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章 聚落与都市化聚落起源与发展都市化及其动力机制都市与都市地域结构第1页第1页聚落聚落,即居民点,人类定居场合和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史纪.五帝本纪注有“聚谓村落也”;辞源则谓“聚村落也,为人所聚居”后词义扩大,包括村落和都市;第2页第2页 我们采用定义 又称居民点,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相关其它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第3页第3页(1)概念研究聚落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学科,是人文地理学一个分支学科;(2)研究内容不同地域聚落起源和发展;聚落所在地地理条件;聚落分布;聚落形态;聚落内部结构;聚落分类聚落地理第4页第4页(3)
2、聚落地理研究意义 聚落形成、分布、内部结构和体系等规律,对都市规划和都市建设有理论指导作用,对协调经济活动和人类活动关系有直接作用。第5页第5页第1节 聚落起源与发展一、都市与乡村二、起源与发展三、城乡原则第6页第6页一、都市与乡村(一) 城 市 1、定 义 都市是含有一定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集中地(地理学家)。 第7页第7页 2、分 类(1)都市地理环境(2)都市形态平原都市、山地都市、高原都市、海滨都市、湖滨都市、沿河都市、森林都市、沙漠都市和矿山都市团状都市带状都市组群式都市星状都市一城多镇第8页第8页(3)都市职能奥隆索都市职能分类我国都市职能分类(工业都
3、市、交通都市、省和地域中心都市、县城和特殊职能都市)第9页第9页举例行政(政治)、文化职能北京综合性职能各省会、地级都市、工业都市冶金工业马鞍山、攀枝花石油工业大庆煤炭工业大同、六盘水机械制造洛阳、齐齐哈尔汽车工业十堰市、长春交通都市河港、海港、铁路枢纽都市旅游都市桂林、井冈山、黄山第10页第10页(二)集 镇集镇是介于乡村与都市之间过渡性聚落。1、含有工业生产活动乡村2、集市 在农村聚落研究中,集市含有非常重要位置。第11页第11页3、乡村(1) 普通类型乡村 按形态对乡村聚落进行分类,可分为密集型、分散型和半汇集型农村聚落。(2) 活动型村落(3) 特殊类型 美国单户型、集体农场型和经营性
4、农场。第12页第12页二、起源与发展(一)都市起源(二)都市发展(1)防御说(2)集市说(3)社会分工说第一次(农业Vs.畜牧业),出现了村落;第二次(农业Vs.手工业),出现了都市;第三次(手工业Vs.商业),商人出现第13页第13页西方都市发展中国都市发展村落发展 西方都市发展始于希腊。 罗马时代,都市取得更大发展。 在罗马时代,都市发展方面主要进展是通过罗马控制区扩大,把都市带到欧洲广大地域。 原始居住地 古代村落 都市兴起后农村聚落发展 当代村落发展都市公共活动设施发达都市发展与军事功效关系密切(营塞城)首都规划建设表达君主权威第14页第14页 中国都市发展 1. 古代都市发展 军事功
5、效(筑城防御) 商业功效(物产+区位+交通优势 专业化都市) 半殖民地功效(A、三沿都市 B、铁路沿线都市;C、工矿都市) 社会主义功效(都市化进程曲折;都市布局;都市功效分区等) 第15页第15页2. 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市发展第一阶段是早期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是1961年至1977年。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8年。第16页第16页“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稳步迈进都市发展方针演变50年代未、60年代:控制大都市规模,发展小城乡 1980年改革开放后:严格控制大都市规模,合剪发展中档都市,积极建设小城乡 十六大:要逐步提升城乡化水平,坚持大中小都市和小城乡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乡化道路。 第
6、17页第17页我国都市规模发展战略讨论 讨论焦点:大都市规模要不要控制? 发展小都市(镇)是不是中国都市化唯一道路?小都市重点论城乡一体化论大都市重点论中档都市重点论大、中、小合理结构论第18页第18页村落发展1)原始居住地穴居、巢居等2)古代村落(1)欧洲村落(农牧结合,以村落为中心)(2)游牧聚落(季节性游牧蒙古包,帐 篷式住宅)(3)季节聚落(山地游牧)(4)烧田聚落(热带雨林、草原、季风区移 动性聚落)第19页第19页3)都市兴起后农村聚落发展(1)村落以农牧渔业为主,出现专门化村落(种植园等)(2)村落布局差别4)当代村落发展(日本、美国、中国) A、中国村落 B、西欧村落 C、移民
7、村落第20页第20页 三、 城乡原则(一)世界各国关于城乡原则要求 (二)我国城乡建制设置 A、人口数量 B、行政中心 C、城乡特性 D、两指标第21页第21页世界各国关于城乡原则要求 因为各国生产力水平、人口数量和密度不同,划分标准也很不一致。 1. 按居民点达到一定人口数作为城镇标准; 2. 要求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 3. 要求首都或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 4. 按居民点人口数量以及非农业人口百分比要求城镇标准; 5. 按居民点人口数量及职业组成要求城镇标准;第22页第22页我国城乡建制设置1.都市 2.镇第23页第23页我国设置镇原则正式颁布1984年乡人口0人,非农业人口人;乡
8、人口0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10%;政治、经济地位主要少数民族地域、边远山区和工矿区、旅游区、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不足也可设镇;第24页第24页第2节 都市化及其动力机制一、都市化基本概念二、都市化进程三、都市化机制四、当代都市化特性第25页第25页一、都市化基本概念(一)定 义 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都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过程,是社会发展必定结果。第26页第26页第27页第27页(二)内 涵 1、都市化是都市对乡村施加影响过程; 2、都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都市文化过程; 3、都市化是人口集中过程,包括集中点增长 和增大; 4、都市化是都市人口百分比占全社会人
9、口百分比提 高过程。第28页第28页(三)标 志都市人口规模扩大,都市人口比重增长;都市数目增长;都市综合经济实力加强;都市功效增长;都市体系趋于完善;第29页第29页二、都市化进程(一)内部市区都市化(二)外围市区都市化(三)郊区都市化(四)逆都市化城心地域都市化中间市区都市化第30页第30页 以向心型都市化为主内部市区:都市商业服务业集中,交通线路汇集,位置大体适中都市中心区,即建成区。特性:高密度高密度发展长处:节约用地,缩短上班距离,节约能源,预防都市蔓延,保护自然环境。高密度发展不足:拥挤(?),社会病态(?) 香港高密度发展经验:建筑物外围环境:良好规划与设计,从有限空间创造更多空
10、间,建筑科技,交通管理,大型物业发展,公众教育。 (一)内部市区都市化第31页第31页广州市第32页第32页上海南京路稠密而庞大人群第33页第33页外围市区:内部市区外缘,与郊区接壤环状地带,即城乡结合部。 都市化特性:内部市区都市设施和职能部门外移 1)对外交通设施伸展 2)工业扩展 3)住宅扩展2 外围市区都市化第34页第34页(三)郊区都市化 发生在工业化后期向服务经济结构转型中。1、产生原因 (1)都市关键区过于密集生产要素、人口和建筑所带来“都市病”。 (2)产业部门土地竞租机制不断完善。第三产业土地利用效益和竞租能力明显高于其它产业,其它产业只能向外围转移。 (3)都市对外交通网络
11、形成和交通工具完善。第35页第35页2、结果(1)都市关键区人口向郊区转移;(2)郊区成为都市关键区工业扩散抱负区位;(3)竞争能力差商业也被迫迁往郊区;(4)促使都市关键区与外围地域共同构成都市化地域。3、特点 (1)土地利用集约化; (2)产业结构高级化; (3)都市网络化。第36页第36页4、评价 郊区都市化并不意味着大都市衰退,大都市规模仍在扩大,都市功效得到进一步加强,只是都市扩展方式转为低密度蔓延。第37页第37页2、原因(1)人们追求田园式居住环境;(2)交通和通讯技术发展使得工业选址限制减少;(3)工业公司追求良好生态环境和低廉土地。1、定义 逆都市化是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都市向
12、中小城乡转移,都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向农村地域推动,并以中小城乡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都市关键区失去繁荣景象,出现都市衰退现象。(四)逆都市化阶段第38页第38页三、都市化机制(一)农业生产力发展是都市化原生动力。1、农业生产力水平及剩余粮食生产能力是都市形成生 存第一前提;2、农业剩余劳动力是都市形成第二前提。(二)工业化是都市化直接动力。 工业化是工业生产在都市地域形成集聚过程。 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规模第39页第39页(三)第三产业是都市化后续动力。(四)经济发展是当代都市化内生决定性力量。(五)人口和都市政策能够加速或者延缓都市化进程超出第二产业规模,工业化
13、对加速都市化历史进程作用相对削弱,第三产业作用日益增强。但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还较落后,工业化仍是都市形成、发展关键动力。第40页第40页图1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都市化相关关系图第41页第41页图2 中国工业化与都市化相关关系分析第42页第42页城乡人口迁移与都市化农村推力都市拉力农村资源减少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农业生产成本增长就业机会剩余劳动力增长,就业机会减少服务水平生活贫困,收入增长缓慢受教育机会社会保障缺乏社会保障制度第43页第43页都市化类型1、向心型和离心型都市化2、景观型与职能型都市化3、消极型和积极型都市化4、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第44页第44页1、向心型都市化是各种商业服
14、务设施,各种政府机构、公司和公司总部不断向都市关键区汇集,带来人口和产业向心汇集都市发展格局。2、离心型都市化分外延型和飞地型都市化:(1)外延型都市化是都市建筑区渐次连续向外推动和延伸,都市地域不断向外扩展。(2)飞地型都市化是在都市扩展过程中出现了在空间上与中心城区断开,但职能上与中心城区保持密切联系一个方式。如卫星城。向心型和离心型都市化第45页第45页景观型与职能型都市化1、景观型都市化 都市用地逐步覆盖地域空间,直 接衍生创造市区过程,是老式都市化直接表 现形式。2、职能型都市化 都市职能在地域空间发展扩散, 不从外观直接创造市区,而是从职能上间接向城 市过渡。是当代出现一个新都市化
15、表现形式, 因此也称间接都市化。 第46页第46页1、积极型都市化 与经济发展同时都市化称之为积极型都市化 2、消极型都市化 消极型都市化产生是由于农村经济破产和城市经济发展缓慢所造成。 积极型都市化和消极型都市化 第47页第47页自上而下型都市化和自下而上型都市化 1、自上而下型都市化 指国家投资于都市经济部门,伴随经济发展产生劳动力需求而引起都市化,详细地表现为原有都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都市产生两个方面。 2、自下而上型都市化 指农村地域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公司为主体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都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空间转化。 第48页第48页1、同时都市
16、化(Synchro urbanization)。这是指都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都市化模式。这里一致主要指都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2、过度都市化(0ver urbanization)。又称超前都市化,是指都市化水平明显超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市化模式。 工业化与都市化关系划分都市化类型第49页第49页3、滞后都市化(under urbanization)。是指都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市化模式 。4、逆都市化(Counter urbanization)。是指都市市区人口尤其是大都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都市外围卫星城乡布局分散化都市化模式,所谓“逆”并不是指
17、都市人口农村化,更不是指都市文明和生活方式农村化,而是指都市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大都市人口向卫星城迁移倾向。第50页第50页四、当代都市化特性(一)当代世界都市化特性(二)当代中国都市化特性(三)世界都市化发展趋势第51页第51页(一)当代世界都市化特性1、都市化进程加快;2、大都市发展快速,出现规模巨大都市群;3、都市化发展区域差别明显;4、发达国家出现“逆都市化”倾向。第52页第52页都市化预备期都市化发展期都市化快速发展期都市化成熟期都市化发展普通规律拉平“S”型曲线第53页第53页(二)当代中国都市化特性1、有计划逐步发展,都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乡村都市化开始显现;3、都市规模体
18、系动态改变加速,都市群和一批超大都市开始形成;4、都市化省际差别明显。第54页第54页第55页第55页第56页第56页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南京、宁波、绍兴、常州、嘉兴、台州、镇江、湖州、舟山、南通、扬州、泰州 浙江温州,江苏盐城、连云港,安徽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等个都市。 长江三角洲都市群包括都市 第57页第57页(三)世界都市化发展趋势1、发展中国家都市化进程加速;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形成全球都市多极格局;3、大都市连绵区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地域;4、首位都市将主宰世界经济;5、国际性都市内部社会极化现象突出;6、全球开始掀起建设生态都市浪潮;7、世界都市网络体系开始形成。
19、第58页第58页 第3节 都市与都市地域结构一、都市区位与环境关系二、影响都市形成原因 三、都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四、都市体系与都市景观第59页第59页都市区位与环境关系(一) 从防卫出发而选择区位(二) 都市区位与交通关系 1. 在利用河流方面 2. 在利用海洋方面作为防卫有利条件有半岛、岛与内港 3. 制高点和隘口 1. 都市与水运关系 2. 都市与陆运关系 3. 海上交通与都市关系第60页第60页(一)自然原因(二)社会经济原因1、地质环境2、地形3、气候4、水资源5、都市生物环境1、社会发展2、政治原因3、交通4、文化原因第61页第61页都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都市结构形成都
20、市地域结构动力都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第62页第62页都市结构1、都市空间结构2、都市内部地域结构克利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第63页第63页形成地域结构动力1、集聚力2、离散力(1)概念(2)有利和不利影响(1)概念(2)有利和不利影响第64页第64页 (1)同心圆模型:是1929年由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Ernest W. Burgess)提出。 (2)扇形模型:是美国土地经济学家霍伊特(H. Hoyt)于1939年提出。 (3)多核模型:是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C. D. Harris)和乌尔曼(E. L. Ullman)于1945年提出。都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第65页第65页1.中心商务区;2.过渡带;3. 工人家庭带;4.中产阶级住宅带;5.通勤带同心圆模式图第66页第66页1.中心商业区;2.批发和轻工业区;3.低收入居住带;4.中收入居住区;5.高收入居住区扇形模式图成因(1) 高租金住宅区沿以便交通线延伸; (2)高租金住宅区多选在环境条件较好地域,如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英语)
- 企业业务合同标准文本使用
-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谈EPS再生料在医疗包装中的重要性
- 2024年家政保洁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个人投资项目合同范例
- 医疗行业的新机遇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与疾病预测研究报告
- 公司加盟协议合同范例
- 亚马逊仓库转让合同范例
- 医疗设备供应链的效率与质量控制
- 初中化学燃烧及其利用寒假知识点总结模版
- 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不同意见沟通的标准操作规程
- 梅毒诊疗指南(2023年)
- 高中物理3-3热学练习题(含答案)
- 白酒酿造工艺课件
- 关节镜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 DB32-T 3916-2020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高清现行)
- 2022年执业医师证件租赁协议书
- 太上三官宝经(共12页)
- java考试管理系统源代码开题报告外文翻译英文文献计001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政治经济专题复习课件44张】(共44张)
- 《大学英语三》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