) 。作为诗人与诗论家集于一身的显著标志之一,苏东坡的论诗诗几乎同他的诗话一样受到了后世的追捧。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苏诗本集中全部或部分以诗论诗的作品多达50 余首,1, ,这一数量同后来仅拥有30余首论诗绝句而引发后世诗坛同类作品连篇累牍以至臻于大盛的元好问相比,也算是相当可观了。这些论诗诗( 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说) 是对前代论诗诗传统的继承和光大,它们不仅是东坡诗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古代一份带有某种原创性的诗学资源,值

3、得我们珍视。在中国古代诗学史上,严格意义上的论诗诗一般以杜甫戏为六绝句等诗作为开山。尽管前人将“诗话之源”追溯到诗经 ?大雅中的作品 ,2, ,在杜甫之前,包括李白在内,也偶有论诗之作,但他(它) 们对后世论诗诗的影响,都与杜甫不可同日而语。从较宽泛的论诗诗总量看,苏、杜两家大致相伯仲而从渊源关系说,我以为东坡的论诗诗正是老杜的嫡传。老杜本是东坡崇拜的偶像之一,东坡平生作诗也多方师法杜甫(参见拙文苏诗师杜散论,载乐山师院学报 2008年第 3期) ,所以东坡论 诗诗步武老杜,就理有固然了。 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叙说。第一,品评诗人的视角独特而多变。如前所说,东坡论诗诗广泛涉及众多的古今诗人,倘若稍

4、不留意,便很容易给人以重复与模糊的感觉。颇为难得的是,东坡严格遵循“知人论世”的宏旨,由此选择与确定品评的视角,再用准确、鲜明而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将有关诗家表现出来。这样,品评的对象便呈现出独特性和多样化。“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 屈原塔 )从儒家圣人“舍生取义”的观念死节”的崇高风范。“壮士”、“死节”,人与事出发,礼赞屈原“的定位都准确之至。“古人谁不死”四句,极富人生哲理,仿佛传出了屈原沉江赴死前的心声。“阮生古狂达,遁世默无言。犹馀胸中气,长啸独轩轩。高情遗万物,不与世俗论。登临偶自写,激越荡乾坤。

5、, ” ( 阮籍啸台 ) 正始诗人阮籍缄默自处、狂狷傲世而以诗鸣的形象已呼之欲出,而他所面对的魏晋易代之际的恐怖统治以及内心的不平与愤慨,则隐约见于言外。此处对阮氏“狂达” ( 狂士兼达人 ) 的定位也是相当准确的。“ , 靖节固昭旷,归来侣蓬蒿。新霜着疏柳,大江起风涛。东篱理黄菊,意不在芳醪。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 ( 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 ) 以摆脱黑暗、污浊的官场,归隐宁静、纯洁的田园为背景( 仅以“归来”二字带过) ,以自然风物为衬托,简直再现了李氏原画中“隐逸诗人之宗” ( 钟嵘语 ) 陶渊明任真自得、守志不阿的精神风貌,堪称形神兼备。而尤为精彩的,还是以扛

6、鼎的笔力分别精心刻划的唐诗灿烂星空中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嗔。作诗一笑君应闻。 (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 大雅初微缺,流风困暴豪。张为词客赋,变作楚臣骚。展转更崩坏,纷纶阅俊髦。地偏蕃怪产,源失乱狂涛。粉黛迷真色,鱼虾易豢牢。谁知杜陵杰,名与谪仙高。扫地收千轨,争标看两艘。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尘暗人亡鹿,溟翻帝斩鳌。艰危思李牧,述作谢王褒。失意各千里,哀鸣闻九皋。骑鲸遁沧海,捋虎

7、得绨袍。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迂疏无事业,醉饱死游遨。简牍仪型在,儿童篆刻劳。,(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前一首以奇矫不凡的想象,极写诗仙李白纵游宇宙的潇洒出尘之姿以及目空一切的狂傲性格,其精神、气度酷肖盛唐时代的李白。清人汪师韩说得好: “笔歌墨舞,实有手弄白日、顶摩青穹之气概,足为白写照矣。” ,4, 结尾处运用历史故实“以嬉笑为怒骂” (陈衍语 ) ,移置他处不得。如果说前一首着重从空间的广袤无垠( “八极”、“四海” ) 来衬托和渲染诗仙的高大形象,那么后一的悠久与流变来突出诗圣的横空出世以首便是着重从诗歌史 ( 时间 )及两位大诗人并驾齐驱的诗国盛况。东坡除了持李、杜并重论之外,诗中

8、还贯穿了“穷而后工” ( 欧阳修语 ) 的诗学观点,表明老杜以乱世漂泊、生活穷苦的经历,成就了“巨笔屠龙手”的辉煌业绩,这又是紧紧扣合时代的动乱和老杜的身世而言的。此外,欧阳叔弼见访,诵陶渊明事, 揭示陶渊明在出处问题上自身的思想矛盾,题王维画写王维所隐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环境对其诗画创作的决定性作用,次韵子由柳湖感物写杜甫在东屯清贫的生活,其创作受惠于自然风物,读孟郊诗二首写孟诗寒窘的一面,并拈出“寒虫”这一比喻,同时激赏其情真意切的另一面,等等,也无一不具有独特的视角,有的甚至差可为诗歌史定评。第二,对审美思维的深入探讨。此处所谓审美思维,当然是指审美主体自身与创作 ( 审美创造 )

9、、鉴赏 ( 审美鉴赏 ) 密切相关的思维活动。作为一位纵横于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绘画等众多文艺创作领域,有着极为丰富的审美实践经验,而又富有哲人智慧的大文艺家,东坡在论诗诗中对审美思维的某些方面也作了颇为深入的探讨。对创作灵感的敏锐感知与及时捕捉。东坡在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诗结尾处写道: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极真切地表现了当时灵感勃发,诗人奋笔挥写的状态,同时也是诗人创作中悟道有得的告白。在中国诗学史上,文论家感知灵感的存在与奇妙由来已久,这里姑置不论,单说诗人自述其亲生体验也远远早于东坡。清人何文焕便是这一蛛丝马迹的发现者: “齐诸暨令袁嘏,自诧诗有生气,须捉着,不尔便

10、飞去。此语隽甚 ! 坡仙云作诗火急追亡逋,似从此脱化。” ,5, 按何氏所引袁嘏的话见于钟嵘诗品,所称袁氏要算是较早自述灵感体验的诗人。不过,何氏虽然发现了袁、苏话语( 诗句为特殊话语)的相似点,却未能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我认为,袁氏只是诉诸感觉,而东坡则是出于自觉,他当时真的是“火急追亡逋”,因而推出了有生以来又一篇精品力作。东坡后来论画时所作的“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这番理性表述,与“作诗”云云辞异而意同,更是有力的旁证。这是一。其二,袁氏所谓“生气”,似乎只是无形的东西( 从有无生命力,略带模糊性和神秘色彩,而东坡所“追”

11、的“亡着眼,亦不为无见 )逋” ( 逃亡者 ) ,则是“有形”的,可以按迹寻踪。具体地说,就是借喻赴孤山往返途中所见的“清景”,它实际上成了留在诗人头脑中的意象,当诗人不失时机地进行追索( 即及时挥笔作诗,以“追其所见” ) 时,便立即转化成笔下的艺术形象。东坡诗句的精义大概也在于此。事实上,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这首诗已成了东坡珍重灵感思维而创作成功的一个范例。阐释创作中“空静”的审美态度。东坡在送参寥师中说得最为耐人寻味 :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面对方外诗友,东坡以禅说诗,固然格外亲切,但以较现代的美学眼光看,乃是东坡借佛家思想阐释了创作中“空静”的审美态度。以“虚静”二字概括审美态度的特点,南齐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论颇具代表性 :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东坡所论“空静”亦即“虚静”,其高处在于以辩证思维深刻地揭示了“静”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