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_第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_第2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_第3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_第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 使同学把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一起看看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欢迎查阅!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使同学把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把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试验,完成学问的建构。通过合作探究,再次体会到试验是学习和讨论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单糖、双糖、多糖的探究试验,使同学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力量,体验科学探究大的乐趣。 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熟悉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纤维素的酯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还是让我赞美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用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绿叶利用了廉

3、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奇妙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提问你今日吃糖了吗?(同学举例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同学阅读教材P79“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n(H2O)m但不是全部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肯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不能水解成更简洁的糖 分类二糖:蔗糖、麦芽糖1mol糖水解生成2mol单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糖水解生成很多mol单糖 小组试验同学观看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试验。(同学归纳小

4、结) 板书一、葡萄糖与果糖 (一)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2、结构: 置疑试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同学推算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回答可能含-CHO、-COOH、-OH等。 设问如何鉴别葡萄糖的官能团呢? 小组探究学习 探究内容:葡萄糖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已知的试验数据:(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

5、成直链己六醇。 同学试验探究与思索:1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争论 2设计试验方案 3动手实施方案 4设计表格记录并记录现象 5分析试验结果 6做出推论 (同学试验过程中进行表现性评价,自评、互评结合) 小组沟通结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具有什么性质? 老师点评 板书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3、化学性质:(具有醇与醛的共同性质) (1)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2)能发生银镜反应 (3)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4)体内氧化:C6H12O6(s)+6O2(g)6CO2(g)+6H2O(l)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6、 学问介绍葡萄糖在人体内如何储存和被氧化:j储存:葡萄糖以肝糖元、肌糖元等形式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需要时糖元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释放出能量。k氧化:1g的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15.6KJ的热量。注射葡萄糖可快速补充养分。 介绍葡萄糖的用途及其原理:1、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原理:葡萄糖遇试纸中的氢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展现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试纸);2、保温瓶内胆的制备原理: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 小结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 学问介绍果糖的存在与应用。 同学阅读归纳果糖的结构、果糖与葡萄糖的相互关系、果糖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果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

7、: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最甜) 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设问如何检验果糖是否有还原性(设计简洁的化学试验验证) 同学试验探究果糖的化学性质 同学沟通果糖没有还原性,由于它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板书二、蔗糖与麦芽糖 叙述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种二糖,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体中,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和麦芽中,是淀粉在体内消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可以由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而得到。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二者为同分异构体。 阅读同学阅读课本P82总结蔗糖与麦芽糖的物理

8、性质。 总结(在同学的回答基础上)进行总结。 板书1、物理性质 蔗糖: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麦芽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设问蔗糖与麦芽糖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同学分组试验设计蔗糖与麦芽糖性质的对比试验,记录试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行解释、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蔗糖: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1)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H2O2C6H12O6 (麦芽糖)(葡萄糖)

9、 小结同学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异同。 课外作业 1、走访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了解对糖尿病如何进行检测? 2、查阅有关蔗糖、麦芽糖的书籍或网站,了解它们的性质。 课堂练习 1.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试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缘由是() A.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B.蔗糖被还原 C.试验过程中蔗糖发生水解D.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 2.蔗糖3.42g与麦芽糖3.42g混合后并完全水解,若生成m个葡萄糖分子与n个果糖分子,则m与n的比值是 A.1:3B.3:1C.1:2D.1:1 3.某同学进行蔗糖水解的试验,并

10、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它的操作如下: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H2SO4; 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其试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其缘由是_。 A.蔗糖尚未水解B.加热时间不够 C.煮沸后的溶解中没有加碱中和其酸性D.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上述试验的正确操作是。 4.棉子和甜菜中含有棉子糖,使棉子糖水解,一分子棉子糖水解为一分子蔗糖和一分子半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棉子糖的分子式是,假如使1mol的棉子糖完全水解时,则生成和、各1mol。 参考答案1、D2.B3.C,在水解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以中和

11、H2SO4后,再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4.C18H32O16,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2 复习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学问,引入新课。 板书三、淀粉与纤维素 结构:C6H7O2(OH)3n 提问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较丰富的淀粉? 回答米饭、馒头、红薯等。 设问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叙述淀粉是一种多糖,属自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 板书淀粉在体内的水解过程: (C6H10O5)n(C6H10O5)mC12H22O11C6H12O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补充试验碘

12、遇淀粉变蓝试验。 置疑如何用试验的方法推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 方案设计同学设计试验方案。 方案评价对同学设计的试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争论评价。 溶液是否变蓝 碘水 参考方案 硫酸 是否有银镜 银氨溶液 溶液呈碱性 NaOH溶液 淀粉液水解液 水浴加热 小组试验选择方案后进行小组试验,进行试验探究。 展现含纤维素的植物的画面。 叙述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但不同的植物所含纤维素的多少不同。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是一种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板书(C6H10O5)n+nH2OnC6H12O6 展现

13、牛、羊或马等草食动物吃草的画面。 提问草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为什么牛、羊、马等动物能以草为生? 阅读同学阅读教材P84 叙述草等植物中含有纤维素,牛、羊、马等草食性动物能分泌出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使纤维素最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为这些动物供应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阅读同学阅读教材P84,总结纤维素的用途。 小结同学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异同。 课外作业查阅资料,介绍糖与人体健康,以网页形式展现成果。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3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学问,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

14、么? 生:(思索)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 生:形成闭合电路;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二、新课讲授 师:投影显示如下图所示。大家观看试验现象,并回答:电流表指针的变化。碳棒上有什么变化?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 (生观看现象) 生:1.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师:请大家是这写出电极反应。 生: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 生:Fe:Fe-2e=Fe2+氧化反应;C: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 师:这里设计了三个试验,请大家分组试验并观看试验现象,精确记录试验现象,汇报试验结果。 投影显示1.将两根碳棒分

15、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看碳棒表面现象(图1);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看碳棒表面变化(图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一段时间后,观看两极上的现象并用潮湿的KI-淀粉试纸检验所生成的气体(图3)。 师:在此过程中请大家肯定要操作规范,留意平安。 生:前两个试验碳棒上没有明显变化; 生:第三个试验通电一会儿发觉,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潮湿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推断。红色物质为铜,黄绿色

16、使潮湿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 阳极产物氯气(Cl2);阴极产物铜(Cu)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提示争论提纲 投影显示 1.通电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 2.接通直流电后,原来的离子运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有关离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生:(争论分析) 1.通电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动。 2.通电后带正电的Cu2+、H+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OH-向阳极移动。 3.Cu2+在阴极得电子变成了单质Cu,Cl-在阳极失电子变成了Cl2。 师:总结板书 通电前: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动 通电后: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记法,利用谐音。阳(极)氧(化反应) 师:在电解过程中,电子是如何形成闭合回路的?大家请看看课本第64页,归纳电子流淌 方向。 生: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