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课本梳理九年级下册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课本梳理九年级下册九年级(下)目 录第75首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第74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第77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78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第76首十五从军征九年级(下)目 录第75首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第74九年级(下)目 录第81首南安军第80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第83首山坡羊骊山怀古第82首别云间第79首过零丁洋第84首朝天子咏喇叭九年级(下)目 录第81首南安军第80首山坡羊潼关怀第68首渔家傲秋思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
2、下秋景之“异”,下片集中抒情,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 “浊酒”两句揭示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边关天气虽然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D.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于朝廷腐败的愤懑不平。第68首渔家傲秋思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解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入手,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与遍地白霜,突出天气的寒冷,表现出边关生活的艰苦。C项中“生活并不艰苦”表述有误。【答案】C 【解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入手
3、,通过悠2首句写“塞下秋来风景异”,与词人家乡相比,“异”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分)“衡阳雁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冷,与词人家乡不同(气候);“四面边声连角起”构成塞下特异的声音,是中原所没有的(声音);“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也异于词人家乡的景象(背景)。3说说你对“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的理解。(3分)“衡阳雁去无留意”运用典故,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塞的荒凉,戍边将士无法回家的凄苦。2首句写“塞下秋来风景异”,与词人家乡相比,“异”在哪些方4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分)示例一:写傍晚时分的景象,
4、边声伴着军中号角声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地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示例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边声、号角,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4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5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3分)“一杯”和“万里”形成强烈的对比,饮下一杯浊酒,思念着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但如今功业未成,敌患未除,还无法回去。表明了如词人一般的将士们思念家乡却又坚定地驻守疆场的悲壮豪情。5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36(
5、统编课后习题改编)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雁去,孤寂;边声,凄厉;长烟落日,空旷;孤城紧闭,寂寥。这些景物都隐含着词人的情感体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在抒情的气氛中,也叠映出“浊酒一杯”“燕然未勒”“羌管悠悠”“将军白发征夫泪”等意象,可见词人是借助诸多意象来抒发情感的,表现出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6(统编课后习题改编)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第69首江城子密州出猎1(2019铁岭)选出下列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A. 这首词是作者任密州太守时与同僚出城打猎所作,粗犷豪
6、放,“狂”字贯穿全篇。B. 词的上片记叙了打猎的壮观场面,一个“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 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D. 词中多用典故表情达意,“亲射虎,看孙郎”表示作者要亲自挽弓射虎,探望孙郎,豪情溢于言表。【解析】“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孙权“亲乘马射虎”的典故,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D项表述错误。D 第69首江城子密州出猎1(2019铁岭)选出下列对苏轼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这首词以“狂”字开篇,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是豪放派词篇的典范。B. 词的开篇三句,不仅写出
7、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词人的豪情狂态。C. 词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体恤自己年老体衰,免去罪名的愿望。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词人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的强烈愿望。【解析】词人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C项中“词人希望朝廷体恤自己年老体衰,免去罪名的愿望”表述有误。C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2019河南)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2分)“牵黄”“擎苍”的行为。“锦帽貂裘”的装束。“千骑”狂奔的场面。自比孙权的语气。4(2019河南)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
8、线句。(2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示例一:运用比喻,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示例二:运用“射天狼”的典故,抒发了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3(2019河南)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第70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B. “沙场秋点兵”一句肃穆庄严,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C. 结语“可怜白发生”一句,仅仅表明了词人在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D. 这首词先描述军
9、旅生活,再写过去的战争场景,最后抒发报国无路的感慨,可谓情景交融。第70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解析】C项对“可怜白发生”一句的理解不全面,该句一方面表明了词人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词人已经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故选C项。【答案】C 【解析】C项对“可怜白发生”一句的理解不全面,该句一方面表明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B. 上片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C. 下片写
10、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D. 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解析】这首词的前半部分是对梦境的追忆,D项“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表述错误。D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3分)示例:士兵们欢欣鼓舞,与将军共享酒食,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4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场
11、景。(答“情景交融”酌情给分)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5“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引用了“的卢”的典故,说明将士骑快马,挽强弓,突出将士勇猛、雄健,表达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能增强词作的表现力,使情感委婉含蓄,避免平直。5“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6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对比。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里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梦醒回到现实,他看到自己新生
12、的白发,不由得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6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第71首满江红(小住京华)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为篱下黄花开遍”字面上描绘秋色,其实是表达词人初离家庭时矛盾的心情。B. “八年风味徒思浙”写词人当时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写出了词人对那段生活的留恋。C. 词人运用“列”与“烈”两字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塑造了一位巾帼英雄的形象。D. 下片中“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一句词人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第71首满江红(小住京华)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解析】这首词写于词人结婚的第八年,
13、“八年风味”即指词人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词人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徒思浙”指词人思念浙江故乡,而不是对那段生活的留恋。故选B项。【答案】B 【解析】这首词写于词人结婚的第八年,“八年风味”即指词人反思2(2019安顺)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3分)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2(2019安顺)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3(2019云南)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
14、家命运的担忧。4(2019云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3(2019云南)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5(2019安顺)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分)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示例二: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5(2019安顺)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第72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下列对这首
15、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既渲染出雨骤风狂,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B. “何妨吟啸且徐行”,词人反应过慢,没有发现下雨,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C. “竹杖芒鞋轻胜马”,以“轻胜马”的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豪迈之情。D. “风雨”一语双关,既指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路上的种种艰险。第72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解析】“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照常舒徐行步。B项“反应过慢,没有发现下雨”表述有误。【答案】B 【解析】“
16、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词人出游遇雨,却不2. 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片内容所展示的画面。(3分)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3. 全词以充满哲理的句子结尾,请你写出末句蕴含的人生哲理。(3分)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2. 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片内容所展第73首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句用“忆”字开篇
17、,照应题目,回想往昔午桥宴饮,抒发对自己年轻时荒废时间的懊悔。B.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以静衬动,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C.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表达了词人经历国家及自身沧桑之变后的沉郁伤感。D. 词人运用对比手法,以清新之语,写怅惘之情,在追昔抚今中,抒发了落寞孤寂的情怀。第73首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解析】首句用“忆”字开篇,把往事展开来,回想往昔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词人曾与“豪英”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A项中“对自己年轻时荒废时间的懊悔”表述有误。
18、【答案】A 【解析】首句用“忆”字开篇,把往事展开来,回想往昔在一起喝酒2. 末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是怎样抒发词人情感的?(3分)把国家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词人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2. 末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是怎样抒发词人情感的?(3“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弄”,你认为哪个字更为妥帖?(3分)示例一: “看”字用得好,“看”前与“闲”字呼应,后与“新晴”搭配,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的牵人眼目,以淡语写哀情,表达出闲极无聊、无处排遣愁绪, 只能将心绪寄托在观看月色之上的无奈之情。“看 ”写出闲来无处安放心绪时的无所适从,更突出”闲”极无聊的处境。示
19、例二:“弄”字用得好,“弄”有“赏玩、抚弄”的意思,紧承“闲”字,以乐事写哀情,从视觉、心理等多个角度写出百无聊赖、感情无处寄托、愁绪无处排遣的无可奈何之情。“弄”字借“新晴”呼应上阕“长沟流月”,将现实与往事联系起来,情感表达更为复杂,内涵更为丰富。3“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弄”,你认为哪个字第74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片中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B. 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一句“被白发,欺人奈何?”展示了词人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C. 月中桂树虽然婀娜多姿,却遮
20、蔽了月光,运用隐喻,将思想迂腐的人比喻成月中桂树。D. 词人用丰富的想象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将问月的情趣与隐喻的含义融为一体,抒发情感。第74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解析】词人将朝廷中阻碍北伐的人比喻成月中桂树。C项“将思想迂腐的人比喻成月中桂树”表述有误。【答案】C 【解析】词人将朝廷中阻碍北伐的人比喻成月中桂树。C项“将思想2本词的结尾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生!”的结尾在写法上各有不同,请任选一首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3分)示例一:本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
21、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示例二:“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2本词的结尾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第75首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北风吹断马嘶声”中“北风”言明时节为秋;“断”字可见秋风之凛冽,渲染悲伤气氛。B. 词人在“若为情”的发问中道出了自己对到任的期待,前途未卜,纷纷扰扰难以平静。C.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两句勾勒出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D. 这首词中,词人以小词写豪迈情怀,尺幅之间,收放自如
22、,足见作者非凡的艺术功力。第75首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解析】词人“若为情”的发问中表达了词人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B项“期待”表述有误。【答案】B 【解析】词人“若为情”的发问中表达了词人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2. 说说你对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3分)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2. 说说你对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3分)极写出塞第76首十五从军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人以“十五从军征
23、,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地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B. “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C. 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D. 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第76首十五从军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解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运用白描手法,通过近景描写,直接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B项中“由远及近”“侧面”表述错误。故选B项。【答案】B 【解析】
24、“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运用白描手法,通过近景描写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有什么好处?(3分)“始”字可见战争时间之长,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有什么好处?(3分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3分)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4十五从军征和木兰诗都出自乐府诗集,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相同点?(3分)都表达了百姓对战
25、争的憎恶,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说说其返乡经历第77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用梨花满树的神奇想象,描绘奇异的雪景,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B. 诗中用“狐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同时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C.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送友人归去时的依依不舍之情。D. 全诗以“送别”为线索写景抒情,描绘的是边塞雪景,表现了边塞苦寒的恶劣环境,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
26、愤懑之情。【解析】D项中“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表述错误,应为“离别之情”。D第77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全诗以雪起,以情结,分别写了送别前、饯别中、送别时、送别后的雪景,诗人寄情于雪,通过咏雪,传达出绵绵情思。B. 三四句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C. 风紧、雪急的“动”,与红旗结冰不能翻飞的“静”相映衬,写出了边塞的奇寒,侧面表现将士们作战的勇猛。D. “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
27、心情。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夸张和反衬的手法,写出了边塞的奇寒和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的画面,象征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C项中“侧面表现将士们作战的勇猛”表述有误。【答案】C【解析】“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夸张和反衬的手法,写出了边塞的3请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3分)“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折”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漫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惊奇之感。3请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3分)“北风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
28、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3分)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氛围。“愁”“惨”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之情。5请品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字的表达效果。(3分)示例:照应标题;写出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明处境恶劣,人迹罕至;写出了目送友人远去,久久不肯离开的情形;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失落;景、事、情融为一体。(答出两点即可)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第78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2019福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
29、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B. “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C. “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D. 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解析】“坐断”是占据的意思,“休”是停止的意思。词人借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来表达自己渴望像那些英雄人物一样为国效力,饱含爱国主义思想,但也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C项对词句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都不正确。C第78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2019福建)下列对2(2019福建)“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30、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2(2019福建)“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第79首过零丁洋1(2019黄冈改编)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首联写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联系起来,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B. 颈联地名与心情“双关”,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C. 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民族气节。D.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慨叹国运,又感叹自身,结尾由壮而悲、由郁而扬、慷慨激昂。【解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由悲而壮。D项中“由壮而悲”表述有误。
31、D第79首过零丁洋1(2019黄冈改编)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诗人写了自己科举入仕和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两件事。 B. 诗人用“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C. 颈联巧借地名表现境况危苦,“说惶恐”慨叹眼前,“叹零丁”追忆过去。 D. 全诗融描写和抒情言志于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豪情壮志。 【解析】颈联中“说惶恐”是诗人追忆过去,“叹零丁”是诗人慨叹眼前。故选C项。C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3分)运用
32、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4诗歌尾联震撼人心,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请从思想情感方面分析其原因。(3分)充分表达了诗人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死明志的大无畏精神,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5(统编课后习题)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3分)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人生自古谁无死
33、?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5(统编课后习题)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第80首山坡羊潼关怀古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B. “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C.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D. 作者认为: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解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D项表述有误
34、。D第80首山坡羊潼关怀古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态峰峦以动感,“怒”字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B. “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把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直接呈现出来。D.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评判,表达对百姓的深切同情。【解析】“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借宫阙倒塌从侧面反映战争惨烈,没有直接提到战争。C项“直接呈现出来”表述有误。C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踌躇”一词
35、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示例:“踌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及对动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而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3“踌躇”一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示例:“踌躇5(统编课后习题)山坡羊潼关怀古作为怀古之作,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3分)词人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
36、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的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5(统编课后习题)山坡羊潼关怀古作为怀古之作,咏叹了 第81首南安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写山上的梅花正在凋零,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诗人行程中沉重的心情。B. 颔联写诗人行程的悲苦,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的重复对照,使得声情激荡起来。C. 颈联化用了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写山河仍在,城郭却已经沦丧,一切都无可挽回。D. 尾联运用典故,表明诗人决心绝食,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 第81首南安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解析】首联写的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才说到梅花。A项中“梅花正在凋零”表述有误。【答案】A【解析】首联写的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才说到梅花。A项中“2“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山河依旧但是城郭已被元军占领,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3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这首诗化用了杜甫的诗句,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显示出诗人的民族正气。2“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第82首别云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操作工模考试题与答案
- 用电客户受理员练习题+答案
- 车工高级工练习题库及答案
-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 航空器维修工程中的技术创新与转化考核试卷
- 水果和坚果加工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石棉材料的断裂性能测试考核试卷
- 涂料门店销售数据化管理考核试卷
- 笔的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烟草制品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分析考核试卷
-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 【MOOC】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传统园林技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
- 物理实验通知单记录单初二上
- GB∕T 40501-2021 轻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
- 认识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地二十五项反措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 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范本)
- 抗滑桩设计计算(验算)Word版
- DCP决策评审要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