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安北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安北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安北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单选)如图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24s内图线为对称弧线,若4s末质点回到了出发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2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 B24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8mC3s末质点的加速度等于零 D3s末质点的速度为8m/s参考答案:D2. (单选题)青藏铁路刷新了一系列世界铁路的历史纪录,青藏铁路火车上多种传感器运用了电磁感应原理,有一种电磁装置可以向控制中心传输信号以确定火车位置和运动状态,原理是将能产生匀强磁场的磁铁,安装在火车

2、首节车厢下面,俯视如图甲所示,当它经过安放在两铁轨间的线圈时,便产生一个电信号,被控制中心接收到,当火车通过线圈时,若控制中心接收到的线圈两端的电压信号为图乙所示,则说明火车在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减速直线运动 D加速度逐渐加大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参考答案:B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C.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用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体产生磁场的原因D.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惠更斯原理,解释了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参考答案:CD4. 如图,一物体以速度v0冲向光滑斜面AB,并能沿斜面升高h,下列说法

3、正确的是( )A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物体冲出C点后仍能升高hB若把斜面弯成如图所示的半圆弧形,物体仍能沿AB/升高hC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或弯成如图所示的半圆弧状,物体都不能升高h,因为机械能不守恒D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或弯成如图所示的半圆弧状,物体都不能升高h,但机械能仍守恒参考答案:D5. 如图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4s时刻的波形图,若已知振源在坐标原点O处,波速为2m/s,则AP点振幅比Q点振幅小B. 振源O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C再经过t=2s,质点Q通过的路程是0.2mD. 再经过t=2s,质点P将向右移动4m 参考答案:C二、 填空题:本题共8

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如图11所示,mA=4kg,mB=1kg,A与桌面动摩擦因数=0.2,B与地面间的距离s=0.8m,A、B原来静止。则B刚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为 m/s, B落地后,A在桌面上能继续滑行 米才能静止下来。(g取10m/s2) 图11参考答案:0.8 0.167.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 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1)实验时先 (填“挂”或“不挂”)钩码, (填“安装”或“不安装”)纸带。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 ,这样做的目的是 。(2

5、)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 不挂 安装 轻推一下小车时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或纸带上打的点均匀分布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的摩擦阻力 (2) 0.99或1.0 8. 如图所示,在与匀强磁场垂直的平面内放置一个折成锐角的导线框,。在它上面搁置另一根与垂直的直导线,紧贴、,并以平行于的速度从顶角开始向右匀速

6、滑动。设线框和直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为,磁感强度为,则回路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感应电流的大小为_。参考答案:逆时针(1分);(3分)9. 1825年,科拉顿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个磁铁插入连有灵敏电流计的闭合线圈,观察在线圈中是否有电流产生在实验时,科拉顿为了排除磁铁移动时对灵敏电流计的影响,他通过很长的导线把接在闭合线圈上的灵敏电流计放到隔壁房间科拉顿在两个房间之间来回跑,始终没看到电流计指针动一下科拉顿没能看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他认为电流是稳定的若要使科拉顿能看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请你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将电表等器材置于同一房间参考答案:考点:感应电

7、流的产生条件分析: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时,电路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解答:解:科拉顿用条形磁铁在线圈中进行插进和抽出的实验时,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电流表的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当他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由于磁铁在线圈在不动,此时没有感应电流,所以他无法观察到若要使科拉顿能看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将电表等器材置于同一房间即可在线圈中进行插进和抽出的实验时,观察到电流表的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故答案为:他认为电流是稳定的;将电表等器材置于同一房间点评:本题考查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应用,掌握感应电流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是

8、一道基础题10. (15分)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的自转周期T,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 某同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估算地球赤道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的方法:地球赤道表面的物体随地球作圆周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有又因为地球上的物体的重力约等于万有引力,有由以上两式得: 请判断上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由以上已知条件还可以估算出哪些物理量?(请估算两个物理量,并写出估算过程).参考答案:解析:(1)以上结果是不正确的。因为地球赤道表面的物体随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并不是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

9、力与地面对物体支持力的合力。(3分)正确解答如下:地球赤道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所以线速度大小为:(4分)(2)可估算地球的质量M,设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有:(3分) 所以(1分)可估算同步卫星运转时线速度的大小,由知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所以(4分)【或: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1分)对地面上的物体有:(1分),所以得:(2分)】11. 要利用轨道、滑块(其前端固定有挡光窄片K)、托盘、砝码、轻滑轮、轻绳、光电计时器、米尺等器材测定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滑块和托盘上分别放

10、有若干砝码,滑块质量为M,滑块上砝码总质量为m,托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轨道上A、B两点处放置有光电门(图中未画出)实验中,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图甲图乙(1) 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mm,用米尺测量轨道上A、B两点间的距离x,滑块在水平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挡光窄光通过A、B两处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A、tB,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计算滑块在轨道上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2) 该同学通过改变托盘中的砝码数量,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到的多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托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m/(kg)滑块的加速度a/(m/s2)10.100020.15003

11、0.2000.3940.2500.9150.3001.4060.3501.9270.4002.38图丙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am图象从数据或图象可知,a是m的一次函数,这是由于采取了下列哪一项措施_A. 每次实验的Mm都相等 B. 每次实验都保证Mm远大于mC. 每次实验都保证Mm远小于m D. 每次实验的mm都相等(3) 根据am图象,可知_(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 2.20或2.25(2分)(2分)(2) 注意:应为直线,标度的选取要合适(2分)D(2分)(3) 0.16(2分)12. 甲、乙两同学做测量反应时间的实验,实验时,甲用手握住直尺的上部,乙用一只手在直尺下部做

12、握住直尺的准备,此时乙的拇指上端与直尺的19.00cm刻度对齐当看到甲放开手时,乙立即去握住直尺,该图是测 (填“甲”或“乙”)的反应时间,此时乙的拇指上端与直尺的6.20cm刻度对齐则所测同学的反应时间为 s(取g=10m/s2)参考答案:乙,0.16【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直尺下降的时间就是人的反应时间,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求出反应时间【解答】解:甲放开手,乙去握直尺,可知测量的是乙的反应时间根据h=得:t=0.16s故答案为:乙,0.1613. (8分)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可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圆盘上,物体与转轴间用轻弹簧相连物体与转盘间最大静摩擦力是重力的02倍,弹簧的劲度系数

13、为600 Nm,原长为4cm,此时圆盘处于静止状态,如图213所示圆盘开始转动后,要使物体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圆盘的最大角速度= (2)当角速度达到20时,弹簧的伸长量X= (g取10ms2)参考答案: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填空)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m1 、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 50g 、m2=150g ,则(g取9.

14、8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v = m/s;(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 =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 = 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若某同学作出图像如图,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 = m/s2。参考答案:(1)2.4 (2)0.58,0.59,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 、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3)9.715. 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待测电阻:阻值约100一个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4V,内阻不计一块直流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15k一个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一个单刀开关S 导线若干(1)按器材的规格和要求在

15、方框内画出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标注器材的代号.(2)实验中测得,电阻箱的读数为R1时,电压表读数为U1,电阻箱读数为R2时,电压表读数为U2,用测定的实验数据写出计算待测电阻的表达式:= .(3)测得的的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参考答案:(1)电路可设计为甲、乙两种若设计为图甲,则(2)为,(3)为偏小;若设计为图乙,则(2)为,(3)为偏小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m/s,相距s0=100mt=0时刻甲车遇到紧急情况,之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6、,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求:(1)两车在09s内何时相距最近;(2)最近距离多大参考答案:解:(1)由图象知,甲车前3s做匀减速运动,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3s末甲车速度为0,此过程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两者距离减小,接着甲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而乙做匀减速运动,两车距离进一步减小,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近,所以有前3s甲车的位移为:x甲1=t=3m=45m,乙车的位移为:x乙1=v0t=303m=90m3s后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近两车速度相等时的时间为:a甲2t2=v0+a乙t2代入甲乙的加速度和乙车的初速度v0可解得当两车速度相等时所经历

17、的时间为:t2=3s故6s时刻两车最近(2)所以此过程中甲的位移为:x甲2=t2=3m=22.5m,乙的位移:x乙2=v0t2+a乙t22=303+(5)32m=67.5m所以此时甲乙相距的最近距离为:x=x甲1+x甲2+s0(x乙1+x乙2)=45+22.5+100(90+67.5)m=10m答:(1)两车在09s内6s末相距最近;(2)最近距离是10m17. 轻质弹簧原长为2r,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如图甲所示,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4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r,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如图乙所示,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r的水平轨道,

18、B端与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物块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0.5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r后,撤去外力,P由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弹簧处于弹性限度内(1)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2)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物块P质量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解:(1)当弹簧竖直放置时,长度被压缩至r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弹簧的弹性势能 Ep=4mgr设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B由能量守恒定律知: Ep=mg(5rr)+联立解得 vB=2(2)设P的质量为M,为使P能滑上圆轨道,它到达B点的速度不能小于零,由此可知,EpMg?4r即 4mgrMg?4r解得 M2m要使P仍能沿圆弧轨道滑回,P在圆轨道上上升的高度不能超过半圆弧的中点CP从B沿圆弧上滑的过程,由机械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