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心血管专业考试大纲_第1页
内科学心血管专业考试大纲_第2页
内科学心血管专业考试大纲_第3页
内科学心血管专业考试大纲_第4页
内科学心血管专业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5新疆医科大学内科学临床考试大纲(第七版)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内科学专业考试大纲I 前言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和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帮助考生明确内科循环系统课程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特制定本考试内科学大纲。 考试内容一 呼吸系统第一章绪论一、核心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气管、血管的解剖特点二重点内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呼吸功能的概念及应用 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肺容量和通气功能的特征性变化。第二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核心内容:症状、体征,临床

2、分期,辅助检查。X线检查,呼吸功能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概念及并发症。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二重点内容:稳定期的治疗第四章慢 性 肺 源 性 心 脏 病一、核心内容:肺心病的并发症:肺性脑病、心律失常、休克、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肺性脑 病。辅助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二重点内容:病因: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发病机制和病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功能性因素,解剖学因素,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 A控制感染 B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控制心力衰竭

3、:与其他心脏病心衰治疗有不同,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原则,缓解期治疗第五章呼 吸 衰 竭一、核心内容:呼吸衰竭的概念(血气指标)及分类,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紫绀,精神神经症状,血液循环系统,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诊断:根据呼衰病因、临床表现结合血气分析作出诊断。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类型二重点内容:呼吸衰竭的病因: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胸膜病变,神经中枢及其传导和呼吸肌疾患。慢性呼衰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动静脉样分流、氧耗量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对中枢神经、心血管、呼吸、肝、肾、

4、造血系统的影响,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治疗:通畅气道氧疗:型和型呼衰氧疗的区别,氧疗的方法。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和机械通气。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治疗,合并症的防治,营养支持第六章支 气 管 哮 喘一、核心内容: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血液检查,痰液检查,呼吸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X线检查,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诊断,诊断标准:根据症状、体征可诊断典型病例,结合肺功能诊断不典型哮喘,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抗炎药,其他药物,危重症哮喘的治疗二重点内容:哮喘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神经机制。病理,急性发作期分度

5、进行综合性治疗:非急性发作期的阶梯治疗。第七章肺 炎一、核心内容:抗菌药物治疗,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二重点内容:肺炎的概念及分类,注意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肺炎球菌肺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说明肺炎球菌的生物特点、分型和致病性,机体抵抗力降低和诱发因素。病理及临床表现 结合充血期、实变期、消散期解释临床表现及病程。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军团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X线征象,首选及次选抗生素用药治疗。第八章肺 结 核一、核心内容:肺结核各型的临床表现,肺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作用机理、常见毒副作用二重点内容:结核病流行病学,结核病分枝杆菌,结核

6、病的病理、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痰查结核菌、OT或PPD试验、X线表现),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第九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一、核心内容:肺癌的病理分型及各型临床特点,肺癌的临床表现(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肿瘤局部扩张引起的症状、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肺癌的治疗方法:化疗、化疗方案、放射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二重点内容:肺癌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第十章胸腔积液一、核心内容:渗出性胸腔积液与漏出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及肿瘤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二重点内容:胸腔积液的病因、发病机制,胸腔积液的症状、体征及胸片表现二 循环系统第二章 心力衰竭

7、核心内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二、重点内容:心衰的诱因、心功分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核心内容:冠心病临床分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重点内容: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绞痛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泵衰竭的Killip分级原发性高血压一、核心内容: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与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药物治疗二、重点内容:高血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危险度分层,高血压临床类型,高血压急症治疗心律失常核心内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及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

8、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治疗;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和房颤的药物治疗;室颤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重点内容: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发生机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早搏动的心电图特征和治疗原则; = 1 * ROMAN I、 = 2 * ROMAN II、 = 3 * ROMAN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及治疗;左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及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核心内容:二尖瓣狭窄临床表现重点内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表现及其他瓣膜病临床表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核心内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二、重点内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发症

9、、治疗心包炎一、核心内容:急性心包炎临床表现二、重点内容:急性心包炎诊断及鉴别诊断,慢性心包炎鉴别诊断心肌疾病核心内容:扩张性心肌病临床表现重点内容:肥厚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核心内容: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处理重点内容:定义及预防三 消化系统第四章 胃 炎一、核心内容:急慢性胃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二、重点内容:急慢性胃炎的概念、分类.第五章 消化性溃疡一、核心内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二、重点内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治疗。第七章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一、核心内容: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和诊断。二、重点内容: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

10、炎的病因、鉴别诊断和治疗。第八章 炎症性肠病一、核心内容: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二、重点内容: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病因、鉴别诊断和治疗。第十四章 肝硬化一、核心内容: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二、重点内容:肝硬化的并发症、鉴别诊断及腹水的治疗方法。第十六章 肝性脑病一、核心内容: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二、重点内容:肝性脑病的诱因和防治方法。第十七章 胰腺炎一、核心内容:急慢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二、重点内容:急性胰腺炎的分型、并发症、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十九章 消化道出血一、核心内容:上消化道出

11、血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二、重点内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四 血液专业第二章 贫血概述一、核心内容: 贫血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二、重点内容:贫血的诊断步骤。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一、核心内容:定义、常见病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诊断、治疗方法。 二、重点内容:正常体内铁的代谢和鉴别诊断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核心内容:定义、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 二、重点内容:鉴别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方法。第六章 溶血性贫血一、核心内容:共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二、重点内容:临床分类、血管内、血管外溶血的特点,溶血的病理生理改变。第十五章 出血性疾病概述一、核

12、心内容:正常止血机制及本组疾病临床特点。二、重点内容:出血性疾病分类。第十七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一、核心内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和治疗的主要方法。二、重点内容:病因和鉴别诊断。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一、核心内容: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二、重点内容:病理及病理生理、鉴别诊断。第九章 白血病一、核心内容: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二、重点内容: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第十章 淋巴瘤一、核心内容:病理分类、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分组和诊断。二、重点内容 :病理特征与临床诊断的关系、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五 泌尿系统 第一章 总论一、核心内容:

13、肾脏的生理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肾脏的内分泌功能,肾脏疾病的常见综合征以及肾脏疾病常见的检验方法;二、重点内容:肾脏的组织结构,血管紧张素II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肾脏疾病诊治原则。第二章 肾小球病概述一、核心内容: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分型、原发性肾小球病的病理分型以及两者的关系;二、重点内容: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表现。第三章 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一、核心内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起病方式、好发年龄、典型表现、诊断、自限性、并发症和病理特点;二、重点内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第三章 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急

14、进性肾小球肾炎一、核心内容: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二、重点内容: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鉴别要点,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补体C3的意义。第三章 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一、核心内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肾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二、重点内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治疗原则-尤其是ACEI作用机制。第三章 肾小球肾炎 第四节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一、核心内容: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二、重点内容: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第四章 肾病综合征一、核心内容:肾病综合征的定义及分类,

15、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肾病综合征诊断步骤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鉴别特点。二、重点内容:肾病综合征治疗:饮食治疗原则,对症治疗的意义和方法,免疫抑制剂使用原则、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案、药物副作用,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第七章 尿路感染一、核心内容:尿路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与感染途径,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真性细菌尿的定义(包括假阳性菌尿、假阴性菌尿的常见原因);二、重点内容: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尿路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抗菌素的使用原则,以及尿路感染并发症。第十章 急性肾衰竭一、核心内容:急性肾衰竭病因与分类,急性肾衰竭诊断要点(包括尿液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16、急性肾小管坏死与肾前性少尿鉴别、急性肾小管坏死与肾后性尿路梗阻鉴别、急性肾小管坏死与其他肾性急性肾衰竭鉴别);二、重点内容: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期及相应的临床表现(熟悉高分解代谢),急性肾衰竭(以急性肾小管坏死为代表)发病机制,治疗原则与方法。第十一章 慢性肾功能不全一、核心内容:慢性肾衰竭分期标准(CKD的概念)与病因,慢性肾衰竭主要临床表现及产生机理,尤其是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的表现及产生机理,促使肾功能恶化的诱因,以及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措施;二、重点内容: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措施。第八篇 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 第七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常一、核心内容:体液的组成与分布(水、细

17、胞内外的电解质、渗透压、酸碱平衡的生理调节);各型失水的基本概念,各型失水的病因,各型失水的临床表现及重要实验室检查;低钾血症的病因及临床表现;高钾血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临床测定酸碱平衡的指标,各类酸碱平衡失常的基本概念(以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为主);二、重点内容:各型失水的治疗原则;低钾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降低血钾的治疗方法;各类酸碱平衡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原则。六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一、核心内容:激素分类与生化;激素降解与转换;激素作用机制;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二、重点内容:内分泌疾病诊断原则;内分泌系

18、统的反馈调节。 第四章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一、核心内容:病因与发病机制;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二、重点内容: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第六章 尿崩症一、核心内容: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二、重点内容:尿崩症的诊断:禁水试验与禁水-加压素试验。第八章 单纯性甲状腺肿一、核心内容: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二、重点内容: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治疗第九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核心内容:甲亢的分类;特殊临床表现及类型。二、重点内容:Graves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药物性治疗)。第十二章 库欣综合征核心内容:Cus

19、hing综合征的分类;各种类型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治疗。二、重点内容: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十五章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一、核心内容:病因和病理;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二、重点内容: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治疗。第二章 糖尿病一、核心内容:病因与发病机制;自然史;病理生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内容:糖尿病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原则。第三章 低血糖症核心内容: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分类;常见的低血糖症。二、重点内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III

20、 考试方式与试题结构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试卷题型比例:客观题(A1、A2、B1、判断)/主观题(填空、简答、论述等)=7/3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IV 课程总评成绩构成理论成绩占70%、示教成绩占30% 教材及参考书目1.内科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专业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第七版,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诊断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十五规划教材,徐新娟主编;科学出版社。3. Braunword心脏病学,第一版,Eugene Braunwald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4. 邓家栋:临床血液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1、年7月第1版。5.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1991年1月第2版。6. 王海燕:肾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8月第2版。7. 林善琰:当代肾脏病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8. 史轶蘩: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9. Wilson:威廉姆斯内分泌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9版。 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一 心血管系统 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

22、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第一章绪论呼吸系统疾病总论 慢性支气管炎24分第二章阻塞性肺气肿24分第四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5分第五章呼吸衰竭25分第六章支气管哮喘 23分第七章肺炎肺间质病03分第八章肺结核35分第九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35分第十章胸腔积液24分二 呼吸系统三 消化系统第四章胃炎12第五章消化性溃疡810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35第八章炎症性肠病64第十四章肝硬化28第十六章肝性脑病12第十七章胰腺炎35第十九章消化道出血64四 血液系统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

23、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消化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四章胃炎12第五章消化性溃疡810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35第八章炎症性肠病64第十四章肝硬化

24、28第十六章肝性脑病12第十七章胰腺炎35第十九章消化道出血64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

25、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消化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四章胃炎12第五章消化性溃疡810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35第八章炎症性肠病64第十四章肝硬化28第十六章肝性脑病12第十七章胰腺炎35第十九章消化道出血64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26、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消化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四章胃炎12第五章消化性溃疡810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35第八章炎症性肠病64第十四章肝硬化28第十六章肝性脑病12第十七章胰腺炎35第十九章消化道出血64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

27、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消化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四章胃炎12第

28、五章消化性溃疡810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35第八章炎症性肠病64第十四章肝硬化28第十六章肝性脑病12第十七章胰腺炎35第十九章消化道出血64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

29、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消化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四章胃炎12第五章消化性溃疡810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35第八章炎症性肠病64第十四章肝硬化28第十六章肝性脑病12第十七章胰腺炎35第十九章消化道出血64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

30、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消化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四章胃炎12第五章消化性溃疡810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35第八章炎症性肠病64第十四章肝硬化28第十六章肝性脑病12第十七章胰腺炎35第十九章消化道出血

31、64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

32、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消化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四章胃炎12第五章消化性溃疡810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35第八章炎症性肠病64第十四章肝硬化28第十六章肝性脑病12第十七章胰腺炎35第十九章消化道出血64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内科学各章

33、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

34、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35、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内科学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

36、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

37、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第一章总论0分第二章心力衰竭25分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10分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36分第五章心律失常25分第六章风湿性心瓣膜病36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03分第八章心包炎13分第九章心肌疾病25分第十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5分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38、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

39、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篇 第九章 白血病68分第六篇 第十章 淋巴瘤13分血液系统各章节内容权重分配表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论1-3分第六篇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3分第六篇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分 第六章第一节溶血性贫血概述13分第六篇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24分第六篇 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分第六篇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分第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