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荷塘月色》想到景物描写的分寸把握问题_第1页
由《荷塘月色》想到景物描写的分寸把握问题_第2页
由《荷塘月色》想到景物描写的分寸把握问题_第3页
由《荷塘月色》想到景物描写的分寸把握问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由?荷塘月色?想到景物描写的分寸把握问题摘要:?荷塘月色?一文之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归功于其分寸得当的景物描写。而恰到好处、形神兼备的景物描写必须到达概括性和详细性的辩证统一。关键词:?荷塘月色?;景物描写;概括性;详细性人们总把目光放在?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对荷叶、荷花、流水、月光等景物的细腻刻画上,但假如只是将荷花、荷叶、荷香、流水、月光等景物纤毫毕露地刻画出来,可以产生如此长久的艺术感染力吗?笔者以为分析此文,应将着眼点放在作者对景物描写的分寸把握,即景物描写以少总多的问题上。作者这样写月下的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2、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抖,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段文字散发出一种隐约朦胧的美感。那“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是在事物上略加装饰的意思,满塘荷叶,一层一层,荷花却很少,东一朵,西一朵,故而是“零星点缀,即使是这样稀疏的几朵荷花,也不是竞开怒放,而是“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3、一个“袅娜,一个“羞涩,写尽了月下白荷那半开半闭的情致和神韵,在那样一个淡淡的、苍茫的月夜里,看见这样几朵别具一格的白色荷花,怎不让人感觉到它的脉脉含情、优美动人的质感呢?这样的描写不是很明快的,但却留给读者以领略不尽的意味。同样,作者对“荷香、“流水的描写也有与此异曲同工之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清香不是扑鼻而来的、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香气,而是丝丝缕缕,不绝不断,作者用了一个奇特而又再恰当不过的比喻“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个比喻将微风中荷香断断续续、假设有假设无、捉摸不定的特点表现无遗,歌声来自“远处,又出自“高楼,虽然听不真切,却会断续传来轻音

4、。与此相类似,风是“微风,清香成缕,虽不甚浓烈,却能不时闻到,正是这一缕飘散远逸的清香,造成一种耐人寻味的美感,“零星点缀的“白花,假设有假设无的“清香,苍苍茫茫的月夜,这样的气氛像极了一首交集着淡淡喜悦、淡淡哀愁的温顺的小夜曲。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一泓只可感觉不可看到的“脉脉的流水,静静地藏在“叶子底下,“不能见一些颜色,多么神秘、幽玄的情调啊!昔人讲究“为情而造文,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朱先生写此文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之际,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彷徨苦闷却找不到出路,故而“心里颇不宁静,心境如此,自然会想到要排遣一下,于是就在一个静静的月夜里,漫步到了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荷塘

5、边,那么作者要表现的,正是那种找不到出路、压抑已久而又暂时得到排遣的淡淡的哀愁和喜悦,全然不是那种痛快淋漓的大喜大悲,而是一种“苦中作乐,这“乐当然不比平常的“乐,必然受到“苦的制约,所以朱自清的喜悦不是浓浓的、明快的,而是淡淡的、朦胧的。应该说,优美的荷塘上面那一层朦胧空蒙的情调,是与作者的心情相一致的。那么,为什么月下几朵半开半闭的白花,一缕假设有假设无的清香,一泓脉脉的流水,会产生如此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呢?这便是前文提及的景物描写的分寸问题,“夫言情写景,贵有余不荆然所谓有余不尽,如万绿丛中之着点红,作者举一隅而读者以三隅反,见点红而知嫣红姹紫正无限在。1艺术创作要有想象,想象必须“超以象

6、外,得其环中2,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事物的表象。散文对生活的反映要做到“有余不颈,对所反映对象加以取舍,该藏那么藏,该掩那么掩,而不可纤毫毕露地将细节一一罗列出来,唯此方能使所描写的对象耐人寻味。朱自清对荷花、荷香、荷叶的描写便深得其妙,总让人觉得还有无限事包含其中,欲说说不出,想却想不尽,作者就是要通过以少总多的艺术概括,创造出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由上,朱先生?荷塘月色?一文的奇妙之处在于其对景物描写的恰到好处的分寸把握上。前人论诗讲究“用意非常,下语三分,可几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3,讲究“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4,无疑这“非常、“三分、“六分和“少、“多即指“适当限度,但文学描写毕

7、竟不是一个简单的指标指向问题,不是随意抓住一两样景物,信手写上几句就可到达“适当限度,到达一个恰到好处的分寸。把握不好,可能会出现“语少而“意未必“多,“举一隅而读者未必“以三隅反。那么,如何才能到达这个“适当限度,到达一个恰到好处的分寸,从而收到“用意非常,下语三分、“语少意多的艺术效果呢?笔者认为,文学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到达概括性和详细性的辩证统一,方可能到达理想的艺术效果。一、概括性指所描写的景物具有共性、必然性,可以启发读者的联想。正如前引钱钟书先生所言:“见点红而知嫣红姹紫正无限在从这一点红中已经衬出满园春色来了,自然会使人想起万紫千红的风光,所以说“知嫣红姹紫正无限在,足见“点红

8、是具有共性,能启发读者联想的东西。概括性的景物不仅能表现时间、地点、气候、环境,还可以表现共性的思想感情。还以?荷塘月色?为例,前文谈及先生笔下“月色下的荷塘,恕不赘述。这里我们再看“荷塘上的月色: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像牛奶洗过了的花叶,隐隐约约的远山,斑驳稀疏的树影,淡淡的云,一切都是隐约朦胧的,更有“蛙声、“蝉声的衬托,“睡眠、“小睡的比喻,情与景交融在一个“淡字上,创造出了一个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这种美妙正是朱自清那“说着不想说的话和做着不得不做的事的现实生活中缺失的。所以,感动朱自清的不是荷塘,也不是月色,而是荷塘月色下美妙宁静的气氛。当然,这些并不能解决朱自清的实际问题,但是至少

9、可以平息他内心的烦躁,所以,荷塘夜行后回到家的他,已经不是那个心情烦躁的朱自清了。因为烦躁,而想到排遣;因为自然风光的美妙,而暂时陶醉其间,忘却现实中的无奈和不堪。这难道不是一种带有共性的普遍的思想情绪吗?二、详细性指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个性、偶尔性,可以限制读者的想象。比方“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颜色不须多这两句诗,如做一般的理解,或者想象成牡丹花,或者想象成月季花,只要是春天的红花,都可以引起联想,但作为一句咏物诗却忌讳这么理解,从资料证明,这两句诗是写石榴花的,这就有了详细性了,再不会想象成别的花了,我们脑子里唤起了这样的形象:在浓绿的石榴丛中,刚刚开了一朵鲜艳的红花,带着盎然春意和无限活力。

10、同样,?荷塘月色?假如只泛泛写了荷花、荷叶、荷香、流水、月光等,我们便只知道是写荷塘,而荷塘有什么特质,什么心境下的荷塘却不得而知。朱自清笔下写的是“层层的叶子、“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白花的情态是“袅娜的、是“羞涩的,而“缕缕清香有如“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假设有假设无,更有“脉脉的流水,静静地藏在“叶子底下,“不能见一些颜色,这便将景物锁定在一个作者特定的心绪下,即大革命失败之际,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压抑已久而又暂时得到排遣的淡淡的哀愁和喜悦,而不是那种痛快淋漓的大喜大悲,这种喜悦是淡淡的、朦胧的,蝉声都可以把它冲得无影无踪。这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带着他特有背景和特殊个人感情的“荷塘月色。假如没有详细性对于我们联想的限制,那么作品很容易成为概念化、抽象化的东西,而缺乏感人的力量。事实上,上述二者是严密结合在一起的,本文只是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