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3-T133-2001赤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规程_第1页
DB1303-T133-2001赤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规程_第2页
DB1303-T133-2001赤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规程_第3页
DB1303-T133-2001赤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规程_第4页
DB1303-T133-2001赤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SDB1303河北省秦皇岛市地方标准DB13O3/T 1332001赤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规程2001-11-01 实施2001-11-01 2001-11-01 实施秦皇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3O3/T 1332001本标准由河北省秦皇岛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提出。本标准由河北省秦皇岛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登华、韩义生、乔秀荣、张永乐、于斌、杨晓茹DB1303/T 1332001DB1303/T 133200122DB1303/T133-2001DB1303/T133-2001赤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赤松毛虫发生类型、虫情调查、施工设计、综

2、合治理技术和检查验收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赤松毛虫 (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 )发生区对赤松毛虫的综合治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 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B/1300 B65 1-90阻隔法防治松毛虫技术规程.3稀毛虫建类型3.1发生类型的划分:为执行好“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赤松毛虫的发生、分布特点,赤松毛虫的发 生类型

3、划分见表L表 依据自控区偶灾区常灾区发生特点虫口密度小,有虫不成灾与常灾区毗邻,有虫源树或虫 源地,发生周期长频繁成灾,发生周期不明显林分状况林相好的纯针叶林(郁闭度 0. 7 )、针阔混交林林相相对整齐的人工纯针叶林 (0. 5郁闭度 0.7)及林相不 整齐的针阔混交林林相不整齐的纯针叶林(郁闭 度0.5),林内干燥高温植被丰富较丰富贫乏天敌种群丰富,可长期保持林内的 生态动态平衡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生物种群较少,控制能力低经营管理管理水平高,人为活动少一般管理水平差,樵釆活动频繁3.2危害程度划分:把危害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见表2。 表2虫种林 龄虫 态危害程度条(块)/株中度重度

4、赤松毛虫10年生以下幼虫1 - 56 - 2021以上卵0. 02 - 0. 050. 06 - 0. 300.40以上11年生以 上幼虫5 - 1516 - 4041以上卵0. 05 - 0. 200.30 - 0.700. 80以上注:经防治后仍为重度发生的面积扌见为成灾面积4虫情调查4.1调查时间1.1春季调查在越冬幼虫上树开始期(3月10日左右)至全部上树为止进行一次调查.4.1.2秋季调查在10月初开始至11月份进行一次.4. 1. 3在生长季节应随着防治工作的开展,在必要时随时进行。4. 2调査方法4. 2.1调查面积:常灾区调查面积不少于常灾区松林面积的50%;偶灾区调查面积不少

5、于偶灾区松林面积的30%;自 控区调查面积不少于自控区松林面积的10%.抽样毎lOOhn?作为一个调查单位,也可以以小班或坡面作调查单位.4. 2. 2标准地的面积及调査方法:在调查面积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地,面积要大于0. 2hffl2,按对角线或平行线方法, 随机选取10株-20株标准树,进行每木调查.调查结果填入附录A.5 疝谢十5. 1防治指标:见表3发生类 型树龄虫态春秋常灾区2Q年以下幼虫512卵0. 0521年以上幼虫1020卵0.10偶灾区20年以下幼虫1020卵0. 221年以上幼虫1530卵0.45. 2施工设计5.2.1防治施工设计必须在施工前30天完成.防治施工设计任务

6、书由省统一设计,见附录B.2.2防治设计20000 (含200(W)内,由县森防站设计,县林业局审批,报市林业主管部门及市森防站备案; 20001m2以上由市森防站设计,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报省林业主管部门及省森防站备案.航空器防治由省森防站会同有 关单位审批.6综合個技术6.1营林措施1. 1封山育林:对现有大面积林木稀疏(郴闭度0. 3-0. 5 ),下木较多的油松林严格实行封山育林制度,以促进林 分的恢复和生长,并逐步过渡到针阔混交林,以改善生态环境.6.1. 2抚育:适时适度抚育间伐、修枝,保证单株有足够的针叶蓄积量.10-20年生的松林,干冠比应保持在1: 1. 5-1: 2的水平;

7、21年生以上的松林,干冠比应在1: 1的水平,以确保林木正常生长.禁止过度修枝.6. L 3神直和改造:在林缘、林间空地柑直阔叶树及蜜源植物以改善林间的生态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绿化造 林,营造适宜与油松混交的阔叶林,建立高效能、自控能力强的块状混交林.6.2物理机械防治6. 2.1高压电网灭虫器诱杀:灭虫器一般二盏为一组,设在林缘、山下部50-100米开阔处,距地面2米以上,面积 较小的(30hm以下)林分可设单灯,面积较大的可设灯组.从松毛虫羽化初期开始(7月中旬),晴天每天20时至次日 4时开灯.对灯下诱来未死成虫可进行人工捕捉或毒杀.6. 2. 2 A工捕杀:在秋季虫情调査的基础上

8、,对虫口密度大的地块,于冬季挖捉,搂除树基越冬幼虫或破坏其越冬 场所.有条件的地区,在松毛虫蛹期、卵期,人工摘除蛹茧、卵块,集中销毁或置于天敌保护器中.6. 2. 3塑料环阻隔防治:按阻隔法防治松毛虫技术规程执行.6. 3生物防治6. 3. 1生物防治虫口减退率指标:白僵菌60%以上,Bt乳剂80%以上,赤眼蜂50%以上.6. 3. 2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施药林内相对湿度70%以上,温度2代以上,郁闭度0. 5以上,含抱量50 亿芽抱/克菌粉,每臨施菌量11. 25-15公斤;喷雾或喷粉可根据当地条件而定.6. 3. 3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乳剂:施药适宜温度为20-32C.每hn?施100亿芽抱/克粉10-15公斤.喷后DB1303/T 1332001DB1303/T 133200122DB1303/T 1332001DB1303/T 1332001 附录A(标准的附录)松毛虫虫情调査表表A1松毛虫幼虫(卵)标准地调査表地点:标准低号:标准地代表面积公顷:林龄:平均树高m :平均胸径cm :平均轮枝数:平均冠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