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法规的运用1课件_第1页
建筑法规的运用1课件_第2页
建筑法规的运用1课件_第3页
建筑法规的运用1课件_第4页
建筑法规的运用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规范标准的理解运用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作者:孙畏前言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建设,基础建设需要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行为来表现,对其行为的约束,必须制度相应的规范。如何正确、灵活及合理的理解和运用,则成为从事建设行业的从业者的一大难题。本文将从规范标准的分类、规范标准的理解、规范标准与施工方案的联系及规范标准在现场实际运用等方面来为初学提供一些借鉴。 国家标准1 行业标准2 地方标准3 企业标准4(一)、建筑规范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按照标准的级别不同,可以分为:它是在全国某一行业内实施的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一行业范围内统一的通用技术要求和对某一事物的专用技术要求,通常制定行业

2、标准。它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标准。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通用技术要求,以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它技术要求,通常制定国家标准。 它是在某一地区范围内实施的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某一地区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通常制定地方标准。 它是在某一企业、事业单位范围内实施的标准。对于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可制定严于这些标准的标准。 规范标准的分类 第一章(二)从土建施工者角度可以划分为:地下基础、围护、防水 1钢筋、模板、混凝土、砌体 2机械设备安全 3装修装饰4钢结构5通用建筑设计规范6质量验收标准7其他8 1 地下基础、围护 、防水(3)DG/TJ08-202

3、-2007 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 (4)DG/TJ08-2001-2006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 (5)JGJ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6)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7)JGJ123-2000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8)JGJ/T93-95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9)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10)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1)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2)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注:详见第二章节 2 钢筋、模板、混凝土、砌体 (14)JGJ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

4、16)GB50214-2001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17)JGJ74-2003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18)DG/TJ08-160-2004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19)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20)JGJ/T27-200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21)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22)YB9250-93带助钢筋挤压连接技术机验收规程 (15)JGJ/T17-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13)JGJ169-2009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3 机械设备安全 (1)JGJ33-200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2)JG

5、J3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3)JGJ147-2004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4)JGJ1602008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5)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详细分析)(6)JGJ/T77-200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7)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8)JGJ128-200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9)DGJ08-905-99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10)DG/TJ08-2002-2006悬挑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11)GB50278-9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J

6、GJ88-92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 5 钢结构(1)CECS24:90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2)DG/TJ08-010-2001轻型钢结构制作及安装验收规程 (3)GB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4)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5)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6)YB9254-95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 (7)YB9257-95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 (8)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6 通用建筑设计规范(2)GB/T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1)GB50009-2001建筑结

7、构荷载规范 (9)GB/T50103-2001总图制图标准 (6)DGJ08-9-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5)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4)GB/T50105-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7)DGJ08-20-2001住宅设计标准 (8)GB/T50001-2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11)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0)GB/T50100-2001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12)DB/TJ08-201-98信报箱设置技术规范 6 通用建筑设计规范(15)DG/TJ08-004-2000墙粱结构设计规程 (14)GB50368

8、-2005住宅建筑规范详解 (13)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 (16)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 (17)DGJ08-20-2007住宅设计标准 7 质量验收标准(18)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19)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2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1)GB5024-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3)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2)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4)DG/TJ08-601-2001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25)DG/TJ08-6

9、04-2002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标准 (26)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7)DGJ08-113-2005住宅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8) 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6)GB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7)GB50206-200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5)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8 其他(1)DBJ/CT020-2003 ZL天然粉刷石膏工程技术规程 (2)DBJ/CT006-99 AC轻集料混凝土多孔墙板应用技术规程 (3)DBJ/CT512

10、-2003低温热水塑料管地板辐射采暖工程技术规程 (4)DBJ/CT009-2001混凝土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 (5)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6)GB50345-200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7)GB/T50114-2001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8)GB/T50311-2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9)GB/T50326-200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13)JGJ98-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10)GB/T50358-200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12)GB/T50315-2000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11)JGJ102-2003建筑玻

11、璃应用技术规程 (14)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规范标准的理解 第二章二、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以钢筋、模板及混凝土施工上,因此需加强对JGJ/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等规范的解读和理解: 1、 对于泵送混凝土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和几何尺寸、混凝土供应和泵送设备能力、劳动力和管理能力等条件预先做好准备:(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36r/min的慢速转动。运输延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的1/2。(2)混凝土输送管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

12、管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且不宜小于15m。(3)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宜为300500mm,当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500mm时,可按1:61: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 规范标准的理解 第二章2.模板工程是整个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重中之中,模板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成形及表观质量及后续装修的施工。模板安装必须满足规范要求:(1)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2)支撑梁、板的支架在立柱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

13、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3)斜支撑与侧模的夹角不应小于45,以4560为宜。(4)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棒移动间距宜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宜为1530s,且隔2030min后,进行第二次复振。 规范标准的理解 第二章3.钢筋工程是主体结构的骨架工程,而钢筋工程中钢筋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绑扎连接、焊接连接以及机械连接。以机械连接为例:(1)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的区段长度应按35d计算。(2)钢筋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且不

14、得小于15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得小于25mm.(3)接头宜设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且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4)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 规范标准的理解 第二章三、在装饰装修阶段,所涉及的工序较多,因此所遇到到的问题会比较多,因此需加强对GB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的理解和解读:1.抹灰工程(1)室内墙面、柱面和门洞口阳角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要求时应采用1:2水泥砂浆做暗护角,其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应小于50mm。(2)抹灰用石灰膏的熟化期不

15、得小于15d.罩面用磨细石灰粉的熟化期不应少于3d.抹灰用砂子宜选用中砂,砂子使用前过筛,不得含有杂物。(3)大面积抹灰前应设置标筋。抹灰应分层进行,每遍厚度宜为57mm。抹石灰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每遍厚度宜为79mm。当抹灰总厚度超出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规范标准的理解 第二章2、地面铺装工程(1)地面石材面砖铺贴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结合层砂浆厚度,拉十字线控制其厚度和石材、地砖表面平整度。(2)结合层砂浆宜采用体积为1:3的干硬性水泥砂浆,厚度宜高出实铺厚度23mm。铺贴前应在水泥砂浆上刷一道水灰比1:2的素水泥浆或干铺12mm后洒水。(3)竹、实木地板的基层平整度误差不得大于5mm

16、,铺装前应对基层进行防潮处理,防潮层宜涂刷防水涂料或铺设塑料薄膜。(4)毛地板及地板与墙之间应留有810mm的缝隙。 规范标准的理解 第二章四、一个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完善的安全体系息息相关,安全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前提保证,可想而知安全在整个工程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安全主要注意的: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安全用电、临边围护等。其中尤以高空坠落为多发事故,故应加强对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解读和理解。(1)临边防护栏杆搭设时,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网。(2)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或固定栅门;电

17、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10m设一道安全网。边长在1.5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3)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 YB9250-93带助钢筋挤压连接技术机验收规程JGJ/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114-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钢筋施工方案 2、以钢筋施工方案为例 JGJ95-2003 冷扎带助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第二版) 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LXQB-02-200

18、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检验评定标准 JGJ130-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模板施工方案 3、以模板施工方案为例 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DG/TJ08-016-2004 J10374-2004 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 安全技术规程强条理解之二立柱底部加垫和顶部的可调托? 对碗扣架和盘扣架,其支架立杆底部一般设置可调底座,底部有钢板。强条理解之三扫地杆设置和顶部拉杆设置?规范规定: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碗扣架不能做到离地200mm设置扫地杆规范规定: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19、。 扣件钢管架能做到立杆顶端设置水平拉杆。强条理解之四排架高度超过8m顶部增设拉杆?规范规定: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820m加大于20m另加排架高度规范规定: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500强条理解之五剪刀撑的设置?规范规定: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当采用扣件式钢管作立柱支

20、撑时,其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 钢管支架立柱间距、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1.9条的规定。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3. 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强条理解之一立柱底部设底

21、座及垫板?强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扣件钢管排架立柱底部放置木脚手板或槽钢,主要应用在特殊要求的工程中,图为转换大梁和转换厚板的支模状况。 当支模架立柱下基础松软时,应加具有一定厚度的木脚手板当模板支架立柱底部为混凝土楼板时,可以不加垫板三只旋转扣件 南京高架桥施工,下部为碗扣架,上部为扣件钢管架,采用搭接方式。规范试验说明,对接方式比搭接的承载力高2.14倍。900600300600900强条规定: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强条规定: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 满堂模

22、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的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见图6.2.41)。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见图6.2.42)。当建筑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见图6.2.43)。 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

23、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连续剪刀撑的设置JGJ/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GB 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混凝土施工方案 4、以混凝土施工方案为例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GJ130-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JGJ33-200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130-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

24、全技术规范脚手架施工方案5、以脚手架施工方案为例DG/TJ08-2002-2006 J10885-2006 悬挑脚手架技术规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规范标准在现场实际运用 第四章一、作为一名建筑从业者,不仅要对各项规范的文字表述了然于心,同时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如何更好的发挥相关的规范标准的指导作用才是我们学习各种标准、规范的目的。 下面以高支模所应用的相关规范中内容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左图为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大演播厅模板支架整体倒塌事故2000年10月25日上午9:30发生事故,死6人,重伤11人,轻伤24人双向井式屋盖平面尺寸:24m26.8m,大梁500 16001850mm 钢管扣件排架支模,梁底支模高度约为36m(地下室两层)。南京电视台演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