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陈情表教案三篇陈情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表”是一种文体,了解这种文体的特征。 2、古人以“忠孝”为先,却又往往忠孝不能两全,留意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文章写作的对象是皇帝,所以既要说得天衣无缝又要极尽委婉。 教学重点 文章的规律严密和章法多变的特征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题解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文章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受,家中的孤苦状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白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缘由,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衰感谢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
2、陈情,议以执异。”文选卷三十七题作陈情事表。 二、课文分析 写文章的目的,在于影响对方(读者)。或者是宣扬一种主见,或者是表达一种愿望,都要使对方接受。而在实现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现手段来说,必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篇陈情表就是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 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属于封建道德范畴。我们推举这篇文章的重点不在此,而是从批判继承的意义看,觉得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处,堪称西晋散文的名篇。 第一, 表现真实的感情。 古文观止选这篇文章评说:“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行分别。所以首
3、先从这里写起。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时候只有密来侍侯照应。刘与李密这不行分割的关系说到了,这还不够,还补充特别的详细状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环境里,祖母的依傍关系是分别不得的。最终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况,现太应上文,归结到这自然而然的情势:“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情感是真实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评说:“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父凿
4、痕。”(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更有评说:“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古文观止批注) 其次, 说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开头,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个难题。我们知道,李密原是蜀国的郎官,蜀亡于职,会不会使晋“疑其以名节自矜”?再者,在此陈表之前,已经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所以李密写这篇陈情表,就非得动脑筋把道理陈述清晰不行,把真实状况摆开不行。他在陈述暂不能出仕的理由时,先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况臣孤苦,特为尤其!”也就更有力气。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接着又说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耳,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然
5、后文章又一转折,空出办法:“但以刘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年余,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样就使道理更周全,表达了自己冲突的心情;既消退了对方的怀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衬托而更鲜亮。 三、鉴赏要点 1、 规律严密 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归祖母刘氏抚养。曾拜蜀的重臣谯周为老师,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为郎。晋泰始初,始被征召为太子洗马,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遂上陈情表固辞。后刘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马,出为温县令,官至汉中太守。 严密的规律,真实的理由在曲折推动中得到清晰的表现,而陈述又是那样委婉,衷曲又
6、是那样令人怜悯,文章章法又显得摇曳多姿。丽泽文说曾指出:“文章贵曲折斡旋。” 2、 章法多变 说理之文有直有曲。思路豁达,曲令释精微,辨析透彻,都得依据说的对象和文章所在表达的内容的需要而定。一篇文章讲究顿挫、跌宕、抑扬、迂回等等。就不单是形式上一种技巧,或只是章法的变化了,它有更恰当、更委婉的说理作用。 译文 臣李密上奏道:我由于命运不好,早年遭到父丧,才生下六个月,慈祥的父亲就离开我而逝世了。将近四岁的时候,舅舅转变母亲守节的志向,逼迫她改嫁。祖母刘氏可怜我孤苦幼弱,亲自抚育我。我小的时候多病,九岁还还会走路孤独困苦,直到成人,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户衰败,神分浅薄,晚年才有了子女。外
7、没有远近的亲戚,内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孤独一个,只有自身和影子相互慰问。而祖母又早年患了疾病,常常躺在床席上,我捧汤煎药,从来没有离开。 到了本朝,我承受了清朝的教化。起先太守逵,访察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荐我为秀才。我因无人侍奉祖母,辞谢不能从命。接着诏书又特地发焉,任命我为中官。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太子的属官。名胜我这样的微贱的人,立刻升为东官的侍讲,这是我割下头颅来也报答不了的。我写了章表呈报自己的状况,责怪我回避任职,怠慢朝廷。郡县层层逼迫,催我上路赴任。州官到我家里,简直是十万火急。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立刻去京,可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峻;本想苟且服从私情,向上官申诉却不被允许
8、。我简直是进退维谷,实在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遗老,还蒙受着怜悯哺育。何况我是这样孤苦,尤其厉害。而且我年轻时曾给前朝服务,在尚书官衙做过一些职务。本意是想在官场上得到进展,并不讲究什么声名气节。现在我是个亡国的俘虏,既微贱又鄙陋,过分地蒙受现在朝廷的破格提拔,得到很照看,怎样犹疑不决,有什么非分的企图呢?但因祖母日落西山一般只剩下一丝气息,生命危急,朝不保夕。我没有祖母抚育,不会有今日;祖母没有争,不能终残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互依靠着生存,所以我一刻也不能离开祖母而远行。臣子李密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已经九十六岁,所以我报效皇上的日子还长着呢,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时间
9、很短了。尽乌鸦反哺这一点私情而已,盼望能给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机会。我的苦衰,不独蜀地人士和两州长官知道,就是天地也都看到的。盼望皇上可怜我这愚诚之心,满意我这微小的志愿,或许能使祖母万幸,最终晚年得到保养。我活着就要为皇上拚死效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我有说不尽象态犬马一们恐惊的心情,尊敬地奉上表章让皇帝得知。 陈情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所陈之情,观赏陈情艺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力量。 4体会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熟悉“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课时支配: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识课文,把握
10、古汉语语词学问,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剧烈的感人力气。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岗寨的李密。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闻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给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二、背景
11、分析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缘由:第一,李密的确有一个供给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其次,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兴奋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兴奋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
12、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缘由,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动听地表明心愿,围围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谢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
13、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实行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2)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恳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3)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当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凄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头就落入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四、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译本段文字。 1)、实词 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 2)、古今异义 不行至于成立 3)、通假字 闵悯蓐褥零丁伶仃 3、文章一开头,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4、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同学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其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4、同学对比板述试背第一段。 五、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连续积累古汉语语词学问;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15、老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同学齐诵全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简单引起别人的怜悯。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怜悯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看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故意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二) 1、同学齐读其次段。 举臣秀才寻蒙国恩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刘病日笃告知不许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晋对李 李对晋陈情 察臣 供给无主辞不赴命 举臣 拜臣 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除臣 责臣 刘病日
16、笃 催臣 告知不许 进退两难 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动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怜悯。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假如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或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其次手就是“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由于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1)通译第三段; 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有所希冀人命危浅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李密最担忧晋武帝怀疑他哪
17、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详细分析。 5、老师范读第四段。 臣之辛苦听臣微志 第四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目的。 “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冲突,稍稍从长远着眼就根本没有冲突,也是合情合理地提出解决尽忠跟尽孝临时发生冲突的措施的有力依据。 6、经过
18、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同学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 四、师生争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其次段:明写感谢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冲突,提出愿乞终养恳求。 五、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学问。 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
19、最终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出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一)融情于事。 剧烈的感情颜色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谢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布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境况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心情,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由于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可引导同学争论: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只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废远赴命而已。这样简洁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
20、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要想让皇帝真正信任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需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于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受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也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话,才有所依凭,其次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也才能唤起他人的怜悯心。 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
21、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忧的就是晋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李密“实话实说”,反倒简单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信任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 (二)融情于理 李密陈情表中的“理”据何在? 李密陈情的理据,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还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司马氏集团标榜纲常名教本属虚伪,但李密一本正经地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三)语言形象生
22、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非常自然真实,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其次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非常精练精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四)陈辞婉曲,屈伸相宜。 探讨陈情、讽谏、劝告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作业:1、练习册题 2、背诵课文 陈情表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动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
23、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同学分读全文。读后纠错、强调易读错字音。 2、全体同学自由朗读全文。 指导同学朗读全文,提示同学留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其次段:感谢,恳切; 第三段:真挚,恳切;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盼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
24、问: 1)是谁陈情?同学回答后,投影: 李密( 224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闻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闻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当尚书郎,屡次出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实行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恳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李密先自诉家庭的凄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头就
25、落入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讲析课文第一段 1、读第一段 2、由同学梳理重要的实词、虚词等学问点,并记录朗读。(结合创新方案) 3、老师组织同学逐句口译本段文字。 4、再读第一段 5、思索文章一开头,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同学回答:总摄作用 同学争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板书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其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6、同学对比试背第一段。 四、作业: 1、 完成创新方案练习 2、 背诵第一段 3、
26、 预习其次、三段课文 五、板书设计 陈情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其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抽背)。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简单引起别人的怜悯。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怜悯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看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故意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其次、三段 1、同学齐读其次段、梳理学问点(结合创新方案) 2、思索争
27、论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同学回答) (2)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动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怜悯。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3、背诵其次段,齐背 4、过渡第三段 假如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或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陈情的其次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由于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下面读并译第三段,梳理学问点(结合创新方案) 5、思索、争论 (1)李密最担忧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赛事直播网络版权分销与运营合作协议
- 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及纠纷解决协议
- 独家市场开发补充协议
- 加气站员工安全与操作规范培训大纲
- 《早产儿营养支持》课件
- 体音美教研活动实施纲要
- 《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课件
- 《教学课程设计流程》课件
- 《GBT19017-2020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2025版)深度解析
- 团员义务与权利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西安数字城市科技运营有限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2025年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上半年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试题第18章平行四边形综合测试卷(含详解)
- 2025智慧病区建设及评价规范
- 湖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渣浆泵培训课件
- 智能座舱试题解析及答案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人文英语3》一平台在线形考综合测试(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
- 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置
- 塔吊交叉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