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_第1页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_第2页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_第3页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_第4页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南岐人之瘿 明 刘元卿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归纳寓意南岐人之瘿 明 刘元卿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翻译 南歧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 这个的水甜却水质不好 喝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 所以这里的人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 当看到有外地人来 这里的人们就会聚在一起看并且笑话说:外地人的脖子细得不

2、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的脖子隆起是得了病!你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 还说我脖子细?笑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这样!不要去治的!始终也不知道自己的不好!翻译 南歧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 这个的水甜却不识姜菱者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里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你)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 。” 已而(后来)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做官)于南方,席(宴席)上啖(吃)菱,并(连同)壳入口。或(有人)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袒护)所短(缺点),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

3、“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f那)姜生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因为)不知故也。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归纳寓意不识姜菱者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注释】质:作证。 赌:赌注。【译文】 有个生来不知道生姜的楚国人,说:“这东西是从树上结成的。”有人说:“从土地中长成的。”那个人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看法说:“请允许跟你用向十个人(质 疑)作证。用(我)所骑的驴作为赌注。”后来到处问了十个人,都说“(生姜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那个人沉默不语改变神色,说:“毛驴就交给你,(可 是)生姜还是树上结成的。” 有个生来就不知道菱角的北方人,(他)在南方做官,在宴席上吃菱角

4、,连同壳吃进嘴里。有人说:“吃菱角得去掉外面的壳。”那个人袒护自己的缺点,说:“我 不是不知道,连同壳一块吃想用来清热啊。”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和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那姜生在土里却说是树上结成的,菱角生在水里却说是在土里产出的,都是因为无知的缘故。【注释】质:作证。 赌:赌注。【译文】 盲子道涸溪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归纳寓意盲

5、子道涸溪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注释】道:取道,过 2.楯:栏杆上的横木。3第:只要 4 哂shn:嘲笑5 涸:水干 6自分:料想7.沈:通“沉”,沉溺,拘泥 8.道:走,走过。9.省:醒悟,反省。 10怖:害怕。11坠:掉。 12蚤:通“早”。13.惫:疲乏 14.矜严:矜持严整15.固:辛苦【注释】翻译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栏杆,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己料想只要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盲人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一会儿,力气渐渐用尽了,便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

6、!早知道就是实地,何必长时间为难自己呢!”大道理(其实)很平实,陷在空想之中,执著而矜持自负的人,看看这个故事该醒悟啊?翻译启示要敢于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走出思维的局限,战胜自己,才能获胜。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并仔细分析,冷静地做出判断,如同文中的盲人一般不听取意见,冥顽不灵,只会徒增笑料罢了。启示狮猫斗硕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

7、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归纳寓意狮猫斗硕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

8、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为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脖子,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呀。 唉!那种不用 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的人,和这只大鼠有什麼不同呢?译文:【注释】1.万历:明神宗年号(1573-1620)2辄:总是3.逡巡:这里形容大鼠探头探脑的样子4.不啻:不只5.齕:咬【本文主旨】 本文通过记

9、叙猫鼠相斗,说明了宁斗智不斗力的道理。敌疲我打,后发制人,是克敌制胜的一种重要策略【中心】 狮猫能够战胜大鼠,因为它随时注意到斗争的条件,知道对方势盛,不可力斗,故意示人以弱,一 味闪避;待到对方筋疲力尽,时机来了,才全力出击,向其要害爪口并施 , 终 於咬碎老鼠的头部。这说明了做事要运用智谋,不能单凭意气、勇力做事。【注释】牧竖m sh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2)。各登一树,相去(3)数十步。少顷(4),大狼至,入穴失子(5),意(6)甚(7)仓皇(8)。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9)令(10)嗥(11);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12)且(13)爬抓。其一竖又在彼(14)

10、树致(15)小狼鸣急;狼辍声(16)四顾(17),始(18)望见之,乃(19)舍此趋彼(21),跑(21)号如前状。前树又鸣(22),又转奔之。口无停声(23),足无停趾(24),数十往复(25),奔渐迟(26),声渐弱(27);既而(28)奄奄(29)僵(30)卧,久之不动。竖(31)下(32)视之(33),气已绝(34)矣(35)。牧竖m sh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神情很慌张。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

11、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它的嚎叫)停下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断了气。【译文】牧竖,又名牧竖捕狼,短文,收录在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牧

12、竖,即牧童。该文是精炼与生动的典范。不到二百字的篇幅,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对于像狼一样的坏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爱护动物的角度看,俩牧童的行为属恶作剧。过于残忍,不值得提倡。牧竖,又名牧竖捕狼,短文,收录在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1)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牧竖,牧童;竖,童仆。(2)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谋:谋划,商量。分:分别。(3)去:距离。(4) 少顷:片刻,一会儿。(5)入穴失子:进到窝里,发现孩子(两只小狼)丢了。(6)

13、意:神情,神态。(7)甚:程度副词,“很”。(8)仓皇:慌(9)故:所以。(10)令:使。(11)嗥(ho):吼叫(12)号(ho)大叫。(13).且:并且。(14) 彼:另外的。(15)致:导致,致使。(16)辍声:停止了叫声。(17)四顾:四面张望。(18)始:才。(19)乃:于是。(20)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趋:跑向。(21)跑(p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22)前树又鸣:前树上的小狼又叫。(23)口无停声,足无停趾:嘴里不停地嗥叫,脚不停地奔跑(24)趾:通“止”,停止。(25)数十往复:倒装句,“往复数十”意为“来来往往不下数十次(26)迟:迟缓,缓慢。(27)

14、弱:微弱。(28)既而:不久。(29)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30)僵:僵硬。(31)竖:笔直。(32)下:向下。(33)之:代词,文中代指母狼。(34)绝:断。(35)矣:语气词,表示语气“了”。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阅读提示这篇小小说堪称精炼与生动的典范。不到二百字的篇幅,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出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童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本文记叙了两个牧童捉小狼除大狼的故事,表现了两牧竖的机智和勇敢。本文哪两点表现了牧童的机智? 1、 捉

15、住小狼,分工爬到树上。2、 使小狼叫,让大狼来回奔跑,并使大狼累死。牧童的做法太残忍,狼也爱他的小狼啊,之所以老狼会累死,是因为这无私的母爱啊,这是一种无聊的残忍。文中的牧童和童区寄传中的区寄都善于利用对手的心理和弱势,用智慧战胜对手阅读提示螳螂捕蛇螳螂捕蛇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就能以弱制强。比喻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 螳螂捕蛇(清)蒲松龄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螳螂捕蛇螳螂捕蛇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就能以弱制强。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

16、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踞顶上,以刺刀攫(音:ju)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聊斋志异【解释】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就能以弱制强。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译文有个姓张的人偶然在溪谷边行走,忽然听到山崖之上有很大的声音。他在找寻登上山崖的路径探看,看见一条身围如碗的大蛇。大蛇在树丛灌木中摇摆扑打,用它的尾巴击打着柳树,柳枝都被它弄折了。看蛇那翻来覆去滚动跌打的情状,好像有什么东西捕捉并制服了它,然而姓张的人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什么东西,于是他非常诧异。慢慢地走近,从上向下看那条蛇,才发现原来有一只螳螂在那条蛇的头顶上,正用刺

17、刀一样的前足割蛇的头,无论大蛇如何翻滚,那螳螂就是跌不下来。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姓张的人再看时,蛇头上的皮肉已经被割破了。译文觇:察看,窥视。 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 摆扑:扭动摔打。 状:样子 大:很,非常。 殊:极、很,完全 。非常。 反侧倾跌:形容蛇挣扎的样子。 则:是。 据:占据 。攫(ju):钳制,用爪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攧(dian):通“颠”。跌、摔。 竟:终于。闻:听见。 其:它的。 临:接近。去:离开。 寻:找寻。 革肉:皮肉。近:附近。 审:仔细。云:句末助词。觇:察看,窥视。 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 摆道理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

18、长处,使弱者也可战胜强者,取得最后的胜利。(供参考: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便能克敌制胜,弱者也能战胜强者.)道理【寓意】1.因为如果某一种生物若没有自己的天敌和自己是其它动植物的天敌,那么久而久之,便会失去生存的能力。2.扬长避短,才能取得胜利。【启示】(1).等候时机是很重要的,在没把握的时候不应该过度消耗能力,而后抓到合适的机会就要一举拿下 ;(2).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寓意】钟响磬鸣 洛阳有僧房中磬子,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 ,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夔来问疾,僧具以告。俄击斋钟,磬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除之。”僧虽不信

19、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致馔以待。绍夔食乞,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其响遂绝。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应此。”僧大喜,其疾便愈。钟响磬鸣 洛阳有僧房中磬子,日夜辄自鸣 。僧以【译文】 洛阳一座寺院的僧房中有只磬,不论白天黑夜,无人敲击,动不动就自己发出声响,僧人又 奇怪又害怕,以致因此吓出病来,他请了许多江湖术士,用尽了种种办法,想来制止磬鸣, 但都无济于事。有个名叫曹绍夔的人,素来与僧人友好。他前来探望僧人的病情,僧人把染病的原因告诉了 他。不一会儿,寺里正好敲击斋钟,磬又自己响起来。曹绍夔顿时明白过来,笑着对僧人说 :“请明天摆下盛宴,我来为你制止它自鸣吧!”僧人虽然不大相信

20、他的话,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就尽自己的力量准备了丰盛的宴席。第二 天,曹绍夔吃完饭后,从怀里掏出一把锉刀,将磬锉了几处就走了。从此,这只磬便不再自 鸣了。僧人去询问原因,曹绍夔说:“您的这只磬和寺院的钟固有频率相同,所以那边敲钟就能引 起磬的共鸣。”僧人听了十分高兴,病也马上好了。【译文】 洛阳一座寺院的僧房中有只磬,不论白天黑夜,无人敲击【释义】磬:古代打击乐器。钟被敲响后,磬就自鸣了。比喻事物之间有内在联系。【典故】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洛阳一寺院里的磬常常自鸣,僧侣为此忧患成疾。其友知此事后,用锉将磬锉了几处,磬从此不再自鸣。用现代的理论解释,当为共振现象。【道理】比喻事物之间有内在联

21、系【释义】磬:古代打击乐器。钟被敲响后,磬就自鸣了。比喻事物之阿留传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曷烦我为?”元素11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是非铜乎?何黯然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焉。”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

22、使留守焉。 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不材,蕲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哉阿留传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注释】1.蓄:容留。2.终朝:整个上午。3.窃叩:

23、私下敲打。4.青铜器因年代久远,颜色变暗并有绿锈,但不可磨涤,否则青铜器就会失去文物价值。5.参(cn)亭:参互和均匀。6.樗栎chl:都指无用的木材。7.蕲:通“祈” 。8.矧:况且 。9.造命者:指当权执政者。10.于戏:同“呜呼”。11.有时。 率:大体上。译文文中“何烦我为?”中的“为”做疑问语气词用,相当于“呢”译文: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生来痴呆没有作为,但周元素一直收养着他。主人曾让他负责打扫,(他)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扫干净一间屋。主人冲他发怒, (他)就将扫帚摔在地上,说:“你会做这事,为什么要麻烦我呢?”周元素有时到别的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是熟悉的,(

24、他)也不能说出名字来。问他,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很好看的,老态龙钟拄着拐杖的。”后来的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起门拒不接待。(周元素)家里收藏有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多件古董,客人来了就拿出来陈列一番。阿留等客人走了,偷偷敲一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跑去拿来沙石,就着水又洗又磨起来。矮榻缺了一只脚,(周元素)要阿留砍一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子里走了一整天,等他回来了,(只见他)伸出二根手指比划着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向下边的。”家人因此哄堂大笑。房子前新栽了几株柳树,周元素担心邻居家的小孩摇动它,就让阿留守护着。阿留要进屋吃饭,就将柳

25、树拔出来收藏了。阿留可笑的事情,大概诸如此类。周元素善于楷书,尤其擅长绘画。有一天,(他)和好颜料,开玩笑似地对阿留说:“你能干这个吗?”阿留说:“对于这事,有什么难的呢?”于是(周元素)就让他画起来,(只见他)色彩的浓淡,调和得参互均匀,完全像是素来就会。多次让他调色,也没有不如意的。周元素从此专门要他调色,终生用他,没有废弃。作传者说:樗栎不成木材,但砍柴人并不嫌弃;沙石非常难看,但雕刻匠们需要它;大概天地间没有可以完全抛弃的东西。况且比其他生物灵巧的人,偏偏就没有可取之处吗?阿留痴呆无比,本来不过是可弃之材罢了:最终却因为一技之长被任用,实则是(因为)周元素能够容人。如今天下那些正直清静

26、的人才,常常不被当权者所了解:不聪明而又迂阔的人,又不被他们所喜欢。能够了解并且喜欢的人,使用他们时又不能适合他们的才能,接着就弃用他们。唉!如今的人才为什么不幸,而只有阿留幸运呢?【注释】习题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蓄:收养B、客至出陈之 陈:陈列C、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 善:善于D、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 当:适合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其可笑事,率类此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D、留

27、将人饭,则收而藏之盛以锦囊,负前而驱,及凯旋而纳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取了“执洒扫”“应门”“涤磨古玩”“断歧生之木”“守新植柳树”等五个典型事例,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出阿留“痴呆无状”的特点,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B、周元素是一个宽厚仁慈、知人善任的官宦形象。他对待“痴呆无状”的家僮阿留,不是鄙弃,而是宽容,看到阿留绘画“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就“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C、本文叙议结合,先叙述阿留虽“痴呆无状”,但由于具有一技之长而得到主人终身“专任”的故事,然后就此展开议论,指出“天地间无弃物”,应该取其所长,而不必求全责备。D、作者在议论

28、中,将今士之不幸与阿留之幸、周元素用人与造命者用人分别作了对比,感慨当时的执政者不能知人善任,致使“正直静退之士”得不到重用。答案:8、C善:擅长。9、D“而”均作顺接连词。(A项两个“为”,前一个介词,表被动;后一个动词,“治理”。B项两个“其”,前一个代词,“他的”;后一个副词,表反问,“难道”。C项两个“之”,前一个代词,代“器具”;后一个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0、B“官宦形象”,文中无此信息;“浓淡参亭”指“和粉墨”。习题水喻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

29、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选自苏东坡集)水喻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译文】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七岁能步行过河,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潜水了。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只是偶然做到这样的吗?(他们)必定是懂得水性的。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性了。生来就不识水性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能够潜水的原因,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译

30、文】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七岁能步行过河,【注释】(1)没人:善于潜水的人。没,潜入水中。(2)日:每天。(3)涉:蹚水,步行过河。(4)苟然:偶然。(5)道:方法。(6)得:掌握。(7)畏:害怕。(8)以:按照。【注释】【中心句】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实践出本领的道理,只懂得理论而不去实践是没有用的。【中心句】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

31、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7-10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字词注释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是虚构的人物。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斫(zhu):砍削。弦而鼓:装上弦弹奏。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鼓琴,指弹奏古琴。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美:美琴,形容词作名词用。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使:让。国工:最优

32、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弗:不。谋:谋划。诸:兼词,之于。篆工:刻字的工匠。刻字多用篆体字。古窾(ku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匣:装在匣子里。期(ji)年:第二年;满一年。适:到去。贵人:大官。易:换,交易。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传视:大家传递看着。 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 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岂:难道。 独:只。 莫:没有什么。然:如此。其: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其:代词,代指工之侨珍:珍宝。字词注释【译文】工之侨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

33、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古老。”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译文】工之侨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文章是刘基

34、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省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感悟主旨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文章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作品赏析】 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

35、。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作者

36、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文中“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人们不要一昧地追求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内在。【作品赏析】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

37、寡人闻命矣。”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好的。”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2【译文】注释弋:(y)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

38、;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 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 是:这。 故:原因,缘故。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好:爱好,喜爱。 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数(sh):历数;列举 重:重视,以为重。 轻:轻视,以为轻。闻命:接受教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以(以吾君重鸟):认为。以(以其罪而杀之):按照。 以(以鸟之故):因为。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

39、贵族阶层;读书人。前:前面。 毕:结束。 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汝:你。 谏:规劝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是:这。 欲(召吏欲杀之):想 请:请求注释齐景公因烛邹没有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向齐景公委婉地列举了烛邹的三条罪状,本意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没有杀烛邹。文章体现了晏子的说服技巧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展现出他在权威面前镇定冷静,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的精神。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外篇)晏(yn)子春秋(又名晏子使楚)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

40、部书。齐景公因烛邹没有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向齐景公委婉地列举了烛邹文章寓意1. 揭露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的精神。2. 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3. 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4.晏子不是直接劝阻,而是间接委婉地提醒齐景公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文章寓意 齐桓公好服紫齐桓公好服紫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讲的是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本文以生动的实例说明了“上有所好

41、,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view/2841.htm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xi:气味)。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view/28【译文】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正在那个时候,5匹生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齐

42、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这时,侍从中有穿紫衣来晋见的人,你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齐桓公说:“好。”从这天开始,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城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译文】注释1.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姜姓,名小白。2.服紫:穿紫色的衣服。 3.服:穿。 4.国:都城。5.五素不得一紫:五匹生绢换不到一匹紫

43、色的(绢)。素:未染色的绢(丝织品)。6.患:以.为患,为忧7.管仲:字夷吾,春秋时齐国的丞相,助齐桓公称霸。8.臭(xi):气味。9.左右:身边的近臣。10.郎中:官名,侍卫近臣,此处泛指宫中官员。11.其明日:(到了)第二天.。12.甚:很。13.却:退。14.好:喜欢。15.进:晋见。16.恶(w):厌恶。17.服:把作为衣服(名词活用为动词)。18.国:国都,都城。19.境内:国境内。20.少:稍稍。21.衣:穿衣服。22.适:正好。注释【归纳总结】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本文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上有所好

44、,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上行下效。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臭不读chu,读xi,意思是气味。【归纳总结】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有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坟墓哭泣。全文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封建暴政对人民的残害。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反动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解释】:政:政治。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

45、凶恶暴虐。苛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1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2)。使(17)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18)!”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原文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像是有非常伤心的事。”(妇人)接着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孩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这件事,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译文【注释】(1)哀:很伤心。(2)夫子式而听之:夫子:古代对师长的称呼,这里指孔子。式:通”轼“,指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扶着轼(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4)壹似:壹:确实。壹似:确实像,很像(5)重有忧:有非常伤心的事。(6)而曰:妇人接着说。(7)舅:当时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