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哲学思想_第1页
朱熹哲学思想_第2页
朱熹哲学思想_第3页
朱熹哲学思想_第4页
朱熹哲学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宋明理学之朱熹集大成理学思想1我们组简介成员:王 才1001403135罗祖龙1001403106甘成峰1001403109班级:营本101班制作时间:2013年3月20日2朱熹简介朱熹 字元晦 号晦庵 11301200 朱熹,祖籍江西婺源(古属安徽徽州),出生在福建南剑(今南平),十四岁遵父命从师于胡原仲,刘至中,刘彦冲等,十八岁举于乡,十九岁中进士第。1193年任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修复岳麓书院。 他是理学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周易本义、太极图说解及语类、文集等,是研究朱熹哲学思想的主要资料。3一、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一)理与气1、理是宇宙万物的

2、本体朱熹“理”的特点: 它先于并决定于天地万物而存在。 理超越于天地万物之上,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存在。 理是客观自然的存在,无情意,无造作。 4一、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一)理与气2、理气关系朱熹认为: 理本气末。理决定气,而不是相反。 理在气中。理先气后5一、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二)气与物 朱熹把气比作万物的种子,气生万物如同种子生物。也就是说,万物都是由气产生的。气有阴阳二种因素: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就产生万事万物。6一、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三)理与物 朱熹认为,万物由气构成而以理为根据,理是万物的本质。物物各有一理,而万物又只是一理,从根本上说,理与物的关系,即本体之理与具体事物之理

3、的关系。他用“理一分殊”来说明这一点。 理一是体,分殊是用。 理一是一,分殊是多7二、格物致知的先验论 格物致知不仅是朱熹认识论的主要命题,而且是他哲学体系结构中“物理”环节的一个重要方面8二、格物致知的先验论(一)格物,朱熹把格解释为至或格,即要到达事物的极至,穷尽事物本然之理。格物的主要方法是诚敬 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格物之目的是穷理,穷理的实质则是要探究天理人伦,即社会普遍永恒的道德原则,9二、格物致知的先验论 (二)致知,致就是推致的意思,致知即把我已有的认识知识加以推广,从此物推及彼物,从已知推到未知,从有穷推向无穷。 10二、格物致知的先验论(三)格物与致知的关系:

4、朱熹认为,格物与致知是认识的不同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二者的区别:第一,二者是全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二,认识的角度不同,致知是就自我而言,格物是就物而言。 第三,认识的方法不同,格物是积习,致知是顿悟。二者的统一: 格物致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穷究事物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印证我心中固有之理的过程,还是把我心固有之理推广开来的过程。 11三、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及其形而上学的归宿1、 统一是对立的统一。2、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 。12四、人性论和理欲观(一)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 : 天命之性是人性的理性因素,而气质之性则是人的感性因素。在他看来,天下无无气之理,亦无无理之气,理气相依不离 。理是天命之性,气则是气质之性。主张天命之性是纯粹至善的理,而气质之性别则是理与气杂而言之。因此,天命之性纯善无恶,而气质之性则有善有恶。后者是恶的根源。 13四、人性论和理欲观(二)明天理,灭人欲 1、天理是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原则。 2、人欲即是人的自然情欲。3、天理与人欲的关系。第一、天理人欲相互联系,处于一个共同体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