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理化试卷-古诗中的化学知识_第1页
2022年中考理化试卷-古诗中的化学知识_第2页
2022年中考理化试卷-古诗中的化学知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第 2 页4 页2022成语中有关燃烧的学问1、刀耕火耨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燃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它是一种高效肥料,还可降低土壤酸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肥料。2、火树银花 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它由上下两局部组成,下部装有类似火药的放射药剂,上部装填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及发色剂,发色剂内含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化学 上称之为焰色反响。3、炉火纯青人们很早就知道依据燃烧火焰的颜色推断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1200时,火焰发亮,渐渐变 白;连续升到接近 3000后,呈白热化;假设超过3000,火焰

2、由白转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它是燃烧时可到达的最高温度。4、石破天惊只有火药爆炸才能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制造之一火药的根本成份为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肯定的比例混合加热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响,产生大量的光和热。5、水火不容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响,由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状况下,用水扑救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由于水是不会燃烧的液体,可以隔断空气,吸取热量,降低温度,这就是“水火不容”的道理。6、抱薪求火火上浇油、杯水车薪、釜底抽薪这些讲的都是可燃物与燃烧现象的关系:抱着柴火去救火, 确定适得其反;往火上浇油,只能使火烧得更旺;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产生的火焰,是多么微缺乏道

3、啊;移走柴火, 还是釜底抽薪解决问题嘛!7、百炼成钢 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成语中涉及的物质性质8、水滴石穿一般认为,“石穿”是由于水滴经过常年累月冲击石面而产生的,孰不知,这里面还拌随化学反 应: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局部溶在雨水中,使雨水略呈酸性,滴在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的岩石上,碳酸钙与酸起反响, 溶解在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累积,地壳或岩石可演化成奇峰异洞、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等。9、沙里淘金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与沙一起沉积成矿床,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 “沙里淘金”的方法开采黄金,即用重力选矿法,利用黄金与沙

4、子的密度差异,用水反复淘洗,沙里淘得的黄金甚少。10、青出于蓝 “取蓝”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染化工,“取蓝”的原材料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无色的吲哚酚,染在纺织物上,经日晒氧化成了青蓝色的靛蓝化合物。11、灵丹妙药 丹剂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人们用各种矿物原料细心烧炼“灵丹妙药”,以满足贵族长生不老的愿望。古时的丹药是一些矿物质,经过高温下化学反响主要生成氧化汞、氯化汞等一些无机化合物,外用对疮痛、 皮炎等有些疗效,“灵、妙”是如何也谈不上的。12、信口雌黄 雌黄,即三硫化二砷,颜色金黄明媚,是一种很早就被觉察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是古代进展书写及绘画的一种原料。成语中生活饮食学问13、争风吃醋醋是61

5、0%的乙酸水溶液故乙酸又称醋酸醋是烹饪的常用调味品能丰富食物的色香、味,而且能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醒胃防病。因此,“争风”固然不好,但适量“吃醋”对身体有益。14、甘之如饴饴就是麦芽糖,是一种使用较早的糖类化合物,它可通过风干的麦芽或谷物发酵酿造得到。人体 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来源于糖类化合物氧化产生的热能,糖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行缺少的调味品,因其独特的甜味, “甘之如饴”就不惊异了。15、水乳交融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并不溶于水,但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可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洗洁精、洗发精去污的原理与此相像:让不溶于水的油脂乳化分散到水中水乳交融而除去。16、涂脂抹粉 实践证明,适当使用脂粉能

6、使人的皮肤光滑、洁白、富有美感。涂脂抹粉所用的胭脂,古时是用红蓝花或苏木,参加牛髓、猪胰素等压制成分块,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日用化工产品。今日使用各种各样的化装用品, 也仍由颜料、粘合料、香精、色素等构成。17、饮鸩止渴“鸩(zhn)”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是一种剧毒品。砒霜虽毒,但少量服用, 可以医治关节炎、梅毒、牙疼等病症,可真是以毒攻毒,另外,砒霜在古代还是一种有效的农药,可以灭亡鼠害,砒 霜还可防蛀、防腐。近年来,科学家还觉察砒霜对某些癌症有疗效。18、如胶似漆三千多年前,人们就用动物皮、角、骨来熬制骨胶、牛皮胶等,用来粘合各种物件,这是最早的化学粘合剂。相传举世有名的万

7、里长城也是用石灰、糯米糊等混合调配的粘合剂把很多的石块粘接起来而建成(这种 无机有机混合胶,强度高、防腐、经久不坏)。生漆是我国的特产,是由自然漆树分泌出来的粘性液体,是最早的化 学涂料。如胶粘,似漆连,关系自然很亲切。诗词、成语素材性资源在化学中考命题中的应用诗词、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具有特别表现力的一种构造比较稳固的短语,它构造严密,文字简练,是汉语言 中的精品。笔者觉察诗词、成语这种传统语文考试题材近年来已消灭在很多省市的中考化学试题中,诗词、成语这种 源于生活素材性资源消灭在化学试题中,使得试题情景亲切,语言生动活泼,加上具有有用性并与个人生活有关的化 学表达方式,能很好地表达了公

8、众素养中对学问面选取的原则,这种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也符合课 程改革的理念。古代诗词、成语中隐藏着丰富的化学学问。很多经典的诗词、成语中包含的对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原子、 分子的性质等有关和化学学问。本文就近年来中考试题中的化学诗词、成语素材性资源应用于中考命题中作一个赏析。 一、诗词、成语素材性资源应用于对物质的变化的考察【例 1】2022 年佛山市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珍宝。以下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铁杵磨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解析:此题在学问载体的选择及试题表述的设计上避开了枯燥、干巴的单纯学科设问形式,追求一种生动的美丽情景, 令师生回味无穷,促进

9、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问。答案:B【例2】2022 年南昌市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贵重精神财宝。以下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解析: 此题目的是让学生在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中回味物质发生变化的特征来答复以下问题。、野火烧不尽也就是燃烧,有物质生成,所以它是化学变化;、蜡烛成灰也就是蜡烛燃烧,有物质生成,它是化学变化;、 铁杵磨成针,原来铁变化后,仍旧是铁,没有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爆竹一般是用硫磺等物质制成的, 引燃后发生爆炸,有物质二氧化硫等生成,所以是化

10、学变化。答案:C【例 3】2022 年佛山市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该诗表达了诗人的崇高情操和献身精神。诗中蕴含着石灰的来源、生产、性质、用途等化学事实。 以下化学变化中与诗意无关的是ACaCO =CaO+CO BCaOHOCa(OH)3222CCa(OH) CO CaCO H ODCaO2HClCaCl H O223222解析: 于谦的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崇高情操,它所包含的物质也格外丰富多彩。它表达了人作用于自然环境,表达自然环境陶冶了人奇特情操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归纳了碳酸钙及与之相 关的物

11、质间相互转化关系,描写了烧石灰的工人,先将深山中的石灰石含碳酸钙经过千锤万凿地将石灰石敲碎, 然后放在石灰窑里烧制成白色的生石灰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响生成白色的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 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响生成洁白的碳酸钙,这样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即CaCO3 CaO Ca(OH)2 CaCO3 ,思维方式别具一格,具有创思维。答案:D二、诗词、成语素材性资源应用于对物质的性质的考察【例4】2022 年泉州市以下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真金不怕火炼百炼方能成钢纸里包不住火玉不琢不成器解析: 略答案:D【5】2022 年烟台市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素有“沙里淘金”

12、、“真金不怕火炼”之说。这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形式存在,也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在自然条件下格外。解析 略答案:单质;稳定。三、诗词、成语素材性资源应用于对分子、原子性质的考察62022 年天津市“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缘由是A. 分子很小B. 分子是可分的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析: 此题将原子、分子的学问与王安石的古诗联系起来考察,开阔了学生的学问视野,表达了学科间的综合。由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答案:D7】2022 年南京市2400 多年前,古代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

13、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了踪影,可是 草木把它吸取,长成花叶果实,照旧欣欣向荣。”请你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答案:此题是要求学生在把握化学反响的实质的根底上分析,缘由是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到粒子构成的,分子是 由原子构成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本身不转变,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重组合成物 质的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质量都不转变。所以物质不灭。四、考察学生用所学化学学问揭开诗词和成语的隐秘由于这类试题取材与表达中大量结合了文化底蕴,这就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有进一步了解

14、的兴趣,在肯定程度上 缓解了对化学学科的奇特性和畏惧感,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供给对问题理解的各种根底,为以后遇到类似对象和情景 时,能运用已有的阅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科学意识的培育。8】 2022 年南京市以下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学问有关。请你任选一个,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A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钢 B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你选择的成语是其中的化学原理:。解析: 此题是过程开放性试题,涉及到生活、生产学问,可以任选一个进展解答。、百炼成钢就是锤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碳, 使含碳量降低到以下,转变成钢。化

15、学方程式为C+O2=CO2、燃烧需要可燃物,削减可燃物不利于燃烧。从而使燃烧停顿。【例 92022 大连市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代比方化腐朽为奇特。有人说他能把石头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学问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解析:此题让学生在童话的意境中,利用所学化学学问分析化学变化,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响前后 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行能变成 黄金的。诗词、成语素材性资源在化学中考命题中的应用,以涉及人文内容的化学学问作为设问的载体,符合公众科学素 养在化学学问面选取上的要求,这

16、类试题在今后中考中将越加显现,它对我们的化学教学提出更高、更的要求,从 以学科为中心转变到以培育学生与进展科学素养为中心,必需正确理解科学素养构成要素,并落实在教学中。在教学 过程中查找的视角切入点留意从学生已有的阅历动身,既要让学生在生疏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又要注 重对他们的人文素养的培育。一,成语中的化学现象水滴石穿:比方力气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水滴之小,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呢?这是由于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雨水中溶有二氧化碳.碳酸钙与水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响,生成了一种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随水冲去,久而久之,滴水的地方就长期冲刷而成的炉火纯青:比方学问,技术或办事到达了

17、纯熟完善的地步,即最高境地一般的燃料都含有碳元素,在供氧缺乏时燃烧不完全,局部没有燃烧的颗粒,在高温下灼热发出红 这时温度到达了最高,比方最高境地信口雌黄:比方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涂改剂。说话的时候总是三番五次改,不就是随口胡说的么?刀耕火耨: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刀耕火种”。火耨者,用火烧去草。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火烧后的草木灰含钾 5-12%、钙油菜、红薯、烟草等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别小看“刀耕火耨”这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它可是最早的化学肥料的应用。体会到先人宏大的才智。二、熟语中的化学现象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万物总是相生相克,一个事物总有

18、另一个事物可以降伏它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豆腐的制作方法说起。豆腐是这么制作的: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儿,形成了“胶体”溶液。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需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是它能要人命的缘由。吃豆腐没事是由于豆腐内的盐卤含量格外低。真金不怕火炼 :比方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真正的金是不怕高温加热的,而且越炼越亮。金的熔点高到一千多度,而且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氧化,而其他金属如同铁化学性质没有金稳定,所以简洁被氧化而变黑。雷雨发庄稼:雷雨过后,土壤中的养分增多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是一句农谚。打雷的时候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受到雷雨的电击产生一氧化

19、氮,最终在土壤中成为庄家需要的氮肥。N2+O2(雷电作用=NO, No+O2=No2, No2+H2o=HNO3+No,产生硝酸根,氮肥。由雷电导致的固氮作使用化肥,雷雨天降水中的氮盐相当给农作物施了一次肥,能促进其生长,所以说“雷雨发庄稼”三、古代诗词中的化学现象。化学教学与古诗的结合供给了重要的素材。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曾作咏石灰一首:这首诗不但是于谦忠烈清白一生的真实写照,还精辟地阐述了生石灰的生产过程。千锤万凿出深山原料来源。烈火燃烧菪等闲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经过千锤万凿将石灰石敲碎,然后在石灰窑里烧制成白色的生石灰。CaCO3=煅烧=CaO+CO2粉身碎骨浑不怕氧化钙与水反响生成白色的熟石灰。CaO+H2O=Ca(OH)2要留清白在人间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白色的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境表达自然环境陶冶了人奇特情操的人文精神。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一首诗客从中,记述了一件他格外迷惑不解和懊恼的事。客从南溟来,遣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诗中说,从南方来的客人送给诗人一颗珍宝,珍宝上好似有花纹字迹,诗人珍藏在箱中。过了好久,积而成的,而溶解:CaCO3+CO2H2O = Ca(HCO3)2,杜甫居室漏雨潮湿,竹箱无防潮性能,遇到水和空气中解。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九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