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汛期一般出现在冬季B图中湖泊对河流的ab段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C从a到c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Da地区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会使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土地沙化、盐碱化等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山脉是大西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Bab附近高山自然带的基带为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图中d处地形名称是冲积扇Db点东边的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答案】1C 2C【解析】1由图中纬度信息可知,该地位于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
2、河流汛期一般出现在冬季,A正确,不合题意;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看出,该河流自东向西注入海洋,湖泊对于下游河流的ab段水量具有调节作用,B正确,不合题意;C项,a处为硬叶林,c处为针叶林,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海拔的变化,纬度并没有变化,故不是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错误,符合题意;a地区靠近入海口,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及土壤盐渍化等问题,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2由图中的信息只能知道为北半球3538之间的大陆西岸,并不能判断出该处的具体位置,并且六大板块中不存在大西洋板块。A错误;由图示可知,ab附近为地中海气候,所以高山自然带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错误;d处位于河
3、流出山口处,河流流速放缓,携带的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C正确;由图中的信息无法得知该处的具体位置,所以无法确定该山脉的具体名称,D错误。故选C。 某科N、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下图示意跨越珠峰的10千米宽矩形样带的土地覆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3南北两坡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点是()A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南坡低于北坡B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差近2000米C北坡比南坡少三种土地覆被类型D两坡草地分布的海拔相同4下列南坡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农田森林灌丛冰川雪被B森林草地湿地冰川雪被C农田灌丛裸地冰川雪被D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答案】3
4、A 4D【解析】3由图可知,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南坡低于北坡,A正确。北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约为4500米,南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在500米以下,二者相差近4000米,B错误。北坡比南坡少森林、灌丛两种覆被类型,C错误。南坡草地下限海拔低于北坡,D错误。故选A。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因素影响,南坡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D正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指的是自然带,农田不属于自然带,A、C错误。湿地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B错误。故选D。 下图为理想大陆局部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由甲经乙、丙、己到庚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典型的()A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B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5、C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D非地带性分布规律6由丁地到温带草原带再到温带荒漠带的变化起关健作用的因素是()A海拔B坡度C热量D水分7己地的自然带名称为()A亚热带硬叶林带B温带混交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苔原带【答案】5A 6D 7C【解析】5读图可知由甲经乙、丙、己到庚的变化,总体上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变化的,其热量是逐渐降低的,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即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A正确;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体现东西方向的水分变化,B错误;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体现垂直方向的变化,C错误;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即不符合以上三种规律的分异,D错误。故A正确。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原带的降水要多于温带荒漠带,
6、且由草原带荒漠带过渡时降水逐渐减少,可知由丁地到温带草原带再到温带荒漠带的变化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水分条件,因此,ABC错误,故D正确。7根据己地的纬度可知,该地处于北极圈附近,为亚寒带,因此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C正确;亚热带硬叶林带、温度混交林带分布的纬度较己地低,AB错误;苔原带分布的纬度较亚寒带针叶林高,庚应为苔原带,D错误。故答案选C。8读某地区图,回答下题。图中M山地东、西两坡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A均为热带草原B均为热带荒漠C东边为热带雨林,西边为热带草原D东边为热带草原,西边为热带荒漠【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内;M山地东侧为东北
7、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植被为热带雨林;西坡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为热带草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左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A西风带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10右上图中序号、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寒带苔原带11形成右上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答案】9D 10A 11B【解析】9由图可知,野生动物大迁徙线路主要围
8、绕赤道两侧南北方向进行迁徙,野生动物大迁徙则主要目的是寻求充足的食物,甲地属于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当野生动物到达北半球的甲地时,当地进入湿季,降水量大,植被茂盛,即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所以选D。10图中位于乞力马扎罗山的北侧山麓地带,属于基带,又位于常绿阔叶林下方,则对应的垂直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位于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部分,属于积雪、冰川带,所以选A。11从右图可知,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山地南坡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北坡,的下界,也就是雪线的高度,在同一山地,降水多的一侧雪线海拔低些,B项正确。故选B。某科考队计划在夏季赴某山峰进行路线考察。下图为该山峰的一幅手绘示意图
9、。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队员选择从南坡登山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充足B坡度较小C登顶距离短D植被类型丰富13图中()A山峰可能位于云南B山体北部针叶林广布C甲区域为高山冰雪带D2000米以下有夏季牧场【答案】12B 13C【解析】12读图可知,队员选择从南坡登山的主要原因是南坡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坡度较小,登山时比较省力。故B正确;由图可知,该山海拔较高,空气稀薄,过分强烈的光照对科考队员的眼睛有一定的伤害,故A项不是队员选择从南坡登山的主要原因;南坡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坡度较小,登顶距离长,故C项错;由图可知,有其它坡面与南坡的植被类型数量相同,故D项错。所以本题选B项。13该山的山麓地带为荒
10、漠,说明当地气候干旱,不可能位于云南,故A错误。据图可知针叶林分布在山体南部,故B错误。甲区域海拔基本在5000米以上,高山稀疏植被带的上部,海拔高,气温低,按照山体的垂直地带性变化,应该为高山冰雪带,故C正确。2000米以下全部为荒漠,不会有夏季牧场,而且冬季牧场海拔较低,夏季牧场海拔较高,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二、综合题14图一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二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二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自然带为_,为_。(2)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解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3)处
11、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答案】(1)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2)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3)不符合,属于地方性分异现象。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解析】(1)位于山地针叶林带上侧,水分和热量条件变差,应该为高山草甸带,位于积雪冰川带下侧,热量条件差,应为高寒荒漠带。(2)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从甲到乙,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符合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水分。(3)距海较近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
12、气候,不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属于地方性分异现象。地处半岛内部,海拔较高,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因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具有耐旱的特征,根系发达。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当季节变化,生活在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便开始转场:从山前平原的春秋牧场,搬至深山里的夏牧场,等到气温下降,再从高山带逐级往下迁,以便赶在冬天来临前,回到河谷低地或盆地周围温暖的冬牧场。生活在新疆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下
13、图为新疆某山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1)简析图示地区草原牧场分布在林带以上和以下的主要原因。(2)解析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随季节转场的自然原因。(3)阐释新疆牧民的迁徙游牧方式带来的经济与生态效益。【答案】(1)含有水汽的气流遇山脉阻挡被迫抬升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先是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后是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降水最多,形成森林带,1000米以下因降水较少形成草原牧场;2000米以上因降水减少,气温较低,也形成了草原牧场。(2)两片草场海拔高度不同,夏季林带以上海拔较高的牧场气候凉爽,水草丰美,是牲畜抓膘增壮、增长的良好场地;冬季山下海拔低的
14、河谷低地和盆地,没有厚雪覆盖,便于牲畜觅食牧草,且气候不太寒冷,牲畜可安全过冬。因而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随季节转场放牧。(3)不同季节在不同海拔的草场放牧,既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获得丰美水草,促进牲畜增壮增肥;也利于不同海拔的草场休生养息和自然恢复,保护草场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解析】(1)运用降水和气温组合的垂直分异规律解析草原场分布在林带上下的主要原因。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便在山上的草原牧场和山下的草原牧场之间进行转场。在山地的迎风坡,含有水汽的气流遇山脉阻挡,被迫抬升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先是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山腰处形成最多的降水量,在山腰处形成森林带;后是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降水最多,形成森林带;1000米以下因降水较少、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形成冬季的草原牧场;2000米以上因降水减少,气温较低,又形成了夏季草原牧场。(2)从气候和水草丰美两个方面解析生活在阿尔奈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随季节转场的自然原因。水草丰美和气候适宜是满足牧民放牧的两个基本条件。夏季山腰的森林带积雪融化,降水较多,水草丰美,草类茂盛,气候凉爽,是牲畜抓膘增壮的良好场地;冬季森林带以上的夏季牧场大雪封山,气候严寒,而山下的河谷低地和盆地,没有厚雪覆盖,便于牲畜觅食牧草,且气候不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网络基础考查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知识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商业领域数字化办公的必由之路
- VB考试新手指导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与敦煌风格的完美结合示例
- 办公智能化数字孪生的实践与思考
- 企业内部数字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评估
- 企业培训中的数字化教学策略分析
- 大数据背景下健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 纵隔脓肿护理常规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基础写作-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国开(SC)-参考资料
- 中建路基边坡防护及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 《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分享课课件
- DB11-T 584-2022 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经济学(本)》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6)试题及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平台在线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
-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英语试题及答案
- 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办法
- 升职晋级与薪资调整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