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讲题目学狮辅导_第1页
高中历史试讲题目学狮辅导_第2页
高中历史试讲题目学狮辅导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 讲 课高考历史真题解析明星讲师:张XXXX大学明星讲师:XXX所在大学:浙江大学座右铭:谁也不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Part one 初中阶段获得数学、物理、化学各种奖项第24届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三等奖第25届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第25届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冬令营)铜牌(保送XX大学)Part two 获奖情况学狮1对1试讲要求1.讲课要求:(1)多选一讲解题目及相关知识点(2)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3)拓展延伸2.注意点:(1)请讲师用OFFICE来做PPT,不用WPS(2)PPT制作不要添加动画,题目和答案分页(3)教务老师充当学生身份(4)重点

2、:与学生互动,及时鼓励! ( 5 ) 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试讲选题1:(本题10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

3、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时期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答案:(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2)威胁:经济上,诸侯

4、王铸造钱币,实行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地方行政制度。(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可知“封建”是指周朝分封制,即封邦建国的意思。分封制下地方有较大的独立性,造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周王室日益衰亡。(2)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

5、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说明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根据材料信息“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地方政制度的变革总体上反映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试讲选题2: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

6、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7、(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 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一中“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等信息从贤良文学之士的地位及作用角度答题。(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二中“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 何名为敕?”并结合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的程序来概括答案,唐朝中央机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进行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