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细品景情关系感悟诗歌内蕴教学设计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细品景情关系感悟诗歌内蕴教学设计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细品景情关系感悟诗歌内蕴教学设计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细品景情关系感悟诗歌内蕴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品景情关系 感悟诗歌内蕴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词语、语段、篇章三个层面细品文本,深入理解诗歌 把握意象、意境、语境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正向、反向) 教学重点:细品文本把握景情关系三、教学过程1.导入:忆江南 用什么景表现了什么情感?-引子,常态景情关系的体悟,建立细读的意识 明确:江南明媚的风景、悠闲美好的生活、美酒佳人的陪伴,层层深入抒发对江南浓烈的热爱与依恋2.熟读细读 菩萨蛮3.读懂文本-串联词意(准确理解的基础)请学生梳理词文,串联词意,解决初步理解问题细读文本问题:同学们有疑惑之处吗?(矛盾之处)预设:学生:有-词人为何在末尾却发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感慨?师:情感是“还乡必

2、然会伤心至极”,和前面的景不协调。(要明确疑惑,解答疑惑,需要前后联系看,前面是写景)韦庄笔下之江南是什么样的江南?(由不协调、突兀、变化转向对景的把握)江南春景的美好怎样体现的?好在哪里?学生:没有疑惑师:词中用一个“好”字直接评价江南,好在哪?共同:由景至情学生:观碧水、游湖听雨的雅事、佳人作陪-好一幅江南美景,美的清新、宁静、秀丽、自然、空灵隽永景的鉴赏:江南春水碧连天,江南春水无穷碧,春江潮水连海平,蜀江春水拍山流闲听雨声卧,画舸春江听雨时,著我春江听雨眠 小楼日日听春雨(放松、惬意、雅致、闲适美好)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美人-闭月羞花、花容月貌、如花似玉,月亮的别称-婵娟(将女子比

3、为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娘(潮汕一带方言)。月与阳相对,一阴柔一阳刚,往往与女子之柔美联系。师:跟着词人的笔触我们也一起看到这样美的江南,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心情是悠闲的-这么一番美景、雅事、佳人-从词语(意象)及语段(意象组合)的层面理解文本、把握师:此时陶醉其中的你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要求: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学生发言:好舒服、陶醉、江南好美等等(像忆江南一样),好舍不得这个地方等等问题:最能体现诗人感受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是?和我们一般人不一样学生: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师:与前文产生了变化,一般人至此多是如白居易一般,抒发对江南的不舍、留恋,为何词人这时却转向了如此极端的情

4、感?“还乡须断肠”师:能不能将“莫”换成“不”?(莫怕,莫急)学生:不行,都是否定,但“莫”是劝告、叮嘱师:为何叮嘱词人不要还乡?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我们也有着这样的生活经验,你不要干嘛,潜台词你有这个打算或行动。莫还乡实际上词人内心已经有着还乡之念。师:既然有了还乡之念,那回去即可,为何还要叮嘱自己不要还乡?陷入还乡与否的纠结中。再读这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学生:“江南美离开舍不得”-哦,那就是未老莫离开,离开须断肠学生:“还乡以后必定会让人断肠”师:家乡有着什么定然会让游子肝肠寸断呢?联系背景原来真正让词人痛苦断肠的不是离开江南,而是还乡后看到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亲朋凋敝、家

5、园尽毁的家乡。羁旅在外是游子的痛楚,但更痛苦的是羁旅在外却心系家乡,而更加深重的痛苦却是:羁旅在外心系家乡,却不能归、归不去。一片江南美好景象之下,却隐藏着词人深重的无奈和悲苦。体悟到这乐景下的悲情,我们再来读这首词,可能还会有新的发现、理解,再次齐读师:江南好哇,是谁的评价?(以文本为基石)学生:人人师:句法-人人都说春日好 我言秋日胜春朝师:词人是否包含在内呢?学生:人人中不包含我,这是人们对江南的普遍评价 而且绝对化的劝告游人在江南终老 师:人们的劝告,江南多么美好安稳啊,有对大部分人是这样,而对词人呢?“热闹是他们的,我-”学生:“什么都没有”(或我只有对家乡牵挂与痛苦) 4.小结-再

6、回顾此词词人描写了江南的清丽秀美、安稳静好,这样的赏心悦目、令人愉悦。思归不得归、愿归归不去的内心却备受煎熬。乐景遮不住词人内心的伤痛,乐景之下抒发的是哀情。在诗词中表面看“突转而变”,而实际上往往是有所暗示、铺垫的。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形容美人白皙的佳句很多“肤如凝脂”“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如花似玉、软玉温香、吴娃双舞醉芙蓉。意象的暗示性。相比区别- 美人冰肌玉骨、洁白清冷,传达出凉意、冷意,给后文的断肠情先行铺垫暗示目标:掌握景情关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情景之间的反向关系) 以乐写哀者众,以哀写乐者相对少,类似欲扬先抑。也因为这种景和情之间的曲折迂回、婉转悱恻,令诗歌内蕴更加

7、丰富、更加含蓄、隽永,但同时也往往造成我们理解的难度,这时候就更需要我们抓住解读文本的根本方法,像我们鉴赏菩萨蛮一样,细读文本,从词语、句段、篇章三个层面细致全面深入地理解。5.检测: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颈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本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描绘了清新、恬淡的江南春景和闲适的闲居生活 住在客居的江南小楼中一夜听着窗外细雨潇潇,诗人不由得幻想着明日清晨幽深小巷中传来“卖杏花”的悠悠叫卖声。等待召见的时光中,诗人信手在短小的纸上做起了费时的草书,对着窗

8、外明媚的春光看茶水滚滚、分茶为戏诗人借闲适、宁静的江南生活和美景,以乐写哀,抒发着诗人无限的落寞、无奈和惆怅。借江南美景和闲居的闲适无聊,抒发对此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无奈、悲愤。夜听春雨、可赏杏花的江南春景清新明丽,无事作书、晴窗煮茶的日常生活闲适惬意,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开头两句“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直白而概括的叙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什么让我漂泊京华,我到这烟云京华来干什么?诗人问谁?实问自己。一种困顿、忧伤甚至郁愤就隐伏在字里行间。“夜听春雨”本是一件令人心生闲适的雅事,诗人却是“一夜”长听这淅淅沥沥的雨声难以入眠,闲适之感顿无颈联,“闲”作草、“戏”分茶,表面看是一种远离了世事凡俗骚扰的悠闲与安适,但作草、分茶皆是耗费时光之事,窗外春光明媚,诗人起用在即,千里迢迢来到这大好帝都,却闭门不出反借作草分茶打发时光,令人费解。他是“清闲”之闲还是内心“无聊”“百无聊赖”之闲?莫叹素衣起风尘,犹及清明可到家。尾联化用典故,诗人宽慰着自己不要担心被京中恶浊所污,清明不远还可早日回家。诗人应召入京,数年后重新被起用,却打算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内心的不满与自嘲溢于言表。整首诗, 虽然写春, 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