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2022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防止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根底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用灞河柳衬托高原柳的写法。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二、导入:学习了课文的15节,我们了解了这是一棵神奇的柳树。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
2、问?预设 :1、什么只有这株柳树能生存下来 相机板书: 造就 神奇2、这株柳树从哪儿来的三、学习第67节1、自由朗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2、哪些句子写出了柳树的顽强相机朗读指导重点句子:PPT出示1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3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
3、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指导朗读方法一:通过学生朗读,让学生谈谈自己一些词语朗读处理的原因。自悟方法二:让其他学生倾听,评价朗读者读得好的地方。他评方法三四、学习第八节1、文章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可是第8小节却写了和它没有关系的家乡灞河的柳。偏题的作文不是不及格嘛。陈忠实还是大作家呢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大段来写灞河的柳树呢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比照、哪些地方作了比照划出来。教学思路:a、抓住“随手折三两年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这些句子体会极易生长;b、抓住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两词体会柳树的形象象一位美丽的、年轻的少女。思考体会:如果灞河柳是这样一位少女,那高原柳象什么
4、男女生对读分别写灞河柳和高原柳特点的句子。PPT出示。、这样比照的目的是什么顺势指导读好第八节最后两个反问句。2、如果你是一株柳树你愿意做灞河柳,还是高原柳为什么五、学习第九节1、命运是无法选择!它落在了高原之上就拼尽全力活下来。成了让人敬畏的高原柳。朗读第9节,这篇文章的总结段很有气势。边记边体会,读得滚瓜烂熟,下次写文章如何结尾对你也许有启发。提示背诵:PPT 出示这株柳没有也没有而是终于命运给予它的它却在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培养学生对语言
5、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2.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听?天堂?这首歌。2.师:刚刚,我们欣赏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歌中所唱的“蓝蓝的天空,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是指什么地方?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了草原的美,下面再让我们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二、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
6、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3细读、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
7、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流,轻轻流入云际。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拟,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
8、,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三、学习第二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1.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可分为两层: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3.讲读第1层课文。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4.讲
9、读3、4、5自然段。A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B读后讨论交流。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3客人辞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辞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文最易错别字的
- 饿了外卖市场经理月工作总结
- 如何说课培训课件
- 2026届山东省海阳市美宝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教学查房的价值与意义
- 2026届贵州省施秉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SMT生产现场培训
- 南昌市南大附中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立达中学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项目2 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
- 公司司库管理系统执行管理办法
- 密歇根九级综合复习题
- 供货方案及保证措施供货服务方案
- 新冠核酸检测结果报告单
- 2023年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Unit 4 教案
- 施乐S2011、S2320、S2520维修手册
- GB/T 32892-2016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及参数测试规程
- GB/T 10708.1-2000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结构尺寸系列第1部分:单向密封橡胶密封圈
- 骨髓细胞学检查-英文版课件
- 惠普云教室用户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