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历程四阶段-_第1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历程四阶段-_第2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历程四阶段-_第3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历程四阶段-_第4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历程四阶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作业农村信用社改革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建立,根本上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根据中央政府开展合作化运动而成立的。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根底力量,其队伍庞大、点多面广,最接近农村基层,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对各种不同改革方案和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大的方面来看,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农村信用社改革第二阶段:重新规范合作制的改革第三阶段:“花钱买机制”的产权改革现阶段第一阶段:“恢复三性”改革第一阶段:“恢复三性改革1979-1996改革的主要文件?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关于改

2、革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搞活信用合作社工作的意见?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关于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1981年3月9日1983年8月1990年10月12日1984年1月1日1984年8月6日改革的主要内容明晰股权实行清股、扩股实行保息分红、补发股金红利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原那么改革组织管理制度改革鼓励约束机制建立“三会制度建立和开展信用社县联社,改善领导和管理调整行社利益关系改革信用社劳动分配制度第一阶段:“恢复三性改革1979-1996受制于经济开展和政府行为偏好受制于当地政府行为受制于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此次改革是在不出动农业银行领导的前提下进

3、行的,因而对还权于民、还权于信用社等问题,在实际执行中根本无法兑现。同时,由于在1988年后全国出现了严重的信贷失控,农业银行加强了对信用社的控制和领导,“恢复三性”的问题被其他更现实的问题所替代。政策宽松,国家允许多模式试验,提供更大的可能。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出现分化,各地官僚机构为了各自的利益,必然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各地政府机构的偏好不同,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各地政府机构的偏好不同必然导致改革的重点、方向、力度各有不同。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状况和信用社经营状况不同,因而对改革的态度也不一样,可以接受的制度安排也就不同。农村信用社不同的改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农业银行、信用社与政府有关部

4、门博弈的结果。改革未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第一阶段:“恢复三性改革1979-19961996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立,四家国营银行也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业银行继续管理农村信用社已经不合时宜,农村信用社需进一步改革。由于“恢复三性的目的也是为了恢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这次改革那么是再次提出恢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所以称之为“重新标准。不过,由于“重新标准是在整个农村金融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要比“恢复三性的改革更加深入一步。第二阶段:重新标准合作制的改革1996-2003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就农村信用社按合作制改革、人

5、民银行加强监督、组建行业自律组织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企业改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江苏省进行了信用社改革试点逐步组建地(市)、在全国各省建立信用合作协会联社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意见求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清产核资,按合作制进行规范改造改革的主要文件1996年8月1997年6月1997年2月1998年11月1999年4月2000年7月2002年3月第二阶段:重新标准合作制的改革1996-2003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组织体制改革鼓励约束机制改革所有权和分配权分配制:取消保息分红股权:自愿原那么贷款效劳:为社员效劳监管:由央行和县联社负责

6、管理信用社内部:全面建立“三会制度信用社: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局部实行信用社主任承包制职工:干部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职工股第二阶段:重新标准合作制的改革1996-2003第二阶段:重新标准合作制的改革1996-2003改革是要按合作制原那么标准农村信用社,总体来说是十分正确的。但在具体改革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偏差,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两点:农村信用社改革重点的偏差和对信用社利益的无视。农村金融体系整体构建布局上的偏差。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涉及农业银行、信用社职工及社员。农业银行一直视农村信用社为包袱,也就乐于在趁机向农村信用社转移不良资产的同时与农村信用社脱钩。由于体制上的原因,信用社职工

7、实际上控制着信用社,他们的利益也与信用社的经营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实际上向符合他们利益的方面开展。改革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因改革理论和政策上的偏差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和官僚行为1978一2002阶段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效农村信用社逐渐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主力军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创建以来,历经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已成为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它分布面广,扎根农村,与农民关系最密切,为广大农民发展生产提供最方便最及时的金融服务,其机构、人员和业务量均居农村金融机构之首。农信社在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一,将闲散资金汇聚,引导农村资金正确流动。其二,调整

8、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其三,平衡国家信贷收支,在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之间调动货币的流动,使农村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达到相对平衡。其四,扶持地区发展生产,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121978一2002阶段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效农村信用社为农户融资提供了支持农村信用社为农户的贷款从1980年的15.99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4021.5亿元,增长了250.50倍。农户从止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主要来自于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速度的增长超过了存款速度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的农户不再仅仅是消费单位,而具有了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能,生产需求大为增加,而且经过改革之后,贷款制度更为灵活,也更为贴近农民。

9、引导农村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民间借贷一直是农户无法获得获得正规金融贷款需求的第二选择,信用社通过各种杠杆手段,比如信贷、结算和利率等,引导和制约了民间借贷在规模结构和利率水平的发展,引导民间借贷活动健康发展。34虽然农村信用社经过屡次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村信用社开展仍处于难以为继的危险境地。2001年底,全国信用社不良贷款529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4%,当年46%的信用社亏损,亏损金额167亿元,历年累计亏损挂账1250亿元,58%的信用社已经资不抵债,总计资不抵债2361亿元,其中严重资不抵债的信用社1万个,占总数的27%。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问题,

10、不仅会危及农村信用社的生存问题,也将危及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开展。因此,任何关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案首先必须面对且无法绕过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农村信用社累计下来的历史包袱为既有体制埋单,通过财务重组来缓解危机,并更新炉灶、“清扫干净屋子,为进一步的机制改革和体制重构做好准备。2003年,我国农村信用社开始新一轮的改革,这次改革被很多学者、媒体称之为“花钱买机制。第三阶段:“花钱买机制的产权改革2003-2007改革的主要文件突出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以及增强效劳等重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第一批农村信用社试点省市的产权制度改革陆续取得成果扩大推出了第二批21省区、市农村信用社改革

11、试点?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江苏省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成立2003年6月27日2003年12月2005年11月2004年5月24日2006年底2004年8月13日第三阶段:“花钱买机制的产权改革2003-2007改革试点第一阶段工作任务根本完成2007年8月改革的主要内容2003年6月,国务院选择江苏等8个省市开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其目的就是改进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经营模式、产权制度、效劳方式、风险防范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适,根据“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效劳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从

12、而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人民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监督管理体制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开展的良性循环经营机制。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区别各类情况,确定不同的产权关系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将农村信用社交由省政府负责。为了配个此次改革,国家出台了四项配套措施予以支持: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三阶段:“花钱买机制的产权改革2003-2007 对亏损农村信用社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开办保值储蓄而多支付保值贴补息给予补贴。具体方法是有财政部核定19941997年间农村信用社实付保值贴补息数额,由国

13、家财政分期予以拨补。在民间借贷比较活泼的地方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允许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贷款利率可在基准贷款利率的12倍范围内浮动。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上浮,个别风险大的可小幅不超过1.2倍上浮,对受灾地区的农户贷款还可适当上浮。对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两种方式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由人民银行安排一局部专项再贷款,由省级政府统借统还。由人民银行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用于置换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和亏损挂账。上述两种方式由试点地区和农村信用社自主选择。从2003年1月1日起至2005年底,对西部地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一律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其他地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一律按

14、照其应纳税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从2003年1月1日起,对试点地区所有信用社的营业税按3%的税率征收。四项配套措施第三阶段:“花钱买机制的产权改革2003-2007经过一年的试点改革,8个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和金融风险得到初步化解,2004年9月末与2002年底相比,8个试点省(市)农村信用社存款增幅40.4%,高于全国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贷款增幅47%,高于全国平均增幅4个百分点。2004年9月末,8省(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为1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那个12.7%;资本充足率到达7.6%,比2002年底的-4.2%提高11.8%。可以说这次试点改

15、革是成功的,因此在改革经验的根底上,2004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意见?,将北京、天津和和河北等21个省(区、市)农村信用社纳入改革试点范围,至此,全国除西藏、海南外的29个省(区、市)的信J一日社深化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地开展。多头管理的问题明显法人治理接握股的错位问题突出“三会一层”制度的虚位问题严重农村信用社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阶段:“花钱买机制的产权改革2003-20072003年以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具体措施是符合农村经济金融开展规律的,也契合农村信用社自身开展要求,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成果。现阶段现阶段2021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工

16、作继续稳步推进,全年弥补亏损挂账219亿元,挂亏余额344亿元。无亏损挂账机构到达2041家,较年初增加224家。现阶段现阶段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信用社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改革开展逐渐步入“深水期。按照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银监会明确提出,从2021年开始,要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到达以下目标,即高风险机构全面处置,历史亏损挂账全面消化,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现代农村银行制度根本建立,主要监管指标到达并持续符合审慎监管要求农村金融效劳功能与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一是继续推进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打造现代农村银行制度三是持续加强支农

17、效劳能力建设四是健全分类监管体系五是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银监会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现阶段先行者的先赢之路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开展纪实支农:和谐发展是富农之策管理:协调发展是强社之路经验改革:科学发展是先赢之道全省已有31家农村银行类机构挂牌开业。其中农村商业银行10家、农村合作银行21家,占全省合作金融机构数的43%。2000年12月8日2001年2001年9月2021年12月末国务院决定对张家港、江阴、常熟三地的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序幕由此拉开。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全国率先成立,按照改革试点文件要求,省联社依法履行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

18、导、协调、效劳职能。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在江苏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确定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根据当地经济开展水平,采取符合当地特点的具体组织形式,不搞“一刀切的改革开展思路,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改革:科学开展是先赢之道江苏省联社自成立以来,在履行管理职能中,始终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这一原则,坚持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一方面,他们努力为社员社创造有利的业务发展环境。省联社充分发挥计算机中心、资金调剂中心和清算中心的作用,加强全省柜面通业务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系统建设,为各项业务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另 一方面,他们努力为社员营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围绕重点事项,加强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为基层单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与主流媒体合作,积极组织开展全省性的宣传活动,为基层单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省联社富有成效的行业服务,在为社员创造宽松有利发展环境的同时,使共性成本有效降低,行业资源有效开发。 管理:协调开展是强社之路 他们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率先开办扶贫小额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全面代理各项涉农财政补贴发放工作,效劳根本实现了全搜盖。 办了农村住房贷款、生活消费贷款、教育消费贷款等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相继推出了农民创业贷款、农民外出打工贷款、城镇居民下岗再就业贷款等品种。苏北开发了“一证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