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发动机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方法_第1页
燃料电池发动机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方法_第2页
燃料电池发动机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方法_第3页
燃料电池发动机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方法_第4页
燃料电池发动机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A团 体 标 准T/CSAE XX 2019燃料电池发动机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方法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test methods for fuel cell engine(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该标准所涉必要专利信息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20XX-XX-XX:布20XX-XX-X双施20XX-XX-XX: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T/CSAE XX -2019目 次 TOC o 1-5 h z ICS 1 HYPERLINK l bookmark11 o Current Document 目次2刖百4 HYPERLINK l bookm

2、ark2 o Current Document 燃料电池发动机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方法 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试验要求35试验方法8总则8辐射发射9传导发射12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骚扰 17电磁辐射抗扰度17静电放电抗扰度 22磁场抗扰度23便携式发射机抗扰度 24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 25沿信号线的电瞬态抗扰度 25电性能25附录A 26附录B 27表1 EUT工作模式定义 3表2发射类试验要求 3表3抗扰类试验要求3表4电性能试验要求3表5静电放电试验严酷等级及功能状态要求 4表6磁场抗扰等级4表7便携式发射机抗扰等级 4表8 12 V系统使用的试验等级及功能状态要

3、求 5表9 24 V系统使用的试验等级及功能状态要求 5表10 12 V系统使用的试验等级 5表11 24 V系统使用的试验等级 5表12试验等级要求6表13系统参数及功能状态要求 8表 14反向 电压及功能状态要求 8表15频率步长18表16频率步长23图1瞬时电压下降(12 V系统)7图2瞬时电压下降(24 V系统)7图3复位试验供电电压 7图4启动电压曲线8图5对数天线测试布置示例(燃料电池发动机与DC/DC集成)10图6对数天线测试布置示例(燃料电池发动机) 11图7对数天线测试布置示例(LV线束在后、HV线束在前) 12图8传导发射-电压法测试布置示例(LV电源线-燃料电池发动机)

4、14图9传导发射-电压法测试布置示例(LV电源线-DC/DC变换器)14图10传导发射-电压法测试布置示例(HV电源线) 15图11传导发射-电流探头法LV线的测试布置示例 16图12传导发射-电流探头法HV线的测试布置示例 17图13大电流注入(BCI)法测试布置示例 19图14对数周期天线测试布置示例(燃料电池发动机和DC/DC集成)20图15对数周期天线测试布置示例(燃料电池发动机) 21图16对数周期天线测13t布置示例(LV线束在后、HV线束在前) 22图17磁场抗扰性试3布置示例 24图18便携式发射机抗扰度的试验布置示例 25本标准依据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5、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 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提出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测试技术分会。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制定。燃料电池发动机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燃料电池发动机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其它型式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可参考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其他燃料供给系统可参考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

6、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655-2018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9951-2019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静电放电抗扰性的试验方法GB/T 20042.1-201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一部分:术语GB/T 21437.2-2008 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GB/T 21437.3-2012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 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GB/T 28046.2-2011

7、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2部分:电气负荷GB/T 29259-2012 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术语第1部分:一第2第1部分:一第2部分:电第4部分:大GB/T 33014.2-2016 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 波暗室法GB/T 33014.4-2016 道路车辆电气/电气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 电流注入(BCI)法GB 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ISO 11452-8道路车辆 窄带辐射电磁能的电骚扰第8部分:磁场抗扰度ISO 11452-9道路车辆 窄带辐射电磁能的电骚扰第9部分:便携式发射机3术语和

8、定义GB/T 20042.1-2017、GB/T 24548-2009 和GB/T 29269-2013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20042.1-2017、GB/T 24548-2009 和 GB/T 29269-2013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燃料电池fuel cell将外部供应的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热能和其他反应产物的 发电装置。GB/T 24548 -2009,定义 3.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FCEV以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或主动力源的汽车。GB/T

9、 24548 -2009,定义 3.1.2尾气 off gas ; tail gas燃料电池堆里排出的气体,包含未反应气体、生成的气体、和/或惰性气体。GB/T 24548 -2009,定义 3.1.10额定功率 rated power制造厂规定的燃料电池堆在特定工况条件下能够持续工作的功率。GB/T 24548 -2009,定义 3.1.21质子交换膜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 PEM以质子为导电电荷的膜。燃料电池内的一个独立层,它作为电解质,和阻隔阳极侧富氢气体和阴 极侧富氧气体的屏障。GB/T 24548 -2009,定义 3.1.1.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

10、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 PEMFC用质子交换膜做电解质的燃料电池GB/T 20042.1-2017 ,定义 2.3.6通风系统 / 模块 ventilation system/module通过机械或自然方式实现燃料电池系统的机壳内外空气交换的系统或模块。GB/T 20042.1 2017,定义 2.4.1排气系统 / 模块 exhaust system/module负责把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尾气和废弃排放到外界环境中的系统或模块。GB/T 20042.1 2017,定义 2.4.3尾气处理系统 / 模块 exhaust treatment syste

11、m/module用于把从电堆中排出的尾气进行处理以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的系统或模块,主要为去除或稀释阳极 尾气中没有反应的燃料。GB/T 20042.1 2017,定义 2.4.10气水分离器 gas/water separator将燃料电池排出的气体进行冷凝和分离气体中水分的装置。GB/T 24548-2009 ,定义 3.2.1.4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fuel cell power system包括燃料电池系统、DC/DC变换器、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车载储能装置。GB/T 24548-2009 ,定义 3.4.2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fuel cell system包括燃料电池堆和燃料电

12、池辅助系统,在外接氢源的条件下可以正常工作。GB/T 24548-2009 ,定义 3.4.3燃料电池辅助系统 fuel cell auxiliary system包括:空气供应系统、燃料供应系统、水/热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GB/T 24548-2009 ,定义 3.4.4空气供应系统 air supply system对进入燃料电池的空气进行过滤、增湿、压力调节等方面处理的系统。GB/T 24548-2009 ,定义 3.2.2.1气体泄漏 gas leakage除正常排气、放空外,供气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中出现的气体外泄现象。GB/T 24548-2009 ,定义 3.2.2

13、.6待机状态 standby state燃料电池系统已具备开机所需的运行条件,可随时接受命令进行启动的状态。GB/T 24548-2009 ,定义 3.5.2.1检测报警装置 detecting alarm device当环境中可燃气体泄露时,能发出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的装置。4试验要求工作模式划分EUT艮据工作条件的不同可分为模式1、模式2和模式3,具体见表1。表1 EUT工作模式定义工作模式工作条件模式1EUTE常工作,推荐按照20州定功率进行测试,具体可与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协商模式2仅LV上电,通讯正常模式3L四口 HV匀不上电,EU坏工作测试项目及要求表2、表3和表4分别给出了 EU饯射

14、类、抗扰类和电性能试验要求。表2发射类试验要求端口试验项目纶巧标准本部分中的殄美早|J外壳辐射发射GB/T 18655-20184.3信号线传导发射-电流探头法GB/T 18655-20184.4电源线传导发射-电压法GB/T 18655-20184.5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发射GB/T 21437.2-20084.6表3抗扰类试验要求端口试验项目纶巧标准本部分中的殄美早|J外壳电磁辐射抗扰度GB/T 33014.2-2016GB/T 33014.4-20164.7静电放电抗扰度GB/T 19951-20194.8磁场抗扰度ISO 11452-84.9便携式发射机抗扰度ISO 11452-94.

15、10电源线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GB/T 21437.24.11信号线沿信号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GB/T 21437.34.12表4电性能试验要求试验项目纶巧标准本部分中的殄美早|J直流供电电压GB/T 28046.2-20114.13.1过电压GB/T 28046.2-20114.13.2叠加交流电压GB/T 28046.2-20114.13.3供电电压缓降和缓升GB/T 28046.2-20114.13.4供电电压瞬态变化GB/T 28046.2-20114.13.5启动特性GB/T 28046.2-20114.13.6反向电压GB/T 28046.2-20114.13.7辐射发射限值

16、EU端射发射测试Z果应满足 GB/T 18655-2018中表RI的限值要求。传导发射限值-电流探头法EUT专导发射电流探头法测试结果应符合GB/T 18655-2018中表6的限值要求。传导发射限值-电压法EUT专导发射电压法对非屏蔽系统及低压人工网络射频端口的测量,测试结果应满足GB/T 18655-2018中6.3中表5的限值要求;屏蔽电源装置传导电压测试结果应符合GB/T 18655-2018附录I中表I.1的限值要求。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发射EUT勺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发射限值应满足GB/T 21437.2-2008附录协等级山的要求。电磁辐射抗扰度采用电波暗室(ALSE)法和大电流

17、注入(BCI)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试验。其中,在 1 MH”200MHz 频率范围内,采用大电流注入(BCI)法,抗扰试验强度应不低于60 mA;在200 MHz2 000 MHz频率范围内,采用电波暗室(ALSE法,抗扰试验强度应不低于 100 V/m。试验过程中,EUT应出现性能下降, 功能状态要求应为A类。静电放电抗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等级及功能状态要求见表5。表5静电放电试验严酷等级及功能状态要求EUH作模式放电类型严酷程度等级功能状态要求模式2直接接触放电 8 kVA空气放电士 15 kVA模式3直接接触放电 8 kVA空气放电士 15 kVA4.9磁场抗扰度EUTB0 Hz150

18、000 H砌段内进行磁场抗扰试验,试验等级见表 6。EU应出现性能下降,功能 状态要求应为顺。表6磁场抗扰等级频率f/Hz试验等级/(A/m)0 (d.c )900156030060 1 800300/ (f/60 )1 800 150 000104.10便携式发射机抗扰度EUTB26 MHz5 850 MHz频段内进行便携式发射机抗扰度试验,试验等级见表7。EU应出现性能下降,功能状态要求应为 A类。表7便携式发射机抗扰等级发射机类型频率/MHz试验等级/W10 m26 3010(有效值)2 m14617410(有效值)70 cm41047010(有效值)TETRA/TETRAPOL3803

19、9041042045046010(峰值)806 825870 876AMPS/GSM850824 84910(峰值)GSM90087691516(峰值)/2(峰值)PDC893898925 9581 429 1 4530.8(峰值)PCS GSM1800/19001 7101 7851 850 1 9102(峰值)/1(峰值)IMT-20001 885 2 025CW-1(有效值)PM-1(峰值)Bluetooth/WLAN2 400 2 5000.5(峰值)IEEE 802.11a5 725 5 8501(峰值)4.11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仅对12 5口 24 V系统的低压模块进行试验

20、,对于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使用的试验等级及功能状态要求见表8和表9 。表8 12 V系统使用的试验等级及功能状态要求试验脉冲试验等级/V最少脉冲数或 试验时间短脉冲循环时间或脉冲重复时间功能状态要求最小最大1-112500个脉冲0.5 s5 sC2a+55500个脉冲0.2 s5 sA2b+ 1010个脉冲0.5 s5 sC3a-1651 h90 ms100 msA3b+ 1121 h90 ms100 msA表9 24 V系统使用的试验等级及功能状态要求试验脉冲试验等级/V最少脉冲数或 试验时间短脉冲循环时间或脉冲重复时间功能状态要求最小最大1-450500个脉冲0.5 s5 sC2a+

21、55500个脉冲0.2 s5 sA2b+2010个脉冲0.5 s5 sC3a-2201 h90 ms100 msA3b+2201 h90 ms100 msA4.12沿信号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EU附信号线的电瞬态抗扰度试验等级见表10和表11要求。施加脉冲期间 EU应出现性能下降,功能状态要求应为A类。表10 12 V系统使用的试验等级试验脉冲试验等级/V试验时间/minICC 慢 +65ICC 慢-65表11 24 V系统使用的试验等级试验脉冲试验等级/V试验时间/minICC 慢 +105ICC 慢-1054.13电性能试验直流供电电压仅对12 V口24 V系统的低压模块进行试验,使用的试验

22、等级要求见表12。按表12给出的供电电压范围试验时,EU%应出现性能下降,功能状态要求应为A类。表12试验等级要求低压模块供电电压Us minUs max12 V系统91624 V系统1632过电压仅对12 V和24 V系统的低压模块进行试验 对于12 V系统,需进行两组试验:在加热箱中将 EUM 口热到T=(Tmax-20 C)。向EUT氐压电源输入端施加18 VW电压,持续60 min; 功能状态要求至少应达到咪;在室温下,向 EUT氐压电源输入端施加 24 V的电压,持续60 s 6 s。对于24 V系统,在加热箱中将 EUTm热到T=(Tmax-20 C)。向EUT1氐压电源输入端施加

23、36 V的电压, 持续60 min ;功能状态要求至少应达到 咪。叠加交流电压仅对12 V和24 V系统的低压模块进行试验。EU应出现性能下降,功能状态要求应为A类。对于12 V系统,试验条件如下:供电电压为16 V, a.c.电压(正弦)峰值为 4 V,电源内阻为50 mQ- 100 mQ,频率范围扫50 Hz20 kHz之间,扫频持续时间为 120 s ,扫频次数为5次;对于24 V系统,试验条件如下:供电电压为32 V, a.c.电压(正弦)峰值为 4 V,电源内阻为50 mQ- 100 mQ,频率范围扫50 Hz20 kHz之间,扫频持续时间为 120 s ,扫频次数为5次。供电电压缓

24、降和缓升又EUTfe源输入端进行下列试验。以(0.5 0.1 ) V/min速率将供电电压由Us max降到0 V,然后从0V升到Us max。在表12规定的供电电压范围内,功能状态应达到A类;在供电电压范围外,功能状态至少应达到C类。供电电压瞬态变化供电电压瞬时下降针对12 V和24 V系统,分别将试验脉冲图1和图2加到EUT勺有效输入端,上升和下降时间应不超过10 ms。功能状态至少应达到 联。其中:其中:4.13.5.2u1.50U 电压,V; t 时间,101 0s。图2瞬时电压下降(24 V系统)U 电压,对电压骤降的复位性能供电电压以5%弟度从US min降到0.95 U s mi

25、n,保持5 S ,再上升到US min ,至少保持10 S并进行试验。然 后将电压降至0.9 US min等,按图3其中:其中:4.13.5.2u1.50U 电压,V; t 时间,101 0s。图2瞬时电压下降(24 V系统)U 电压,对电压骤降的复位性能功能状态至少应达到C类So其中:US min最低供电电压,; t时间,So图3复位试验供电电压4.13.6启动特性按照图4及表13给出的启动特性参数同时加到 EUT勺有效输入端,共进行10次。启动循环之间间隔1 s 2 s。表13系统参数及功能状态要求系统参数供电电压V电压V持续时间功能状态要求US minU smax12 V系统916Us=

26、3 VUA=5 V斯5 ms 铲15 ms ?7?=50 ms?8?=1 s?=100 msC24 V系统1632Us=6 VUA=10 V?=10 ms?=50 ms?7?=50 ms?8?=1 s陆40 msC图4启动电压曲线4.13.7反向电压用试验电压Ua (见表14 )反向同时施加到 EUTT效输入端子上持续 60 s 6 s。反向电压值及功能 状态要求见表14 。表14反向电压及功能状态要求标称电压(V)LA (V)功能状态要求1214C2428C5试验方法总则试验场地和布置装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应符合GB/T 18655-2018中4.3规定,开阔试验场应满足 GB/T 6113.

27、104要求。为避免环境噪声的影响,应在试验之前或之后进行环境测试。除有意的窄带发射外,环境噪声或信号比骚扰限值应至少低 6 dBo建议测试场地配备氢气浓度检测系统和检测报警装置,且满足如下要求:不对背景噪声产生影响;,t足低于本标准规定限值6d皿求满足一定的场强抗扰度要求。辐射发射试验方法在0.15 MHz2 500 MHz频率范围内,参考 GB/T 18655-201 8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状态EUT工作在模式1;若EUT为其它工作状态,应在测试计划中明确记录。如EUT包含多个单元,单元之间的连接线宜使用原车上使用的连接线束;若无法实现,电子控制单元和人工电源网络之间的连接线长度应符合

28、本标准规定。线束应按实际情况端接,并带实际负载和激励。试验布置图5为燃料电池发动机与 DC/DC集成时辐射发射测试时对数天线的测试布置图示例;棒天线、双 锥天线、喇叭天线的布置参照对数天线的测试布置图。图5中标注了天线的三个测试位置、和。其中,位置为7和25的线束中心;位置为1和25和线束中心;位置为 1的中心。棒天线、双锥天线、对数天线测试时,位置、位置和位置 均需进行测试;喇叭天线测试时,测试位置和位置。图6为仅燃料电池发动机辐射发射测试时对数天线的测试布置图示例;棒天线、双锥天线、喇叭 天线的布置参照对数天线的测试布置图。图6中标注了天线的两个测试位置和。其中,位置为1和7的线束中心;位

29、置为 1的中心。棒天线、双锥天线、对数天线测试时,位置、位置均需进行测试;喇叭天线测试时,仅测试位 置。图7以燃料电池发动机为例给出了LV线束在后、HV线束在前辐射发射测试布置图。屏蔽配置应按照车辆的实际情况布置。通常所有屏蔽的HV部件应低阻抗正常接地(例如AN电缆、连接器等)。EUT和负载均应接地。室外的HV电源应经由馈通滤波连接。除非另有指定,否则与接地平面前端平行的 LV线束长度规定如下:7和25之间的线束长度为1 500 mrrt 75 mm; 1和25之间的线束长度为 1 000 mm 75 mm; 26与1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1 000 mm。与地 面前端平行的 HV线束的长度规定如

30、下: 7和25之间的线束长度为 1 500 mm 75 mm; 1和25之间的线 束长度为1 000 mm 75 mm= HV试验线束应与 LV试验线束间距100 +100 mm所有线束应放置在无导电性、低相对介电常数(??W1.4)材料上,距接地平面上方50 mm 5 mm的位置。HV正极电源线和HV负极电源线可以是单根的同轴屏蔽线缆,或共用同一个屏蔽层。推荐使用车辆 原装HV线束。除非另有规定,否则 EUT壳体应直接或通过制定阻抗连接到接地平面。为避免环境噪声的影响,应在试验之前进行环境噪声测试。环境噪声电平应比限值至少低6 dB。试验要求应在装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中进行测量,频率范围为0.

31、15 MHz2 500 MHz。0.15 MHz30 MHz只进行垂直极化方向测试;30 MHz2 500 MHz应分别在天线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下进行测量。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或扫描接收机进行测量,测量参数应按照GB/T 18655-2018中规定来设置。单位为毫米俯视图(水平极化)1614281720侧视图(垂直极化)1614281720侧视图(垂直极化)说明:图5图5对数天线测试布置示例(燃料电池发动机与DC/DC集成)1.燃料电池发动机12.低压电源23.氢气供给系统2.接地平面13.附加屏蔽盒24.供气管路3.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14.高压电源25.DC/DC变换器4.接地带15.电源

32、线滤波器26.LV负载模拟器5.低压线束16.壁板连接器27.光纤馈通6.高压线束17.测量设备28.激励和监测系统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18.同轴电缆(50 Q)29.尾气处理系统8.低压人工网络19.对数天线9.高压人工网络20.射频吸波材料10.低压电源线21.50 Q负载11.高压电源线22.气体波导管侧视图(垂直极化)6 . 1.26583_9_ 2;侧视图(垂直极化)6 . 1.26583_9_ 2;说明:1.燃料电池发动机11.高压电源线21.50 Q负载2.接地平面12.低压电源22.气体波导管3.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13.附加屏蔽盒23.氢气供给系统4.接地带14.高压电

33、源24.供气管路5.低压线束15.电源线滤波器26.LV负载模拟器6.高压线束16.壁板连接器27.光纤馈通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17.测量设备28.激励和监测系统8.低压人工网络18.同轴电缆(50 Q)29.尾气处理系统9.高压人工网络19.对数天线10.低压电源线20.射频吸波材料图6对数天线测试布置示例(燃料电池发动机)侧视图(垂直极化)说明:1.燃料电池发动机11.高压电源线21.50 Q负载2.接地平面12.低压电源22.气体波导管3.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13.附加屏蔽盒23.氢气供给系统4.接地带14.高压电源24.供气管路5.低压线束15.电源线滤波器26.LV负载模拟器6

34、.高压线束16.壁板连接器27.光纤馈通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17.测量设备28.激励和监测系统8.低压人工网络18.同轴电缆(50 Q)29.尾气处理系统9.高压人工网络19.对数天线10.低压电源线20.射频吸波材料图7对数天线测试布置示例(LV线束在后、HV线束在前)传导发射试验方法在0.15 MHz108 MHz频率范围内,参考 GB/T 18655-2018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注:由于试验布置中的导线本身会产生辐射,所以传导发射会对辐射发射的测量有影响,因此推荐在进行辐射发射试验前,先进行传导发射试验,判定其符合性。试验状态EUT工作在模式1;若EUT为其它工作状态,应在测试计划

35、中明确记录。试验布置传导发射-电压法图8和图9为LV电源线上的传导发射-电压法试验布置,该测试针对 DC/DC变换器(图8)和燃 料电池发动机(图 9)的LV电源线进行。屏蔽配置及保护地的连接应为车辆的典型应用。EUT应按照规定的阻抗连接到地。除非试验计划另有规定,否则线束的长度应为:LV线的长度为20 0 0200 mm;HV线的长度应为1 700 +300 mm,与接地平面前沿平行的长度应为1 500 mm 75 mm=所有线束应放置在非导电的、低相对介电常数(??(W1.4)材料上,距接地平面上方50 mm 5 mm的位置。所有线束应放置在距离参考接地平面边缘至少为100 mm的位置。L

36、V电源线传导发射测量通过连接测量设备和相应的人工网络测量端口依次对电源正极线和电源回线进行测量,未被测量电源线对应的人工网络的测量端口端接50 负载。图10为HV电源线上的传导发射,该测试仅针对DC/DC变换器HV电源线进行。HV线束应放置在距参考接地平面前沿至少100 mm处。HV-AN测量端口, HV-AN上其应在HV而HV-HV-AN测量端口, HV-AN上其单位毫米俯视图141521318921121728411261 500 + 752222241025nn1 000+75100 +20012O-U02+002141521318921121728411261 500 + 752222

37、241025nn1 000+75100 +20012O-U02+002说明: 1014tF-j)151318921411172612282 0 0 0200122222241 500 + 751 000 754 1014tF-j)151318921411172612282 0 0 0200122222241 500 + 751 000 7541.燃料电池发动机10.低压电源线21.50 Q负载2.接地平面11.高压电源线22.气体波导管3.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12.低压电源23.氢气供给系统4.接地带13.附加屏蔽盒24.供气管路5.低压线束14.高压电源25.DC/DC变换器6.高压线束1

38、5.电源线滤波器26.LV负载模拟器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16.壁板连接器27.光纤馈通8.低压人工网络17.测量设备28.激励和监测系统9.高压人工网络18.同轴电缆(50 Q)29.尾气处理系统图8传导发射-电压法测试布置示例(LV电源线-燃料电池发动机)说明:1.燃料电池发动机10.低压电源线21.50 Q负载2.接地平面11.高压电源线22.气体波导管3.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12.低压电源23.氢气供给系统4.接地带13.附加屏蔽盒24.供气管路5.低压线束14.高压电源25.DC/DC变换器6.高压线束15.电源线滤波器26.LV负载模拟器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16.壁板连接器

39、27.光纤馈通8.低压人工网络17.测量设备28.激励和监测系统9.高压人工网络18.同轴电缆(50 Q)29.尾气处理系统图9传导发射-电压法测试布置示例(LV电源线-DC/DC变换器)说明:1.燃料电池发动机10.低压电源线21.50 Q负载2.接地平面11.高压电源线22.气体波导管3.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12.低压电源23.氢气供给系统4.接地带13.附加屏蔽盒24.供气管路5.低压线束14.高压电源25.DC/DC变换器6.高压线束15.电源线滤波器26.LV负载模拟器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16.壁板连接器27.光纤馈通8.低压人工网络17.测量设备28.激励和监测系统9.高压人

40、工网络18.同轴电缆(50 Q)29.尾气处理系统图10传导发射-电压法测试布置不例(HV电源线)5.3.3.2传导发射-电流探头法图11为LV电源线和控制线的传导发射 -电流探头法试验布置, 该测试针对DC/DC变换器和燃料电 池发动机的LV电源线和控制线进行。d为探头与测量位置点的距离。除非另有指定,否则与接地平面前端平行的 LV线束长度规定如下:8和25之间的线束长度为1 500 mrrt 75 mm; 1和25之间的线束长度为 1 000 mm 75 mm; 26与1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1 000 mm。与地 面前端平行的 HV线束的长度规定如下: 8和25之间的线束长度为 1 500

41、mm 75 mm; 1和25之间的线 束长度为1 000 mm 75 mm= HV试验线束应与 LV试验线束间距100 +100 mm试验线束应为1 700 +300 mm,并且应放置在非导电的、低相对介电常数(?为W1.4)材料上,距接地平面上方 50 mm 5 mm的位置。在距离DC/DC变换器50 mm和750 mm两处用探头测量发射;在距离燃料电池发动机50 mm处用探头测量发射。图12为HV电源线上的传导发射-电流探头法试验布置。使用电流探头对 HV吨源线、HV-电源线一起进行测量。在距离DC/DC变换器50 mm和750 mm两处用探头测量发射;在距离燃料电池发动机50 mm处用探

42、头测量发射。单位毫米俯视图28 72923)1417162222415用探头测量发射;在距离燃料电池发动机50 mm处用探头测量发射。单位毫米俯视图28 72923)1417162222415说明:1.燃料电池发动机11.高压电源线23.氢气供给系统2.接地平面12.低压电源24.供气管路3.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13.附加屏蔽盒25.DC/DC变换器4.接地带14.高压电源26.LV负载模拟器5.低压线束15.电源线滤波器27.光纤馈通6.高压线束16.壁板连接器28.激励和监测系统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17.测量设备29.尾气处理系统8.低压人工网络18.同轴电缆(50 Q)30.电流探

43、头9.高压人工网络21.50 Q负载10.低压电源线22.气体波导管图11传导发射-电流探头法LV线的测试布置示例单位毫米俯视图说明:1.燃料电池发动机11.高压电源线23.氢气供给系统2.接地平面12.低压电源24.供气管路3.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13.附加屏蔽盒25.DC/DC变换器4.接地带14.高压电源26.LV负载模拟器5.低压线束15.电源线滤波器27.光纤馈通6.高压线束16.壁板连接器28.激励和监测系统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17.测量设备29.尾气处理系统8.低压人工网络18.同轴电缆(50 Q)30.电流探头9.高压人工网络21.50 Q负载10.低压电源线22.气体波

44、导管图12传导发射-电流探头法HV线的测试布例旦小2814172923T)151622222814172923T)15162222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骚扰按GB/T 21437.2-2008 规定,测试 EUT的LV电源线上的瞬态传导骚扰。EUT工作在模式2。电磁辐射抗扰度试验方法通用试验条件应符合GB/T 33014.1-2016 的规定。按照 GB/T 33014.4 通用试验条件应符合GB/T 33014.1-2016 的规定。按照 GB/T 33014.4 , 试验。采用“替代法”使用电流注入探头将电流直接感应带LV连接线束上进行抗扰度按照 按照 GB/T 33014.2 ,采用“替代

45、法”建立试验场强,在天线垂直极化的情况下进行抗扰度试验。15规定。每个测试频点的驻留时间不得小于15规定。每个测试频点的驻留时间不得小于1)调幅(AM:适用频率范围为20 MHz800 MHz,调制频率为1 kHz ,调制深度为80%2)脉冲调制(PM:适用频率范围为800 MHz2 000 MHz ,脉宽为577(is,周期为4 600 (iSo表15频率步长频段MHz线性步长MHz对数步长%2020055200400105400 1 0002021 000 2 000402试验状态EUT工作在模式2;若EUT为其它工作状态,应在测试计划中明确记录。场强标定时,EUT运行需要的所有辅助设备不

46、应放置在暗室内,其他设备与参考点间的距离不得小 于1 m。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可复现性,试验时信号发生设备及线路配置应与标定时相同。如EUT包含多个单元,各单元之间的连接线宜使用原车上使用的连接线束,如果无法实现,电子控制单元和人工电源网络间的连接线长度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线束应按照实际情况端接,并带真实负载和激励。试验布置大电流注入(BCI)法注入探头与 EUT连接器距离d应为150 mm=频率范围为1 MHz400 MHz。应按照图13的试验布置进行试验。屏蔽配置应按照车辆的系列配置。通常所有屏蔽的HV部件应低阻抗正常接地(例如:AZ电缆、连接器等)。EUT和负载应接地。室外的 HV电源应经由馈

47、通滤波器连接。除非另外指定,否则与接地平面前端平行的LV线束、HV线束长度应均为1 500 mm 土 75 mm。HV试验线束应与LV试验线束间距100+100 mm所有线束应放置在无导电性、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e rw 1.4)上,距接地平面上方 50 mm土 5 mm的位置。车辆使用的原装 HV线束可以选择使用。除非另有规定,否则EUT壳体应直接连接到接地平面上。当通过指定阻抗连接到接地平面上时,应记录到试验报告中。除非另有规定,否则电流注入探头仅置于LV线束上进行试验。单位毫米俯视图说明:1.燃料电池发动机11.高压电源线23.氢气供给系统2.接地平面12.低压电源24.供气管路3.低相

48、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13.附加屏蔽盒25.DC/DC变换器4.接地带14.高压电源26.LV负载模拟器5.低压线束15.电源线滤波器27.光纤馈通6.高压线束16.壁板连接器28.激励和监测系统器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17.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29.尾气处理系统8.低压人工网络18.同轴电缆(50 Q)31.电流注入探头9.高压人工网络21.50 Q负载10.低压电源线22.气体波导管图13大电流注入(BCI)法测试布置不例5.5.3.2电波暗室(ALSE法2814172923T)151622222814172923T)15162222屏蔽配置应按照车辆的系列配置。通常所有屏蔽的HVFB件应

49、低阻抗正常接地(例如AZ电缆、连接器等)。EU麻口负载应接地。室外的 HVfe源应经由馈通滤波连接。除非另外指定,否则与接地平面前端平行的 LV线束、HVI束长度应分别为1 500 土 75 mm HV式验 线束与LV式验线束间距100+100 mmb所有线束应放置在无导电性、低相对介电常数(er & 1.4)材料上,距接地平面上方 50 5 mmfi置。除非另有规定,否则 EUTg体应直接连接到接地平面上。当通过指定阻抗连接到接地平面上时,应 记录到试验报告中。图14为燃料电池发动机与 DC/DC集成时辐射发射测试时对数天线的测试布置图示例,频率 1 GHz 以下使用对数周期天线,1 GHz

50、以上使用喇叭天线。图 14标注了天线的三个测试位置、和。其 中,位置为7和25的线束中心;位置为 1和25的线束中心;位置为 1的中心。对数周期天线测试时,位置、位置和位置均需进行测试;喇叭天线测试时,位置和位置需进行测试。图15为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时对数天线的测试布置图示例。图 15中标注了天线的两个测试位置和,其中位置为 1和7的线束中心,位置为 1的中心。对数周期天线测试时,位置和位置均需进行测试;喇叭天线测试时,仅位置进行测试。图16以燃料电池发动机为例给出了LV线束在后、HV线束在前的测试布置示例。单位毫米 俯视图17 16141000min2D说明:1.燃料电池发动机11.高压电源

51、线2.接地平面12.低压电源3.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13.附加屏蔽盒4.接地带14.高压电源5.低压线束15.电源线滤波器6.高压线束16.壁板连接器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17.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8.低压人工网络18.同轴电缆(50 Q)9.高压人工网络19.对数周期天线10.低压电源线20.射频吸波材料图14对数周期天线测试布置示例(燃料电池发动机和. 50 Q负载.气体波导管.氢气供给系统.供气管路. DC/DC变换器. LV负载模拟器.光纤馈通.激励和监测系统29.尾气处理系统DC/DC集成)说明:142817|j5T2716981200100+9 t_100m n500min1

52、000mlnM漱 100 101000 181021| 26 |181.燃料电池发动机2.接地平面3.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4.接地带5.低压线束6.高压线束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8.低压人工网络9.高压人工网络10.低压电源线11.高压电源线12.低压电源23.氢气供给系统13.附加屏蔽盒24.供气管路14.高压电源25.DC/DC变换器15.电源线滤波器26.LV负载模拟器16.壁板连接器27.光纤馈通17.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28.激励和监测系统18.同轴电缆(50 Q)29.尾气处理系统19.对数周期天线20.射频吸波材料21.50 Q负载22.气体波导管15对数周期天线测试布置示

53、例(燃料电池发动机)61399说明:5.6静电放电抗扰度1.燃料电池发动机12.低压电源23.氢气供给系统2.接地平面13.附加屏蔽盒24.供气管路3.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14.高压电源25.DC/DC变换器4.接地带15.电源线滤波器26. LV负载模拟器5.低压线束16.壁板连接器27.光纤馈通6.高压线束17.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18.同轴电缆(50 Q)8.低压人工网络19.对数周期天线9.高压人工网络20.射频吸波材料10.低压电源线21.50 Q负载11.高压电源线22.气体波导管图16对数周期天线测t布置示例(LV线束在后、HV线束在前)试验时的环境条

54、件如下,当采用其它试验条件时,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环境温度:25 c 10 C;相对湿度:20%- 60%推荐温度20 C和相对湿度30%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9951-2019中第8章和第9章的要求进行,在工作模式2和工作61399说明:5.6静电放电抗扰度1.燃料电池发动机12.低压电源23.氢气供给系统2.接地平面13.附加屏蔽盒24.供气管路3.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支撑14.高压电源25.DC/DC变换器4.接地带15.电源线滤波器26. LV负载模拟器5.低压线束16.壁板连接器27.光纤馈通6.高压线束17.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7.阻抗匹配网络(可选)18.同轴电缆(5

55、0 Q)8.低压人工网络19.对数周期天线9.高压人工网络20.射频吸波材料10.低压电源线21.50 Q负载11.高压电源线22.气体波导管图16对数周期天线测t布置示例(LV线束在后、HV线束在前)试验时的环境条件如下,当采用其它试验条件时,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环境温度:25 c 10 C;相对湿度:20%- 60%推荐温度20 C和相对湿度30%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9951-2019中第8章和第9章的要求进行,在工作模式2和工作模式3时对EUT依次进行直接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测试。工作模式2时,不对受试设备的连接器针脚及针座进行直接放电测试。24228.激励和监测系统29.尾

56、气处理系统221128 H可14 h-fl5|1000min261841000 10100+1001110218100m35100 101000min1500min197121723298工作模式3时,模拟装配过程中或维修时人体对EUT的直接放电,对EUT搬运时容易触及的(但不限于)凹形连接管脚、壳体、按钮、开关、显示屏、壳体上的螺母和开口施加放电。针对每个试验点,在每种电压等级下,施加至少6次放电影响:3次正极性,3次负极性,放电间隔最少为5 s。放电试验点先承受一种极性的放电试验,再承受反极性的放电试验。磁场抗扰度磁场抗扰度试验按照本标准图17的试验布置进行。所有试验的频率步长(对数或线性)不得大于表16规定。EUT工作在模式2;若EUT为其它工作状态,应在测试计划中明确记录。电磁线圈应分别放置在DC/DC变换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