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3节 耳和听觉_第1页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3节 耳和听觉_第2页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3节 耳和听觉_第3页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3节 耳和听觉_第4页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3节 耳和听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3节 耳和听觉登录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3节 耳和听觉一、单项选择题1(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手机培养了许多“低头族,长期看手机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面长期用蓝牙耳机则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A外耳道 虹膜 B视网膜 耳蜗C鼓膜 瞳孔 D耳蜗 脉络膜【答案】B【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1)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视网膜上有感

2、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解答】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由此说明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若是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内。故选:B2(2020七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结构7是人的听觉感受器B11耳廓属于外耳,负责收集声波C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D听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可确保内外气压平等【答案】A【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3、【解析】【分析】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解答】A、9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不是7;故A错误;B、11是耳廓是外耳的一部分,收集声波的;故B正确;C、鼓膜的作用就是把声波转化为振动;故C错误;D、巨大的声响会导致耳朵内的气压发生改变,这时张口能够通过咽让耳朵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同,从而保护耳;故D正确;故答案为:A。3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是()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答案】B【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1、耳廓是耳朵外面能看到的部分

4、,主要有收集声波的作用;2、鼓膜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3、听小骨有三块小骨头,对振动起放大作用,并传入内耳;4、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的刺激产生兴奋。【解答】A、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A错误;B、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B正确;C、听小骨的作用是将振动放大,C错误;D、耳蜗作用是接受声音的刺激产生兴奋,D错误。故选B4每年中考、高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将教室的窗户关好 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答案】A【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途

5、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A.将教室的窗户关好,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D.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5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答案】A【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

6、,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然后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解答】人的口腔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打哈欠时,鼓膜受到刺激,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正常的听觉;故选A。6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C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答案】A【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解答】A、在校园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测出噪声的大小,但不能减弱噪声,

7、故B错误;C、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不能减弱噪声反而增大了噪声的干扰,故C错误;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能减弱噪声的干扰,但是不可行,因为戴上耳罩后学生无法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故D错误。故答案为:A。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答案】C【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由振动的幅度决定;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知道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8、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时,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B、人们小声说话时,是指声音的响度小,与音调无关,故B选项错误;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选项正确;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8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保持身体的平衡C减少噪音 D防止呕吐【答案】A【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鼓膜两侧大气压的平衡知识解题。【解答】解:为了维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故当飞机起飞、降落时,空中小姐要

9、求乘客咀嚼口香糖,从而使口腔内的气压和外耳的气压保持平衡;故答案为:A。9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鼓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答案】A【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解题,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

10、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解答】解: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振动直接传导到听神经,最终形成听觉的,故A正确;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故B错误;C、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故C错误;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和骨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细胞位

11、于()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答案】C【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解题。【解答】解: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声波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故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故答案为:C。11(2019七下天台期末)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色 音调 B音色 响度C音调 响度 D音色 音调 响度【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因素;(2)在七个音阶

12、中,音调和响度都可以相同,唯有音色无法完全相同。【解答】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音调和响度,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2(2019七下嵊州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B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1)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2)控制噪声的方法:声源处、传播过

13、程中和人耳处;(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4)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解答】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B.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正确;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D.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D错误。故选B。13(2019七下长兴期末)2018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MV红遍网络,唱者激情无限,欢笑与润水交织,听者观者动容,激发人性中真实、温暖、朴素的爱国情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歌手可以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B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C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

14、声音传播速度更快D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声音的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2)一般情况下,我们靠空气传播声音进行交流;(3)15时,声音在空气中速度340m/s;(4)声音的特点叫音色。【解答】A.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故A错误;B.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B正确;C.现场观众听到的合唱的声音和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都相同,即340m/s,故C错误;D.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4(2020七下上虞期末)“掩耳盗铃”

15、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科学角度来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答案】产生;传播【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据此分析即可。【解答】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科学角度来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15(2020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是人耳朵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经外耳道传入,引起3 的振动。(2)接着4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7 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3)然后,信号由8听神经传到 ,在那儿形成听觉。(4

16、)6 连通鼓室和咽部,使耳内外气压保持平衡。【答案】(1)鼓膜(2)耳蜗(3)大脑(4)咽鼓管【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如下图:【解答】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1) 声音经外耳道传入,引起3 鼓膜的振动。(2) 接着4听

17、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7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3) 然后,信号由8听神经传到电脑,在那儿形成听觉。(4) 6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耳内外气压保持平衡。故答案为:(1)鼓膜;(2)耳蜗;(3)大脑;(4)咽鼓管16(2019七下温州期中)请根据耳的基本结构回答:(1)有些人晕车,与耳的前庭、 有关。(2)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 ,防止胀痛。(3)听觉形成的部位在 。【答案】(1)半规管(2)鼓膜内外气压平衡(3)大脑【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收集声波并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18、,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解答】(1)、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所以晕车与其有关。(2)、外耳道收集声波并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防止胀痛。(

19、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答案为:(1) 半规管 ;(2) 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3) 大脑17 2015年3月1日,南京地铁3号线正式通车列车车轮上新增了降噪环,有效降低过弯道时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手机微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答案】声源处;3108【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解:列车车轮上新增了降噪环

20、,有效降低过弯道时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答案为:声源处;3108【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18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并且利用这种声波还能击粹病人体内的胆结石,说明声音具有 。【答案】超;能量【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解答】医生用的“B超”是超声波,通过超声波的反射获得病人的信息,超声波还能击碎病人体内的胆结石,胆结石的破碎需要能量,所以超声波还具有能量。【分析】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胆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19某天

21、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 产生的。(2)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姿,从能发光的角度来看,它属于 。(3)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 。【答案】(1)振动(2)光源(3)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光源;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3)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光的传播速度3108m/s。【解答】(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2)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姿,从

22、能发光的角度来看,它属于光源;(3)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三、实验探究题20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验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23、泡沫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最强 最弱 较弱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答案】(1)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吸音性能(3)聚酯棉(4)厚度(或密度)【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1)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越大,实验中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度,必须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性能;(3)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应出来

24、,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音性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4)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密度、厚度等。【分析】本题通过实验的形式探究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考查了实验探究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2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2)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 表一:材料 毛衣 报纸 棉花 泡沫响度 弱 响 最弱 较弱表二

25、:材料 毛衣 报纸 棉花 泡沫距离 短 长 最短 较短(3)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 【答案】(1)机械闹钟(2)表二(3)棉花;泡沫;毛衣;报纸【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机械闹钟,便于操作;(2)由表一,表二分析可知,隔声效果越好的,当听不见声音时,距鞋盒的距离越近,所以隔声效果从好到差小的顺序为棉花;泡沫;毛衣;报纸。【分析】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从而得出物理规律;实验中需要考虑是否能够操作。四、解答题22如图所示是摩托车发动机引擎后端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安装消声器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弱噪声的?请你举出一个生活、生产中采用其

26、它方法减弱噪声的实例。【答案】消声器是采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方法;在街道两旁种植树木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合理即可)【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消声器是采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方法;生活、生产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街道两旁种植树木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合理即可)【分析】防治噪声的方法有三种:控制噪声的声源、阻隔噪声的传播途径及在人耳处减弱。23假如你是社区的志愿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告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1)请你列出社区噪声来源清单(至少三种);(2)请你说说噪声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与危害(至少两种);(3)

27、请给出一些解决社区噪声的措施(至少两种)。【答案】(1)居民上下楼梯的声音、居民空调运行时的声音、小贩叫卖的声音等(2)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更严重时会造成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等(3)把噪声较大的工厂搬迁至郊区,在公路两旁种植树林或安装隔音玻璃板等。【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1)居民上下楼梯的声音、居民空调运行时的声音、小贩叫卖的声音等;(2)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更严重时

28、会造成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等;(3)把噪声较大的工厂搬迁至郊区,在公路两旁种植树林或安装隔音玻璃板等。【分析】掌握噪声的定义及来源、声音的等级及噪声的危害及防治噪声的途径。24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 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

29、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注: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答案】(1)声呐(2)解:从发出超声波到接受到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t=0.024s,速度v=1500m/s,所以沉船在海面下的深度为(3)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解答】(1)人们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启示,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超声波探测仪声呐,用声呐来探测海底沉船、鱼群、回声测距等,图中是用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所以,该装置为声呐;(2)从发出超声波到接受

30、到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t=0.024s,速度v=1500m/s,所以沉船在海面下的深度为 ;(3)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分析】(1)人们根据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超声波探测仪声呐;(2),因为回声测距离,声音传播了一个来回,所以利用回声计算海底深度应该利用公式 计算;(3)真空不能传声。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 1 / 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二章 第3节 耳和听觉一、单项选择题1(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手机培养了许多“低头族,长期看手机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

31、,使视力下降;面长期用蓝牙耳机则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A外耳道 虹膜 B视网膜 耳蜗C鼓膜 瞳孔 D耳蜗 脉络膜2(2020七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结构7是人的听觉感受器B11耳廓属于外耳,负责收集声波C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D听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可确保内外气压平等3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是()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4每年中考、高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将教室的窗户关好 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

32、边道路禁止鸣笛5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6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C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8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A

33、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保持身体的平衡C减少噪音 D防止呕吐9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鼓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10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细胞位于()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11(2019七下天台期末)唐代诗人岑

34、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色 音调 B音色 响度C音调 响度 D音色 音调 响度12(2019七下嵊州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B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13(2019七下长兴期末)2018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MV红遍网络,唱者激情无限,欢笑与润水交织,听者观者动容,激发人性中真实、温暖、朴素的爱国情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歌手可以通过

35、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B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C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D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二、填空题14(2020七下上虞期末)“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科学角度来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15(2020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是人耳朵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经外耳道传入,引起3 的振动。(2)接着4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7 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3)然后,信号由8听神经传到 ,在那儿形成听觉。(4)6 连通鼓室和咽部,使耳内外气压保持平衡。16(2019七下温州期中)

36、请根据耳的基本结构回答:(1)有些人晕车,与耳的前庭、 有关。(2)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 ,防止胀痛。(3)听觉形成的部位在 。17 2015年3月1日,南京地铁3号线正式通车列车车轮上新增了降噪环,有效降低过弯道时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手机微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18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并且利用这种声波还能击粹病人体内的胆结石,说明声音具有 。19某天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 产生

37、的。(2)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姿,从能发光的角度来看,它属于 。(3)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 。三、实验探究题20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验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 聚

38、酯棉 软木 泡沫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最强 最弱 较弱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2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2)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 表一:材料 毛衣 报纸 棉花 泡沫响度 弱 响 最弱 较弱表二:材料

39、毛衣 报纸 棉花 泡沫距离 短 长 最短 较短(3)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 四、解答题22如图所示是摩托车发动机引擎后端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安装消声器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弱噪声的?请你举出一个生活、生产中采用其它方法减弱噪声的实例。23假如你是社区的志愿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告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1)请你列出社区噪声来源清单(至少三种);(2)请你说说噪声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与危害(至少两种);(3)请给出一些解决社区噪声的措施(至少两种)。24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 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

40、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注: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1)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41、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解答】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由此说明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若是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内。故选:B2【答案】A【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

42、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解答】A、9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不是7;故A错误;B、11是耳廓是外耳的一部分,收集声波的;故B正确;C、鼓膜的作用就是把声波转化为振动;故C错误;D、巨大的声响会导致耳朵内的气压发生改变,这时张口能够通过咽让耳朵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同,从而保护耳;故D正确;故答案为:A。3【答案】B【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1、耳廓是耳朵外面能看到的部分,主要有收集声波的作用;2、鼓膜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3、听小骨有三块小骨头,对振动起放大作用,并传入内耳;4、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的刺激产生兴奋。【解答

43、】A、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A错误;B、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B正确;C、听小骨的作用是将振动放大,C错误;D、耳蜗作用是接受声音的刺激产生兴奋,D错误。故选B4【答案】A【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A.将教室的窗户关好,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D.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5【答案】A【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

44、形成【解析】【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然后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解答】人的口腔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打哈欠时,鼓膜受到刺激,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正常的听觉;故选A。6【答案】A【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解答】A、在校园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测出噪声的大小,但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C、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不能减弱噪声反而增大了噪声的干扰,故C

45、错误;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能减弱噪声的干扰,但是不可行,因为戴上耳罩后学生无法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故D错误。故答案为:A。7【答案】C【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由振动的幅度决定;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知道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时,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B、人们小声说话时,是指声音的响度小,与音调无关,故B选项错误;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选项正确;D、超声“碎石”是利用

46、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8【答案】A【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鼓膜两侧大气压的平衡知识解题。【解答】解:为了维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故当飞机起飞、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从而使口腔内的气压和外耳的气压保持平衡;故答案为:A。9【答案】A【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解题,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解答】解: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

47、通过其他途径让振动直接传导到听神经,最终形成听觉的,故A正确;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故B错误;C、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故C错误;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和骨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A。10【答案】C【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解题。【解答】解: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声波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故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故答案为:C。11【答案】C【知识点

48、】声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因素;(2)在七个音阶中,音调和响度都可以相同,唯有音色无法完全相同。【解答】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音调和响度,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2【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1)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2)控制噪声的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4)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解答】A.

49、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B.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正确;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D.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D错误。故选B。13【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声音的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2)一般情况下,我们靠空气传播声音进行交流;(3)15时,声音在空气中速度340m/s;(4)声音的特点叫音色。【解答】A.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故A错误;B.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B正确;C.现场观众听到的合唱的声音和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都相同

50、,即340m/s,故C错误;D.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故D错误。故选B。14【答案】产生;传播【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据此分析即可。【解答】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科学角度来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15【答案】(1)鼓膜(2)耳蜗(3)大脑(4)咽鼓管【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如下图:【解答】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

51、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1) 声音经外耳道传入,引起3 鼓膜的振动。(2) 接着4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7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3) 然后,信号由8听神经传到电脑,在那儿形成听觉。(4) 6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耳内外气压保持平衡。故答案为:(1)鼓膜;(2)耳蜗;(3)大脑;(4)咽鼓管16【答案】(1)半规管(2)鼓膜内外气压平衡(3)大

52、脑【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收集声波并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解答】(1)、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所以晕车

53、与其有关。(2)、外耳道收集声波并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防止胀痛。(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答案为:(1) 半规管 ;(2) 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3) 大脑17【答案】声源处;3108【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解:列车车轮上新增了降噪环,有效降低过弯道时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答案为:声源处;3108【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18【答案】超;能量【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解答】医生用的“B超”是超声波,通过超声波的反射获得病人的信息,超声波还能击碎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