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_第1页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_第2页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_第3页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_第4页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词鉴赏知点 高考语知识点结:诗鉴赏考古代诗歌鉴赏第 1 节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真题探究1.考点要求2.解读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意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 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命题规律设题方式:(1)人物形象诗(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2)意象诗(词或某句某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诗(词)中的某一景 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时把形象和思想感情或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如:某某意

2、 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整合与点拨知识整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考点 1 鉴赏人物形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考点 2 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考点 3 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二、常见艺术形象类举三、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1

3、)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 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 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等。(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必知十大规律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

4、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 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 “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 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 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 11 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 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

5、蓄、丰富的 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 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 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 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 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 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 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

6、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 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 (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 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 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 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 58 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 字)长调(96 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 词牌

7、,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 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1993 年、 年、2000 年、2004 年的上海卷 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1997 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篇: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鉴赏评价是人们阅读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和评论,是一种审美认识活 动,也是阅读的层级。下面总结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几个点,希望对即将进行诗歌鉴赏复习

8、的同学有所帮助。一、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 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 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 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 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 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 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 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 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 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 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 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