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一轮能力提升卷含解析专题4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训练含答案_第1页
中学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一轮能力提升卷含解析专题4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训练含答案_第2页
中学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一轮能力提升卷含解析专题4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训练含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3 届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一轮能力卷(含):专题 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交通建设成就的说法中,惟一正确的是()A.中国事业从诞生到开始起步发展B.所有省份实现火车、飞机的运营C.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都得到广泛的应用D.彻底改变了城乡交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2下列媒介近现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报纸电视互联网A.B.C.D.3(2011 年 3 月聊城市一模 16 题)伊朗门事件、事件、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的屡屡被。这突出反映了()A西方国家政治进程出现曲折 B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C第三次科技影响增大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4(

2、2012 年 9 月海南高中新课程测试)1915 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他不可能看到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路口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打响了!”D.长辫的正在用油票和布票“洋油”和“洋布”5(2012 年 9 月浙江温州高三联考)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A都创办于 19 世纪末B都宣传共和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解放D都彻底观念6成立后,()A.男女服饰由封闭迅速转向开放B.恋爱、成为时尚C.殡葬风俗由火葬向土葬D.妇女开始获得受教育的权利7大宅院所展示的“宅院”样式,流行

3、于()A江浙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两广地区8对图 95 所包含的信息解读错误的是()A.这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B.反映了工业的影响C.迅速国内修建铁路的热潮D.折射出当时闭塞守旧的社会氛围9(2011 年 3 月江门市一模 15 题)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和朝臣弹劾,将其解职。但到 1896 年,又被清政府委派出访欧洲,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下列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A民报抢先透露了此次的出行计划B为专门包租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C坐轮船了伦敦的士河D会会员准备趁出访之际他10(2012 年 1 月石家庄一模 14 题)1912 年 8 月 20 日刊载的苏州

4、之士煞一文,对苏州的装束评论说:“绸伞足踏革履之女界学生华丽煞”,“马鞭自穿之将弁人材气焰煞”,“草帽高带口衔雪茄之少年学生时髦煞”。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A中国的传统服饰很受苏州人的喜爱B苏州处于社会时期C西方的时装越来越被中国百姓所接受 D苏州最早被开放为口岸11近代从“老爷”、“大人”到“”、“先生”的称谓变化,反映了()A.经济取代了经济B.资产的、观念影响着国人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D.西式称呼取代了中式称呼12“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这首近

5、代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B.电报C.邮寄信件D.电子邮件13(2012 年 12 月山东实验中学高三)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D14(2012 年 10 月江苏苏北四市高三调研)“铁路经过的地方,洋货倾销,旧式交通骤被弃置,失业农民和数目剧增。运河被沿海轮船代替,漕米改征折色。运河河道成为废物,沿河城市。”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在华修筑铁路B工业成果的推广C运河河道年久失修D西方列强的15廷寄是清代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其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不交内

6、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有关,封面“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19 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其主要原因是()。A普遍使用B清朝被C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二、非选择题D电报的广泛使用16(2011 年 12 月济南月考 44 题)(15 分)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者当年强迫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谁就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

7、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气象。(3 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这些新气象产生的原因。(3 分)、响亮地提出了破除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主张,材料二要求女子参政,大学开放学禁,男女职业,社交公开,。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说:“妇女地位是由社会的经济构造决定的,妇女要解放,只有推翻这种社会的经济构造。”摘自运动与中国政治现代化(2)概括材料二关于妇女解放的主张及其方式。(4 分)材料三 从百年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代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

8、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因此,不断在应对与困境中试错,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了支配人们做出现代化选择的基础。(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是怎样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正确的现代化道路。(5 分)17(2012 年 6 月福建)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组织或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阅读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 1851 年,英国伦教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多达 630 万人。14000 件展如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蒸汽机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无限

9、想象力的科技成果摘编自“互动百科”材料二 1904 年,在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有电灯、放映机等,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有发电机、电、内燃机、机械设备等,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馆,汽车堂皇出入 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时全球人类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摘自“人民网”材料三2010 年世博会中国场馆标志性建筑(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判断两次博览会各自所处的时代。(2 分)(2)根据材料二,在动力方面的发明和应用成果各一例。(2 分)(3)同学暑假计划从厦门

10、到参现世博会,她可选择哪几种便捷的交通工具?(2分)(4)同学在家中,可通过哪些传媒了解世博会?( 2 分)专题 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训练参考一、选择题1C:A 错在“诞生”,B 错在“所有”,D 错在“彻底”。2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3D:考查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多的的以及其它政治相关问题通过披露,起到了监督的作用。4D:1915 年,是重要信息,1915 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于,此时期科学的观念开始进入人心;1915 年,开始;在租界里的西方人,建立西式洋楼,乘着西式轿车;中华成立以后,颁布剪辨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故选 D。5C:题目所给的三个报刊时务报和国闻报创刊于 19

11、世纪末,维新变法的宣传中;民报是 1905 年成立的中国会的机关。维新变法和辛亥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解放。6B:本题属于填空式选择题,需要对四个选项进行全面的判断,成立初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殡葬风俗是由土葬向火葬、此前妇女就有受教育权,A、C、D 表述错误。7B:四合院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典型的民居样式。8C:近代第一条铁路的出现与洋务运动引进工业的成果有关,未能发挥其实际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保守,ABD 正确,修铁路的阻力非常大,不可能“迅速潮”。”,也达不到“热9C: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1896 年,民报创办于 1905 年;客机是第二次工业的产物;会建立与 1905 年,故选择C 项。

12、10B11B:“老爷”等称谓带有等级色彩,“先生”等称谓体现、观念。12B:通过“驰书迅已极”“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况经三四译”“只有斑斑墨”等包含信息的诗句可断定该事物不是、邮寄信件、电子邮件,而是电报。13B:本题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提取材料信息:“番菜”“西洋风味”“刀叉”“香槟酒”等词反映了西餐传入中国的情景,体现了餐饮的变迁,其时间最早应出现在响。之后,条约中规定是口岸,之后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影14B:材料反映了铁路和轮船开始取代原先的交通工具,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旧的交通工具被废弃、失业农民大量出现、运河河道被废弃、沿河城市等。促使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应选 B 项

13、。15D:在近代中国普遍使用是 20 世纪的事,故 A 不符合题意。19 世纪末清朝没有被和,清朝的结束是在 1912 年,可排除 B。军机处的办事效率很高,一切均由大臣通同办理,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C 项与史实不符。19世纪 80 年代中法结束后,肯定电报的优点“未有如此之神速”。从此,中国电报业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正是由于电报的广泛使用,实行了 200 多年的“廷寄”也逐渐。二、非选择题16(1)新气象:剪发辫;更新服饰;崇洋(或否定传统生活)成为时尚。(3 分)原因:政治上,社会和的进行;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经济的产生发展;上,的和西学的传入。(3 分)(2)主张:提倡男女。 (2 分)方式:强调妇女解放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