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猫》的教学设计李亚芳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猫》的教学设计李亚芳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猫》的教学设计李亚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人与动物”主题选编四篇文章。本单元要求是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郑振铎的猫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小说。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反省的精神。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

2、作者对三者不同的思想感情。2.通过分析第三只猫的“冤案”,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二)教学重、难点比较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的人和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我们不妨看郑振铎先生的文章猫,一起和作家走进养猫的那些事。在文章的预习里写到: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和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些平淡的小事,用平常的语言表达对人生,对社会深深地思考。预习检测 通过一道选择题检查字词预习情况。(PPT展示题目)整体感知同学们,从全文内容看,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家几次养猫的经历?学生答:“三次。”以表达我的伤感、遗憾

3、之情。请同学们用概括的方法,从小猫的特点和命运等五方面总结三只小猫有何异同之处。(PPT展示)第一、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1.利用随机抽答的方式,选三位同学分别回答表格。 2.引导学生比较第一二只猫和第三只猫形成对比,突出第三只猫身世之悲、生活之悲、结局之悲。【设计意图】运用摘录和概括等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总结三只小猫各自的特点和命运,梳理“我”及家人对它们的印象、感受,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四)比较探究1.由三只猫相同的结局“亡失”,引导学生回答对这三只猫文中“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在亡失前后我的情感分别是怎样的?【个人抢答】第一只: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

4、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一缕”不强烈,“两月来”时间不长,“不要紧,”说明虽然难过,但是不至于太强烈。)第二只: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相较于第一只,伤心程度加深。)第三只: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比更”及“永不”伤心程度更深,追悔莫及。)【板书】 由此,三次写猫,其情感浓度是不同的,作者或是欢欣,或是难过,或是怅然愤恨,或是追悔莫及,都是很有感染力的,情节也波澜起伏。作者三次写猫,文中的段落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勾画,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

5、用。第一次: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承上启下。)第二次: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承上启下)第三次: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由此进行段落划分,第一次(1-2段),第二次(3-14段),第三次(15-34段),从段落的划分可以看出,作者养猫的经历,一次写得比一次详细,第二次比第一次详细些,第三次写得比第二次更详细。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重点是写第三只猫。我对第三只猫是讨厌的,为什么还让我如此难以忘怀,现在就通过阅读第1729自然段,抓住事情的始末,一起进行分析。【PPT】展示“芙蓉鸟被害案”,提示同学从案件嫌疑人、案发现场、案发前的表现、案发后表现、案发

6、后我的处置这几方面,回归到原文进行梳理。导致“我”妄下断语的原因,是因为我通过案发之前丑猫的表现及案发之后,我找到的证据,最终形成冤案,我们也可以从丑猫身上找原因。提示同学从猫的来历、外形和性情得出:大家自始至终都不喜欢它,对它抱有偏见、好恶,因此才酿成了丑猫的悲剧。人一旦形成思维定式,对似是而非的现象,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加深强化错误的思维定式。假想:如果是前两只猫吃了芙蓉鸟,我们会怎么样? 原谅,不至于那么愤怒。(五)主旨探究如果仔细分析,文中还有第四只猫黑猫,黑猫最终逃走了,可也揭开了案件的真相,原来的嫌疑人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也不由得让我们思考文章的主题: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判断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文章中的猫仅仅是在写猫吗?不是,小说都是通过塑造主题来反映社会生活,猫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现实当中的人性。文中有损人利己的路人,对旁人漠不关心的周家丫头,地位低下,默默无闻的周妈,当然还有勇于自省的我。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深受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