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二版)第01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_第1页
国际贸易(第二版)第01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_第2页
国际贸易(第二版)第01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_第3页
国际贸易(第二版)第01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_第4页
国际贸易(第二版)第01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1 国际贸易的含义与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1.1.1 国际贸易的含义1)贸易(trade):商品的交换活动。2)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世界贸易(world trade):世界各经济体(economy)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 。3)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一个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4)贸易额(value of trade)(1)对外贸易额:又称进出口贸易额,是一个经济体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2)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一个经济体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 贸易顺差(favourable

2、balance of trade, trade surplus) :区分于净出口(net export) 贸易逆差(un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trade deficit):区分于净进口(net import)(3)国际贸易额/世界贸易额:通常是各经济体出口额的加总 。5)狭义的国际贸易与广义的国际贸易(1)狭义的国际贸易:仅指货物贸易。(2)广义的国际贸易: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根据提供服务的方式,服务贸易包括四个方面:跨境交付cross border supply 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 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

3、ce 自然人流动 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 服务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服务消费者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 1994年7月1日施行、2004年4月6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6)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 (1)国际贸易是经济结构、生产力水平、生产条件、经济政策、贸易政策、法律制度、社会结构等显著不同的国家间的商品交换;而国内贸易则是在上述方面基本相同的一国内部的商品交换。(2)国际间生产要素移动相对不自由,国际间竞争不完全性相对大;而国内则移

4、动相对自由,竞争不完全性相对小。(3)国际间贸易管制多,贸易障碍多;而国内相对少。1.1.2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1)国际分工(1)影响贸易发展速度(2)影响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3)影响贸易的地理方向(4)影响贸易的商品结构2)交易成本(1)地理因素带来的交易成本(2)文化、制度等差异及贸易政策带来的交易成本1.2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1.2.1 国际贸易的产生1)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2)在各自独立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的产品交换2)国际贸易的产生(1)原始社会初期:自然分工,没有剩余产品的交换(2)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的、偶发的物物交换(3

5、)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商品交换(4)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扩大(5)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国际贸易产生1.2.2 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1)概况2)主要贸易商品:奴隶、奢侈品3)贸易中心:腓尼基、希腊、罗马、中国的黄河流域4)地位和作用1.2.3 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1)概况2)主要贸易商品:奢侈品、日用手工业品、粮食3)贸易范围4)地位和作用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1.3.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扩展了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但由于机器大工业时代尚未来临,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2

6、)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在经济上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劳动力、资本和市场(2)对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1.3.2 第一轮经济全球化时期的国际贸易1)运输工具和通讯技术革命与国际贸易发展(1)轮船(2)铁路(3) 冷藏运输(4)电报1.3.2 第一轮经济全球化时期的国际贸易2)国际经济制度与国际贸易发展 (1)国际金本位制度 (2)自由贸易秩序 (3)国际协调制度 3)国际分工模式的形成 (1)中心与外围分工(2)发展中国家的“去工业化”1.3.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贸易1.3.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贸易1)欧洲的

7、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国际金本位制度解体3)美国提高关税4)需求疲弱5)运输技术革新持续:柴油发动机、卡车、铁路、货机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1.4.1 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1)战后国际分工的特征(1)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削弱2)战后国际分工深化的原因(1)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2)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3)世界贸易自由化1.4.2 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率 1)1973年以前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8、(1)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2)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3)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4)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5)跨国公司的发展2)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1)能源危机的爆发(2)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3)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 (1)世界货物贸易总体呈快速增长,但波动较大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 (1)世界货物贸易总体呈快速增长,但波动较大(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 国家和经济贸易集团积极介入市场竞争 封闭式竞争减少,开放式竞争

9、增多 竞争范围从货物贸易延伸到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和知识产权领域 非价格和集约式竞争成为主要竞争方式 竞争基础日益综合化 (3)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世界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猛,规模不断扩大 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办公和电信设备的贸易增长迅猛 “绿色产品”市场广阔 (4)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5)国际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 (6)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7)全球性的协调管理贸易时代出现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国际商品协定和商品综合方案 生产国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 各国贸易法规的建设 经济贸易集团协议 政府领导人高层会谈 1.4.3 国际贸易地理格

10、局的变化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化 1.4.3 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化 位次出口进口国家或地区出口额比重国家或地区进口额比重1中国204911.2美国233512.62美国15478.4中国18189.83德国14077.7德国11676.34日本7994.4日本8864.85荷兰6563.6英国6803.76法国5693.1法国6743.67韩国5483.0荷兰5913.28俄罗斯5292.9香港5543.09意大利5002.9韩国5202.810香港4932.7印度4892.62012年世界货物贸易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

11、10亿美元,% )位次出口进口国家或地区出口额比重国家或地区进口额比重1美国61414.1美国4069.92英国2786.4德国2856.93德国2555.9中国2816.84法国2084.8英国1764.35中国1904.4日本1744.26印度1483.4法国1714.27日本1403.2印度1253.08西班牙1403.2新加坡1172.89新加坡1333.1荷兰 1152.810荷兰 1262.9爱尔兰1102.72012年世界服务贸易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10亿美元,% )1.4.3 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2)不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化1.4.4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1)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2)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商品结构变化19502012年不同历史时期各类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率 2)国际贸易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