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 7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吴积军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些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笔者对近年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供参考。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在意见纲要颁发后,重视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国家

2、和陕西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劳动教育的配套支持政策。国家层面上:一是将劳动教育写入党的教育方针。2022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将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劳”写入党的教育方针,将劳动教育作为法律的硬性要求。二是劳动教育是“一育”不只是“一课”。2022年10月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一育”,不只是“一课”。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特点,在劳动中融入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要着重

3、看学生在思想意识、精神品质上有什么收获,是否形成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品质。三是要独立开课。2022年3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接受人民教育采访时,明确指出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优化了课程设置,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四是纳入国家质量监测。2022年新修订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中,确定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三个学科领域。按照安排,2023年将对劳动教育学科领域进行质量监测,主要监测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同时监测劳动教育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条件保障、教师配

4、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区域教育管理等情况。五是设立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育专业。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将劳动教育等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在公布的审批结果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即将开设四年本科劳动教育专业。六是确立实验区。国家认定了北京市昌平区等96个县(区、市)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陕西省层面上:一是出台了相关加强政策。2022年2月,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要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二是印发贯彻落实

5、意见。2022年9月,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大中小学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也是大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要开齐开足课程,不得挤占、挪用课时。三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2022年6月,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陕西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利用现有的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习实践场所进行整合改建或新建,到2025年底,全省争取建成600个左右(省级200个,市、县级400个)教育理念先进、课程设置科学、机制健全、运行规范的综合实践基地和

6、“工业+”“农业+”“科技+”“生态+”“文化+”“旅游+”“非遗+”等特色鲜明的不同类型实践基地,基本满足大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多样化需求,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支撑。四是纳入省级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关于开展陕西省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的通知中设立了劳动教育教学能手序列,把劳动教育纳入了全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之中。国家、省级的政策文件,不仅从法律层面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而且明确了劳动教育即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态存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并成为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践基地、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撑。二、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有了政策文件的支持

7、,各地在挖掘区域先行者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有序推进劳动教育,越来越多的学校依据相关政策,结合校情、学情设计了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照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劳动教育缺场地、无载体,“讲劳动、说劳动”问题突出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出力流汗,接受锻炼,劳动实践锻炼重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真正有用的实际本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从“劳”字的本意来讲,劳动教育就是要身心俱用、手脑协同,既要投入体力,又要融入智慧。劳动教育要有具体的空间与情境,并在空间和情境所构成的场域中完成一定的劳作任务。调研发现,一些学校除了有需要打扫卫生的场地外,并无劳动

8、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实质性的劳动,不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不仅有农场,还时不时组织学生下乡参加采茶叶、摘桐籽、收小麦等劳动。一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害怕在实际劳动操作中出现安全问题,几乎取消了春游、秋游,哪还有学校敢把学生带出校园参加劳动呢?所谓的劳动教育就变成了在课堂上“讲劳动”,教师“说劳动”,学生“画劳动”,劳动空载化问题突出。如何破解劳动无载体这个难题?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第十小学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浐灞十小位于西安市米家崖廉租房小区旁,周围是密集的居民楼。学校生存在“巴掌大”的夹缝中,面积非常小。浐灞十小迎难而上,在班级打造绿植区、多肉区、种植区,在教学楼楼顶为学生创建了“农具发展史”微

9、博物馆、“云中篱园”实践基地和种子墙。建立以“劳动课”为核心,以校内、家庭、社区、社会为主的“一主四翼”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校园-家园-社园”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新模式,每年的3月為“篱园春种节”(举行春耕破土仪式),5月为“枫藤劳动节”,9月为“篱园秋收节”,12月为“春节食记节”(探索春节传统食物文化)。每学期开学第一月定为“劳动月”,以“农史了解、农耕体验、实践育人”为劳动教育内容,以“传统农业”为特色,重构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场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体验、观察交流、反思成长。走进学校,种子墙、班级种植区、走廊多肉区,“无土栽培+有土栽培”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语文、美术、英语、音乐等

10、学科教师尝试学科融合,开展写话、绘画、音乐创编、英语沉浸式学习等活动,打破学科边界,创新课程形态,促进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了“云中篱园巧融合,一花一木皆课程”。浐灞十小经验告诉我们,学校可以通过诸如楼顶、走廊、教室、社区等去解决劳动无载体、缺场所的问题。2.劳动教育表象化、同质化,“有劳动无教育”问题突出教育部在纲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调研发现,目前,有些学校将劳动教育仅仅理解为让孩子洗洗衣、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出出力流流汗。对劳动教育课程究竟应该怎样发挥育人功

11、能、需要哪些理论支撑、如何开展实践指导,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将劳动教育当成单纯的劳动技能训练,缺乏劳动价值观的教育,窄化了教育功能。将劳动停留在形式上的“活动一下”,成了劳动观光,偏离了劳动过程、成果及对劳动者起码的尊重,虚化了教育实效。将劳动变成了惩罚手段,将劳动与惩罚等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这种“反劳动教育”背离了劳动教育的初衷。重视劳动教育,但组织实施较为零散化,不够系统,造成“点”上可圈可点,“面”上明显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育人价值,淡化了育人功能。在课程整体构建的过程中,没有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序安排螺旋式上升的课程内容,在劳动项目的安全性、适切性、差异性、连贯性、渐进

12、性上缺乏思考,劳动实践活动呈现出表象化和同质化的现象。如何破解有劳动无教育这个难题?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黄岗小学充分利用乡土文化和田园资源设计开发了包括田园数学、田园诗语、田园科学、田园种植、田园编织、田园STEAM、七彩葫芦等十几门课程在内的田园课程体系,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国家课程有机融合。如“七彩葫芦”课程,设置“植葫芦”“赏葫芦”“画葫芦”“写葫芦”等10个章节,融入了“葫芦架下讲革命英烈故事”“彩绘葫芦学英语”“文玩葫芦学数学”“三只葫芦过黄河学历史”“葫芦文化学诗词”等重要知识内容,在整个课程建设过程中,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在做中学、在

13、学中做。组织学生在泡沫箱内种植蔬菜,在缸内种植莲藕、睡莲,在校园操场周围挂上种植桶,桶内种上西红柿、黄瓜,将劳动空间利用到极致。学生自己动手建造环保节水鱼池、冬暖大棚,设计创建田园图形,用自己亲手制作的尺子测量边长、计算面积、估算产量。通过巧妙的设计,学生们的创造力被激活,生命力被唤醒。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更广阔的天地,如利用当地黄河滩的红胶泥,建立能同时容纳100多名学生上课的泥巴大课堂,开设“泥巴课程”,师生亲手挖泥、晾干、翻晒等,制成能够长期存放的泥巴原料,用泥巴捏制出数以千计的作品。该校深耕田园课程,让乡村学生享受到别样的幸福劳动教育,体会到乡村劳动教育的精彩。3.劳动教育无序化、形

14、式化,评价体系不健全问题突出教育部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即时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调研发现,多数学校没有制定明确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缺乏劳动教育评价维度,也没有清晰的劳动评价标准,无法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与发展情況进行测评分析。对学生的劳动评价流于表面,学生只需要有进行过多少次的劳动证明,甚至把劳动教育理解为拍照留证而已,根据劳动时长或者教师主观印象进行评价,缺乏科学的依据。这种评价制度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只是应付,没有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如何破解劳动素养评价这个难题?长沙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状况评价指标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长沙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状况评价指标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方式、参与主体多元。评价指标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