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今年南开大学在自主招生复试中加入了体质测试内容,考生须参加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项目的测试。B近日,广电总局发出通知: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要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推进先审后播管理制度。C电子商务的技术风险很大,病毒可通过网络快速扩散,一旦某程序被病毒感染,则整个互联网交易系统甚至整台计算机都会受到病毒威胁。D目前市场上的口罩五花八门,有些口罩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呼吸系统,但它本身带有的挥发性气

2、体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犨传 赵犨,其先天水人。幼有奇智,龆龀之时,与邻里小儿戏于道左,恒分布行列为部伍战阵之状,自为董帅,指顾有节,如夙习焉,群儿皆禀而从之,无敢乱其行者。其父目而异之,曰:“吾家千里驹也,必大吾门矣!”唐会昌中,壶关作乱,随父北征,收天井关。未几,从王师征蛮,斩获甚众。本道录其勋,陟为马步都虞候。 及黄巢陷长安,天子幸蜀,中原无主,人心骚动。于是陈州数百人相率告许州连帅,愿得犨知军州事。其帅即以状闻,于是天子下诏,以犨署陈州刺史。既视事,乃谓将吏曰:“贼巢之虐,遍于四方,苟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则必驱残党以东下。况与忠武久为

3、仇雠,凌我土疆,势必然也。”乃遣增垣墉,浚沟洫。实仓廪,积薪刍。又招召劲勇,置之麾下。以仲弟昶为防遏都指挥使,以季弟珝为亲从都知兵马使,分领锐兵。黄巢在长安,果为王师四面扼束,食尽人饥,谋东奔之计,先遣骁将孟楷直入项县。犨引兵击之。贼众大溃,斩获略尽,生擒孟楷。 巢党悉众东来,陈人惧焉。犨恐众心携离,乃于众中扬言曰:“今贼众围逼,众寡不均,男子当于死中求生,又何惧也?汝但观吾之破贼,敢有异议者斩之!”由是众心靡不踊跃。无何,开门与贼接战,每战皆捷,贼众益怒。蔡人济以甲胄,军无所阙焉。凡围陈三百日, 大小数百战,虽兵食将尽,然人心益固。犨因令间道奉羽书乞师于太祖。太祖素多犨之勇果,乃许之。重围遂

4、解。 龙纪元年三月,又以平巢、蔡功,就加平章事,充忠武军节度使,仍以陈州为理所。由是中原尘静,唐帝复归长安,陈、许流亡之民,襁负归业。犨设法招抚,人皆感之。 犨兄弟三人,时称雍睦。一日,念仲弟昶同心王事,共立军功,乃下令尽以军州事付于昶,遂上表乞骸。后数月,寝疾,卒于陈州官舍,年六十六。(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有删改)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陟为马步都虞候 陟: 凌我土疆,势必然也 凌: 蔡人济以甲胄 济: 遂上表乞骸 乞骸:6为了预防黄巢的军队东下陈州,赵犨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分点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2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5、赵犨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与邻里小孩玩排兵布阵的游戏,他的父亲目睹后大为赞赏,认为他将来一定会光大门庭。B赵犨富有远见,勇于担当。他在代理陈州刺史的时候,就料定黄巢必将兵败东犯。当孟楷直入项县时,他果断出击,大获全胜。C赵犨善于稳定民心,严明军纪。他带领军民苦守陈州三百天,终在外援的帮助下,迫使黄巢的军队解除了对陈州的重重围困。D赵氏兄弟相处和睦,所以赵犨晚年上书朝廷,请求将陈州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与自己同心协力处理政事并建立军功的二弟赵昶。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如夙习焉,群儿皆禀而从之,无敢乱其行者。(4分)(2)苟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则必驱残党以东下。(3分)(

6、3)太祖素多犨之勇果,乃许之。(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春梅 晁冲之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佳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注】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东君:司春之神。玉堂:指华贵的宫殿。(1)有人认为词中“故人”是指宋代诗人林逋,请说说这一推断的理由。(3分)(2)上阕写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出了梅怎样的品格?(3分)(3

7、)下阕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茅飞渡江洒江郊,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早 餐 【美】约翰斯坦贝克 我每想起这件事,心中总有一种

8、愉快、满足之感,因它有着无与伦比的美。 那是凌晨时分,东边的山峦仍是一片令人生厌的蓝黑色。但山背后却已晨曦微露,一抹淡红渲染着山峦的边缘。当这缕红光婀娜升空时,色泽越变越冷、越淡、越暗。当她接近无边天际时,就逐渐和漆黑夜空水乳交融了。 天很冷,虽未刺骨严寒,但也冻得我拱背缩肩,两手插兜。我拖曳双足,沿着山谷乡间的土路前行,突然看见前方有一座帐篷。橘红色的火苗在一只生锈的小铁炉的缝隙中闪烁。“烟筒”喷出的灰色浓烟直直升起,好一会才在空中飘散。 火炉旁有位青年妇女,不,是位姑娘。她身穿褪色的布衣裙,外面罩着背心。走近后才发现她那只弯曲着的胳膊正搂抱着一个婴儿,他被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吮奶。这位母

9、亲不停地转来转去干活,而婴儿一直在吮奶。这既不影响她干活,也没影响她转动时轻捷优美的姿态,她每个动作都准确娴熟。 我走近时,一股煎咸肉和烤面包的香味世界上最令人感到愉快和温暖的气味扑面而来。东边的天空这时已亮起来。我走近火炉,伸出手去烤火,一触到暖气,全身立刻震颤一下。 突然帐篷的门帘向上一掀,走出个青年,后面跟着一位长者。他俩都穿着崭新的粗蓝布裤和钉着闪亮铜钮扣的粗蓝布外套。两人长得十分相像。青年蓄着乌黑短髭,长者蓄着花白短髭。他俩默默地站在一起望着逐渐亮起的东方,一同打了个哈欠,一同看着山边的亮处。他们一回身看见了我,就一同向我问好。两人一同来到火炉边烤手。 姑娘不停手地、聚精会神地干活。

10、她那梳得平平整整的长发扎成一束垂在背后,干活时,发束随着她的动作甩来甩去。她把几只马口铁水杯、几只铁盘和几份刀叉放在一只大包装箱上,然后从油锅里捞出煎好的咸肉片,放在一只平底大铁盘上,卷曲起来沙沙作响的咸肉片看上去又松又脆。她打开生锈的铁烤箱,取出一只摆满用发酵粉发得松松的大面包的正方形盘子。 热面包香气扑鼻,两位男人深深地吸了口气。 长者回头对我说:“你吃过早饭吗?” “没有。” “那就跟我们一起吃吧!” 这就是邀请了,我同他们一块走到包装箱旁,围着箱子蹲在地上。青年问:“你也去摘棉花吗?” “不。” “我们已经摘了十二天了。” 姑娘从火炉那边说:“还领到了新衣服呢!” 两个男人低头瞧着新衣

11、裤,一同笑了。 姑娘摆上那盘咸肉,大个的黑面包,一碗咸肉汁和一壶咖啡,然后自己也蹲在纸箱旁。婴儿的头部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还在吮奶,我听见小嘴吮奶时的咂咂声。 那位长者把嘴填得满满的,细细咀嚼了很久才咽下去。“真好吃!”接着他又把嘴填满。 青年说:“我们吃了十二天好的了!” 这时,每个人都在狼吞虎咽,都把再次放在自己盘上的面包和咸肉又一下子吃得精光,一直吃得肚里饱饱的、身上暖暖的。 阳光现在有了色彩。那两个男人坚毅地面对东方,晨曦把他们的脸照得闪闪发亮。 两位男人一同站起身。长者说:“该走了。” 青年转向我:“你要是愿意摘棉花,我们可以帮个忙。” “不啦,我还得赶路。谢谢你们的早餐!” 长

12、者摆了摆手:“不用谢,你来我们很高兴!”他俩一同走了。 东方的天际这时正燃起一片火红的朝霞,我独自顺着那条乡间土路坚毅地向前走去(选自世界经典微型小说,有删改)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独特的山区晨景,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12统观全文,简要分析女人形象。(6分)13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很有特色,请作简要说明。(4分)14小说中的“我”认为这件事具有“无与伦比的美”,请探究文中“美”的内涵。(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 题。 忆夏志清夏志清走了,在2013年的岁尾。随着他的离去,一个文学批评的夏志清时代似乎正在隐退。 夏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中国现

13、代小说史。这是一本很有态度的文学史。在冷战时期,夏志清没有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而完全依据文学审美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在他看来,文学的判断力至关重要。而他的判断,除了欧洲古典主义、英美形式主义的评价尺度外,还体现出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批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批评态度。 夏志清是在阅读了乔伊斯、普鲁斯特等现代小说之后再看五四小说,眼光颇高,他也没有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四平八稳、缺乏观点,而是在书中明确表达了喜欢与不喜欢,好小说与坏小说,甚至鲜说“之一”。 夏志清的学生之一、著名学者刘绍铭曾说:“中国现代小说史让人佩服的地方倒不在其史料丰富,而在于夏志清作为一位文学评论家的见识。他当年盛赞的几位作家

14、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周作人后来的文学地位日渐被重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读者。” 2007年底,学者李凤亮曾在朱崇科陪同下去夏先生纽约寓所与其作了数小时学术访谈,事后整理成两万字长稿,从洛杉矶寄给他。一个月后李凤亮接到夏志清的修改稿,夏先生对访谈中一些过头话都作了认真仔细的修改。朱崇科回忆说:“当时已经86岁的夏先生精神矍铄,是一个坦率机智的人,童言无忌。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他都口无遮拦。他经常毫无保留地自我表扬,他经常重复的话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 夏先生自哥伦比亚大学退休,选中了青年学者王德威为接班人。夏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对他爱护有加,大力栽培,两人情同父子。2013年12月11日,王德威去疗养院看望了夏志清。王德威回忆说:“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在吃东西,抱怨三明治太不好吃了。这时医生来了,他当着大家的面直截了当问医生:我到底怎么样?医生说:你很好。他说: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