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药(属)性论花开帝都添国色风过泸州帝酒香据众多专家学者考证,五行学说早在东周(春秋、战国)、迟至西汉时已被应用于中医领域。那么亦可如是说,五行学说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也不应迟于西汉之代,因为,医与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五行学说在中药领域是如何应用的,由于传世中医药书籍之无载,吾人已不得而知矣。甚至直至当代,在各种中医药书籍数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却只有中医基础理论之专著,而无“中药基础理论”之论述。在现代版中药学中,其理论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并受中医理论指导,根本没有自主的哲学理论体系,吾中国哲学体系之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领域,已被中医学所尽占矣;即便是阴阳学说,在中药药
2、性理论中,亦是半遮半掩,也没有单独论述,自成篇章。笔者认为,由于阴阳五行学说在中药历史上之缺失,加之“前此五六十年间,最为论者所诟病,他们多认为阴阳五行是迷信的、不科学的,遂使此维护中华民族健康达三四千年之久的医药,有一蹶不振之势”(林品石、郑曼青著中华医药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之历史因素影响下,导致对中药学之哲学基础一一阴阳五行学说之研究,无人问津。经1900年敦煌考古发现,时隔八十余年后,敦煌遗卷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得以刊行。其中有关二十五味药精之论说,使吾人有缘见到了“药物五行属性”理论之一鳞半爪。笔者以为,由于中药药物五行属(药)性理论的重现,能使“中药基础理论”之哲学
3、基础一一阴阳五行学说的重新形成成为可能,使之五行医理与五行药理可以完美地进行对接,并由此可重组中华医药学之基础理论中医药之阴阳五行学说。白沙游子曰:用阴阳五行学说,阐述中药药物性能功效的理论,谓之“中药药物阴阳五行药(属)性理论”,把中药药物,用阴阳五行属性进行划分归类的方法,谓之“中药药物五行属(药)性分类法”。笔者推测,中药药物阴阳五行药(属)性理论与中药药物五行属(药)性分类法,曾在秦汉之代成为中华医药学之主流,但在使用了千余年后又逐渐被历史所遗忘。但是否真正的完全的被历史、被中医药界所遗忘了呢?答案是明确的,没有!只不过此“药物阴阳五行药(属)性理论”如同一丝细线,虽然仍旧贯穿在中医药
4、(古籍)之传承中,但早已不为吾人所注意,即使有人看到此等之说,亦会如明代医药大家李时珍:“以诸药分配五行,失之牵强”之评论。然李时珍之说亦道出了一个事实,中药药物阴阳五行药(属)性理论并没有真正的失传,只是已不为中医药界所认识,所理解,更不用说是去研究并加以实践,甚至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如此明确的论述下,吾人并没有能很快地理解与接受,因为该理论毕竟在中医药历史中隐默了上千年矣。为实现“破解汤液经法图”之目标,笔者从传世的中医药古籍中寻找有关“中药药物阴阳五行药(属)性理论”之线索,经过笔者的努力求索,在浩繁的中医药古籍中显示,果然存有一条似断非断、似连非连、欲隐欲显之传承脉络。中药药物阴阳五行
5、药(属)性理论,在佚失了数百年之后的宋代,由宋徽宗赵佶在圣济经?药理篇中重新提起:“天之所赋。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空青法木,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云母法金,色白而主肺。磁石法水,色黑而主肾。黄石脂法土,色黄而主脾。触类长之,莫不有自然之理”。只可惜此药物之阴阳五行理论,由于宋徽宗被金人所俘并关押至死,宋王朝的南迁,圣济经的散落等历史原因,一直以来未引起中医药界的注意,未能给予深究,使已初露面貌的“中药药物阴阳五行药(属)性理论与中药药物五行属(药)性分类法”,不能重显于世。时至元代,“中药药物阴阳药(属)性理论”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再次提出,在其所著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6、中,有用药发明?药性阴阳论一篇,全书对药物进行了阴阳指归,可惜亦未能形成药物阴阳系统理论,加上其书仍按陶隐居所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之分类法对药物进行归类,致吾人不明其药物分阴阳之用意,只从实用方面进行研习,未能从理论方面去探讨。同为金元四大家的元代朱丹溪,亦对“中药药物五行药(属)性理论”进行了研究,并撰本草衍义补遗,载药一百九十六种,对部分药物进行了五行分类,用五行理论来阐述药理功效。但终未形成五行系统理论,却遭到明代李时珍之评击:“以诸药分配五行,失之牵强”,故五行药理又再次沉默。直至清代前期,陈士铎所著本草秘录(本草新编)之编目中,对药物用宫、商、角、徵、羽五音分类
7、,亦对药物进行阴阳归属。由于其隐去土、金、木、火、水五行而故用五音对药物进行分类,使吾人不解其意,以为陈士铎只是用宫、商、角、徵、羽五字,替代一、二、三、四、五之数字进行编序。虽然陈士铎在其所著之本草新编?凡例十六则中说明:“铎晚年逢异人于燕市,传书甚多,着述颇富,皆发明灵、素秘奥,绝不拾世音浅沈,有利于疾病匪浅,惜家贫不能灾梨,倘有救济心殷,肯损资剞劂者,铎当罄囊与之,断不少吝,以负异人之托。”然后世医家学者,明知其书藏秘,但又不知其之秘所指为何,终未能破译也。笔者以为,正如当代许多专家学者所考证,陈士铎之学,乃来自明末清初之著名医药家,反清志士朱衣道人傅青主(傅山)。本草秘录之所秘,大概即
8、是对中药药物按阴阳五行药理进行分类,与中医学相对应,以此阐发道藏之秘伊尹汤液经法。笔者还以为,陈士铎公开傅山所传道家医药之秘,其举动与陈抟老祖发道藏之秘而著易龙图,如出一辙。如把上述内容联系并组合,则可形成如下欲隐欲显之传承脉络:陶弘景教主道君皇帝赵佶一一李东垣、朱丹溪一一傅青主一一陈士铎,他们所论述的各为:药物阴阳五行五味论一一阴阳五行药理一一阴阳药理、五行药理一一阴阳五行药理论。如此看来,中药药物阴阳五行药(属)性理论与中药药物五行属(药)性分类法,千百年来一直隐藏于道家,由丹道医药所承传。笔者推测,作为中华本土之道家人物傅山,当他意识到传统医药在临床中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疗效时,去除医
9、生个人的技术水平因素,从医理药理上而论(在当时)已有失偏颇,只有把隐藏于道教内之医药术公之于世,或可有效地改观现状。但由于受河南武安五汲镇反清复明事件之牵连,只能把此举交付于陈士铎,故有陈士铎:“铎晚年逢异人于燕市,传书甚多”之言耳。白沙游子以为,若对傅青主、陈士铎二位先贤所留下的医药书籍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或可从中发现汤液经法一一中医药学之组方用药法则。从以上情况分析,笔者认为,由张大昌先生所捐献而刊行的梁?陶弘景所著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乃为敦煌遗卷真品(但其中不乏张大昌先生修复与改动的部分)。而中药药物阴阳五行药(属)性理论与中药药物五行属(药)性分类法,从陈士铎所著之本草秘录(本草新编)
10、可知,至今仍有书籍传世(不包括辅行诀)。笔者认为,由于“中药药物五行属(药)性”理论之隐传,导致中医理论与中药理论的分离,医有五行而药无五行,使两者不能交融贯通。此问题虽在北宋时已为许多医家所意识到,也作出了极大的努力(由宋徽宗赵佶署名颁行圣济经和圣济总录),但由于一般医家都注重于临床,而没有从理论(根本)上去进行探讨,故失之交臂。其后,由李东垣、朱丹溪、陈士铎等人著书而立本草说,仍没有在当时的医药界引起重视,又数次错失机会。倘若辅行诀不能刊行,则“中药药物五行属(药)性”理论将会一直沉默下去矣。以中药药物阴阳五行药(属)性理论,对传统药性理论之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毒性等,按其固有的质性
11、进行分类指归。药态之寒、热、温、凉四气辨:寒与热,温与凉,各成一对矛盾体,即阴阳对持也,故四气归阴阳理论;亦可按五行水寒火热,木温金凉论之,惜之缺土,故有医家补入土平气之态。药味之辛、咸、甘、酸、苦五味辨:木味辛,火味咸,土味甘,金味酸,水味苦,五味归五行。药势之升、降、浮、沉四趋辨:升与降,浮与沉,亦是二对矛盾体,故升降浮沉亦归阴阳。也可按火升水降,木浮金沉而论,然五行亦缺土,故也有医家增入土平之静势。药物归经辨:药物归经以十二(四)经为基础,可说是已跳出五行外,但仍在阴阳中。药物毒性辨:药物之偏性即是毒性。何以言?答曰:是药三分毒,伤风用人参可致人命。故传统药性理论之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
12、经及毒性等,可统一归属至阴阳五行药理中。但阴阳五行药理绝不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毒性等之简单组合,而是它们之综合,因为阴阳五行药理蕴涵了阴阳五行学说之哲理,即阴阳互含,五行互含,阴阳与五行互含;五行生、克、制、化、相乘、相侮、相及等规律。故阴阳五行药理可改变传统药性理论之一药多性,气味分述等错综复杂之状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药乃医之器,故医欲立其方,必先知其药,有是病用是药,故亦可如是曰:此乃删繁就简之举,对症下药之谓也。中药药物阴阳五行药理分析总结:木性之药治邙日中之阴,补肝)血,木中木补肝血,木中金补肝气,木中土补肝之阴阳,木中火补肝神,木中水补肝精;金性之药治(阴中之阳,
13、补肺)气,金中金补肺气,金中木补肺血,金中土补肺之阴阳,金中火补肺神,金中水补肺精;土性之药治(阴阳相济,补脾)阴阳,土中土补脾之阴阳,土中木补脾血,土中金补脾气,土中火补脾神,土中水补脾精;火性之药治邙日中之阴,补心)神,火中火补心神,火中木补心血,火中金补心气,火中土补心之阴阳,火中水补心精;水性之药治(阴中之阳,补肾)精,水中水补肾精,水中木补肾血,水中金补肾气,水中土补肾之阴阳,水中火补肾神。白沙游子认为,由于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学说,可按其数理关系细化为阴阳数一一0、1,与五行数一一1、2、3、4、5、6、7、89、10(实际上可简化为5、6、7、89)。阴阳与五行两组数列之组合,可以“61”表示阳水,“60”表示阴水(其它四行同此)之方式进行书写、数释、理解与使用。故药物之阴阳五行学说,实际上乃是中医药学诊治术临床实践经验以数字化模式之理论总结,亦是中医药学理论可进行诊治实践检验之操作方法。数与理之对应,病与证之对应,诊与治之对应,医与药之对应,古与今之对应,为古为今用,为传统医药学之现代化架立一座理论桥梁,建起一条实践通道。无闻居士曰,如在理论上仅凭如今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3472-2:2025 EN Acoustics - Measurement of sound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road surfaces in situ - Part 2: Spot method for reflective surfaces
- 2025年心理咨询师职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培训与发展理论实践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考核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影视特效化妆特效化妆材料供应与培训合同
- 子女医疗费用结算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合同
- 城市房产继承瑕疵修复与责任划分合同
- 矿产资源质量评估补充协议
- 悬疑小说改编权授权及悬疑主题剧本创作合同
- 高一数学组尖子生培养计划(修改)
- 医疗器械辐射安全管理的要求
- 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
- 6朗诵《唐诗里的中国》朗诵稿
- 停车场运营维护管理投标方案(技术标)
- 工业硅行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概述
- 地铁站白蚁防治施工方案
- 水暖工培训教材课件
- 神奇糖果店课件
- 年产30万吨苯乙烯车间粗苯乙烯精馏工段的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