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阅兵观后感_第1页
9月3日阅兵观后感_第2页
9月3日阅兵观后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月3日阅兵观后感 篇一:2015年9月3日抗战成功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功70周年大会和阅兵式在北京举行。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值得纪念的日子。 光阴荏苒,抗战成功转眼已是七十载。 当历史的脚步穿越昔日的故宫金殿,这一时刻的激动,足以激荡陈旧的中国五千年尘封的经历;当礼炮的声响震彻十月的神州九天,这一时刻的欢腾,足以激荡今日的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富饶的土地。 纪念大会和阅兵式以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始今后”为主题。抗战成功日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2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

2、大阅兵。参加这次阅兵的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者102岁。脚印是笔,岁月是纸,命运与遭遇相融,选择与天时交错,每位抗战老兵都用行动谱写了人生的华章。历史没有不记得先烈和抗战老兵们,国家没有不记得他们,党没有不记得他们,人民没有不记得他们。 70年前,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成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成功,完全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开拓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为世界反法西斯立下立不朽的功绩,也为世界民族独立塑造了光辉的典范。 随着七

3、十礼炮响彻北京上空,每一个中华儿女无不为之骄傲,为之感慨。我们的国家已在和平开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长,每一次浴血奋战铸成一个深深的脚印,每一次奉献自我凝成一座光明的灯塔。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曲折漫长,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却使这条路并不孤单。珍爱和平与开展、甘于奉献、坚韧拼搏,才能报答那些用鲜血为我们换来成功的革命先烈。 阅兵仪式展现了我国在各条战线上辉煌的成就,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铸就着本人想向往的今后。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互相依存休戚与共,构成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这份情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砌,力量所在,强盛所依。 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抗战老兵们虽打下了江山,但

4、他们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与兴隆国家相比,中国仍然贫穷落后。为了圆民族的强盛梦,让先烈的理想变成现实,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立富强祖国的历史重担。是的,目前中国还需要,正由于如此,才需要我们来开拓、建造一个美丽的家园。 与那些处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革命英雄,我们应庆幸本人所生活在和平年代,在如此一个稳定的环境里,我们同样需要奋斗。然而相较不同的是,我们要手握信息资源和科学技术,让科技的种子遍地开花,点缀着繁荣的今后。我们可能不像太阳般耀眼,但一定要如星星般闪出灿烂的诗篇。 整齐划一的队伍走过天安门城楼,他们用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声音、专注的眼神,接受着来自五十六个民族的检验。中国的步伐越

5、走越稳、越走越好,这离不开祖国国力的强盛和人民的奋斗。中国的武装部队也日趋完善,时刻做好保卫国家的预备。在今年的阅兵式上,中国宣布将裁军三十万,这是一个稳重的决定,这是中国用实际行动支持着世界和平开展的伟大事业。世界需要和平,更需要各国为世界和平做出实际性措施,这一决定将使中国爱好和平、团结友爱的形象更加深化人心,向世界放开友好的大门。阅兵完毕时那七万只气球与白鸽传达着自由与和平的信念,奏响着新的篇章。 历史不忘却,警钟须长鸣。抗战成功七十周年阅兵式要传达的,是每一个爱好和平者的呼声,每一个现代人奋斗的精神。时代的列车已进入21世纪,新世纪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爱国不再变的虚无,当今的世界

6、是高科技的角逐场,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将会一浪高过一浪。作为中国人民,更应积极地、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立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开展的需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忧眼前不虑长远,终有大患。 “勿忘国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圆梦中华”的浓重气氛需要长久保持。篇二:2015年9月3日抗战成功七十周年阅兵观后感 阅兵观后感 我特别幸福 今天,我们迎来了抗日战争成功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功70周年“93”大阅兵,我有幸得以一睹举世盛典。我相信,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无数正义之士都在翘首期盼中迎接它的到来,也都目睹了这历史空前的伟大时刻,对此的感受、心情、见

7、解或许都不尽相。而我于此最大的感受确实是,我确实倍感幸福,我想大多数国人都有此感受。 我们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度 古人常讲“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中国难生”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是莫大的福分,更是难得的福分。由于,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止拥有无数的经典巨著、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亘古不变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价值,以及无数次劫后重生都不曾磨灭的正义、正知、正念。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先开始和最终完毕的国家,承当了世界的正义,这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大的东方主战场,承当了惨绝人寰的血泪史,这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在积贫积弱已久的当时,中国获

8、得了不可能的成功,其中缘故有许多,但最为重要的,我认为仍然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不屈意志。我特别荣幸,也特别骄傲,倍感幸福。 我们贻福在一群伟大的先辈我明白,有些人的“不幸福”,事实上是来源于“国家为我做了(没有做)什么”,但特别多人的幸福却来源于“我为国家做了什么”!无数的革命先烈,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子孙洒下壮烈的热血,无数的国家领导人,他们国家、为民族、为子孙劳累成满头银发,无数的志士仁人,他们国家、为民族、为子孙肝脑涂地。 我们的今天,和平、稳定;我们的国家,伟大、富强,都是如此“我为国家做什么”的一群伟大的先辈造就的!假设你感受不幸福,就去历史中寻找吧知恩、感恩才思报恩,知福、惜福才感幸

9、福尤其在回忆历史一幕幕的时候,在看到国家领导人憔悴面容的时候!我特别荣幸,也特别骄傲,倍感幸福。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今天,积贫积弱已不复存在,落后挨打已永存历史;今天,世界各国瞩目交好,敌对权力心有余悸;今天,居大国之列而不称强,处世界之前以和为贵? 今天,衣食富足生活安定,可学可商全面小康;今天,法制健全和谐文明,敢梦敢想成就辉煌;今天,秩序重建公平公正,创新创业共圆梦想? 今天?我特别荣幸,也特别骄傲,倍感幸福。(威海 张凯) 二零一五年九月六日篇三:9月3日阅兵仪式观后感 “军号嘹亮步伐整齐,人民军队有铁的纪律,服从命令是天职,条令条例要牢记”。这四句话赞扬了当代人民解放军,正是

10、有了他们的保家卫国,才有了我们的光明生活。 今天2015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成功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功70周年,是一个属于光明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世界人民战胜了法西斯罪恶权力,世界各国人民都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罪恶最终被正义打败,黑暗最终被光明替代。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一句话“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了一场浩大的阅兵仪式。 鸣礼炮共鸣了70响,这是为了纪念抗战成功70周年,它们是为成功鸣响,为先烈鸣响!护旗方队由齐步走换为正步走,显得气概恢宏,再一手托着枪,更加的气宇轩昂。他们目视前方,眼神是那么的坚决,步伐是那么的整齐,动

11、作是那么的一致,我看到了一群热血好男儿。 我记得最明晰的是由20架直升飞机在空中组成的“70”,它们将抗战成功70周年书写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让更多人记住今天这个伟大的日子。自然少不了后面7架飞机喷出的七条彩带,那七条彩带意味着走过烽火硝烟的中华儿女,气贯长虹、奔向今后、无怨无悔! 这次的阅兵仪式是为了戒备觊觎我国领土的国家,让他们安分守己,不要挑战中国的底线。中国已不再是十几年前的那个“东亚病夫”,她已崛立起来,已不容外人随意进犯。现在的中国已经有足够的才能保护她的子民。中华人民有属于本人的尊严,中华人民有与本人的敌人抗战到底的气概! 我们的阅兵不是为了纪念仇恨,而是为了告诉世人,我们珍爱和平、铭记历史;我们缅怀先烈、传承使命。我们不会由于仇恨而蒙蔽本人的双眼,不会让战争踏上属于和平的世界。我们将誓死守卫和平,让光明充满整个世界! 以往都是在10月1日举办阅兵,为了纪念建国多少周年。而今年却在9月3日举行浩大的大阅兵,你想明白为什么吗?事实上特别简单。假设再过十年,就会有特别多抗战期间的英雄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纷纷离世,我们将永远看不到更多为国献力的英雄,看不到更多为了和平而浴血奋战的英雄。 “母亲叫儿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