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山东泰安泰山区六上期中生物试卷(五四制)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蟋蟀C恐龙化石D电子琴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昙花一现B蜘蛛织网C电闪雷鸣D蜜蜂采蜜下列生命现象与其生物特征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羚羊发现猎豹后迅速奔逃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一株玉米长出不同颜色的子粒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D植物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下列动物与栖息地不相符的是 A扬子鳄沼泽滩地B企鹅南极冰原C猞猁广袤草原
2、D大熊猫高山竹林某学习小组调查公园中的生物时,看到许多种类。下列四种生物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紫薇B蘑菇C玫瑰D三叶草下列现象主要受空气影响而产生的是 A海豚每隔一段时间要浮出海面B爬山虎的叶片互不遮挡C大兴安岭的森林以针叶林为主D土壤肥沃的农田粮食收成好进行实验探究时,学习小组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ABCD下列有关学习小组对实验探究的做法与分析,错误的是 A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后,提出问题“土壤潮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B实验探究中,除了土壤潮湿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保持相同C为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不用 1 只鼠妇做实验用多只鼠妇做实验D每分钟统计一次两种环境中鼠妇数日,统计 10
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下列地点不适于鼠妇生活的是 A庭院中的水缸下B公园潮湿的草丛中C林中腐烂的木料下D山边干燥的小沙堆中下列科学探究活动中,主要运用了观察法的是 A研究西双版纳野象的生活习性B清查某地区各类森林资源分布情况C研究某药用植物所含的有效成分D探究水质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B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C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的花最漂亮?D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下列有关实验“蚯蚓对环境的影响”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设置一套有蚯蚓的实验装置进行
4、实验探究B向实验装置中喷洒适量的水,并放入数片菜叶C为防止蚯蚓爬出,在实验装置上盖上玻璃板D将实验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 A植物、动物、非生物环境B植物、动物、微生物C植物、微生物、非生物环境D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环境某农田生态系统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的下列四种生物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A水稻B蛇C青蛙D蜘蛛在密封的生态球内有水,底部有沙子,生长着一些水藻和几条小鱼,要使各种生物长时间存活,应把生态球放在 A阴暗、温暖的地方B有阳光、温暖的地方C阴暗、潮湿的地方D有阳光、干燥的地方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叙述
5、,正确的是 自动调节能力不受环境条件影响自动调节能力是恒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ABCD为防止稻田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爆发式增长,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在田埂上种植显花植物,保护和培育害虫的天敌B在稻田沟边种植香根草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C适时喷洒见效快,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的农药D在稻田间释放寄生蜂,控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四种生物都是动物B丙的数量最多C丁是食肉动物D丙数量锐减会使丁数量减少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B海洋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森
6、林生态系统下列生态系统及其特点或作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抵抗旱涝和病虫害能力较差森林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年产氧量的 70% 湿地生态系统浮游植物占优势,有“绿色水库”之称园林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ABCD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B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D地球上生物活动所能达到的范围生物圈 II 号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A研究人造生态系统浪费财力、人力,没有意义B如果地球资源枯竭,人类可生活在再造的生物圈中C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必须保护它D生物圈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人
7、类活动对其影响有限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对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试验区加罩网的草被吃光的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B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C由实例可知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D天然草原的牧草比试验区的牧草长势好的原因是土壤肥沃下列人类活动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是 A建设农业生态园B人工填海造陆C开展绿化荒山活动D建立自然保护区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据此请分析回答:(1)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移苗,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 ,枯叶蝶的形态和颜色与
8、周围将要凋谢的阔叶树枯叶非常相似,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层的形成,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2) 海洋水深不超过 200 米的水层有大量浮游植物,超过 200 米的深层水域植物难以生存, 决定了海洋植物的分布。某高山植物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暖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和灌草丛, 决定了高山植物的分布。(3) 人类排放到环境中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 不断积累,危害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健康。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人们应如何正确处理生产、 生活中产生的有毒物质?答: 。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观察金鱼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单位时间内鱼
9、鳃盖张合的次数),探究温度对它的影响,以下是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请分析回答:实验步骤:向 250 毫升烧杯中倒入已晒过的自来水,将 3 条金鱼一起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调节水温至 10C 时,保持温度恒定,2 分钟后开始记录鱼在 1调节恒温水浴锅的水温使其上升至 15C,保持温度恒定,仍让鱼安静 2 分钟,然然后记录鱼在 1调节恒温水浴锅的水温使其依次上升至 20C,25C,30实验数据:(1) 兴趣小组进行以上实验探究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实验变量是 。(2) 鱼每呼吸一次,鳃盖一张一合,在这一过程中,鱼吸入 ,排出 。(3) 探究各温度下金鱼呼吸频率时,为什么恒温 2 分钟后
10、才开始计数?答: 。(4) 实验探究时,用 3 条金鱼进行实验且算出它们呼吸频率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5) 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温在 10C 到 30C 下图为某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各种生物不是按同一比例表示),请据图回答:(1) 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 的 (填生理活动名称)进入该生态系统。(2)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通过各种途径散失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动植物遗体、动物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被进行腐生生活的 和 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着 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由上可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和 两个特点。(3)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可知,图
11、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它属于该生态系统生物组成部分中的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 影响图中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它分为两类,图中未表示的一类是 。(2) 图中所示食物链共有 条,请写出包含四种生物的一条食物链: 。食物链是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3) 图中的 ,通过 制造的 ,不仅养活自身,还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这些生物是生态系统的 。(4) 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物组成部分是 ,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5) 假设因为某种原因猫头鹰数量胜锐减,对谷物产量的影响是 ,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是 。(6) 该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比较弱的原因是
12、生物的 和 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环境、动植物组成和作用等方面有其不同特点。据此请回答:(1) 生态系统中的植被为避役,松鼠,蜂猴,长臂猿等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降雨时,错落有致的各植物层,能截留一部分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减少地表径流;同时主要由植物残体组成的地被物层能大量吸收和储存雨水,这些特点使该生态系统在 和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 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该生态系统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为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
13、措施是 。(3) 生态系统中的植被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为主,如胡杨,梭梭,仙人掌,柠条等,其中的仙人掌与极其干旱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 (至少答出两点)。(4) 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是 ,原因是 。答案1. 【答案】B【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机器人、恐龙化石、电子琴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蟋蟀具有生物的特征,B属于生物。故选B。2. 【答案】C3. 【答案】D4. 【答案】A【解析】生物的特征有
14、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征,故A正确。5. 【答案】C6. 【答案】B【解析】紫薇、玫瑰、三叶草都属于绿色开花植物,蘑菇属于真菌,故B正确;故选B。7. 【答案】A8. 【答案】C9. 【答案】D10. 【答案】D【解析】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故D正确。11. 【答案】A12. 【答案】C13. 【答案】B14. 【答案】D【解析】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
15、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即包括此地域内所有的生物,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如一块麦田,一片草原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故选D。15. 【答案】B【解析】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狐,因此“如果该农田生态系统受到生物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某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蛇。16. 【答案】B【解析】该生态球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原因是:水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生态球中的水藻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光,因此这个生态球应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同时小鱼的生活需要
16、温暖的环境,所以A、C、D不符合题意。17. 【答案】D【解析】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18. 【答案】C19. 【答案】D20. 【答案】A【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
17、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A。21. 【答案】C【解析】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作物抵抗旱涝和病虫害能力较差,正确;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 70% 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 70% 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错误;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18、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错误;园林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22. 【答案】B【解析】A选项: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水圈的大部,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故A错误;B选项: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B正确;C选项,D选项:只提错误及环境,没提及生物,故C错误,故D错误;故选B。23.
19、【答案】C【解析】生物圈 II 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 I 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生物圈 I 号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生物圈 II 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虽然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想办法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条件,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故C正确。24. 【答案】D【解析】在天然草场中存在着食物链:草 食草昆虫 食虫鸟。当实验区的草场被网罩上后,这一食物链被破
20、坏,虫子因不能被食虫鸟所食而大量繁殖,最终将草的叶吃光。而未被网罩上的草场,因食物链未被破坏,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使之达到平衡状态。食物链中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故选D。25. 【答案】B【解析】建设农业生态园、开展绿化荒山活动、建立自然保护区都属于保护生态之举,人工填海造陆是不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行为,故B正确;故选B。26. 【答案】(1) 影响;适应;影响(2) 阳光;温度(3) 食物链;对排放的有毒物质进行集中回收处理,不随意排放到环境中【解析】(1) 谷雨前后,适于播种于移栽植物,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生物。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
21、环境颜色一致,防御敌害,是对环境的适应。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表明了生物影响改变环境。(2) 光在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照最强,200 米深处光照不足,甚至没有光照,植物也就难以生存。海拔酶升高 1 千米气温下降 6 度左右,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差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布的特点。(3) 进入生态系统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健康,因此,为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对排放的有毒物质进行集中的回收处理,不随意排放到环境中,人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27. 【答案】(1) 对照实验;温度(水温)(2) 氧气;二氧化碳(3
22、) 使鱼适应新的水温后再进行实验,使实验结果准确(4) 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5) 鱼的呼吸频率随水温升高而加快【解析】(1)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在探究实验中要得到可信的结论,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只能是 1 个。因此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实验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本实验变量是温度。(2) 鱼每呼吸一次鳃盖一张一合,在这一过程中,鱼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3) 为使鱼适应新的水温后再进行实验,但使实验结果准确,因此恒温 2 分钟后才开始计数。(4) 实验时,应设置对照实验
23、,变量为植物的多少。测量时,多测几次,然后求其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5) 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温在 10C 到 3028. 【答案】(1) 太阳能;生产者;光合作用(2) 真菌;细菌;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递减;单向流动(3) 大型肉食鱼;消费者【解析】(1) 流入到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生产者经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2) 在生态系统中担当分解者的主要是利用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粪便中能量的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细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 由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在食物链中的位置越靠后,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所以数量也最少;而大型肉食鱼属于消费者。29. 【答案】(1)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2) 8;草 蚱蜢 鸟 狐狸;捕食(3) 胡萝卜,草,谷物;光合作用;有机物;生产者(4)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5) 减少;猫头鹰锐减,会导致以谷物为食物的蚱蜢,老鼠,鸟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谷物数量减少(6) 种类;数量【解析】(1)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区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图中表示的是生物因素,未表示的是非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预测试题及答案
- 深入探讨土木工程信息系统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 心理测量考试题及答案
- 智能物流机器人与无人机协同配送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人工智能在影像诊断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公务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飞行员面试题库及答案
- 肿瘤精准医疗在淋巴瘤放疗计划优化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报告
- 托幼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渭水钓鱼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财务管理实务(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课件】d
- 外包加工安全协议书
- GB/T 28589-2024地理信息定位服务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5版) (微课版)课件 第4章 关系型数据库理论
- 人工智能训练师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五级
- 2024年贵州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 110kV变电站专项电气试验及调试方案
- DL-T901-2017火力发电厂烟囱(烟道)防腐蚀材料
- GB/T 3428-2024架空导线用镀锌钢线
- MOOC 英语语法与写作-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