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黄鹤楼送别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把握主题文本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 2感悟文本主题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伴侣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3培育言语品质 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亮意象。 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觉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 在仿照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提高言语表达力量和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指导朗读。 烟雾迷漫 俯临长江 杨柳依依 依依惜别 脍炙人口 浩浩荡荡 繁花似锦 飞
2、檐凌空 沙鸥点点 按捺不住 誉满天下 永世不绝 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一个词语,同学仿照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 (二)诗文对比初步朗读感知 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指出课文特点。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扬州是江苏省扬州市,它们都在长江边上,黄鹤楼在西面,扬州在东面。所以说“西辞黄鹤楼”。) 2、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语句表达的就是这首诗的意思。用直线“_”划出来。然后沟通一下。老师读一句诗,让同学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情 1、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四周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板书:之景
3、 (2)师:你觉得送别时的环境怎么样?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同学和老师带进那迷人的送别场景。 2、假如第一段侧重写的是黄鹤楼送别之景,那么其次自然段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其次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样,用一个字概括。争论并板书:之情。 (1)指名朗读,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离别之情。争论板书:依依惜别 (2)什么叫依依惜别?“依依”什么意思?“惜别”什么意思?(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分开。) (3)指导感情朗读其次自然段,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4)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视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与原句对比
4、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视_,一会儿远眺_,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除了蓝天白云和江上景色,还可能仰视什么,远眺什么?比如:暖和的春日、宏伟的黄鹤楼、点点白帆、滚滚江水、飞行的沙欧等) 与原句对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_低垂的杨柳,一会儿_似锦的繁花,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5)集体朗读其次节,体会依依惜别的感情。 3、李白和孟浩然在一个特定的送别之景当中,深藏着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接着,课文又写了送别之什么呢?请读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 (1)出示: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能读出两人之间怎样的感情?请抓住关键词句你圈圈划划,并做批注。
5、(2)沟通。 (李白对孟浩然非常敬重,两人的友情非常深厚。在谈出感受后,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重点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仰慕,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指导朗读,问:猜想一下,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得到李白的仰慕?(有所领悟后再感情朗读,层层叠加。) 随机补充: 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出示):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老师解释:我非常仰慕孟先生,他人格高尚才华横溢,名闻天下。年轻时远离官冕车马,年纪大了又归隐山林,常与松云为伴。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孟浩然很有才华,一生不贪图荣华富贵,人
6、品高尚纯净,深受李白的仰慕。指导朗读重点句。 李白说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我们以前学到过孟浩然写的诗吗?出示: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指导集体朗读诗句,初步感受孟浩然诗篇誉满天下(几乎家喻户晓)的才华。然后指导朗读课文重点句。 重点出示:“虽然我们临时分别了,我们的友情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指导朗读。对比出示:虽然我们临时分别了,我们的友情却像这蓝天下的白云_。(纯净无暇)再比如:却像这宏伟的黄鹤楼名垂千古,却像这三月的繁花漂亮动人,却像这杯中的美酒纯洁甘甜)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依依不舍的感情。老师读旁白。 4、黄鹤楼送别,课文
7、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之情,再写到送别之语。接下来,又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四自然段,争论并板书:之举 (1)在送别之举中,你又从哪里读出了人物的依依惜别之情?争论,随机出示:“李白依旧伫立在江边,注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涯”随机理解:伫立(长期地站立)、注视(聚精会神地看)指导有感情朗读 (2)好友已经乘船远去,消逝在蓝天的终点。可是李白依旧伫立在江边,注视着远方,久久不愿离去。此时,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请绽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李白此时的内心活动。 (3)沟通,点评。 5、李白按捺不住感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出示: 黄
8、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指导有感情朗读 (3)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之情、写到送别之语、写到送别之举,最终写出了李白所作的送别之诗。(板书:之诗)请你再认真读读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哪里蕴含着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说说理由(隐藏在烟花三月中、孤帆远影中、碧空的终点中、滚滚长江水中) (四)拓展李白的离别诗,感受李白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1、李白写过许多的送别诗,而且非常喜爱把离别时的感情寄予在流水之中。 (1)出示: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
9、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李白写的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在这首诗里,李白把离别的感情寄予在哪里?李白和汪伦感情深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 金陵酒肆留别(唐 李白) 师:这是李白写的另一首送别诗,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酒肆就是古代的酒店。在这首送别诗当中,李白先写了酒店周边环境特别漂亮,酒店里已经酿造了上等的美酒。金陵的许多伴侣前来相送,大家频频举杯畅饮美酒。最终两句诗是这样写的。 出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毕竟谁短谁长?” 在这两句诗里,李白把离别的情意寄予在哪里?(寄予在东流水当中,也
10、就是长江水当中,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但李白觉得自己与金陵伴侣的离情别意比长江水还要长。) (3)出示 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 师:这是李白写的又一首送别诗。“荆门”是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长江边。题目的意思是从荆门的渡口与伴侣们告辞。一共有六句诗,写了李白离开荆门渡口以后,一路上看到的漂亮景色,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最终两句诗是这样写的。 出示:“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依旧怜爱这来自家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你们说,李白一路上巡游了那么多的自然美景,为什么最终还是非常怜爱这来自家乡的水呢?(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感谢之
11、情) 2、将“寄情于水”的诗句整合在一起朗读: 出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3、小结 让同学看着板书,引导同学梳理出课文的写作思路。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生:之情,写到送别生:之语,写到送别生:之举,最终写到送别生:之诗。表达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生:依依惜别之情。通过了解其他三首李白的送别诗作,我们发觉李白寄情于水的诗歌创作现象,这是一种诗歌文化现象。盼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诗歌阅读中关注这种文化现象。 黄鹤楼送别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12、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媒体:投影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识,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沟通 2、今日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幻灯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 7、同学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也许内容,思索上述提出
13、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 烟雾迷漫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 仰慕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注视 a、指名读,师订正字音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留意点 “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 “饯”字与吃食物有关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熟悉,书写时区分于“洒” 3、依据同学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同学描红、临写字(师巡察订正写姿)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其次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
14、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比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伴侣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比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伴侣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媒体: 收录机配乐录音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日我们连续学习(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详细化。 (指名说) 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请同学
15、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沟通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留意力集中,老师信任大家能在课文中查找到答案。 1、听课文录音,思索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同学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沟通一下。 (小组争论,师巡回指导) 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
16、来吗?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5、在漂亮的春景中,老伴侣要分别了,或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同学评价,齐读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头。 9、同学自由练读,表演。 10、下面我们要聘请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仔细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同学读) b、评价 c、好,你为什么用
17、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e、下面要选择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珍贵的阅历要告知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教导一下。 开头表演。 11、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其次句诗。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14、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 15、从这句话
18、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 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 18、此时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感动的心情,随即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回顾全文,.总结 1、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课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沟通)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3、用“临时”、注视“造句。 黄鹤楼送别教案 篇3 一、 谈话导入,初识古诗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亲人啊,伴侣啊,经常由于各种缘由和我们离别,回想一下,你送过谁
19、?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是啊,不一样的送别,但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却是一样的,每一次的送别都是那样的让人依依不舍。 2、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送别”有关的课文。 (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别 3、通过课前的阅读,你对黄鹤楼有哪些了解? 4、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登楼吟诗作赋,讴歌黄鹤楼的壮丽景观,其中以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最妙,传为千古绝唱。 5、读拓展阅读第160页 6、看到“黄鹤楼送别”这五个字,很自然的我们就想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出示古诗,自由轻声读 (2) 谁情愿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留意作到字正腔圆,正确停顿。 (3) 李白的这首诗和他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一样,都是千古流传的好诗,
20、那么像这样人人喜爱,人人赞扬的诗,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脍炙人口(出示词语) “脍炙”什么意思?看看部首,脍,月字旁,许多月字旁的字都和身体有关,与肉有关,比如“肚、腰、臂、肥、胖”等。 “脍”就是指切得很细的鱼或肉。 “炙”就是用火烤。 “脍炙人口”就是美味人人都爱吃,在文中指好的诗文人人都赞扬。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简要概括文章的只主要内容。 2、以黄鹤楼送别为题,从暮春三月开头讲起,娓娓道来,给我们讲了1300年前发生的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围绕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二句话简要说一说吗? (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
21、为孟浩然饯行,并在江边目送他登船远去的动人情景。) 三、 创设情境,学习新词 1、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 区分:“饯行”与“送行”(饯行是备酒食为友人送行) 2、出示插图 认真看图,再读读课文,你能否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绘这幅画面? 相机出示: 烟雾迷漫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四、 适度拓展 1、在文中还引用了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文中的“知己”指谁? 2、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他们怎么会成为知己的呢?(老师讲解) 3、补充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吾爱孟浩然,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22、,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1) 老师朗读。 (2) 关心同学理解第一句: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 (3) 课文中就有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仰慕,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4) 两年后的春天,李白东游至今日的武汉市,再次与孟浩然相遇,两人感情更进一层,经常在黄鹤楼上饮酒作诗,黄鹤楼是两人相聚相亲的地方,黄鹤楼就是他们感情的见证。 (5) 老师小结:孟浩然要到广陵(现在的扬州)去黄鹤楼在长江的上游,广陵在长江的下游,千里之遥啊!今日之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李白到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感受这个故事。
23、板书 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 情 深厚情意 黄鹤楼送别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能通过文诗对比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伴侣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预备:音乐,(可能的话多媒体) (过渡:伴音乐) 相聚意味着别离。伴侣,我走了,为我送别。 眼前迷漫的烟雾系不住过往的飞鸟,浓浓淡淡日子里的琐碎似云影般随风轻摆,搁浅心情之舟,我试图打开耳朵听尽这一季五音之外的声音,我试图翻尽书页捕获一切淋漓尽致词句,我试图用一种舒适而亘古不变的素语来形容这一季七色之外的光荣,这一季枝枝叶叶都是离情,这一季千缕暇思已迈上枝头。这是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离情啊(导出第一自然段:或范读或听录音) 你知道了什么,你好像感受到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齐读 年轻的李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阅读教学课堂设计方案
- 同学会章程文本
- 2025届重庆49中高考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线路工中级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 ARM题库含参考答案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纤维光谱仪的探测器设计与制造考核试卷
- 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在地质勘探的应用考核试卷
- 聚异戊二烯纤维单体合成考核试卷
- 信息管理方案
- (中级)连锁经营管理师资格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Python自然语言处理-课件-第05章-词向量与关键词提取
-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有趣的拉线偶人 全国通用
- 医疗废物管理PPT演示课件
- 毕业设计(论文)-螺旋式榨汁机的设计
-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及过去分词一览表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大单元作业设计
-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所属3家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2
- 卒中管理及中心建设
- 2023年护理考试-护理学(副高)历年考试真题试卷摘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