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咸菜茨菇汤》-高中语文汪曾祺小说散文鉴赏集锦_第1页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咸菜茨菇汤》-高中语文汪曾祺小说散文鉴赏集锦_第2页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咸菜茨菇汤》-高中语文汪曾祺小说散文鉴赏集锦_第3页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咸菜茨菇汤》-高中语文汪曾祺小说散文鉴赏集锦_第4页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咸菜茨菇汤》-高中语文汪曾祺小说散文鉴赏集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咸菜茨菇汤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很好,但我更喜欢他的散文;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很好,但我更喜欢他写吃的散文;汪曾祺先生写吃的散文很好,但我最喜欢他这篇咸菜茨菇汤了。是的,汪曾祺先生曾说过“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四方食事,亦可明心见性”,他这篇描述人间烟火的散文,通篇氤氲着一层淡淡的乡思,处处荡漾着一股“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的归有光味道,有人说“人间至味是清欢”,信夫!闲话少叙,书归正传。文章第一部分,作者介绍了关于咸菜的原料、腌制方法、吃法等。文章开篇即言,“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又反问道“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随后自言自语“那也不见得”,接着又补充

2、说“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于是作者将此归纳为“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每当“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作者就习惯性地认为“今天中午是咸菜汤”。这段文字真好,朴实无华,绝无雕饰,不疾不速,从容不迫,娓娓而言,似诉家常,字里行间浸润着汪曾祺味道,让人倍感亲切自然,读来真是过瘾。接着,作者介绍道“咸菜是青菜腌的”,随后又插叙了一种叫做“黄芽菜”的,“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而我们“平常吃的,都是青菜”,这就使用反衬手法,展示了“咸菜汤”之平民素淡味道,进而透视出汪曾祺身上散发着的一种简单平和、闲适旷达、恪守清欢的平民心态。这种“青菜似油菜

3、,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这系列“腌菜”动作,使用了短句,干脆明快,富有鲜明动作性,追忆了家乡的生活习俗,当然也满含着故乡之思,这就为后文之怀乡也,埋下了伏笔;而“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一言,也为后来对茨菇没有好感,为在北京怀念咸菜茨菇汤做了必要的铺垫。是的,“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以比拟”,任何新鲜事物都给人以美感,“新咸菜”当然也不例外了。而“到了下雪的天气”,则是几个月之后了,这时的“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而“咸菜汤是咸菜切

4、碎了煮成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这就是平民食品,这就是平民生活,作者于平铺直叙中含蓄委婉地暗示读者,平民生活是没有诗情画意的,是平淡无味的,甚至是酸涩无奈的。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追忆了他与茨菇的旧事。这里,作者使用了一个过渡段介绍了“咸菜茨菇汤”,既回扣了题目,也承上启下,引出了下文。接着,作者直抒胸臆道“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因为“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所谓“苦味”者,应该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味觉之苦,另外也指家乡闹水灾、因粮食贫乏而吃茨菇的岁月之苦。随后,作者追忆了“民国20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于是“那一年我吃了很多

5、茨菇,而且是不去吃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此段文字,描述了自己对茨菇“没有好感”之因,且突出描述了茨菇之“难吃”,在结构上也为下文怀念咸菜茨菇汤做了必要的铺垫。文章第三部分,作者抒发了思乡之情。因为作者“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所以在“我十几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然而,有一次,作者“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后评价道“这个好!格比土豆高”,吃菜而讲究“格”之高低,“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对什么事物都讲“格”,当然也“包括对于茨菇、土豆”。这里,沈先生所谓的“格”,既指茨菇的味道,也指事物的品位格调;茨菇得到了沈从文先生的

6、肯定,这就以人衬物,提升了茨菇之品位,而在文章结构上,在作者感情上,也开始了由抑转扬。是的,“因为久违”,估计,也是由于得到了沈先生的赞美,“我对茨菇有了感情”,作者对咸菜茨菇汤有了好感。“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于是“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接着,作者描写了买茨菇时与“北方人不识茨菇”者的问答,这段文字再次展示了汪曾祺笔墨之朴素简练、自然灵动、一如行云流水、少词藻修饰、无渲染烘托的特色,同时,那一问一答的语言样式,也让我想起了贾岛寻隐者不遇的留白手法和白描手法。随之,作者直抒胸臆道“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并以“

7、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正衬了茨菇之珍贵。行文至此,作者说“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这就表明了他在人生暮年忽然怀念起儿时的咸菜茨菇汤来了,正所谓故土难忘,乡情难舍啊。是啊,小时候对咸菜茨菇汤没有好感,如今在北京却想念起来,这就把作者对于茨菇的情感升起来了,于是就使用了先抑后扬手法。最后,作者再次直抒胸臆道“我想念家乡的雪”,此言也,就让作者的思乡之情升华到了最顶点,而在结构上也形成了首尾呼应,使得文章十分严谨。附咸菜茨菇汤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

8、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以比拟。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20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吃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我十几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