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_第1页
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_第2页
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_第3页
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_第4页
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15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二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通常情况下,人大量饮水后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及尿液中尿素浓度的变化分别是A降低 降低 B升高 升高 C降低 升高 D升高 降低2右图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A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B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C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D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3. 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T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战士”的

2、分子标记,另一类显示“记忆细胞”的特性,而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异物入侵。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抗体B. 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C. 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D. 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DNA相同,RNA不同4. 有一种基因突变的小鼠,以某种胞内寄生的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后,比较突变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图甲。感染该病原体后,进行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目的测试,发现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感染前后的突变小鼠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都非常低。如

3、果用识别该病原体的专一性抗体处理突变小鼠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小鼠存活的结果如图乙。则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两种小鼠被感染后,B淋巴细胞均能增殖分化B突变小鼠被感染后,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正常的C推测此突变可能发生在抗体基因 D推测此突变可能发生在T淋巴细胞 5. 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B. 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C. 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 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

4、作用才能彻底清除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抗原都是外来异物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 B. C. D. 7.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 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 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C. 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 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8.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是子代H5N1 B. c的作用是进入靶细胞

5、内,释放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C. b是抗体 D. 合成H5N1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9. 人体激素的分泌量会因体外和体内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如图不能表示下列哪组关系(前者对应条件变化,后者对应激素分泌量变化) 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B. 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 气温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 血糖升高,胰岛素的分泌10.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 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C. 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

6、泌增加D. 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手缩回11如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12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

7、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13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14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在S处给予刺激,则在E处可测知有兴奋存在BC中的物质可以引起E处兴奋的发生C兴奋在AB的传导速度和在DE的传导速度不同D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电流传导15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EV71(RNA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

8、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EV71病毒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可利用肠道病毒EV71的特定序列来鉴别是否感染EV71C成人感染EV71不易患病,是因为可能已有相应的抗体D抗生素可有效治疗手足口病16如下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表示细胞免疫中溶酶体内水解酶分解细菌B吞噬过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C中物质合成受细胞核控制,需要在中加工D若为处理后的抗原,可能引起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17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器官在被剥离后必须马上放入一种“特殊液体”中,对这种“特殊液体”的成分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红细胞,为离体器官提供氧气 B有免疫细胞,清除抗原

9、C有氯化钠,保持细胞形态 D有多种水解酶,为细胞提供生物催化剂18如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细胞和细胞均能识别抗原B图中细胞、细胞、细胞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C免疫过程比要慢,免疫效应比要强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19人类Rh血型有Rh和Rh两种,分别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R和隐性基因r控制。Rh的人有Rh抗原,Rh的人无Rh抗原。若Rh胎儿的Rh抗原进入Rh母体内且使母体产生Rh抗体,随后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则引起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若这位Rh母亲又怀一Rh胎儿,下列对这两胎儿的相关基因型及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

10、一定相同 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不一定相同两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相同 第二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比第一胎儿严重A B C D20病人注射青霉素前要做“皮试”,即将少量的药液注射于前臂掌侧皮肤中,观察是否出现局部过敏反应。通常情况一个疗程内不会更换青霉素的批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有青霉素过敏史,一般不使用青霉素治疗B若第一次做青霉素“皮试”无反应,则终身可以使用青霉素C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的患者,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D首次“皮试”无反应的患者,再次“皮试”可能出现反应21.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肺部传染病,结核杆菌可通过空气媒介或痰液传播。儿童接种BCG疫苗,能有效预防结核病。下列与该疫苗

11、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的是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并产生与结核杆菌特异结合的淋巴因子B刺激记忆细胞产生抗结核杆菌的干扰素,使结核杆菌在宿主细胞中不能增殖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增强效应T细胞的免疫功能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并产生与结核杆菌特异结合的抗体22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老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胰岛B细胞受损 B胰岛A细胞中胰高血糖素基

12、因缺失C无法将血糖合成肝糖原 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23.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24. 下图所示,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mg/dL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通过呼吸产生乳酸、ATP造成的B在1.84.5 min内,血糖浓度上升,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C在4.55 min内,引起血糖变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协同作用的结果

13、D9 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25. 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即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26. 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27.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 细

14、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28. 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A. 胰岛素和胰蛋白酶 B. 甲状腺激素和呼吸酶C. 孕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D. 生长激素和淀粉酶2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图,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包括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刺激a时,d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C刺激d时,a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 D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30. 如图所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兴奋逐渐

15、增强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D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31请在下面四个示意图中选出刺激蛙的左侧后肢,而在右侧能产生搔扒反射的示意图是注“/”表示被切断处,中间神经元有多重联系32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关于直接研碎胰岛素不能成功获得胰岛素的原因分析中,最可能的是A. 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B. 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C. 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D. 胰岛素有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

16、密结合,不容易分离33.下图示意神经中枢内两个神经元(甲乙)之间接触的结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通过b内物质的释放,兴奋能从d传送到e而不能逆传B. 突触由bde三部分组成,f属于内环境C. 若刺激a使c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则此突触可能传递了抑制递质D. 当b内物质进入f使e兴奋后,c处能检测到有“局部电流”的产生34.位于人体内的神经元的功能分段,可用下面模式图表示下列据图分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突触一般不含有部位的结构 B.部位和部位均含有线粒体C.神经元的细胞核一般存在于部位D.一旦部位发生冲动,传导到部位,就能引发释放兴奋性递质35.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

17、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36下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A.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B.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C.妇女A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病毒并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D.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37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虚线内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

18、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38. 如图所示为某病毒侵入机体后被杀伤的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是第二道防线中的杀菌物质抗体B是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C可提高杀伤力的淋巴因子来源于记忆细胞D靶细胞裂解的同时病毒被溶解消灭39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

19、、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A B C D40下图中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A. B C. D41. 科学家研究甲乙两种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哺乳动物,分别强迫灌饮海水1000 g后,再分析尿量和其成分,结果如下表如果将甲乙两种动物放在竹筏上,任其漂流在海上,只供饲料不供饮用水,结果会如何哺乳动物海水尿液灌饮氯浓度(相对值)排出氯浓度(相对值)甲10005351350400乙1000535165820A.乙比甲先因缺水而死亡 B.甲乙均能饮用海水而存活C.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

20、D.表中资料不足,不能判断结果42. 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 若A表示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B可以表示尿量的变化B. 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C. 若A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草的数量,则B可以表示植食性动物的数量D. 若A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B可以表示呼吸频率的变化二非选择题:43.(1)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_(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_ _(2)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表示

21、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_(填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填编号)(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_,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_44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下图表示突触后抑制的某种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2)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只能单方向的原因是

22、 。(3)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支配相关的肌肉收缩,同时通过突触A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之后又通过突触B抑制运动神经元1的活动。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_ 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其意义主要表现在_ _。(4)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2的作用效应是 。 (5)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1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请在答题纸相应图中标明受神经递质影响后,突触A、B中突触后膜的暂时性电位表现。45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

23、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 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突触后膜上的 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离子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迸一步证明了GABA是一种 (兴奋、抑制)性的神经递质。(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该药物 ,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