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_第1页
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_第2页
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_第3页
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_第4页
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1页筋膜筋膜肌肉骨膜骨膜蜂窝组织神经血管唾液腺淋巴结 间 隙 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2页特点:1.蜂窝组织伴行血管联通诸间隙。2.间隙感染可局限一间隙,也可由近至远累及多间隙。3.间隙感染能够涉及颅内及纵隔。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3页一、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咽、面颈部软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总称。化脓性炎症弥散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二、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筋膜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满其中,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微弱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多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

2、4页临床表现: 1、感染性质能够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感染位置能够是表浅或深在,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经阻力较小组织扩散至其它间隙,形成多间隙感染,因而有不一样临床表现。 2、普通化脓性感染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效障碍。炎症反应严重者,全身出现高热、寒战、脱水、百细胞计数升高、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腐败坏死性感染局部红、热体征不如化脓性感染显著,但局部软组织有广泛性水肿,甚至产生皮下气肿,可触及捻发音。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5页 全身中毒症状较化脓性感染显著,短期内可出现全身衰竭,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有时低于正常,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性休克等症状。成年人症状相对较轻,婴幼儿有时表现

3、极为严重。感染发生在浅层间隙,局部体征极为显著,炎症化脓局限时可扪及波动感。发生在深层间隙感染,因为颌骨周围与口底肌和筋膜致密,局部体征多不显著,即使脓肿形成,也难扪出波动感,但局部有凹陷性水肿压缩痛点。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6页一:颌面部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7页(一):眶下间隙(infraorbital space)1.部位:眶下方2.界限:上界眶下缘 下界上颌骨牙槽突内界鼻侧缘 外界颧大肌前界表情肌 后界:以尖牙窝为中心上颌骨前壁。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8页3.内容:蜂窝组织,眶下神经及血管,眶下淋巴结。4.通连:向后颊间隙。有面静脉及面动脉经过,面静脉连于内眦静脉经眼静脉与颅

4、内海绵窦联通。5.临床意义:该间隙感染多因为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和上颌切牙根尖化脓性炎症和牙槽脓肿,上颌骨骨髓炎脓液穿破骨膜,鼻侧,上唇等部位感染扩散而致。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9页 6、临床表现:局部表现为眶下区红肿、疼痛。下眼睑水肿致睁眼困难。上唇肿胀,鼻唇沟消失。上颌前牙前庭沟处红肿。常可查见病源牙。 7、切口:般在口内上颌尖牙区前庭沟底部作横切口,深达骨面,向尖牙凹骨面分离,以达引流。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10页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11页眶下间隙脓肿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12页眶下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13页上唇痈并发眶下蜂窝织炎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14页眶下间

5、隙感染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15页(二):颊间隙(buccal space)1.部位:颊肌与咬肌之间,倒锥形。2.界限:上界:颧骨下缘;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颧骨下缘至鼻唇沟经口角至下颌骨下缘连线; 后界:浅面相当于咬肌前缘,深面为翼下颌韧带。3.内容:脂肪组织 颊神经 颊动脉 面深静脉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16页4.通连:向后咬肌间隙与翼颌间隙向前眶下间隙向上颞间隙与颞下间隙5.临床意义:该间隙感染多因为上、下磨牙根尖脓肿或牙槽脓肿穿破骨膜,也可因颊部皮肤、颊粘膜溃疡继发感染,或颊、颊上淋巴结炎症扩散引发。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17页向后咬肌间隙与翼颌间隙向前眶下间隙向上颞间隙与颞

6、下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18页向前眶下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19页颊间隙感染磨牙根尖部位感染而致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20页6、临床特点:取决于脓肿形成部位,颊部皮肤皮肤或黏膜下脓肿,病程进展迟缓,肿胀或肿胀范围较为局限,但感染涉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快速,肿胀范围涉及整个颊部,并可向相通间隙扩散,形成多间隙感染。7、切口:脓肿形成后应按脓肿部位决定由口内或从面部作切开引流。口内切口应在脓肿低位,即口腔前庭、下颌龈颊沟之上切开;颊部皮下脓肿可在脓肿浅表皮肤沿皮肤皱折线切开。广泛颊间隙感染应从下颌骨下缘以下12cm做平行于下颌骨下缘切口,从切口皮下向上潜行钝分离进入颊部脓腔。颌面部

7、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21页(三):咬肌间隙(masseteric space)1.部位:咬肌与下颌支之间2.界限:前界咬肌前缘,后界:下颌支后缘,上平颧弓下缘,下以咬肌在下颌支附着为界。3.内容:蜂窝组织,咬肌神经血管束。4.通连:颊间隙,翼颌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5.临床意义:该间隙感染多因为下颌智牙冠周炎、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也可因相邻间隙感染扩散而致。偶有化脓性腮腺炎涉及。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22页6、临床特点:经典症状是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显著张口受限。因为咬肌肥厚,脓肿难以自行破溃,也不易触到波动感。7、切口:切开引流路径可由口内或口外进行。口内

8、在上颌结节外侧前庭黏膜转折处切开,口外切开多沿下颌角下作弧形切口,切断颈阔肌后经过下颌支后缘与翼内肌之间进入脓腔。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23页冠周炎播散前后路径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24页冠周炎播散上下路径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25页咬肌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26页咬肌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27页咬肌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28页通连翼颌间隙颊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29页颞浅间隙颞深间隙颞下间隙翼颌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30页(四):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bibular space)1.部位:下颌升支与翼内肌之间。2.界限:上界翼外肌下缘

9、,下界翼内肌附着于下颌支处,内界翼内肌外界下颌支内侧面前界颞肌与颊肌后界:腮腺鞘。3.内容:蜂窝组织,下牙槽神经及血管,舌神经。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31页上界翼外肌下缘,下界翼内肌附丽于下颌支处,内界翼内肌外界下颌支内侧面前界颞肌与颊肌后界:腮腺。蜂窝组织,下牙槽神经及血管,舌神经。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32页蜂窝组织,下牙槽神经及血管,舌神经。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33页4.通连:向上颞间隙与颞下间隙, 向下舌下,颌下间隙, 向前颊间隙, 向外咬肌间隙 颅内颅底神经血管。5.临床意义:该间隙感染多因为下颌智牙冠周炎及磨牙根尖周炎扩散,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或拔下颌智牙时创伤过大

10、也可引发,相邻间隙感染如颞下间隙、咽旁间隙也可涉及。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34页6、切口:口内切口在下颌支前缘稍稍内侧,即翼下颌皱襞稍外侧,纵行切开23cm,血管钳钝性分开颊肌后,即可沿下颌支内侧进入翼下颌间隙。 口外切口与咬肌间隙切口相类似,在分离暴露下颌角下缘时,在其内侧切开个别翼内肌附着及骨膜,用骨膜分离器剥开翼内肌后,进入间隙放出脓液。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35页通连:向上颞间隙与颞下间隙, 向前颊间隙, 向后咽旁间隙 向外咬肌间隙 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36页通连:向下舌下,颌下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37页通连:向后咽旁间隙 。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38页通连:颅内颅

11、底神经血管。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39页(五):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 space)1.部位:颅中窝底。2.界限:前界为上颌结节及上颌颧突后面,后界为茎突及茎突诸肌;内界为蝶骨翼突外板外侧面,外界为下颌支上份及颧弓,上界为蝶骨大翼颞下面和颞下嵴;下界借助翼外肌下颌平面与翼下颌间隙分界。3.内容:三叉神经上、下颌支或其分支,颌内动脉(上颌动静脉),翼静脉丛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40页蜂窝组织,下颌神经或其分支,颌内动脉(上颌动脉),翼静脉丛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41页4.通连:向上:颞间隙 向下:翼颌间隙 前外:颊间隙 前内:翼腭间隙 内侧:咽旁间隙 卵圆孔,棘孔-颅内,眶下

12、裂-眶腔 翼丛-海绵窦。5.临床意义:A.从相邻间隙感染扩散。B.上颌结节、卵圆孔、圆孔神经阻滞麻醉带人感染,或由上颌磨牙根尖周感染或拔牙后感染引发。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42页6、切开:可开引流路径可由口内或口外进行。 口内在上颌结节外侧前庭黏膜转折处切开,以血管钳沿下颌支冠突内侧向后上分离至脓腔。 口外切口多沿下颌角下作弧形切口,切断颈阔肌后,经过下颌支后缘与翼内肌之间进入脓腔。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43页向上:颞间隙 向下:翼颌间隙 前外:颊间隙 前内:翼颚间隙 内侧:咽旁间隙 卵圆孔,棘孔-颅内,眶下裂-眶腔 翼丛-海绵窦。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44页前内:翼腭间隙内侧:咽旁间隙

13、 前外:颊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45页向上:颞间隙 向下:翼颌间隙 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46页卵圆孔,棘孔-颅内,眶下裂-眶腔 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47页翼丛:海绵窦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48页(六):颞间隙(temporal space)1.部位:颞区,以颞肌为界分为深浅两间隙。2.界限:颞浅间隙:颞上线以下,颞深筋膜与颞肌之间。颞深间隙:颞下线以下,颞肌与颞骨骨膜之间。两间隙下界为颧弓和颞下嵴,前界为额骨颧突和颧骨额突,后界为乳突基底和外耳门。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49页3.内容:在颞深间隙内有颞深前后动静脉,颞深前后神经,颞深筋膜在颧弓上缘分为两层,形成颞筋膜间间隙,内

14、含蜂窝组织及小动静脉。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50页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51页颞浅间隙颞深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52页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53页4.通连: 前下:颊间隙,下:咬肌间隙 内:颞下间隙 内下:翼颌间隙。5.临床意义:常由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颊间隙感染扩散引发,耳源性感染(化脓性中耳炎、颞乳突炎)、颞部疖痈及颞部损伤继发感染也可涉及。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54页6、切口:依据脓肿深浅、脓腔大小而采取不一样形式切口:浅部脓肿可在颞部发际内作单个皮肤切口即可;深部脓肿可作两个以上与颞肌纤维方向一致直切口。当疑有颞骨骨髓炎时,可沿颞肌附着作弧形切口,切开颞肌附着

15、,由骨面翻起颞肌,使颞鳞部完全敞开引流。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55页(七):舌下间隙 1.部位:舌下一马蹄形间隙2.界限:上为口底;下为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前外为下颌骨内侧下颌舌骨线以上骨面;后为舌根。被颏舌肌,颏舌骨肌分为左右两个别,借舌系带深部而相通(称为左右颌舌沟间隙)。3.内容:两侧舌下腺,两侧颌下腺深部及导管,舌神经,舌下神经,舌下动静脉。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56页4.通连:后通颌下间隙与颏舌肌间间隙,后上通翼颌间隙,后内通咽旁间隙。5.临床意义:下颌牙牙源性感染、口底粘膜损伤、溃疡及舌下腺、下颌下腺导管炎症均可引发。 6.切口:脓肿形成后,普通在口底肿胀最显著或波动区,与下

16、颌体平行切口黏膜,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引流。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57页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58页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59页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60页颏舌肌舌骨舌肌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61页颏舌肌间间隙颏舌肌舌骨舌肌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62页(八):腮腺间隙(parotid space)1.部位:与腮腺位置相同,位于颈深筋膜浅层形成腮腺鞘内。2.内容:腮腺及其穿行其间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面后静脉,颈外动脉,面神经,颌内动静脉,面横动脉,腮腺淋巴结。3.界限:除内侧与咽旁间隙相接外,其它部位均为腮腺鞘所包绕。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63页4.通连:腮腺间隙内侧,无腮腺

17、筋膜封闭,直接与咽旁间隙和翼颌间隙相通。5.临床意义:腮腺肿物能够向咽侧壁突出。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64页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65页(九):翼腭间隙1.部位:眶尖下方,颞下间隙内侧,2.界限:上方为蝶骨体和蝶骨大翼下面,下方为翼颚管,前方为上颌骨体后面,后方为蝶骨翼突前面,内侧为腭骨垂直板,外侧为翼突上颌裂。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66页3.内容: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及节后分支,颌内动脉(上颌动脉)第三段。4.通连:后上,圆孔颅内;前,眶下裂眶腔;后,翼管破裂孔;内,蝶腭孔鼻腔;外侧,翼上颌裂颞下间隙; 下,翼腭管口腔 5.临床意义:翼颚管:上颌神经麻醉;翼上颌裂:上颌神经麻醉;蝶腭孔

18、:翼管神经切断术过敏性鼻炎治疗。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67页6、切口:口内切口在下颌支前缘稍内侧,即翼下颌皱襞稍外侧,纵行切口23cm,血管钳钝性分开颊肌后,即可沿下颌支内侧进入翼下颌间隙。 口外切口与咬肌间隙切口相类似,在分离暴露下颌角下缘时,在其内侧切开个别翼内肌附着及骨膜,用骨膜分离器剥开翼内肌后,进入间隙放出脓液。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68页(十):舌深部间隙部位:舌根部舌肌之间潜在间隙。颏舌肌间间隙:两侧颏舌肌之间,矢状面成扁形,额状面成长条形,上为舌中隔下为颏舌骨肌,内含蜂窝组织。颏舌肌舌骨舌肌间隙:位于两肌之间,有舌动脉穿行。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69页颏舌肌舌骨舌肌间隙颌

19、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70页颏舌肌间间隙颏舌肌舌骨舌肌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71页11.口底多间隙感染1.口底多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最严重且最难治疗感染, 又称为口底蜂窝织炎,口底多间隙感染病症特点是起病急且病情进展快。极易造成全身中毒重症,假如处理不妥,还 会使感染扩散,从而危及生命。口底蜂窝织炎可由下颌牙齿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下颌骨骨髓炎或口底外伤继发感染而引发。本病虽较少见,却为口腔颌面部严重感染疾病之一。感染侵犯口底多个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72页2.临床症状:临床上分为化脓性和腐败坏死性二种,后者病情更为严重。炎症普通开始发生于一侧舌下或颌下区,以后快速扩展至颏下及

20、对侧。当炎症涉及口底各间隙时,双侧颌下及颏下区甚至上颈部广泛肿胀。头后仰,口半张。口内可见口底肿胀、舌上抬、舌运动受限。病员语言、吞咽困难。如肿胀向舌根部蔓延,可压迫咽部、会厌而引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73页治疗:全身治疗主要为改进机体情况、增强抵抗力,选取抗菌药品以控制感染。如病情严重,可采取两种以上抗菌药联合应用,必要时静脉给药。首选药品位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奎诺酮类,用药剂量足够大,浆液期炎症多可控制、消散。因为当前队青霉素耐药菌株增多,所以在用药1-2天后,病情未见显著好转者,应及时更换抗生素,或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来调整抗生素。也可依据辩证论治标准给以

21、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等中药。局部治疗炎症早期可用局部理疗、外敷中草药等促进炎症吸收。常见外敷药有金黄散、六合丹。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开引流时,切口应在利于引流部位,防止损伤主要神经、血管、导管等主要结构,部位要隐蔽并尽可能与皮纹一致。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对病源牙应用深入处理。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74页三:颈部间隙(一)下颌下间隙(与颌下三角区分) (颌下三角已叙述)1.部位:位于颌下三角内,颈深筋膜浅层形成颌下腺鞘浅深两层之间。2.界限:上界:附于下颌舌骨线颌下腺鞘深层;下界:附于下颌骨体下缘颌下腺鞘浅层;前界:能够越过二腹肌前腹;后界:能够越过二腹肌后腹。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

22、讲座第75页3.内容:颌下腺,颌下淋巴结,面前静脉,颌外动脉。4.通连:内侧:经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之间通舌下间隙向前 :通颏下间隙,向后:通入咽旁间隙与翼颌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76页5.临床意义:因为下颌磨牙及第二前磨牙根尖位于下颌舌骨线以下,这些牙根尖感染能够涉及该间隙;颌下淋巴结搜集范围广泛,其它部位炎症经常能够涉及位于该间隙内颌下淋巴结。6、切口:切开引流部位、长度应参考脓肿部位、皮肤变薄区域进行。普通在下颌骨体部下缘以下2cm作与下颌骨下缘平行切口。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77页(二)颏下间隙(与颏下三角区分) (颈部局解已叙述)1.部位:口底下面正中处,舌骨与两侧二腹肌前

23、腹之间颏下三角间隙。2.界限:上界:为下颌骨正中联合,下界:为舌骨,两侧为二腹肌前腹底:为下颌舌骨肌,顶:为颈深筋膜浅层。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78页3.内容:颏下淋巴结。4.通连:向后通入两侧颌下间隙。5.临床意义:因为下颌舌骨肌附着较低,该间隙牙源性感染较为少见,感染多继发于颏下淋巴结搜集范围(下唇,颏部,下颌前牙)感染。6、切口:颏下肿胀最突出出作横行皮肤切口。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79页(三)咽旁间隙 paraPharyngeal space (咽侧间隙、翼咽间隙咽翼间隙)1.位置:翼内肌、腮腺深叶与咽侧壁之间,呈倒立锥体形,上达颅底,下至舌骨平面。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80页2

24、.界限: 上界-颅底, 下界-舌骨平面, 前界-翼下颌韧带及下颌下腺上缘, 后界-椎前筋膜外侧份,舌骨舌肌将它与下颌下腺及其鞘分开。 内界-咽侧侧壁, 外界-腮腺。茎突及茎突诸肌将咽旁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咽旁前间隙(茎突前间隙);咽旁后间隙(茎突后间隙)。 3.内容: 咽旁前间隙,蜂窝组织。 咽旁后间隙,颈内动静脉,后四对脑神经,颈深上淋巴结。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81页4.通连:前外颞下间隙,翼颌间隙;前下舌下间隙,颌下间隙;外侧腮腺间隙; 内侧咽后间隙;上方经上界血管颅内;下方经神经血管纵隔。5.临床意义:多为牙源性,尤其是下颌智牙冠周炎,以及腭扁桃体炎和相邻间隙感染。A咽旁前间隙与腭扁桃

25、体隔以咽上缩肌,可因腭扁桃体炎症而受累。B咽旁后间隙内有主要神经血管手术需防止伤及。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82页6、切口:口内路径:张口无显著受限患者,可在翼下颌内侧皱襞稍内侧,纵行切开黏膜层,黏膜下用血管钳沿翼内肌内侧钝性分离进入脓腔。 口外路径:以患侧下颌角为中心,距下颌骨下缘2cm作约5cm弧形切口,分层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后,顺翼内肌内侧,用血管钳向前、上、内方向钝性分离进入。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83页内界-咽侧侧壁前界-翼下颌韧带后界-椎前筋膜外侧份外界-腮腺颈内动静脉 后四对脑神经 颈深上淋巴结茎突及茎突诸肌咽旁前间隙咽旁后间隙境界咽旁间隙 中位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84

26、页咽旁间隙-上位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85页前外颞下间隙,翼颌间隙;外侧腮腺间隙内侧咽后间隙通连咽旁间隙 中位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86页前下:舌下间隙,颌下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87页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88页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89页1咽旁前间隙 较小,内含蜂窝组织,隔咽上缩肌与腭扁桃体相邻。腭扁桃体周围脓肿可向外直接穿破咽侧壁,进入咽旁前间隙。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90页2咽旁后间隙 较大,内有颈内动、静脉及对脑神经和颈深上淋巴结,手术时应防止伤及上述主要血管神经。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91页通连:翼颌间隙颞下间隙舌下间隙下颌下间隙腮腺间隙咽后间隙上通颅内(血管神经

27、束)下通纵隔(经内脏旁间隙) 炎症蔓延路径 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92页(四)内脏周围间隙1.内脏旁间隙:为咽旁间隙向下延续,前通气管前间隙,后与食管后间隙相通。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93页2.气管前间隙: (气管颈段已叙述)颈脏器筋膜脏壁两层于气管前形成潜在间隙。内含淋巴结及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最下动脉。与前纵隔相延续而彼此累及(感染向下,气肿扩散至颈部)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94页3.咽后间隙:咽后壁与椎前筋膜之间上接颅底,下续后纵隔,两侧为颈鞘。感染能够扩散至后纵隔而危及生命,故而有“危险地带”之称。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95页4.食管后间隙:为咽后间隙直接延续。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96页(五)椎前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椎骨之间。颌面部间隙专题知识讲座第97页扁桃体周围脓肿一、扁桃体周围脓肿 在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