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_第1页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_第2页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_第3页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_第4页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 教 版 历 史 九 年 级 下 重 点 知 识 点 归 纳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 1917 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苏维埃政 府人民委员会。意义: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 展。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领导苏俄开始 实施新经济政策 -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在 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的重要探索。

2、2、1936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 形成(僵化,严重弊端)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对欧亚非的安排巴黎和会: 1919 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英、法、美主宰,同 德国签 订凡尔赛和约。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 分。相关链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从此开始。2 、华盛顿会议 -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日美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内容: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 与

3、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为美国 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是资本主 义世界短期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 持。四、经济大危机1、经济危机(19291933 )从美国纽约开始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劳动人民深受其害。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 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 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2罗斯福新政(美国)、1933 年,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总

4、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 的控制与调节。历史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联邦政府的权力 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五、德、日 法西斯专政、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恐怖独裁统治:国会纵火案-迫害共产党人反犹狂潮 -残害犹太人2、日本法西斯化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霸占中国东北。1937 年 7 月 7 日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性质: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影响:法西斯是威胁 20 世纪世界和平与

5、安全的主要因素。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顶峰慕尼黑会议: 1938 年德、意、英、法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 在 10 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称慕尼黑阴谋。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 弱了反法西斯力量。2二战主要战役:1939 年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规模扩大: 德国突袭苏联。1941 年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 年苏联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希特勒自杀身亡, 5 月 8 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二

6、战 欧洲战争结束。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942 年美、英、苏、中等 26 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扭转了战 争形势。2雅尔塔会议:(美、英、苏三国首脑),内容: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消灭德 国的法西斯主义,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对日本作战。(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 利告终。)启示:和平来之不易,真正悲剧不能重演;珍爱生命,反对战争,加强世界各 国的团结和协作。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美国:二战后,美国是世界

7、上最富强的国家。九十年代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美国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促使 美国战后经济迅猛发展。)2欧洲:1993 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建立)的基础上成 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力求在经济、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意义 (作用):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 体。3日本:20 世纪 50 年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发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 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为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矛盾突出戈尔巴乔夫改革

8、-一党制变为多党制。1991 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结束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印度:1947 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遗留问题: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印度 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矛盾冲突不断。2中东地区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家之间发生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中东矛盾:历史、宗教、种族因素;对水资源的争夺;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3、非洲:1960 年,非洲独立年; 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 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崩溃。(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作为处理 两国关系的原则。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美苏“冷战”政策( “遏制”共产主义)表现: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国-、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 联针锋相对,成立华沙条约组织。2政治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美苏对立格局不存在,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 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 斯)3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格局)表现: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

10、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 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表现: 2001 年上海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APEC);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 WTO)。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一、第三次科技革命1、时间: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美国2、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学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3、主要内容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生物工程:克隆技术;4、特点: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遇渗透;新技术称为社会生产力

11、中最活跃的因素。5、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 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二、现代文学和美术文学:德莱赛 -美国-美国的悲剧;罗曼罗兰:法国-约翰克里斯朵夫;美术:毕加 -西班牙-格尔尼卡(为抗议 1937 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 尼卡所作)电影:好莱坞 -美国-世界电影“梦工厂”小结: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时间标志领先国标志:瓦特改良蒸汽 机-蒸汽时代”。英国19 世纪 70 年代电力广泛使用“电 气时代”美国、德国20 世纪 4050 年代开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广 泛使用。信息时代。美国家新能源发明理论基动力:蒸汽;能源: 煤炭珍妮机、蒸汽机、火 车牛顿的力学动力:内燃机 能源:石油、天然 气电灯、电话,飞 机、汽车、内燃机 法拉第的电磁学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克隆技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础影响启示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