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_第1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_第2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_第3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_第4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设向 反问反复 起兴 对比 衬托 双关 讳饰 互文 用典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层级要求D ED表达应用E鉴赏评价题型:仿用、扩写、续写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题型: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辨析与鉴赏 1. 比喻修辞格介绍 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示举例。例如: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

2、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1. 比喻修辞格介绍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1. 比喻修辞格介绍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明喻暗喻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借喻夕阳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 博喻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

3、骆驼。1. 比喻修辞格介绍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 比喻必须鲜明地表达出思想感情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事物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运用比喻应注意的几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 我常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墨色眼镜观察世界。 B. 各种想法在脑子里像火花似地一个个爆发,然后又熄灭了。 C. 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 D. 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要像小时候那样,一味贪玩,好动。 修辞训练比喻2. 比拟修辞格介绍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1. 拟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万

4、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2. 拟物:把人拟作物把物拟作物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夏宇甜蜜的复仇 2. 比拟修辞格介绍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 比喻重在“喻”喻体一定出现比拟重在“拟”拟体一定不出现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 比拟 汹涌的海水响雷般的咆哮着、怒吼着,扑向每一块礁石,然后化为无数的碎琼散玉。比拟与比喻的兼格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此比喻就医务人员来说,并且其对象是病人,在特定的场合中是合适的。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

5、确的一项是 (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 修辞训练比拟 A.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小雪和妹妹长久地站立在海边,写成“焊”在礁石上,确是拟物写法( “焊” 什么,拟体不出现)。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 修辞训练比拟 C. 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

6、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 修辞训练比拟 后一个“巴金”是指生活中的巴金,前一个才是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 D. 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修辞训练比拟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1993年高考题) “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C.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7、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3. 借代修辞格介绍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借代的类型:特征代本体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具体代抽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专名代泛称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形象代本体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结果代原因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质料代本体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3. 借代修辞格介绍 在古代诗文里,借代辞格也是用得比较广泛的一

8、种修辞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相同点 3. 借代修辞格介绍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世界有一半像银子一样白,另一半像墨汁一样黑。 “给,袁大头!” “给,像袁大头一样的光洋!”世界一半银子一半墨汁,黑白分明。 A项是借代,“纨绔

9、”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中的借喻。 修辞训练借代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修辞训练借代设问借代拟人借代指出下面这首宋词所用的修辞方法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 修辞格训练夸张B项的“子曰诗云”是借代旧教育的读物。 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 A. 下了一天雪

10、,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 B. 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C. 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 D. 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7. 设问修辞格介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11、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 神佛都是假的,谁能相信它! 5. 对偶(对仗)修辞格介绍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组词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以表达相关或相反内容的修辞方法。 对偶的类型从形式上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严对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 第二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 第三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 第四个特点,是平仄要相反。 5. 对偶(对仗)修辞格介绍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组词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以其,以表达相

12、关或相反内容的修辞方法。 对偶的类型从形式上分 :宽对 :严对 :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灭亡,便在沉默中爆发。 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 家庭小集体,集体大家庭,尝遍生活酸甜苦辣。 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值得珍贵的昨天? 记忆是心的网络,连接着多少令人回忆的往事? 5. 对偶(对仗)修辞格介绍对偶的类型从内容上分 :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甩开膀子干活,夹紧尾巴做人。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

13、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格训练对偶(对仗) 斩断千里长江,锁住无数山峰 把下列句子画线部分改写成一个对偶结构,作“画卷”的修饰语。(2分)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无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5. 对偶(对仗)修辞格介绍上联:结庐人境; 对联举例下联:伐檀河干。 黄遵宪题人境庐大门 上联:浮舟沧海, 下联:立马昆仑。周恩来书赠同学王朴山 上联: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 下联:帅云

14、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郭沫若集离骚句题汨罗屈子祠 上联:刘伶问道谁家好 下联:李白回言此处佳 酒家楹联上联:理人间千丝万缕 下联:做天下头等大事 理发店楹联修辞格训练对偶(对仗)有父母殷望情比鸿山,有山可倚,吾辈何艰不克; 全市高三统考即将来临,班委们要组织一次师生、家长参加的座谈会,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父母的殷切期望,互相激励,以高昂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心投入到紧张的温书迎考中去。 为营造气氛,班委们别开生面地提出在教室门前贴一副对联,其内容要与座谈会相一致,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你。请你完成这个任务。得师友激励志能镇海,临海泛舟,定当一往无前。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

15、电过隙珠翻荷。(宋苏轼百步洪)6. 排比修辞格介绍 排比是用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语句表达相关内容的修辞方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的作用 1.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童年时,在父母爱的港湾里游玩,迈进书堂时,我又被一篇篇文章吸引,从中读出了清照的凄婉,弃疾的豪放,李白的狂,陆游的悲,鲁迅的犀利,老舍的深邃但我仍在吟诵,仍在思索,像在午夜微醒时聆听窗外随风而来的铃声,又像在月牙高升时观赏闲适万种的睡莲。这

16、读书中的快乐又岂是这只言片语所能描绘渐渐地我已长大,幸福快乐更如云集般而来。运动场上扯破嗓子般地呐喊,生日聚会上尽致尽兴地狂舞,田间夏令营的篝火下说不完的快乐! 下面句子是对黄河壶口瀑布的描写,适当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把它改写成排比句。 正当平缓似锦缎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之宽的峡谷。发出了震川虎啸般的声响,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黄色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激起的水珠如钢花四溅,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修辞格训练排比 发出的声响如震川的虎啸,奔涌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如四溅的钢花 高考优秀作文: 冷香飞上语文 修

17、辞格训练排比报告会上的这位学者提出的问题及众人的回答,让我感受颇多,不禁想起王蒙曾提出的“语文是什么”的问题。有人说是整天的题海战术,有人说是老土的“八股文” 语文难道就仅仅是成天做题,一个学期捏着鼻子写几篇作文?不,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应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寻找。 高考优秀作文: 冷香飞上语文 修辞格训练排比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那秦皇岛外滔天白浪

18、里的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那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高考优秀作文: 冷香飞上语文 修辞格训练排比潜过了落满雪梨花的大自然,让我们乘着“刚朵拉”到生活中去寻找它的答案。 语文给予我们聆听音乐美

19、的耳朵,欣赏绘画美的头脑与眼睛。当你听到一首美妙的歌时,你觉得这词真好,你想记住它,别忘了,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画时,即刻被其中的景象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地想尽华美词藻来形容它,别忘了,这也是语文;当你参加班干部竞选演讲,组织广播稿件,主持会议,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高考优秀作文: 冷香飞上语文 修辞格训练排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岗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

2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岗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附: 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修辞 ( 补 充 ) 起兴 对比 衬托 双关 委婉 讳饰 互文 用典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21、1.谐音双关 双关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司马迁鸿门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前两句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铁马冰河”写梦境,表现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2.语意双关 4. 双关 互文 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

22、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主人下马客在船。 用典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自比,以示幽闲与澹泊名利。 接舆者,春秋楚人 ,字接舆。昭王时政治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称为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而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五柳者,晋陶潜也,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有五柳树,故自

23、号五柳先生。 8. 用典 旦唱: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王实甫牡丹亭 长亭送别 “红泪”,古代传说,曾经有一个少女被选入皇宫,在同她的父母分别时,哭得很伤心,用玉壶接下她的眼泪,玉壶都染成红色的了。后来把女子非常悲伤时流的眼泪叫“红泪”。 “司马青衫”,是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最后两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是白居易当时担任的官名,指的是白居易。 “未饮心先醉”,是化用宋代词人柳永诉衷情近词中的一句,原文是“未饮心如醉”。王实甫把它改成“未饮心先醉”,语意就更加沉重。 8. 用典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 8. 用典 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B.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