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网络产品公司的网络产品_第1页
主要的网络产品公司的网络产品_第2页
主要的网络产品公司的网络产品_第3页
主要的网络产品公司的网络产品_第4页
主要的网络产品公司的网络产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的网络产品公司的网络产品主要的网络产品公司的网络产品48/48主要的网络产品公司的网络产品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课题:主要的网络产品公司的网络产品 目录思科(cisco)1华为2中兴6华三(H3C)13 (1)CISCO的网络产品:路由、交换、网络安全、语音及IP通信、无线网络、数据中心、板卡及模块、光网络、网络管理、Cisco IOS软件 视频、宽带有线和内容传输等。所有路由产品:思科路由器拥有全面的产品组合,采用自适应的灵活技术,能够为您打造一个智能化、响应能力及集成程度更高并且具有恢复能力的网络,让企业拥有一个获得成功的基础。思科路由器使用集成系统的方式,来降低运行成本及复杂程度,并

2、提供卓越的性能和投资保护。路由解决方案:思科路由解决方案采用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通过将安全功能嵌入到网络中并将不同产品的重要服务相互集成,来帮助您提高生产力、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及降低运营成本。交换机是所有网络的核心,提供高速连接能力,并为大量应用程序和通信系统提供支持。为了满足目前和日后的网络需求,思科交换机注重五个特性: 应用智能、统一网络服务、不间断通信、虚拟化和集成安全性。交换解决方案:思科交换机具备先进的功能,采用标准的技术和经济实惠的设计,能够提供高度安全、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将思科交换机用于小型办公室、多站点企业、数据中心,还是服务提供商,都能提供足够的灵活性、性能和安全性,满足飞

3、速变化的网络要求。使用思科网络管理产品可优化复杂的高级网络,提升运营和管理效率, 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和服务供应商都能带来益处。思科会提供各类资源,帮助您掌握所需的网络管理能力,确保贵公司的网络高效运行。网络管理解决方案:思科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功能全面,可监控网络、查明问题症结、排除故障并优化网络系统的运行。这些解决方案将模块组件产品和专业服务集于一体, 从而有助于满足日益复杂且变化多端的环境下的各种需求。所有安全产品:防火墙、入侵防御、Web 和电子邮件安全、远程员工安全以及网络访问控制等领域的业内最佳的创新技术,再加上高级策略管理,共同组成了 Cisco Secure Borderless Ne

4、twork。思科的网络安全功能支持任何类型的环境,包括内部部署、集成式以及“软件即服务”等设计方案。安全解决方案:思科在企业架构安全方面的专业经验可让您功能和安全两者兼顾。我们的安全解决方案可帮助您保护您的员工、信息、应用程序和网络。借助思科的安全解决方案,您可以放心地扩展公司的生产力,而不必担心 IT 安全风险。所有思科网真产品:思科网真产品组合包含系统终端、管理软件、多点交换、协作工具、公司间连接能力和生命周期服务,所有这些都可及其他商业视频和协作技术紧密集成,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最终用户应用。网真解决方案:借助大量应用让沟通及协作更上一层楼,这些应用包括:会议 高清 (HD) 录像私密客户体

5、验数字标牌采用思科 WebEx 解决方案无限畅连的 Web 会议您还可以及几乎所有标清 (SD) 和高清视频会议随时随地进行互操作。(2)华为网络产品:无线接入、云计算、eLTE宽带、eSpace 统一通信无线接入概述: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华为率先提出移动IP化的领先理念,紧紧围绕“融合、宽带、绿色、演进”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帮助您实现移动宽带化、促进网络融合、保障平滑演进、全面降低TCO。华为的SingleRAN彻底改变了GSM、UMTS、LTE“三套设备”、“三张网”叠加部署的落后建网模式,实现各种技术制式间的高效协同,实现了One Netwo

6、rk、One Deployment、One Team。应用场合:MBB时代运营商面临多制式长期并存的局面,2008年华为率先推出SingleRAN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解决多网共建、多网运营所面临的挑战。如今,SingleRAN已经成为业界多模建网标准。解决方案介绍及其优势:SingleRAN解决方案采用统一平台架构和软件可定义的设计模式,提供了动态网络容量灵活调整和扩展的能力,实现了GSM/UMTS/LTE等不同制式网络间协同和集中调度,有效提升网络资源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无处不在的宽带业务体验。作为综合的SingleRAN解决方案,包含如下主要产品及解决方案:Blade Site:延续刀片式R

7、RU(射频单元)产品成功经验,将刀片式架构运用于BBU(基带处理单元)、电源、电池等产品,减小设备的体积并统一形态,实现RRU、BBU、电源、电池等不同模块间的任意拼装组合,让网络部署变得更灵活,维护更方便,帮助运营商实现零占地部署。超宽频AAU:业界最高集成度,支持多频段软件灵活配置,简化站点复杂度。全面支持4*4 MIMO和载波聚合等LTE-Advanced技术,最大可提升网络容量9090%。Easy Macro:保持了宏基站大容量的基本特征,同时产品外型设计上彻底颠覆传统宏基站的设计理念,采用全新的外形设计,真正实现了“零占地”,并自然地及周围环境融为一体。Single BBU:业界首个

8、支持GSM/UMTS/LTE FDD&TDD 4模一体的BBU,业务容量、信令处理能力以及传输吞吐率业界领先。SRC解决方案:基于多模控制器平台包括多模控制器BSC6910和协同处理器ECO6910,实现GSM/UMTS/LTE FDD&TDD/Wi-Fi多模网络的统一接入控制和协同调度,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BSC6910提供Tera级网络容量处理能力。ECO6910实现跨制式、跨频段、跨站点、跨层的协同,提升无线资源效率和边缘用户体验。Cloud BB解决方案:多个宏站和微站的基带处理单元协同调度无线资源,为用户提供No-edge体验。云计算概述:华为GSM-R满足了铁路系统现代专用无线通信

9、的需求。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铁路依旧是最经济最通行的运输方式。但承载指挥调度、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却长期远落后于公网通信,有的甚至还停留在模拟系统阶段。旧的移动通信系统已严重制约铁路的发展,无法适应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需求。华为推出GSM-R解决方案,其系列产品完全符合EIRENE规范。基于大规模成熟应用的GSM平台,本方案完全满足铁路系统现代专用无线通信的需求。应用场合:华为电信云计算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Vodafone、STC等在内的世界一流运营商。凭借丰富的数据中心建设经验,截至2011年12月份,华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了210个数据中心,其中包括20个

10、云数据中心(含世界最大的云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解决方案介绍及其优势:华为电信云计算解决方案由私有云和公有云解决方案两部分组成,涵盖了IT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和管理服务。私有云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实现数据中心的新建及整合,上层电信IT系统的云化迁移,以及内部办公及信息系统的构建,大幅降低IT建设和运维成本;并通过提供政府云及行业云一站式ICT服务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获取新的市场机会。公有云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搭建公用的云平台,营造生态系统,有利于运营商整体收入的增加,以及产业主导力的提升。华为电信云计算解决方案具有以下优势:全能力作为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提供包括机房设施、IT

11、基础设备、IT管理软件等全系列的云组件,是业界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最完整的公司之一。此外,华为通过相关的集合平台,携手产业链上三百多家合作伙伴,如Intel、IBM、Accenture、Citrix等,为各行业提供端到端的信息化垂直解决方案;同时还提供咨询、规划、设计、集成、部署、代维等全方位的服务。电信业务云化专家及运营商的长期合作使华为能够更深刻理解运营商的需求,在电信业务云化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一方面,华为在电信领域的长期耕耘,对电信业务积累了深刻和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相比其它IT和互联网厂家,华为具备云、管、端协同优势,尤其是拥有集成服务和管理服务的能力,这一切使华为成为电信业务云化的

12、专家。电信云的积极实践者华为及运营商一起开始了积极的实践,如为中小企业提供SaaS业务,为大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ITO),此外,华为还在云计算的管理服务以及如何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云数据中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eLTE宽带概述:华为eLTE宽带集群解决方案是专为政府,交通,能源行业定制的专业通信方案。它支持高性能的移动集群通信,助力行业客户提高运营效率。解决方案:全球首款专业多媒体集群:百兆多媒体,可视化调度,提升运营效率专业集群性能,建立时延300ms,抢占时延150ms多频段,灵活部署,适应严酷环境华为是业界首家

13、为企业客户提供基于LTE网络的专业宽带集群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行业客户使用专业宽带集群业务,可以通过语音和视频调度有效协调多个部门共同工作。例如,政府指挥中心可以通过语音集群派遣警察,消防员和医疗人员共同处理一个紧急火灾救援。工作人员可以将现场视频上传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信息转发给所有相关的组成员。由此可见,专业的宽带集群解决方案支持可视化调度,提高调度效率。专业的宽带集群解决方案支持丰富和先进的功能,例如,多优先级抢占,呼叫保持,延迟进入和动态分组。同时,语音集群具有专业性能:组呼建立时间小于300ms,优先级抢占时间小于150ms。专业的语音集群性能和先进的功能,为行业客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

14、验。对工业需求的高度适应性。华为分布式基站(DBS3900),可以支持从400MHz到5.8GHz的多频段,同时,华为是唯一一家可提供5.8GHz和3.8GHz的LTE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并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满足频率定制的需求。受益于多频段支持性和灵活的设备架构,华为可以帮助行业客户利用可获得的频率资源快速部署网络。ECV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Vehicle) 解决方案可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建站,提供集群通信和宽带接入等应急通信业务。同时,华为eLTE 2U核心网络可以提供4个网元的功能(MME,SGW,PGW,HSS),是业界最小的LTE核心网络,可以灵活使用

15、于一些小网络建设。华为eLTE 14U核心网具备同样功能,可被用于一些中大型网络建设。这些设备都是专为行业客户设计,提供合适的容量,节省空间,快速建网,简化运维操作,提高用户收益。 专为行业客户打造的设备符合IP67等级防护标准。 EP680手机可以浸入1米深的水中30分钟仍保持正常工作。CPE EG680可适应-40到+60的极低和极高温环境。此外,特别设计的设备通过防爆认证,可广泛用于能源行业。eSpace 统一通信概述:华为eSpace 统一通信解决方案融合语音、数据、视频和业务流,实现任意终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安全快捷接入业务平台,覆盖从SOHO工作室到超大型企业等各种规模,满足企业

16、IP语音、协同会议、移动办公等全方位的应用要求。应用场合:移动、融合、协作:企业通信的未来移动随着IT消费化以及移动互联浪潮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开始进入企业IT环境当中。“移动化”已经成为未来企业协作应用架构最重要的方向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启用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带自己的设备上班)项目,允许员工在个人设备上通过企业移动应用来完成工作。“移动化” 关键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Any Where(任何地点)、Any Device(任何设备)和一致性。另一方面,移动性及统一通信的结合,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是业务可快速上线的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其次是企业信息安

17、全;最后还有移动终端平台的多样化。融合对于企业通信,视频是继语音之后新的主流沟通方式之一。来自企业削减差旅成本和加快决策速度两个方面的需求,视频会议在企业的投资不断增加。企业还在不断追求更自然、更易用、成本更低的视频通信解决方案。根据Gartner针对视频技术的演进趋势研究,Telepresence、虚拟现实等技术已经进入成熟商用期,3D、高保真等技术在视频会议当中的应用也渐趋成熟。并且这些视频技术也将逐步融合,及数据会议共同应用,以更好地融入企业应用当中。协作在统一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企业逐步将语音、视频、Web会议、即时通信等应用融入企业业务流程及传统IT应用(如OA、ERP等)中,

18、使得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实现协作办公应用,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解决方案:华为eSpace 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华为eSpace 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基于SIP协议开放交换平台设计,提供多业务构建及多终端接入能力,面向企业客户提供高可靠,易部署,嵌入企业业务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华为eSpace 统一通信解决方案融合语音、数据、视频和业务流,实现任意终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安全快捷接入业务平台,覆盖从SOHO工作室到超大型企业等各种规模,满足企业IP语音、协同会议、移动办公等全方位的应用要求。eSpace 统一通信解决方案(3)中兴网络产品:智能eODN、第5代移动通信、LTE、智能eODN

19、概述:光纤网络需要智能管理模式在FTTH、3G、LTE、三网融合及宽带中国等技术及项目的促进下,光纤基础通信网络得到了快速地发展,通信网中的光纤数量随之成倍增加,对海量光纤的管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在光纤网络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包含了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智能管理模式就是要打通各个阶段,让光纤网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各阶段彼此孤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模式的提出,能实现光纤网络的智能化,使得无源光网络真正成为可管、可控的基础通信网络。应用场合:中兴通讯智能eODN解决方案有效解决海量光纤管理难题,并降低TCO。在规划设计阶段,使规划设计人员更加专注于规划思路的验证,规划方案的

20、比较筛选,从而选择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保证网络建设方向正确;同时,还有效减少了规划设计阶段所占用的时间,为后续的工程施工赢得更多的实施时间。规划设计阶段时间分析图在工程施工及网络运维阶段,及传统ODN建设模式相比,采用eODN建设模式,施工费用降低5.4%,OpEx维护费用5年节48.8%。有关数据显示传统ODN资源以每年3%-10%的速度沉降,5年沉降率可达2540%以上,eODN可维持可用端口资源数量,不发生沉降,有效保护投资,杜绝资源浪费。2年后的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总体拥有成本)将优于传统ODN建设模式,5年可降低TCO约1624%。eODN系统模

21、型成本分析图解决方案:系统组成中兴通讯智能eODN系统由三大模块组成:智能规划系统(eDesign)、智能管理系统(eManager)、智能监测系统(eMonitor)。如下图所示:智能eODN系统示意图 智能规划系统(eDesign)基于GIS平台,是专注于光纤网络规划的工具平台。提供统一平台的网络规划设计、设备配置、资源管理、预算分析等功能。智能管理系统(eManager)是以ODN智能节点设备(eNode)为基础,通过后台智能ODN网管(eServer)和智能现场工具(eKit),强化光纤网络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实现光纤网络的可视,可管和可控。 智能监测系统(eMonitor)提供ODN网

22、络的光链路监测及分析功能,及GIS系统结合实现故障的精确定位及光链路状态预警处理等功能。 中兴通讯智能eODN系统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各阶段充分发挥作用,将室内、外的ODN节点设备及管理系统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光纤网络的智能管理。第5代移动通信概述:5G将为“人”在感知、获取、参及和控制信息的能力上带来革命性的影响。5G的服务对象将由公众用户向行业用户拓展,5G网络将吸收蜂窝网和局域网的优秀特性,形成一个更智能、更友好,更广泛用途的网络。5G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及其他成功商用的技术和谐同存。技术白皮书:ICT行业的发展趋势,除了计算、存储及网络等传统

23、物理要素在不断演进和融合外,智能终端和移动(Mobile)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人”这一主体引入ICT行业,使之成为M-ICT。5G将是M-ICT最重要的基础,其发展方向以“人的体验”为中心,在终端、无线、网络、业务等领域进一步融合及创新。同时,5G将为“人”在感知、获取、参及和控制信息的能力上带来革命性的影响。5G的服务对象将由公众用户向行业用户拓展,5G网络将吸收蜂窝网和局域网的优秀特性,形成一个更智能、更友好,更广泛用途的网络。5G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及其他成功商用的技术和谐同存。技术展望5G的研究将专注面向用户体验的提升、面向信息化社会的业务应用和构建融合智能化的网络。超大数据流

24、量的实现技术M-ICT时代,移动智能终端及云应用等将催生数据流量持续爆炸性增长,无线网络要支持超大数据流量,需要在无线链路、频谱使用和组网三个维度开展研究。图1 实现超大流量的维度网络的云化和智能化面对数字流量的巨大变化,5G网络结构将向云化和智能化转变。M-ICT时代要求人及人、人及物、物及物之间无缝联通。任何个人、企业甚至机器都有可能既是信息服务的消费者、又是信息服务的提供者。他们形成全新的关系型数字生态系统并引发数字流量的快速增长,云化和智能化的网络能够应对这样的挑战。业务和网络的深度融合M-ICT时代,移动多媒体业务将得到快速发展。在目前的网络和服务架构下,一些大流量的业务如“高清、超

25、高清”的移动视频必将引爆全网络的数字洪水。5G中这些及用户体验直接关联的业务将不仅仅由云端提供,也可以由网络直接提供。因此业务和网络深度融合技术能极大提高用户的体验,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网络能力开放M-ICT时代,网络服务模式将构建在一个开放的统一的平台上。5G网络在为用户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可以通过开放自身的接口,使第三方开发者通过运用和组装接口产生新的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业务。LIE概述:LTE作为新一代技术路标,其目标容量和数据速率的提高可支持对容量和性能有较高要求的新业务和特征。随着必要的网络构架和技术改进,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通道数据速率更高。该新系统包括对全IP网络的支持,以及

26、及其他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运营商能够灵活的引入LTE,及他们现有的网络、频谱和用于移动宽带和多媒体业务的业务目标相匹配,用户从技术演进中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相关解决方案:LTE-A:未来通信的领跑者LTE以其高速率低时延等优点,得到世界各主流通信设备商和运营商的广泛关注,并投入大量研发。当前随着各地LTE测试工作的不断展开,预计从2010年开始将逐步商用。为了保证LTE及其后续技术的长久生命力,同时也为了满足IMT-A和未来通信的更高需求,3GPP开始了LTE的平滑演进LTE-Advanced(以下简称LTE-A)的研究,并将其作为4G的首选技术。作为LTE的平滑演进,LTE-A能够保持及LT

27、E良好的兼容性;提供更高的峰值速率和吞吐量,下行的峰值速率为1Gbit/s,上行峰值速率为500Mbit/s;更高的频谱效率,下行提高到30bit/s/Hz,上行提高到15bit/s/Hz;支持多种应用场景,提供从宏蜂窝到室内场景的无缝覆盖。LTE-A关键技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LTE-A引入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多天线增强(Enhanced MIMO)、中继技术(Relay)和多点协作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 Tx/Rx, CoMP)等关键技术。载波聚合为了满足峰值速率要求,LTE-A当前支持最大100MHz带宽。然而在现有的可

28、用频谱资源中很难找到如此大带宽,而且大带宽对于基站和终端的硬件设计带来很大困难。此外,对于分散在多个频段上的频谱资源,亟需一种技术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基于上述考虑,LTE-A引入载波聚合这一关键技术。通过对多个连续或者非连续的分量载波的聚合可以获取更大的带宽,从而提高峰值数据速率和系统吞吐量,同时也解决了运营商频谱不连续的问题。此外,考虑到未来通信中上下行业务的非对称性,LTE-A支持非对称载波聚合,典型场景为下行带宽大于上行带宽,如图1所示。为了保持及LTE良好的兼容性,Rel-10版本规定进行聚合的每个分量载波采用LTE现有带宽,并能够兼容LTE,后续可以考虑引入其它类型的非兼容载波。在实

29、际的载波聚合场景中,根据不同的传输需求和能力,UE可以同时调度一个或者多个分量载波。 图1 载波聚合原理示意图多天线增强多天线技术通过空间传输维度的扩展从而提高信道容量和频谱效率。相对于LTE,LTE-A的空间维度进一步扩展,并且对下行多用户MIMO进一步增强,如下图2所示。 图2 多天线增强示意图在LTE Rel-8中,上行仅支持单天线的发送,在LTE-A增强为上行最大支持4天线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引入单用户MIMO,可以支持最大两个码字流和4层传输;而物理层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

30、ol Channel,PUCCH)也可以通过发射分集的方式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质量,提高覆盖。LTE-A下行传输由LTE Rel-8的4天线扩展到8天线,最大支持8层和两个码字流的传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下行传输的吞吐量和频谱效率。此外,LTE-A下行支持单用户MIMO和多用户MIMO的动态切换,并通过增强型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和新的码本设计进一步增强了下行多用户MIMO的性能。中继技术中继传输技术是在原有站点的基础上,引入Relay节点(或称中继站),Relay节点和基站通过无线连接,下行数据先由基站发送到中继节点,再由中继节点传输至终端用户,上行则反之,如图3所示。通过Relay技术能够增强覆

31、盖,支持临时性网络部署和群移动,同时也能降低网络部署成本。图3 Relay原理示意图根据功能和特点的不同,Relay可分为两类:Type1和Type2 Relay。Type1 Relay具有独立的小区标识,具有资源调度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功能,对于Rel-8终端类似于基站,而对于LTE-A终端可以具有比基站更强的功能。Type2 Relay不具有独立的小区标识,对Rel-8终端透明,只能发送业务信息而不能发送控制。当前,Rel-10版本主要考虑Type1 Relay。多点协作传输技术多点协作传输技术利用多个小区间的协作传输,有效解决小区边缘干扰问题,从而提高小区边缘和系统吞吐量,扩大高速传输覆盖

32、。CoMP包括下行CoMP发射和上行CoMP接收。上行CoMP接收通过多个小区对用户数据的联合接收来提高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其对RAN1协议影响比较小。下行CoMP发射根据业务数据是否在多个协调点上都能获取可分为联合处理(Joint Processing,JP)和协作调度/波束赋形(Coordinated Scheduling/Beamforming,CS/CB)。前者主要利用联合处理的方式获取传输增益,而后者通过协作减小小区间干扰,如图4所示。 图4 CoMP原理示意图为了支持不同的CoMP传输方式, UE需要反馈各种不同形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对于CoMP的反馈,定义了三种类型:显式反馈,隐式

33、反馈和基于探测参考符号(Sounding Reference Symbol,SRS)的反馈。显式反馈是指终端不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预处理,反馈诸如信道系数和信道秩等信息,而隐式反馈是指终端在一定假设的前提下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后反馈给基站,如及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等。基于SRS的反馈是指利用信道的互易性,eNB根据终端发送的SRS获取等效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这种方法在TDD系统中尤为适用。(4)华三网络产品:云计算、路由器、交换机、无线。云计算概述:H3C CAS云计算管理平台是为企业数据中心量身定做的虚拟化和云计算管理软件。借助H3C强大的研发及产品优势,以及以客户为中

34、心的服务理念,H3C CAS云计算管理平台可以为企业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基础架构提供业界最先进的虚拟化及云业务运营解决方案。H3C CAS云计算管理平台基于业界领先的虚拟化基础架构,实现了数据中心IaaS云计算环境的中央管理控制,以简洁的管理界面,统一管理数据中心内所有的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不仅能提高IT人员的管理能力、简化日常例行工作,更可降低IT环境的复杂度和管理成本。H3C CAS云计算管理平台融合了H3C在网络安全领域多年的积累,通过对IEEE 802.1Qbg(EVB)标准的支持,为虚拟机在安全、可视、可监管的环境下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的动态资源扩展、高可用性、动态资源调度等功能为虚

35、拟化平台提供了简单易用、成本低廉的高可用管理模式;自助式云服务通过弹性的虚拟资源池为组织和用户提供了安全、隔离的逻辑资源,极大的提高了IT业务的响应能力。路由器概述:H3C公司秉承 “电信级”可靠性的传统,重要部件(主控板、交换网板、风扇、电源等)都进行冗余备份,可靠性做到了99.999。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Comware操作平台采用分布式的组件化灵活架构,有效地将MPLS、QoS、流量工程、组播VPN、可管理等诸多技术完美融合,结合创新的全分布式NP/多核架构体系,使得H3C SR系列路由器实现了业务灵活性和高性能硬件转发的有机结合,是H3C“博大精深”多业务网络平台的有力支撑。中低端MS

36、R系列路由器,是业界第一台开放式多业务路由器。其N-BUS总线技术和OAA开放架构,业务灵活扩展,使网络兼具高性能及稳健性,深度融合路由/交换/安全/语音/无线业务,实现All in One的趋势要求,让您深度体验网络智慧之美。交换机概述:在以太网领域,H3C经历多年的耕耘和发展,积累了大量业界领先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可提供业界从核心到接入10多个系列上百款交换机产品。所有产品全部运行H3C自主知识产权的Comware软件,对外提供统一的操作命令接口,最大化的简化产品的配置。为了进一步降低IT维护的工作量,用户能够更聚焦于IT战略和部署实施,H3C不断创新,针对园区应用提出了虚拟园区网解决方案,

37、把一套物理网络资源虚拟出多套逻辑网络,对不同的用户/业务能够使用到的资源,配置不同的安全、管理策略。针对数据中心应用,H3C从数据中心一体化、虚拟化和自动化三个方面入手,融合安全、网络虚拟化和自动化管理方案,提供基于以太网的统一交换架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这些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网络整体资源的利用率,大幅节省用户的投资。无线概述:从2000年正式组建WLAN研发团队开始,到2008年业界率先发布万兆无线控制器WX6100,推出首款企业级802.11n产品WA2600,H3C公司始终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代表业界最新应用的无线产品解决方案。推出:室内放装、室内分布、室外一体化智能宏基站等多款型802.1

38、1n产品、国内首款450M高性能AP、最高可支持8192台AP的无线控制器(插卡)WX6100E系列,并为之配套推出数款具备千兆PoE+接入供电能力的接入交换机以及丰富的智能天线、美化天线系列。使得无线WiFi网络建设具备了百兆无线、千兆上行、万兆核心的能力,并且通过有线无线一体化融合,在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今天,创造出更大的网络价值。相关解决方案: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可以充分利用高性能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将原本运行在单台物理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迁移到虚拟机上,虚拟化后,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能运行多台虚拟机,完成对企业应用系统的整合。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39、,有效地抑制IT资源不断膨胀的问题,降低客户的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同时可以节省IT机房的占地空间以及供电和冷却等运营开支。图 服务器虚拟化应用场景云网融合解决方案H3C云网融合解决方案采用IEEE标准的802.1Qbg(EVB)技术。为保证虚拟网络管理的灵活性,虚拟交换机支持包括VEB、VEPA和多通道等三种转发模式。H3C云网融合解决方案实现了虚拟网络流量在物理网络侧可视化。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络管理软件按传统方式配置和管理全网资源,能够支持虚拟网络拓扑展示,包括物理主机、云主机、虚拟网卡、虚拟连接、物理端口及物理接入交换机的全面网络连接关系拓扑展示。同时能够在物理接入交换机监控到所有云主机的流

40、量信息。通过边界交换机可以对虚拟网络配置和下发ACL、QoS、网络流量分析等网络策略,支持云主机迁移时网络策略自动的跟随。H3C云网融合解决方案及业界知名厂商VMware展开合作,兼容vsphere平台相关材料在其官网上可查询。IaaS私有云解决方案IaaS私有云解决方案在服务器虚拟化的基础上,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以组织(或虚拟数据中心)的方式向最终用户提供。采用IaaS私有云方案,IT部门可以将基础资源以“服务”的形式对外发布,最终用户可以实际需求申请所需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如资源不足,还可以对资源进行动态调整。IaaS私有云方案使企业IT部门成为基础资源服务的运营商,IT部门可以

41、根据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设置多种套餐服务,将这些服务通过服务目录的形式进行发布供各部门使用,并能够对各种服务进行管理和计费。云彩虹解决方案云彩虹(Cloud Rainbow)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在上、下级两级云资源管理平台的备份、资源弹性扩展及业务迁移分发,打破IT资源及业务只能本地部署的局限性,统一企业多级云资源的部署和管理,通过跨区域的备份及迁移提升业务的连续性,为企业提供全局性的IT资源管理视角。H3C智能广域网解决方案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广域网上承载的业务种类和业务量在不断增大,为了能够支持对各种业务更好的承载,单纯的数据传递通道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当前丰富的业务模型需要广域网具备智能

42、、业务感知、安全、易于部署和管理等特性。基于对新技术趋势发展的分析和对行业应用的理解,H3C提出了智能广域网解决方案,以解决用户对广域网架构、安全防护、智能业务部署、管理等方面的设计和建设需求。智能广域网解决方案架构图H3C的智能广域网解决方案整体架构包括三个部分: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架构 基础组网架构模型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行业特征、业务模型和应用的需要,提供合适的组网拓扑模型,如扁平化、分级星型等,并能适应未来业务、网络扩展的需要 对网络、业务的高可靠性保证,提供BFD、GR、NSF等高可靠性技术,确保网络故障时的快速收敛和业务的不中断转发 面向未来业务的支持,支持IPv6、组播、VPN组播等特

43、性,支持未来IPv6业务的部署和媒体、分发等业务的开展 虚拟化技术,MPLS L2/L3 VPN、VRF等网络虚拟化技术的支持,能够方便地实现把一套物理网络资源划分成多套逻辑资源使用,并及应用虚拟化技术配合使用 对业务的区分和服务质量保证,提供H-QoS、TE、VOQ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业务提供精细、可靠的QoS保证一体化的业务安全和智能 广域终端准入控制,在广域边界网关位置提供用户终端的准入控制和安全检查策略,保护核心网络资源的安全 融合的安全防护能力,把对业务、网络、用户的安全防护功能融合到网络基础平台上,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安全防护能力 应用优化、加密,提供更好的业务承载能力和用户体验,

44、消除网络位置边界 面向业务的统一管理 组件化的统一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用户、业务、网络设备的综合管理,也可根据应用需要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节省投资、简化配置管理 分支智能管理方案,提供基于TR069协议的智能分支管理方案,实现对大量分支配置、升级、查询的简化管理丰富的统计、报表,能够提供丰富的、可定制的各种统计、维护信息报表输出,直观体现网络的维护、运维状态。相关技术:QoS技术实现H3C SR8800万兆核心路由器已经全面提供对IP DiffServ解决方案的支持:完全兼容IETF DiffServ解决方案的相关标准,包括RFC2474、RFC2475、RFC2497、RFC2498等;支持

45、以IP Precedence、DSCP、EXP作为QoS带内信令,可灵活配置;支持DiffServ相关的功能组件,包括流量调节器(包括分类器、标记器、测量单元、整形器和丢弃器等)和各类PHB(拥塞管理、拥塞避免等)。H3C SR8800万兆核心路由器已经全面提供对MPLS DiffServ解决方案的支持:采用E-LSP方案,以MPLS EXP作为QoS信令;所有的DiffServ功能组件(流量调节器和各类PHB)均为EXP做了扩展。流量分类对DiffServ需要区分网络中不同的流,为不同服务等级的报文指定不同的QoS参数。流分类(traffic classification)是指采用一定的规则

46、识别出符合某类特征的报文。分类规则(classification rule)指管理员根据管理需求配置的过滤规则。分类规则可以很简单,比如可根据IP报文头的ToS字段,识别出有不同优先级特征的流量;也可以很复杂,如综合链路层(Layer 2)、网络层(Layer 3)、传输层(Layer 4)信息诸如MAC地址、IP协议、源地址、目的地址、或应用程序的端口号等相关信息来对报文进行分类。一般的分类依据都局限在封装报文的头部信息,使用报文的内容作为分类的标准比较少见。SR8800支持复杂流分类和简单流分类,其中复杂流分类涵盖了Layer 2、Layer 3、Layer 4的ACL流分类规则,包括:源

47、MAC、目的MAC、VLAN ID、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TCP/UDP端口号、报文协议类型、IP优先级、DSCP优先级、报文是否分片等。SR8800简单流分类可以通过对报文类型的识别,自动提取优先级标记TOS、DSCP、802.1p、EXP等,这些优先级标记分别适用于不同的QoS模型,在不同的模型中被定义。通常在网络边界处对报文进行复杂流分类并标记IP优先级或DSCP,这样,在网络的内部就可以简单的使用简单流分类作为标准。队列调度技术如WFQ,CBWFQ就可以使用这个优先级来对报文进行不同的处理。下游(Downstream)网络可以选择接收上游(Upstream)网络的分类结果,也可以

48、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对数据流量重新进行分类。例如,在网络的边界做如下分类和标记:所有VoIP数据报文聚合为EF业务类,将报文的IP优先级标记为5,或者将DSCP值标记为EF。所有VoIP控制报文聚合为AF业务类,将报文的IP优先级标记为4,或者将DSCP值标记为AF31。当报文在网络边界被标记分类之后,在网络的中间节点,就可以根据标记,对不同类别的流量给予差别服务了。例如对上述例子中的EF业务类,保证时延和减少抖动的同时进行流量监管;对AF业务类,在网络拥塞时仍然保证一定的带宽等等。流量监管流量监管(Traffic Policing)的典型作用是限制进入某一网络的某一连接的流量及突发。在报文满足

49、一定的条件时,如某个连接的报文流量过大,流量监管就可以对该报文采取不同的处理动作,例如丢弃报文,或重新设置报文的优先级等。通常的用法是使用CAR来限制某类报文的流量,例如限制HTTP报文不能占用超过50%的网络带宽。对于ISP来说,对用户送入网络中的流量进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企业网,对某些应用的流量进行控制也是一个有力的控制网络状况的工具。网络管理者可以使用约定访问速率(以后简称CAR)来对流量进行控制。CAR利用令牌桶(Token Bucket,TB)进行流量控制。图1CAR进行流量控制的基本处理过程示意图图1所示为利用CAR进行流量控制的基本处理过程。首先,根据预先设置的匹配规则来对报

50、文进行分类,如果是没有规定流量特性的报文,就直接继续发送,并不需要经过令牌桶的处理;如果是需要进行流量控制的报文,则会进入令牌桶中进行处理。如果令牌桶中有足够的令牌可以用来发送报文,则允许报文通过,报文可以被继续发送下去。如果令牌桶中的令牌不满足报文的发送条件,则报文被丢弃。这样,就可以对某类报文的流量进行控制。令牌桶按用户设定的速度向桶中放置令牌,并且用户可以设置令牌桶的容量,当桶中令牌的量达到桶的容量时,令牌不再增加。当报文被令牌桶处理的时候,如果令牌桶中有足够的令牌可以用来发送报文,则报文可以通过,同时,令牌桶中的令牌量按报文的长度做相应的减少。当令牌桶中的令牌少到报文不能再发送时,报文

51、被丢弃。令牌桶是一个控制数据流量的很好的工具。桶中的令牌数表示可借贷的数据突发量,这样可以允许数据的突发性传输。当令牌桶中没有令牌的时候,报文将不能被发送,只有等到桶中生成了新的令牌,报文才可以发送,这就可以限制报文的流量只能是小于等于令牌生成的速度,达到限制流量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CAR不仅可以用来进行流量控制,还可以进行报文的标记(mark)或重新标记(remark)。具体来讲就是CAR可以设置或修改IP报文的优先级(包括802.1P、DSCP、DP等),达到标记报文的目的。例如,当报文符合流量特性的时候,可以设置报文的优先级为5;当报文不符合流量特性的时候,可以丢弃,也可以设置报文的优

52、先级为1并继续进行发送。这样,后续的处理可以尽量保证不丢弃优先级为5的报文,在网络不拥塞的情况下,也发送优先级为1的报文,当网络拥塞时,首先丢弃优先级为1的报文,然后才丢弃优先级为5的报文。SR8800支持入、出方向的流量监管,粒度为1Kbps。优先级标记通过对报文优先级的标记,可以区分不同报文的服务质量。SR8800可为特定报文提供优先级标记的服务,标记内容包括TOS、DSCP、802.1p、EXP等,这些优先级标记分别适用于不同的QoS模型。SR8800提供两种接口优先级信任模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接口优先级信任模式:信任报文的优先级:按照接收接口上配置的优先级信任模式,根据报文自身

53、的优先级,查找优先级映射表,为报文分配优先级参数。信任端口的优先级:按照接收接口的接口优先级,查找映射表为报文分配优先级参数。图2优先级映射过程示意图报文的优先级映射过程如上图所示,不信任模式时用户优先级(UP)取自入接口优先级,一般用在DiffServ域边缘,直接指定接入流量的优先级;信任模式时用户优先级(UP)从报文优先级中提取,对于二层以太报文取自802.1P,IP报文取自IP Precedence,MPLS报文取自EXP,一般用于DiffServ域中心,直接根据流量优先级进行后续处理;用户优先级经过内部映射后可以获取映射后的新UP、DP、LP在内的系列参数,还可以根据复杂流分类结果进行

54、重标记和带颜色的重标记,配合完成QoS处理。拥塞管理当网络拥塞时,必须解决多个报文同时竞争使用资源的问题,通常采用队列调度加以解决。SR8800支持普通队列和分层队列两种模式。在普通队列模式下,每接口下默认八个硬件队列,分别对应于IETF定义的四种标准PHB,即CS队列、EF队列、AF队列和BE队列。图3SR8800缺省队列模型如上图所示,CS6、CS7队列一般用于保障网络控制流量,因此又称NC(Network Control)队列。在应用中可以将网络协议(如OSPF)入CS7队列,网络管理(如SNMP)走CS6,以保证数据业务流量拥塞时整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1.优先队列(PQ)PQ队列分别

55、为:高优先队列、中优先队列和低优先队列,它们的优先级依次降低。在报文出队的时候,PQ首先让高优先队列中的报文出队并发送,直到高优先队列中的报文发送完,然后发送中优先队列中的报文,同样直到发送完,然后是低优先队列。这样,分类时属于较高优先级队列的报文将会得到优先发送,而较低优先级的报文将会在发生拥塞时被较高优先级的报文抢先,使得高优先级业务(如VoIP)的报文能够得到优先处理,较低优先级业务(如E-Mail)的报文在网络处理完关键业务后的空闲中得到处理,既保证了高优先级业务的优先,又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SR8800默认采用PQ调度方式,不需用户配置,EF队列为高优先级,AF队列为中优先级,BE为

56、低优先级。进入EF队列的报文在接口没有发生拥塞时(此时所有队列中都没有报文),所有属于EF队列的报文都可以被发送。在接口发生拥塞的时候(队列中有报文时),进入EF队列的报文被限速,超出规定流量的报文可被降级。这样,在接口不发生拥塞的情况下,可以使属于EF队列的报文能获得空闲的带宽;在接口拥塞的情况下,又可以保证属于EF队列的报文不会占用超出规定的带宽,保护了其他报文的应得带宽。另外,由于只要EF队列中有报文,系统就会发送EF队列中的报文,所以EF队列中的报文被发送的延迟最多是接口发送一个最大长度报文的时间,无论是时延还是时延抖动,EF队列都可以将之降低为最低限度,满足LLQ队列QoS要求。这为

57、对时延敏感的应用(如VoIP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质量保证。2.加权公平队列(WFQ)图4加权公平队列示意图如图4所示,加权公平队列(以后简称WFQ)可分配一个调度权重,该权重的数值越小,所得的带宽越少。优先级的数值越大,所得的带宽越多。这样就保证了同优先级业务之间的公平。SR8800支持精确的WFQ调度,在同一级别队列之间进行公平调度,通过调整队列调度权重实现保证队列带宽的功能。比如,AF队列(AFx,x1,2,3,4)应用了WFQ队列调度算法,可以实现各个类的队列的公平调度。当接口中某些类别的报文没有时,AF队列的报文还可以公平地得到空闲的带宽,和时分复用系统相比,大大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58、同时,在接口拥塞的时候,仍然能保证各类报文得到用户设定的最小带宽。例如:100M接口中当前有4个AF流,它们的调度权重分别为1、2、3、4。则带宽的总配额将是所有权重之和,即1 + 2 + 3 + 4 = 10。每个流所占带宽比例为:(自己的调度权重)/(所有队列的权重之和)。即,每个流可得的带宽比例分别为:1/10、2/10、3/10、4/10,对应其可保证的带宽分别为10M,20M、30M、40M。3.基于类的加权公平队列(CBWFQ)基于类的加权公平队列(以后简称CBWFQ)把匹配同一类规则的所有报文视为同一条流。CBWFQ为该流分配一个队列,用来缓冲这一类的数据。用户可以对该队列自定义

59、QoS策略,包括指定队列类型,保证带宽,报文丢弃策略(WRED),流量整形等。图5CBWFQ原理示意图图中所示一个或多个类的报文可以被设定进入EF/AF/BE队列,并设定占用相应的带宽。在调度出队的时候,若EF队列中有报文,则总是优先发送EF队列中的报文,直到EF队列中没有报文时,或者超过为EF队列配置的最大预留带宽时才调度发送其他队列中的报文;若AF队列有报文,则应用WFQ算法根据调度权重进行公平调度,保证AF队列带宽;剩余带宽用于转发BE类数据流。综上所述,CBWFQ有低时延队列(EF队列),用来支撑EF类业务,被绝对优先发送,保证最小时延;另外有带宽保证队列(AF队列),用来支撑AF类业

60、务,可以保证每一个队列的带宽及可控的时延;还有BE队列,对应不提供带宽保证的业务。拥塞避免在网络发生拥塞的情况下,普通的网络设备采取尾丢弃方式避免拥塞,即当队列长度达到规定的最大长度的时候,所有到来的报文都被丢弃。但是,对于TCP之类的报文由于大量的报文被丢弃,将造成TCP超时,从而引发TCP的慢启动和拥塞避免机制,使TCP减少报文的发送。当队列同时丢弃多个TCP连接的报文时,将造成多个TCP连接同时进入慢启动和拥塞避免,称之为:TCP全局同步。这样多个TCP连接发向队列的报文将同时减少,使得发向队列的报文的量不及线路发送的速度,减少了线路带宽的利用。而且,发向队列的报文的流量忽大忽小,使线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