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长宁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1页
2022年上海长宁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2页
2022年上海长宁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PAGE 112019一、积累应用 10(5)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辛弃登建康赏心亭)杜甫月夜中“ ”两句描绘出作者想象中妻子独自望月怀人时的状态。(5)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B.王老师在和同事意见相左时,总能小心地避开争议,团结同事,可谓“君子和而不同 C.陈教授做研究有时会参阅一些跨界的学术资料,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D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在技术伦理观层面“以道御术”的观念始终统辖着技术活动的职业伦理意识、生态伦理识和社会伦理意识,。中国古代诗意技术得以畅通无阻地顺利前行并在更高

2、的层面上追求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在伦理道德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之下始终没有偏离“善”的轨迹A.B.C.D.二、阅读 70(一)3-7(16)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李义天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社会预期。就是人类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来的生活状态。几乎所有的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提问的时候,内心其实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 为两个问题其实“ 善的生物。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 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中。我们赖以存在的道德世界,以及我们具体实施的道德活动

3、,实质上,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 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相应的标志,也正是因为它构成了对人性本质的展示和呈现。为了表明“讲道德”是人更愿意(或至少是经过教育和劝说之后更愿意选择的生活 方式,伦理学家给出了许多论证方案。其中一种典型方案是,将“讲道德”与个体的完善、 就、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而证明“讲道德”的必要性。这就是所谓的“崇高性论证 慧,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会强调“仁义礼智”或“心之四端 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论证方案可用于说明“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德,个体将无法继续生存,集体将分崩离析,整个人类生活将退回到“丛林状态 定规则的集体和社会,从而确

4、保每位成员的安全与发展。 强调各种社会契约的设计及其合理性,而那些受进化论影响的学者则试图证明,我们这种 “讲道德”的人类的存活与繁荣,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在生存竞争中胜过了那些“不讲道德” 的物种或人种罢了。问题,激发人们的思考,从而展现道德哲学的魅力。(有刪改)第段中“一体两面”在文中具体是指(2)4.第段是如何证明“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4)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如果我们讲道德,那么我们能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B.“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是所有伦理学家都曾回答过的。C.相关论证方案并非只有“崇高性论证”和“脆弱性论证D.诠释道德,受进化论影响的

5、学者比功利主义者更加客观。下列符合本文关于“崇高性论证”阐述的一项是(。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8-11(15)人生树下 王开岭“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小雅小弁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伴着年轮涟漪和虬枝皴肤,它春 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

6、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勾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 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无荫不成声,无林不成族。就像民谣中所唱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第一眼瞅见的也是它。游同里古镇,听到一个说法:江南的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

7、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那棵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鬟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轮的辨识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林子可真密啊!那些人、房子、生活,全是躲在翠绿里的。撞见人,感觉他不是走出来,而是像泥鳅一样,突然从绿潭里钻出来。岜沙,即苗语“草木茂盛最触动我的,是岜沙人的

8、葬礼。一个婴儿降生时,村民会替他载一棵树苗,祈祝他像 不设坟头,不立墓碑。最后,在平填好的新土上,埋下一棵小树苗,预示生命再次启程,也象征灵魂的回家之桥。这一切,要赶在太阳落山前完成。这是我听过的关于人和树最好的故事。那天,夕阳西下,听着山风和鸟鸣,我坐在岜沙的石头上,心想在这个世界上, 己的根和床。(有删改)分析第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 分)第两段划线部分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 分)本文把写岜沙苗寨见闻的内容放到文末,而没有放于第段,请赏析这样构思的好处。(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4 分)(三)12-14(8)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唐)高适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

9、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注践更:此处指服役的士卒。太白:星座名,古时认为是将星。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的一项是(2分)A.本诗的押韵符合律诗的要求。B.本诗是送别诗,也是边塞诗。C.“何如州县劳”在本诗中没有直接回答。D.“军容随赤羽”句写军队如飞鸟般疾行。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清新流畅B.慷慨激越C.委婉含蓄D.雄浑悲壮本诗与一般的伤感失落的送别之作颇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 分)(四)15-20(18)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更始立,为安乐令。会王郎起,北州扰惑。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乃说太

10、守彭宠,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汉乃辞出,止外亭,念所以谲众,未知所出。望见道中有一人似儒生者,汉使人召之,为具食,问以所闻刘公事,大喜。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 将帅。及光武于广阿,拜汉为偏将军。十二年春,汉攻广都,拔之。帝戒汉曰屯于江南,相去二十余里。帝闻大惊,让汉曰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 遂大破之。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尝叹曰师,朝受诏,初无办严之日。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宠不能()(2)为食()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县为亭

11、长()A.官名B.侍奉C.供职D.处事汉性()A.强大有力B.坚忍有毅力C.勉力、努力D.倔强、强硬17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B.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C.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 D.谢丰袁吉并出攻汉尚/不得相救汉/兵败/走入壁18.把第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析第段画线部分的作用(4 分)第段“诈书谲众”和第段“潜师就尚”除了反映出吴汉善用谋略,还分别反映了吴汉和的特点(2分)(五)21-25(13)裕轩记 刘基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而元实复请记

12、焉。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仭,庭不容栱杷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籓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人以物我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 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锺五鼎不为属厌; 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稀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游,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

13、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矣B.尔C.耶D.焉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裕轩”的空间并不宽广,马要越过篱笆才可进出。B.王渊实以“裕”名轩是因为他“不知物之裕不裕。 C.旁人的“裕”只与物的宽裕相关,与内心感受无关。D王元实室不盈丈也觉得“裕,并非“裕”的标准低下列各项所含对

14、“物”的态度与文中王元实一致的一项是(3分 A.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士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D.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2分故轩之不裕而得裕名焉,以王子为之主也。A.第段末尾B.第段末尾C.第段末尾D.第段末尾第段写了“人以物我裕也”的种种表现,其中对“物”的相关描述与第段“盖人之裕在物”的“物”概念是否一致?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4)三、写作(70)现在还在中小学念书的孩子,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约有六成还未被发明。现在成人们帮孩子准备的工作能力,其对应的工作在这些孩子25 岁时可能已经消失。

15、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1)()不少于800字。2019 年上海长宁区高三一模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应用 10 分1)吾尝跂而望矣()玉簪螺髻水龙吟()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2.(1)B(2 分)(2)D(3 分)二、阅读70 分(一) 16 分答案示例是同一个内容,即人讲道德的原因。2 分答案示例:以人类并非天生完美,会受利益、人情等影响的一般事实证明了人类不是“天 生地”或“必然地”讲道德的。据此推论,人类如果讲道德,那一定是经过权衡、反思之后选择的结果。从而证明,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4 分5.C(3 分)6.A(3 分,如果选B 得 1 分) 可

16、不可以不讲道德”推论出人类延续多年的“讲道德”是人反思和选择的结果,而非“天生(二)15 分答案示例:指出树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对树与人亲密关系的叙写,并照应了文题。3答案示例:第段画线部分叠词及比喻的运用生动细腻地表现出女儿对树的微妙感情;整 想象、回味,又较好表达了作者听到这个习俗的欣喜之情。而第段画线部分通过排比,语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今我们与树关系疏远的悲痛 4 分 身陪伴。而对于岜沙人来说,树和人的整个生命是密不可分的。它不仅伴随人降生,还伴随人离世,乃至伴随生命再次启程。把岜沙见闻放于文末,不仅清晰地体现出了文意的推进, 然地引出结尾的深思与呼告

17、。所以,这样的构思是合理而巧妙的。4 分答案示例 1:作者表达了对当今人与树、人与自然失去了传统的亲密关系的忧思,他认为 关系,寻找建立关系的纽带,从而加深我们对传统、对生命的认识、体悟。答案示例 2:作者表达了对当今人与树、人与自然失去了传统的亲密关系的忧思,他认为人 态度总体而言有正面的意义。但是,时代在变,人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也在变,不能因为我们现在的居住格局发生变化就武断地认为我们遗失了传统、失去了和大自然的亲密关系。我们当然要重视传统,亲近自然,但我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1 分 评析过程 3 分)(三)8 分12.D(2 分)13.B(2 分)14.(4 分)答

18、案示例:首联点出送别,一“登”一“指”颇有昂扬气概,并无远别的悲伤;颔联问别,不用寻常慰别之语,而以“关山事”与“州县劳”对比发问,表现诗人对友人送 颇不相同。(四)18 分15()夺裁定,决定取舍(2 分)具:备办16.(1)C(2)B(2 分)17.C(2 分)18.(6 分)答案示例:就伪造了光武的文书,传发文书晓谕渔阳郡,派儒生带着去见彭宠,让他把所听到的详细地描述出来劝说彭宠,吴汉又随后进入。19.(4 分)答案示例:这句话写光武帝感慨吴汉很能激发人的斗志,说其威重可以匹敌一个 (如果从结构作用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1)20.(2 分)答案示例:权变有术(处事灵活、善于变通) 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评分说明:每空一分。次序不能颠倒。(五)13 分21.A(1 分)22.选 D 得 3 分,选C 得 1 分。23.B(3 分)24.D(2 分)25.(4 分)答案示例而第段“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等句表明“物”的概念还包含了名利念前后并不一致。答案示例()的物质,又包含虚指的名利(如“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等句,所以“物”的前后概念是一致的。三 写作 70 分26 参照 2016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 分)基准分 67 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二类卷(5262)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