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球公转运动特点概念地球绕太阳运动轨道近似正圆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一个焦点上)方向自西向东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1个回归年)速度角速度平均约1/天(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线速度平均30千米/秒(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第1页第1页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 自转 公转概念方向周期轨道速度地球绕其自转轴旋转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自西向东(南极顺时针,北极逆时针)自西向东23小时56分4秒 1恒星日365天6时9分10秒 1恒星年赤道面黄道面角速度 :15度/时线速度:赤道向两极递减远日点速度慢近日点速度快第2页第2页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春分日3月21日夏至日6月
2、22日秋分日9月23日冬至日12月22日春分日3月21日2326N2326S0第3页第3页一、地球公转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改变2、昼夜长短改变3、四季更替4 、五带划分第4页第4页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夹角为太阳高度。地面太阳光线太阳高度角第5页第5页南北东西日出日落早晨中午下午H正午太阳高度H第6页第6页日出北南日落1.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 夹角,也叫太阳高度角 夜半球:太阳高度0昼半球:太阳高度02. 正午太阳高度:当地正午(地方时 点)太阳高度。也是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地平面12:00晨昏线:太阳高度0H太阳高度角太阳(一)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概念 第7页第
3、7页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第8页第8页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第9页第9页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第10页第10页结论:正午太阳高度时空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纬度改变规律: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季节改变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侧递减。第11页第11页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域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域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
4、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侧递减。太阳高度随季节改变规律第12页第12页 节气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分布规律春秋分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改变注意: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其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小。(1)正午太阳高度纬度改变规律:同一天内,从 太阳直射点向两侧递减。第13页第13页春、秋分夏 至冬 至直射点位 置北半球赤 道南半球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长夜
5、短昼夜等长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昼短夜长昼长夜短第14页第14页H1H3H3H2H2结论:H1H2H3正午太阳高度纬度改变规律:离直射点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第15页第15页H1H3H3H2H2结论:H1H2H3正午太阳高度纬度改变规律:离直射点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第16页第16页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 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90450二分日第17页第17页春秋分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1.正午太阳高度纬度改变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春秋分9060300南极南极圈
6、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北极0 9060300北极圈夏至日冬至日2.两纬线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分布,则这两纬线正午太阳高度3.位于太阳直射点同一侧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相等两地纬度差(三)正午太阳高度纬度改变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等纬距递减。第18页第18页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距太阳直射点最近一天距太阳直射点最远一天夏至日(6月22日)第19页第19页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距太阳直射点最远一天距太阳直射点最近一天第20页第20页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7、差距第21页第21页正午太阳高度应用1)拟定地方时: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由此能够依据地方时计算办法推算出地球上任何一条经线地方时。2)拟定房屋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域,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域,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第22页第22页(五)正午太阳高度应用3拟定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期,假如我们能够知道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就能够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求出当地地理纬度。 练习8:在夏至日这天,某地测得当天太阳高度最大为82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1:00点,那么此地地理坐标也许是?31026N、
8、1350E15026N、1350E第23页第23页日出北南日落日出北南日落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太阳往南升到最高处,即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应朝南半球 ,太阳往北升到最高处,即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应朝南北4拟定房屋朝向为了取得最充足太阳光照,各地房屋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相关。第24页第24页地面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影子越长直射点无影子影子较长影子更长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高度角是900太阳高度角更小5拟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第25页第25页4.太阳
9、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关系物体影子总是与太阳方位相反南北东西西北东北东南日出日落早晨中午下午中午影子下午影子楼房第26页第26页(4)全球各地影子长短和朝向规律第27页第27页5、楼间距问题地面南楼北楼LhH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 h cotH冬至日影子最长第28页第28页南北南楼5、拟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加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基本原理:前一幢楼在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不挡住后一幢楼阳光北南hHL例:已知我国北方某地域纬度为,南楼高度为h,如图 现欲在其北边建等高北楼,求解:为确保北楼最低层全年都有光照,则两楼间距最小是
10、多少?解题关键:该地冬至日影子最 ,关键是要计算出当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该日影长。故当图中H取当地最 (大/小)值时,影最长。长小H90 (2326)L = hcotH =h cot (902326 )北楼纬度较低地域,南北楼距较近;纬度较高地域,南北楼距较远.第29页第29页H6太阳能热水器倾角调整 为了更加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停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关系为:h90(以下图),( 代表太阳能热水器倾角,H代表正午太阳高度角)。又因H90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间隔,所以 =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间隔。19、某中学(36N,11
11、3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右图所表示,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当南极圈上出现极昼时,这位同窗为使热水器有最好效果,调整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为 A2326 B5926 C6634 D36B第30页第30页6、太阳能热水器问题热水器集热板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关系为互余第31页第31页昼弧夜弧NS夜半球昼半球2、昼夜长短改变第32页第32页二、昼夜长短基本知识前提:判断一个地点昼夜长短情况办法比较所求地点所在纬线中昼弧和夜弧百分比昼弧夜弧第33页第33页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改变abcd二分日夏至日冬至日第34页第34页1.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
12、短情况。极昼极夜昼长夜短昼夜等长昼短夜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是极昼南极圈内是极夜赤道上昼夜等长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昼最短第35页第35页2.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极夜极昼夜长昼短昼夜等长夜短昼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是极夜南极圈内是极昼赤道上昼夜等长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昼最短南半球昼最长第36页第36页 全球各地昼夜均等长。为12个小时。 3.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第37页第37页AB180思考:该图表示哪个极点俯视图?日期是?判断图中 各点昼长,并总结该日全球昼长分布规律。CD第38页第38页侧视
13、图S南极上空俯视图北极上空俯视图读图描述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南半球: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北半球:1.昼长夜短(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第39页第39页1、昼长计算 :A、假如知道该点昼弧长度:昼长=昼弧度数/15B、假如知道该点日出时间:昼长=(12-日出时间) 2 假如知道该点日落时间:昼长=(日落时间-12) 22、昼夜长短鉴定: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则该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二分之一球则纬度越高,白昼越短。3、昼长改变问题: 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昼长则变 长;太阳直射
14、点向南移动,昼长则变短,南半球反之。4、任何时间,南北半球对称纬度,其北半球(或南半 球)夜长(或昼长)等于南半球(或北 半球)同纬度昼长(或夜长)。5、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注意第40页第40页图中A点昼长为_小时,夜长为_小时A昼 弧夜弧探究3:816北极圈南极圈赤道第41页第41页春、秋分夏 至冬 至直射点位 置北半球赤 道南半球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长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短夜长,越往南白昼越短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短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第42页第42页昼夜长短随纬度改变规律(北半球为例)夏六个月: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六
15、个月: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第43页第43页3、另一个规律概括: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1)昼夜长短情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关系: (2)昼夜长短改变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关系 :直射点移向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第44页第44页3、 四季更替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改变抵达地面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同四季更替第45页第45页1、四季改变原因:伴随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改变,造成抵达地面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季节更替第46页第
16、46页1)、季节改变纬度差别高纬地域,全年皆冬,季节改变不明显。低纬地域,全年皆夏,季节改变不明显。中纬地域,季节改变明显。(四季分明)第47页第47页四季划分第48页第48页四季划分天文四季依据: 和 改变划分气候四季我国老式:以 为起点西方:以 为起点(北半球)春季 月夏季 月秋季 月冬季 月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立二分二至3、4、56、7、89、10、1112、1、2第49页第49页2、四季划分(1)天文四季: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2)气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第50页第50页 3、五带划分(1)划分办法:(2)作用: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金融数据安全翻译报告
- 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设计
- 合同违约责任承诺书
- 农村信息化政策与人才培养-洞察及研究
- 关于射频护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评析
- 软件开发过程监控-洞察及研究
- 汽车维修在线品牌塑造策略-洞察及研究
- 人格气质类型职业匹配测试报告
- 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汇编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初级会计基础知识必背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3年高教版中职新版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册编制
- 新建2MW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经典)
- 线上代理权协议范本
- 耐久跑教案-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 飞书使用教程技巧
- 小接管管理办法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农业推广》调查报告参考答案
- 新进人员院感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