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高考历史】高考历史选择题第24题研究先秦的文明和社会转型2【2020高考历史】高考历史选择题第24题研究先秦的文明2020届二轮复习备考本课结构真题分析核心突破微专题2020届二轮复习备考本课结构真题分析核心突破微专题一、近5年考情分析:(2019全国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019全国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
2、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一、近5年考情分析:(2019全国卷24)战国后期,秦一、近5年考情分析:(2018全国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019全国卷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一、近5年考情分析:(2018全国卷24
3、)墨子中有(2018全国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一、近5年考情分析:(2018全国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018全国卷24)据考古报告,从
4、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一、近5年考情分析:(2017全国卷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017全国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一、近5年考情分析:(2017全国卷24)图5为春秋战一、近5年考情分析:(201
5、6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017全国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一、近5年考情分析:(2016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2016全国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
6、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016全国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016全国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2015全国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
7、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015全国卷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015全国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2015-2017年全国课标卷24题统计分析2015-2017年全国课标卷24题统计分析二、考点核心突破:(一)、阶段特征: 二、考点核心突破:(一)、阶段特征: 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分封制】(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
8、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权力义务: 权力:在自己的领地再分封。(独立性)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4)相对优势: 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分封制】(1)分封对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宗法制】(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特点
9、: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4)内容: 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宗法制】(1)目的: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分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是“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是基本原则。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分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考查1.从分封制的文化整合、认同考察: (2017全国卷、2019全国卷)2.从分封制王族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考
10、察 (2017全国卷)3.考察分封制或者礼乐制的瓦解: (2013全国卷)4.分封制的进步性入手考察(未考)社会秩序、对集权的影响、周边地区的开发宗法制考查1.从宗法制萌芽角度入手 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2.从宗法制进步之处考察 社会秩序的确立3.从宗法制与贵族关系入手考察 宗法制的衰落4.从宗法制对后世的习俗影响入手 宗法观念二、考点核心突破:【早期政治制度考查】 分封制考查1.从分封制的文化整合、认同考察:宗法制考查1.从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小农经济】(1)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小农经济的特点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
11、生活的基本单位。 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市场交换少。 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3)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经营方式、生产组织形式)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小农经济】(1)原因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小农经济】(4)评价 积极方面: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消极方面:在封建剥削下,小农经济十分脆弱。(5)影响因素 有利因素:A.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B.农民的积极性;C.政府重农政策。 不
12、利因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小农经济】(4)评价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小农经济】(6)小农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政治: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 政策: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 科技: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以发展为近代科技。 文学: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家庭伦理:小农经济的条件下,“重男轻女”的思想、同时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13、 【小农经济】(6)小农1.夏、商、西周:井田制(1)内容 土地属于国家,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2)内容: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2.封建土地私有制(1)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2)确立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1.夏、商、西周:井田制2.封建土地私有制二、考点核心突破: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百家争鸣】1.背景: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
14、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瓦解。 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4.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百家争鸣】1.背景: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先秦儒学】1.代表人物及主张:(1)春秋孔子 “仁者爱人”; 政治思想:A. 强调“礼”,主张“克己复礼”。 B.主张“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战国孟
15、子 提出“仁政”思想;(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民本思想:即“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3)战国孟子(吸收法道)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即“君舟民水”关系; 主张“性恶论”;二、考点核心突破:(二)、核心概念 【先秦儒学】1.代表人二、考点核心突破: 【先秦儒学】(二)、核心概念 2.主要内容: 政治特征:政治和伦理相结合;主张德治,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 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 经济特征: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 教育特征: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二、考点核心突破: 【先秦儒学】
16、(二)、核心概念 2.主要二、考点核心突破:【先秦儒学】(二)、核心概念 3.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比较 二、考点核心突破:【先秦儒学】(二)、核心概念 3.先秦时1.小农经济的产生 (2015课标全国)2.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7课标全国,24)3.春秋时期的手工业工艺隐含的中国“工匠精神”(未考) 二、考点核心突破:【先秦经济、思想的考查】 1.古代儒家学者的政治理想 (2015课标全国)2.时代变迁影响汉字的演变 (2017课标全国)3.孟子思想的精髓和境界(未考)4.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 (未考) 5.儒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未考)6.主流思想对古代科技的影响(未考)1.小农经济的产生二、考点核心突破:【先秦经济、思想的考查】三、微专题:微专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三、微专题:微专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三、微专题:微专题二中国古代手工业1.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三、微专题:微专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及零件合作协议书
- 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与企业合规流程
- 企业品牌建设全案策划方案
- 快消品市场分析与营销案例分享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数学及答案解析
- 妇产科护理相关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设计
- 小学科学“只有一个地球”试讲教案
- 护理应聘实务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银行从业资格证学习考试及答案解析
- 2023年8月26日全国事业单位联考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解析
- 压力容器教育培训知识课件
- 防爆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课件
- 2025银川市第一幼儿园招聘保健医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成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含答案
- 语言:轰隆隆来了
- 白云区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报名统计表格
- 软件系统上线试运行申请表方(仅用于个人学习的参考模板)
- 特许经营管理手册范本(餐饮)
- 配电箱配电柜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