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 了解气温的概念及变化,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2. 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掌握三种降水类型。3. 能够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并总结出降水的分布规律4. 能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 图。复习重点1. 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 并 且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2. 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复习难点:1. 通过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 结 复习过程导入复习提问:描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什么?(气温和

2、降水) 多媒体展示本节复习目标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本 P7177 内容完成学案中的考点梳理部分(10 分钟)精讲点拨一、 气温1. 引领学生回顾气温的定义、测定、日变化、年变化等2. 合作探究:世界气温的分布(1) 等温线与等高线定义对比分析。(2) 等温线的判读(3) 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 1 月、 7 月气温分布图,师 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3. 中考链接中考链接已矢口:同仑韦度白勺 A、B 两士也, A 为 B 击士也, B 为海羊(1) 此地区属手M 半球? 为什么?(2) A 比 B 的气混亩顼高、低(3) 此图表示冬季等温线的分布,对吗? ,二、降水1.

3、 引领学生复习降水的定义、条件、测定、类型等。2. 合作探究:(1) 等降水量线(2)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3. 拓展延伸: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分析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三、气候资料表示方法1. 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归纳该地的气候特征。2. 坐标图(1) 引导学生画坐标图(2) 让学生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归纳该地的气候特征。3. 等值线图4. 中考链接:多媒体出示题目中考链接(2016 黄凶)(材米斗)读“集地月平土匀气 ;海禾月降水呈简表“,完 万戈一 F 歹 U 各题 o4 5 6 7 8 9 1O 11 12

4、12 20 24 27 24 20 12 4 _225 30 70 190 250 60 25 12 5木艮搪等中白勺教搪,在右图 中 2 寺各月平均气1 2 3-5 -2 4阵水(蠹 米) 1O 15 20(2016 黄冈模丰以)(1 )温曲线禾口月降水量柱状匡 1”未卜充 完整。27(2 ) 该地最热月的平气温为C ;豪冷月的平均气温为一 _ C ; 该地白勺气温年 较差为2c o(3 ) 该地月莘水量超OO 耄米白勺月份为里明_ ; 按照区莘雨白勺季节分酉 己类型,属于直 _根据图表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用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拓展延伸拓展延伸(2012

5、鄂州)(单选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A)oA. 此时 M 地为北半球的冬季B. M 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C. 此时 M 地为北半球的夏季D. M 地一定为北美洲(2011 海南)读图, a b c ,回答下列 I可题。(1 )若图为等高线,贝UB 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出鱼A、B 两处可能有河流发育的是 _(2) 若图为等温线,则: 该地区是 _半球。 若A 点为陆地, B 为海洋,则该地区此时应是一_1 一季,太阳直射 半球,南极圈以 南地区出现_X_现象。板书设计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定义测定气温日变化)r 表格年变化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J 坐标图C 定义等值线图条件降

6、峪测定 )类型(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教学反思针对本节内容知识点较多,抽象、难度较大的特点,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 精讲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复习。复习课既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 又要面对 中考,所以我用学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中的考点梳理部分,然 后师生共同回 顾梳理课本知识点。对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再精讲点拨,然后通过链接中考题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点。利用多媒体的空间性、运动性,将”等温线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月、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静态的地图转为动态,做到了以地图为核心,以图释文、以图设问、以图释疑的地图教学。提 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本节课的不足主要是:有效提问方面

7、还有待于加强。1、问题设计过多,出现”满堂问”想象。2、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 候 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 气候 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 是,学 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 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通过复习 在学生具有 一定读图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独立分析地理现象和归 纳地理变化规律 的能力。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效果分析总体上本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8、。首先从模式上说,能够很好 的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各个环节层层相扣。 其次, 教师的教态大方,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学案不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师生合作比较好。 从 学案设计方面,学案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师生互动,学生观察, 思 考,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反馈及时,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展现了 学生 的思维过程。再者,课堂开始时的导入自然,水到渠成,重点突 出,适 时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并能启发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模式上来看,需让学生更好的自己探究总结,教法较单一, 不 能总停留在“师问生答”或“集体回答”上。另有,对学生的评价 方法

9、也应多样化一些,尽量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有,学案不能很 好地指 导学生自学,学案安排上应更合理,设置应更严密,应更加注 意细节方 面的问题。从整体步骤上来说,总结部分稍显欠缺,仓促, 若学生能在老 师的指导下自主做出总结,效果会更好。课堂气氛较沉 闷,不活跃,未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材分析教材在“气温与降水”这一节中,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明了气温 和 降水的基本含义,用多种类型的直观图像信息展示了气温和降水的 时空 分布差异,旨在应对“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 理信息,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这一课标要求。让学生 通过观察、 感知,然后再通

10、过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推论,这样对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非常有利。本课教材较好地 落实了课程标准的 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并稍加拓展。教材内容选择和 编排重点突出,目标 明确。正文十分简洁,主要用于解释基本概念。 而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一是通过绘图、读图等训练基本技能;二是运 用刚学过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读取图中信息总结地理基本规律,丰富 知识,形成能力;三是将技 能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养成 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将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融为一体,成为本课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评测练习【考点梳理】:一、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气

11、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比较:日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点( 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 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年变化:一年当中,北半球气温,大陆是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上 月最高, 月 最低。南半球正好相反。 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气温差,叫做气温年较差3. 气温的分布(1) 等温线:在地图上将 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2) 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低的为 中心。反之为 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 o(3) 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纬度差异: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 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区,夏

12、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冬季相反。 地形差异: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o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 降水类型和条件(1)类型上升运 动形 式上升原因分布地区图示爰热上弃_ :工小:阻拦爬 升沿锋面 抬升赤道地区 我国复 拳 午后山区中纬地区 我国 东部 豆状争节 的降水热力 对流动力动力抬升对流雨地形雨饨面两(2)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 和;空气温度下降到 程度. 注:降水的形成需要湿润空气的 运动,温度会下降。2. 降水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两极地区降水。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大陆西岸降水 o 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

13、沿海地区降水 o 山地的坡降水多,坡降水少。世界“雨极o四、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表示 1- 方式 有三种:、等。2 、一看气温,二看降水,三看气温和降水的配合。【巩固提升】:1.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最可能出现在A.正午 12 点 B.午后 2 点 C.午后 1 点 D.午后 3 点2.平均气温是 26C, 一月是-4. 7C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A. 21. 3C B. 30. 7C C. 26C D. -4. 7C3. 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A. 一月 B.七月 C.八月 D.十二月4. 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A.南极洲大陆 B.西伯利亚 C.北冰洋上 D.格陵兰岛5. 关于

14、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 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 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6. 关于气温水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增,南半球相反B.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C. 七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赤道地区D. 地球上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北冰洋7. 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D.温带地区降水多( )北京七月 ( )( )( )( )( )( )19 28C8. 降水受

15、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A.赤道和中纬地区 B.赤道和两极地区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 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9. 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A.非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10. 读“荷泽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C,列问题 C,最高气温为.(1) 此时荷泽的天气为,最低气温为一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_左右。(2) 此时荷泽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_(3) 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是A.空气质量 B.风向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11.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4 分)(1) 降水最多的地区集中在 (纬线)附近。(2) 由 A、B 两地降水可知世界降水规律是(3)

16、由 E、F 两地降水可知回归线穿过的大陆.毫 。 米。(4) 比较 B、D 两地降水量可知,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的 分布 特点是。(5) 学校所在地的降水量约为.12.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 7 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该区域位于 (南、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o(2) 如果甲、乙位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那么甲应该位于 _ 上,判断的依据是 o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一课后反思针对本节内容知识点较多,抽象、难度较大的特点,我采用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复习。复习课既要注重基本 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又要面对中考,所以我用学案先让学生自主 学习完成学案中的考点梳理部分,然后师生共同回顾梳理课本知识点。 对学 案中的疑难问题再精讲点拨,然后通过链接中考题让学生掌握本 节知识 点。利用多媒体的空间性、运动性,将”等温线图”、”世界 年平均气 温分布图” “1 月、 7 月平均气温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