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核医学课件辐射防护_第1页
第九版核医学课件辐射防护_第2页
第九版核医学课件辐射防护_第3页
第九版核医学课件辐射防护_第4页
第九版核医学课件辐射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版核医学课件辐射防护第九版核医学课件辐射防护第一节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第二节 辐射剂量第三节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第四节 辐射防护第五节 核医学辐射防护第一节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第二节 辐射剂量第三节 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电离辐射相关基本概念;辐射剂量单位;辐射防护原则及措施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核医学辐射防护作用于人体的放射源;核医学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电离辐射相关基本概念;辐射剂量单位;辐射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第一节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第一节1. 宇宙射线2. 宇宙射线感生放射性核素本底当量时间(background equivalent radiation ti

2、me)表示接受核医学检查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在一定时间(几月或几年)内受的天然本底辐射的剂量,因为天然本底辐射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的。 核医学(第9版)一、天然辐射3. 地球辐射4. 本底当量时间1. 宇宙射线2. 宇宙射线感生放射性核素本底当量时间(ba二、医疗辐射在与医疗辐射有关的临床实践中,最优化和正当化是重要的指导原则。天然辐射91.9%医疗辐射4.9%三、其他辐射1. 火力发电站 钍(Th)、氡(Rn)。2. 其他人工辐射 消费产品中的人工辐射。核医学(第9版)二、医疗辐射在与医疗辐射有关的临床实践中,最优化和正当化是重辐射剂量第二节辐射剂量第二节1. 照

3、射量2. 吸收剂量一、辐射剂量单位照射量(exposure)是表示射线空间分布的辐射剂量,即在离放射源一定距离的物质受照射线的多少,以X射线或射线在空气中全部停留下来所产生的电荷量来表示。 单位:库仑(千克)-1 ,简写为C(kg)-1 ,1伦琴(R)=2.58 10-4 库仑(千克)-1 C(kg)-1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定义为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单位是戈瑞(gray,Gy)。1Gy表示1千克受射线照射物质吸收射线能量为1焦耳,简写为J (kg)-1。传统的吸收剂量的单位是拉德(rad),1Gy=100rad。核医学(第9版)1. 照射量2. 吸收剂量一

4、、辐射剂量单位照射量(expos3. 当量剂量当量剂量HTR(equivalent dose)表示经辐射的权重因素WR加权的吸收剂量,单位为J/kg,是衡量射线生物效应(biological effects)及危险度(hazard)的辐射剂量,国际制单位是希沃特(sievert,Sv),旧制单位是雷姆(rem),1Sv= 100rem。当量剂量不仅与核射线辐射所产生的吸收剂量有关,还与辐射本身的性质如射线的电荷,动能和质量等有关。HTR= DTR WR HTR(Sv):当量剂量。 DTR(Gy):组织器官(T)从某种射线得到的吸收剂量。 WR :该射线的权重因素。 射线、X射线、射线,正电子的

5、WR= 1,即1Sv= 1Gy。核医学(第9版)3. 当量剂量当量剂量HTR(equivalent dos待积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二、辐射防护辅助剂量待积当量剂量(committed equivalent dose, HT)是人体单次摄入放射性物质后,某一特定器官或组织中接受的当量剂量率在时间(T)内的积分。式中,t0表示摄入放射性核素的时刻;dt表示放射性核素对器官和组织T照射的时间期限(以年为单位);HT(t)是对应于器官和组织T在t时刻的当量剂量率。其单位是Sv。将单次摄入放射性核素后各器官和组织的当量剂量乘以组织权重因子即为待积有效剂量(committed effective dos

6、e, HE)。单位同样为Sv。核医学(第9版)待积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二、辐射防护辅助剂量待积当量剂量(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第三节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第三节一、辐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可直接导致生物分子的电离和激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由基(radicals)导致的继发作用。主要是水自由基对生物分子的损伤作用。生物大分子可能受到射线的直接作用,但辐射损伤的化学基础主要是自由基的作用。自由基通过以上反应可以直接作用于生物大分子:核酸分子、蛋白质分子等。对核酸分子主要作用于碱基、磷酸二酯键、核糖。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造成体内包括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核膜等生物膜(biologic

7、al membranes)的损伤,使生物膜的能量传递、物质转运、信息识别等功能受到影响。核医学(第9版)一、辐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可直接导致生 二、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一般是在短期内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发生的急性损害。1. 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2. 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随机效应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或发病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随机效应意味着低的辐射剂量也可能造成损害。因此,在放

8、射防护中关注剂量限值的同时,也应尽可能降低剂量水平。核医学(第9版) 二、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 三、影响辐射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 辐射剂量2. 分割次数和剂量率 氧效应是指生物组织或分子的辐射效应随组织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氧效应的大小以在缺氧条件下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量与有氧条件下产生同样效应的剂量的比值,即氧增强比(oxygen enhancement ratio,OER)来表示。传能线密度表示带电粒子在某一长度径迹上消耗的能量与该径迹长度之比。实际是指射线在穿过物质时在一个单位长度射程中所产生的离子对数目,或引起的能量损失。LET越大,说明该粒子在单位长度

9、的组织内释放的能量越多,电离密度越大,因而对生物组织和分子的损伤就越大,是衡量射线引起生物效应程度的物理量。3. 照射范围 4. 氧效应(oxygen effects)和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核医学(第9版) 三、影响辐射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 辐射剂量2. 分割次数和5. 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RBE) 常用于衡量敏感性的指标有在辐射下发生的半数致死的剂量、存活率和细胞染色畸变率等。6. 组织的辐射敏感性射线产生生物效应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受照辐射剂量相同时,不同的射线种类,分次照射

10、的次数,剂量率以及有氧和无氧等都能影响产生生物效应的大小。通常以250keV X射线产生的生物效应作为比较的基准。RBE=250keV X射线产生生物效应的剂量/某辐射产生生物效应的剂量。核医学(第9版)5. 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辐射防护第四节辐射防护第四节一、放射防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诱发。使之达到合理的、可以接受的水平。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应遵循防护总的原则和措施。实践的正当化原则。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个人剂量限值原则。1. 放射防护的目的2.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核医学(第9版)一、放射防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防止确定性效应的

11、发生。核医学放预防内照射对放射性物质进行围封、隔离,防止扩散。除污保洁,讲究个人防护。做好放射废物处理。要注意患者和公众人群的辐射安全防护,减少职业照射(occupational exposure)、医疗照射(medical exposure)和公众照射(public exposure)。重视辐射源的安全保管,防范潜在照射(potential exposure),防范放射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紧急预案,及时有力的处理意外事故。核医学(第9版)预防内照射对放射性物质进行围封、隔离,防止扩散。核医学(第根据ICRP第60号出版物以及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放射防护的

12、基本原则为:实践的正当化 医疗实践所致的射线照射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即确定该医疗实践是否应该进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该医疗实践是可行的前提下,使受照辐射剂量尽可能减低,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个人剂量的限制正当化和最优化原则指导下的医疗实践有力地保障了受检者、公众和从业人员的获益和辐射安全情况下,我国GB 18871确立了个人剂量限值,确保受照射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当量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核医学(第9版)根据ICRP第60号出版物以及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二、电离辐射防护的剂量限值个人剂量限值 (individual dosage limi

13、t) 是指放射性职业人员和广大居民个人所受的当量剂量的国家标准限值。1. 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应用剂量限值职业公众有效剂量201眼晶状体15015皮肤50050手和足500-ICRP 1990年建议书的年剂量限值(mSv/年) 核医学(第9版)二、电离辐射防护的剂量限值个人剂量限值 (individu对象限制内容职业照射任何放射工作人员连续 5 年的平均有效剂量20任何一年中有效剂量50眼晶体年当量剂量150四肢(手和足)或皮肤年当量剂量500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该年龄段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放射源的学生年有效剂量6眼晶体年当量剂量50四肢 ( 手和足 ) 或皮肤年当

14、量剂量150我国规定的职业照射个人年剂量限值(mSv/年)核医学(第9版)对象限制内容职业照射任何放射工作人员连续 5 年的平均有效剂公众个人的剂量限值是指任何一年内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当量剂量二者的总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2. 公众个人的剂量限值对象限制内容公众照射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1特殊情况下,在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时 , 年有效剂量5眼晶体年当量剂量15皮肤年当量剂量50我国规定的公众个人年剂量限值(mSv)核医学(第9版)公众个人的剂量限值是指任何一年内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这一三、外照射防护1. 时间(time)2.

15、距离(distance)3. 设置屏蔽(shield)通过熟练的操作、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场所分区分流,可尽量缩短与核射线接触的时间。对于点源,某一位置的辐射剂量率与该位置与放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再加上空气的吸收,因而离开放射源越远,人体受到的辐射剂量率就越小。在人体与放射源之间设置屏蔽,使射线逐步衰减和被吸收是一安全而有效的措施。核医学(第9版)三、外照射防护1. 时间(time)2. 距离(distan四、内照射防护内照射防护的目的是尽可能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把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值内。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包括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放射性操作,避免场所及环境污染,

16、定期进行放射性污染检查和监测,对放射性物品进行屏蔽储藏。内照射防护总的原则是围封、隔离放射性物质防止扩散,除污保洁防止污染,注意个人防护。核医学(第9版)四、内照射防护内照射防护的目的是尽可能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体核医学辐射防护第五节核医学辐射防护第五节一、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及放射防护要求依据标准,临床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分为、3类。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分为甲、乙、丙3级。辐射工作场所分为3区:控制区(如制备及分装放射性药物的操作室、给药室、显像室、治疗患者的床位区等)。监督区(如使用放射性核素的标记实验室、诊断患者的床位区、放射性核素或药物贮存区、放射性废物贮存区等)。非限制区(如工作人员办公室、电梯

17、、走廊等)。(一)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核医学(第9版)一、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及放射防护要求依据标准,临床核医学科工一、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及放射防护要求1. 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应按照GB 18871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级规定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放射防护措施。2. 合成和操作放射性药物所用的通风橱,工作中应有足够风速(一般风速不小于1m/s),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屋脊,并酌情设有活性炭过滤或其他专用过滤装置,排出空气浓度不应超过有关法规标准规定的限值。3. 工作场所和开展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单位应设有放射性污水池,以存放放射性污水,直至符合排放要求时方可排放。废原液和高污染的放射性废液应专门收集存放。(

18、二)放射防护要求核医学(第9版)一、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及放射防护要求1. 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4. 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应备有收集放射性废物的容器,容器上应有放射性标志。放射性废物应按长半衰期和短半衰期分别收集,并给予适当屏蔽。固体废物如污染的针头、注射器和破碎的玻璃器皿等应贮于不泄露、较牢固、并有合适屏蔽的容器内。放射性废物应及时按GBZ 133进行处理。5. 临床核医学诊断及治疗用工作场所(包括通道)应注意合理安排和布局。其布局应有助于实施工作程序,且基本保证分区要求,如一端为放射性物质贮存室,依次为给药室、候诊室、检查室、治疗室等。尽量实现医患通道分开,并有明确的通道指示及放射性标志,避免无

19、关人员误入。核医学(第9版)4. 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应备有收集放射性废物的容器,容器上应二、核医学诊断、治疗放射防护要求1操作放射性药物应有专门场所,如给药不在专门场所进行时则需采取恰当防护措施。放射性药物使用前应有恰当屏蔽。2装有放射性药物的给药注射器应有适当屏蔽,难以屏蔽时应注意控制操作时间。3操作放射性药物应在附有吸水纸的托盘内进行,工作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4操作放射性碘化物等挥发性或放射性气体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并按操作情况进行气体或气溶胶放射性浓度的常规监测以及必要的特殊监测,应注意对放射性碘在操作人员甲状腺内沉积的防护。5在放射性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吸烟,也不得进行无关工作及

20、存放无关物品。6工作人员操作后离开放射性工作室前应洗手和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如其污染水平超过GB 18871规定值,应采取相应去污措施。(一)放射性药物操作的一般放射防护要求核医学(第9版)二、核医学诊断、治疗放射防护要求1操作放射性药物应有专门场7从控制区取出任何物品都应进行表面污染水平检测,以杜绝超过GB 18871规定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的物品被带出控制区。8为体外放射免疫分析目的而使用含3H、14C和125I等核素的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可在一般化学实验室进行。9放射性物质的贮存容器或保险箱应有适当屏蔽。放射性物质的放置应合理有序、易于取放,每次取放的放射性物质应只限于需用的那部分。10放射性

21、物质的贮存室应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监测,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放射性物质的贮存和领取应双人双锁,并做好相应的登记。11贮存和运输放射性物质时均应使用专门容器,取放容器中内容物时,不应污染容器。容器在运输时应有恰当的放射防护措施。12贮存的放射性物质应及时登记建档,登记内容包括生产单位、到货日期、核素种类、理化性质、活度和容器表面,放射性污染擦拭实验结果等。核医学(第9版)7从控制区取出任何物品都应进行表面污染水平检测,以杜绝超过(二)核医学诊断中的活度指导水平检查项目放射性核素化学形态每次检查常用的最大活度(MBq)骨 骨显像99mTcMDP 和磷酸盐化合物600 骨断层显像99mTcMDP和磷酸盐化

22、合物800 骨髓显像99mTcSC400脑 脑显像(静态的) 99mTcTcO4-50099mTcDTPA,葡萄糖酸盐和葡庚糖酸盐500 脑断层显像99mTcECD80099mTcDTPA,葡萄糖酸盐和葡庚糖酸盐80099mTcHM-PAO500 脑血流99mTcHM-PAO,ECD500 脑池造影111InDTPA40典型成年受检者在常用核医学诊断中的活度指导水平核医学(第9版)(二)核医学诊断中的活度指导水平检查项目放射性核素化学形态每泪腺 泪引流99mTcTcO4-4甲状腺 甲状腺显像131I碘化钠2099mTcTcO4-200 甲状腺癌转移灶(癌切除后)131I碘化钠400 甲状旁腺显

23、像201Tl氯化亚铊8099mTcMIBI740肺 肺通气显像99mTcDTPA气溶胶80 肺灌注显像99mTcHAM10099mTcMAA185 肺断层显像99mTcMAA200肝和脾 肝和脾显像99mTcSC150 胆道系统功能显像99mTcEHIDA185 脾显像99mTc标记的变性红细胞100 肝断层显像99mTcSC200核医学(第9版)泪腺 泪引流99mTcTcO4-4甲状腺 甲状腺显像心血管 首次通过血流检查99mTcTcO4-80099mTcDTPA560 心和血管显像99mTcHAM800 心血池显像99mTc标记的正常红细胞800 心肌显像99mTcPYP600 心肌断层显

24、像99mTcMIBI600201Tl氯化亚铊10099mTc磷酸盐和磷酸盐化合物800胃,胃肠道 胃/唾液腺显像99mTcTcO4- 40 美克尔憩室显像99mTcTcO4-400 胃肠道出血99mTcSC40099mTc标记的正常红细胞400 食管通过和胃-食管反流99mTcSC40 胃排空99mTcSC12核医学(第9版)心血管 首次通过血流检查99mTcTcO4-8009肾,泌尿系统 肾皮质显像99mTcDMSA16099mTc葡庚糖酸盐200 肾血流、功能显像 99mTcDTPA30099mTcMAG330099mTcEC300其他 肿瘤或脓肿显像67Ga柠檬酸盐300201Tl氯化物

25、100 肿瘤显像99mTcDMSA,MIBI400 神经外胚层肿瘤显像 123IMIBG400131IMIBG40 淋巴结显像99mTc标记的硫化锑胶体370 脓肿显像99mTcHM-PAO,标记的白细胞400 下肢深静脉显像99mTc标记的正常红细胞每侧18599mTc大分子右旋糖酐每侧185核医学(第9版)肾,泌尿系统 肾皮质显像99mTcDMSA16099检查机构检查种类有效当量剂量(mSv)医院1PET7.0局部增强CT18.6医院2PET10.2局部增强CT14.1医院3PET7.0局部增强CT17.6医院4PET7.0局部增强CT14.1全身PET/CT检查的有效当量剂量注:PET

26、/CT的CT为低剂量:3060mA核医学(第9版)检查机构检查种类有效当量剂量(mSv)医院1PET7.0局部1. 使用治疗量发射射线放射性药物的区域应划为控制区,用药后患者床边1.5m处或单人病房应划为临时控制区。控制区入口处应有GB 18871规定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除医务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患者也不该随便离开该区。2. 配药室应靠近病房,尽量减少放射性药物和已给药治疗的患者通过非放射性区域。(三)临床核医学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核医学(第9版)1. 使用治疗量发射射线放射性药物的区域应划为控制区,用药3. 根据使用放射性药物的种类、形态、特征和活度,确定临床核医学治疗病房的位置及其

27、放射防护要求,病房应有防护栅栏,以控制已给药患者同其他人保持足够距离,必要时可采用附加屏蔽防护措施。4. 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患者应使用专用便器或者设有专用卫生间和浴室。(三)临床核医学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核医学(第9版)3. 根据使用放射性药物的种类、形态、特征和活度,确定临床核5. 使用过的放射性药物注射器、绷带和敷料,应作污染物件处理或作放射性废物处理。6. 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应在其体内的放射性活度降至低于400MBq方可出院,以控制患者家庭与公众人员可能受到的照射。7. 对近期接受过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外科手术处理应遵循下列原则:1)应尽可能推迟到患者体内放射性活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不需要放射防护时再做手术处理;2)进行手术的外科医师及护理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3)对手术后的手术间应进行放射防护监测和去污,对敷料、覆盖物等其他物件也应进行放射防护监测,无法去污时应作放射性废物处理。核医学(第9版)5. 使用过的放射性药物注射器、绷带和敷料,应作污染物件处理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由指定的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就业前的体检和就业后的定期体检。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建立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核医学(第9版)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由指定的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组织放射工四、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